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灰溜子

 奎林说 2022-07-27 发布于甘肃


蓬灰睡佛

题图上发灰发白的这个像是湖石的东西,它其实是蓬灰。蓬灰是做牛肉面的好作料,农村人家也会拿它当碱来用,不过制作成本比较高,现在很少见了。
制作蓬灰的植物叫做水蓬,夏天的时候,它长在野地里,一大片一大片的,颜色绿绿的,给黄土地增色不少。水蓬含碱量高,洗衣服的时候,如果没有洗衣粉或者肥皂,人们就会拔一些水蓬,捣碎之后来洗衣服,效果也还不错。

秋天的时候,水蓬就变黄了,秋风一吹,它们就会很轻易地从根上断开,随风而跑。水蓬很虚很轻,如果打算要做蓬灰,那得花很长时间来收集,如果你看着堆得小山一样的水蓬,烧完之后也只是很少的一点灰烬。
收集来的水蓬需要晾晒透爽,里面不能含有其他杂质,比如塑料、茅草、布条、驴骡毛等等,这样制作出来的水蓬才干净、才纯,口味也好。

烧蓬灰的时候,要在土地上挖个大坑,侧边要有进风口、观察口,坑底需要用石头等垫起来,相当于炉子里的格挡,烧水蓬需要有特别的技巧和经验,一般都是在晚上烧,因为大火熊熊,太烫了,很难靠近。水平不好的人,花了很大功夫,有可能最后只得到一坑灰渣,几个月白干了。
有年秋天,我们家烧蓬灰,我爸技术真的不错,烧得非常好。过程都忽略,只说最后阶段。水蓬烧完的时候,坑里的蓬灰还未成型,这时候烧过的水蓬都成了火山岩浆那样的流装燃烧体,要用合适的农具去搅它,顺着一个方向慢慢搅匀。暂且叫它蓬灰浆吧,我爬到坑旁看去,一股热浪冲上来,蓬灰浆的温度还很高,咕咚咕咚在四处冒泡,泡泡爆裂的地方泛着燃烧的红色,这个过程要持续很久。

这是一块蓬灰

重点来了,前面说到的坑底的石头支起的隔层,隔层上面是蓬灰,蓬灰浆那些极细腻的流质会慢慢漏到下面,这些浆会形成千奇百怪的样子,最常见的样子就是钟乳石形状、瀑布形状还有一些石头的形状,这些东西由于蓬灰浆温度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多数是绿色、也有黄色和红色的。这些东西,我们土话叫做灰溜子,灰溜子形成的各种物品,成了我们家里最主要的艺术品来源,会把这些好看的灰溜子摆在家里的八仙桌上,当做摆设。
那一年我们家烧蓬灰,灰溜子当中,有一个像极了一尊卧佛,渐变绿色的,非常神奇。

看上面这个图,还能看出当初的颜色,如今为什么成了这个样子?因为过去了四十多年,蓬灰早都潮湿风化了,只留下这么一点点东西。从涝坝岘那时候到现在,换了不少住处和房子,这个灰溜子一直没舍得丢。不过可惜的是几十年前没有照相机留住它当时的倩影,只能靠回忆想想它当初的样子。
从网上找了很多图片,想找一个相近的,但是很难。找一个有点意思的充一下数。

如今蓬灰是稀有品,灰溜子更是难以见到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