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报纸发行是为平台而服务的

 唐长泉 2022-07-27 发布于广东

《洛阳日报》自1985年自办发行至今,已经有37年。回顾报纸发行所走过的路,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1985至2000年,是为报社体制改革而服务的,即通过送早报、送好报,推广办报理念;2001至2010年,是为广告而服务的,即通过送报服务扩大目标读者,让更多人了解广告信息;2010至2020年,是为新闻而服务的,即通过电子商务线下配送等零食通业务,稳定与提高员工收入,从而达到社会效应;2021年开始,是为平台而服务的,即紧紧围绕报社发展方向,整合发行渠道推进报社业务融合。

什么是平台?字面理解可以是供人施展才能的舞台,可以是操作方便而设置的工作台,也可以是工作需要而设定的硬件或软件平台,等等。今天说的平台,是为报社发展搭建的发行渠道,通过发行平台弥补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因此,发行平台最大的价值在于整合资源,实现利润最大化。简言之,发行公司要在节约经营成本、提高人均产值的基础上,依托报纸、覆盖网、队伍等资源,结合报社战略要求,做好业务延伸,主动承接报社业务产业链的线下配送,积极拓展健康和教育方面的业务代理。运用在工作上,就是要对未来五年的工作思路、发展定位,明确发展方向。

那么,如何利用报社资源做好业务延伸呢?首先,报纸发行人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从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报纸发行的意义,归根结底是不能辜负报纸的目标读者和订户对报社的期望。因此,发行公司要加强管理,根据读者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服务。如网上代办业务,上门引导读者掌握网上办理业务,确保更多的读者享受到报社提供的各项服务。从报纸发行本质而言,读者订阅报纸是因为产品本身,而准时、准确地将报纸送到订户手中是最基本的要求。现实中,比我们想象得更为悲观,早上出的报纸往往下午才送到订户家中,个别偏远区域把几天的报纸合并在一起送。一些送报员还经常出现错投、漏投现象,当订户询问原因时,送报员根本没有耐心解答。虽然报社设立了投诉电话,但基本上形同虚设,已到了麻木不仁的地步。设想如果我们能换位思考,或许从中能得到不少启示。

一、贴近就是力量,服务创造价值

为进一步提升报纸发行服务质量和效益,报社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选派精干人员,加强发行管理队伍,旨在改变固有的惯性思维,真正控制发行费率、降低发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发行公司要运用科技手段,突出服务重点,为读者提供热情周到的优质服务,同时完善订户资料,包括订户个人喜好,建立信息数据库,以便筛选、梳理各部门所需信息。总之,发行公司要深耕报纸主业,逐步朝平台化方向转变。具体方向是:

一是确保完成征订目标任务。发行公司要通过梳理订户信息资料,选取宣传部、国资委、卫健局、退役军人事务局、民政局,以及镇街宣教文体局等重要订报单位进行走访。重点梳理党政机关订报名录,落实到局办总人数、党员人数、对接联系人、主要管理职能、下属二级机构(单位)等相关信息。重点了解他们的需求,做好关系维护,确保政府部门和行业系统的报纸征订。同时,部署站长每周拜访2个社区,为年底大征订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围绕现有客户群体,深入街道、村委走访,积极开展广告代投及国内、区内多种图书期刊代订等业务。

二是整合发行渠道资源,推进报社业务融合。为加快媒体融合发展,发行公司要紧紧围绕报刊主业,着力拓展发行业务,让经营走上多元化、现代化的康庄大道。譬如:东莞日报社发行公司积极地与南方报业深入坦诚地交流,在经过几轮艰难谈判,2021年8月1日开始,东莞区域的南方报发行正式交给东莞日报社负责。签订代理合同之后,东莞日报社发行公司通过优化线路,按照“服务第一,读者至上”的原则,对订阅报纸的重点单位进行梳理,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切实有效地履行职责,共同推进南方报业在东莞的发行工作。正是这种顺应报纸市场发展的合作关系,为报社创造了更大的利润。

三是强化本土概念,确保发挥网络优势。东莞日报社为提高经营利润,要求发行公司对全市的镇街报进行全面摸底,采用各个击破的方式,新增《清溪报》《银瓶通讯》《企石报》《大朗周刊》等报刊代投业务。2021年,东莞大部分镇街报转为联合办报,在经过东莞日报社采编人员与发行人员的共同努力,与《凤岗报》《石碣报》《厚街报》《大岭山报》等大多数镇街报签订了代理合同。同时,为确保报纸发行主业稳定,东莞日报社发行公司定期梳理客户资料,积极主动维护客户关系,代理发行有《东莞工运》《中国劳动保障报》《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规政策专刊》《东莞政协》等系列报刊,从而树立了行业标杆,争取了更多驻莞纸质媒体的独家代理权。

二、有效整合资源,构建平台品牌

发行公司要紧紧围绕报社发展方向,勇于探索新业务,坚定推行零售通业务,完善和丰富零售通业务产品。对社区终端配送项目进行更为深入的产业链条,加强管控力度,打造多功能的发行网站。因此,发行公司要朝营销型队伍转型,但业务焦点应集中在报社现有的业务,尤其要解决报社在村一级辐射能力不够、投入资源不足的问题。最终的目标是把发行站打造成报社综合业务的办事窗口,在广告、教育培训、健康等领域发力,将报社服务产品渗透到镇、村。具体方向是:

一是整合报社新闻和广告资源。受编制影响,报社在偏远区域的新闻和广告人员有限,挖掘深度不够,特别是村一级资源利用得很少。因此,发行公司要充分发挥网点人员的优势,与报社其他部门形成合力,如成立工作服务站,以新闻、广告、发行、电商形成综合服务站。同时,要利用网点全、覆盖广、触角深、人员多四大特点,重点对接一些需要迅速推广市场的新品加大开拓。

二是细化管理、优化运行效率。为确保承接报社更多业务,发行公司要通过开展各种专题培训,来提升管理人员的营销理念,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增强他们的开拓能力。培训主题要紧紧围绕报社开展的业务进行,如业务范畴和激励政策,业务销售技巧和谈判技巧,案例分析及资源支持,业务讨论及现场提问等课题。每次培训完成后要进行实操考核,要求站长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强化和提升投递服务质量,进一步降低投诉率,确保报刊投递时效。同时,要学习盘活报社资源,主动承接报社业务产业链的线下配送工作,如健康和教育方面的资源,确保发行、广告与采编形成一盘棋。

       综上所述,报纸发行随着铅印改胶印、电子到卫星传输技术革命的改变,需要在运营模式、人员管理、业务导向方面加以完善。因此,发行公司要善于利用科技手段来服务读者、增强用户黏性,最终把发行站打造成宣传报社品牌的网点,给读者带去生活的便利和记忆。总之,要以更高的站位对标报社、融入报社,以更大的决心、更科学的决策推动报纸发行优化改革而不懈奋斗。(作者唐长泉系东莞日报社发行公司总经理助理。本文刊登在《岭南传媒探索》2022年第370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