分享

收麦子,面朝黄土背朝天

 奎林说 2022-07-27 发布于甘肃


爸爸妈妈年轻时在“天生窝窝”割麦子

前两天看了王安忆的中篇小说集《大刘庄》,里面四部小说《大刘庄》《小鲍庄》《姊妹》《冷土》,《姊妹》写了村子里的姐妹们从小到大的生活和命运,其中写到了农人们割麦子、烧青麦子吃、烧青豆子吃的场景,场面十分传神。
王安忆16岁的时候去安徽插队,对当时的生活十分熟悉,历历在目。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她独特的思想以及对社会的深刻认识,使得她的小说非常具有可看性。描写农村农忙的场景让我感同身受,也想把我在村子里参加家里的收麦子场景记下来。
涝坝岘的田主要有三种:浇水田、砂地、漫水地,依次为浇机井水和涝坝水的、靠雨水的、靠大雨形成的洪水冲刷形成的田地和洪水浇水,第三个很不靠谱的。我们主要还是前两个田地为主,为叙述方便,用老家话就叫水地和砂地。

水地里的麦子,品种

甘肃景泰砂地里的麦子,和尚头

水地里种的麦子,是有麦芒的,老家话叫它为“品种”;砂地里种的麦子叫“和尚头”,和尚头就是目前火遍大江南北的那个筋道面粉,电商网里搜搜“景泰和尚头”看一下。
水地里的麦子因为浇水的缘故,麦根深深扎在结实的泥土里,这麦子是要用镰刀割的。每到夏收的时候,家里人收拾好架子车、镰刀、捆绳、水、橘子粉、油饼什么的,一大早就赶往自家的地里。站在田边,一大片泛黄的麦芒齐刷刷冲天而立,各个饱满,真的是满心欢喜。但是割麦子的时候就没那么愉快了,麦子是一垅垅的,互相之间有间隔,每次可以割一垅,有能力干劲好的话一次可以割两垅。割麦子的姿势可以是弯着腰割,好处是快,缺点是腰疼;还可以是蹲着割,往前挪,缺点是慢,优点是腰没那么疼,没那么累。不管怎么说,这算是比较重的农活,怎么都不轻松的。
家里的主劳力是我妈,她每次割两行,速度还很快,我妈干活利索七邻八村是很有名的。我爸干活也好,不过蹲不久。我和姐姐妹妹只能辅助。割麦子的时候,首先用左手,从右往左揽一抱麦子,揽多少根据自己的胳膊长度来决定,然后向左后方压下去一般的高度,这样,麦秆麦根全部露了出来,右手挥起镰刀,离地一寸高的地方,往回一拉,齐刷刷地把揽好的一抱麦子就割了下来,所以锋利的镰刀是很重要的,割了几抱之后,大概能形成一捆的时候,就把它们合在一起,从中取一把麦子,分成两份,打成结,把麦子捆起来,这样就完成了一个操作。捆麦子是个技术活,打结和捆的手艺,不是每个人都会的,捆得好,随意提拿搁拉都不会开,否则就会散架,散架了的麦子可气人了,不好收拾和花时间不说,还有可能浪费麦穗。

割麦子

割麦子哪种姿势都累,一眼望不到头的麦垅,可真让我泄气,我拿着镰刀,不按常理出牌,其实就是在在玩,横着垅割,在田地里割出各种小道或图案玩,其实这反而会影响妈妈的进度,她割到豁口处的时候,还得赶几步过去,一捆麦子就离得太远,影响进度。一地的麦子割完捆完之后,就是拉回家了。
麦子多,架子车很重的话,要用驴来拉车,不多的话,一般就是人力拉,拉架子车两个胳膊和手主要是掌握方向的,发力的地方是拉绳,拉绳绑在架子车的车轴上,另一头套在人的肩膀上,有时候见到一个人拉车,那个艰难啊,太不容易了!
架子车那么重,下坡怎么办?架子车后面会钉一个车的废旧轮胎或其他耐磨的东西,下坡的时候,把车头仰起来,让后面的东西使劲蹭在地上,增加摩擦力,让车慢下来。

网络照片,农村妇女真实写照

庄稼人搞口吃的,太不容易了。
砂地里的麦子就不是割的了。砂地土质松,麦子是拔下来的。砂地,是土和砂石混合在一起的一种天地,主要用来种和尚头、西瓜、籽瓜。
砂地里的麦子成熟的时候,麦子依山坡起起伏伏,随夏风摇摇摆摆。天空中不时有鸟飞过;田地里的蚂蚱蹦个不停;偶尔还有山雀在麦子间穿梭,给小山雀喂食;穿梭在麦垅间,偶尔还能看到瓜蔓,结着一两个瓜蛋子。这个时候的丘陵、砂地、麦浪、飞鸟和夏虫,在朝阳下或夕阳下,一副大美的自然巨幅画作。
这当然是现在的我看到的。
小时候可不是,谁有心思想这些。砂地的面积可大了,动辄十几亩,都在发愁这些麦子什么时候能拔完。
拔麦子比割麦子简单多了,还没什么危险。选好一垅,弯下身子,左手从右往左,拢住一抱麦子,双手紧紧攥住,全身用力,向上一提,哗啦,一股麦子连根拔起,扬起,在地上拍拍打打,抖掉土,到一捆数量的时候就捆起来。拔麦子比割麦子快多了,放眼望去,一行行麦子在人们的劳作下,飞起一阵阵土,就像几个土龙在向前冲,特别是相邻麦垅两个人比赛速度的时候,不过这个姿势很累腰的,拔一会要直起腰来,缓一缓的。鲁智深倒拔杨柳的姿势,就是拔麦子的姿势,鲁智深再牛,再力大无穷,估计拔几垅麦子估计也就败下阵来了吧。拔麦子,要的是耐心和耐力。

拔麦子,和尚头

砂地里的麦捆和麦垛,麦垛可以防小雨

在砂地里拔麦子,上下左右全是土,城里人看起来,可能觉得那么多土,真的是吃土了。村里人哪顾得上这个,把粮食弄回家才是首要的目的。没粮食,那活都活不下去的。
如今,机械化程度很高了,在平原地带,智能农业、智慧农业已经解放了人们,提高了生产力。但还是有很多的山区农民依旧在用这种方式劳作。
再牛逼的科学、技术和设备,也得遵守植物的自然规律,它就是那么从种子到收成,一步步长起来的,急也没用。如今的鸡猪等等的,都靠饲养办法和药物等,催长催肥。麦子,催不了的。
超市、农作物大卖场、饭店......看起来物质极大丰富、琳琅满目,但永远要记住,“民以食为天”,没有基本的粮食保障,一切都是空谈。
写下这些文字,以表达对粮食的敬畏之情;对劳作在大地上的农民的感激之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