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语典故班第四十九课 从明清小说中的成语了解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五)

 巴蜀辞赋学院 2022-07-27 发布于四川

成语典故班第四十九课

从明清小说中的成语了解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五)

主讲绝谷画蝶

一、禅真逸史 (明代方汝浩著长篇小说)

《禅真逸史》全称《新镌批评出像通俗奇侠禅真逸史》,又名《残梁外史》、《妙相寺全传》,是明代方汝浩作长篇小说。该书内容为南北朝时事,主要讲述这一时代宫廷政治、战争及社会生活方面的故事。旨在通过历史演义,希冀理想化人物结束分裂,给百姓以安定生活的思想。前半部写南北朝事多参照史实,后半部所记人与事,虚构较多。

1.内容简介

《禅真逸史》以南北朝南梁、东魏对峙为背景,书叙林澹然师徒两代人行侠仗义的故事。前半部讲东魏镇南将军林时茂出于义愤,斥责了践踏民田的相国公子高澄。为避祸削发出家,改号澹然,逃奔南梁。一路上,林澹然为民除害,在嵇山杀死吃人的野兽,被梁武帝封为妙相寺副主持。妙相寺主持钟守净与民女通奸,忌恨规劝他的林澹然,遂挑拨皇帝赶走林澹然。林澹然逃到武平,过关时被缉捕使臣认出投入监狱,幸得都督杜成治报恩,悄悄放走他。后杜成治私放逃犯案发,杜惊恐而死,家产被抄,唯有一妾幸免,生有遗腹子杜伏威。林澹然入魏来到广宁,为张太公除妖,受真人启示,得三卷天书秘录。后林澹然行走江湖,结识苗龙等好汉。
    众好汉火焚妙相寺,压死钟守净。官府因此发兵征剿,苗龙山寨被荡平,唯有苗龙至林谵然处逃脱,亦出家。苗龙兄弟薛志义幼子贞儿被救出,被林澹然收养,起名薛举,与张太公孙儿张善相同学。后东魏大将侯景叛逃南梁,受梁主猜忌作乱,困死武帝。林澹然夜观天象,知武帝亡,遂派人带回杜成治遗腹子杜伏威。杜伏威、薛举、张善相三人义结金兰,俱拜在林澹然门下。
    禅真逸史不久,杜伏威归家安葬祖父骸骨途中,遇闲人得赠应饥、充腹仙方,又被劫入山寨,与绿林豪杰缪麟结拜。回后,杜伏威知道其叔父杜应元被参将公子欺压,杜伏威为叔父出气,反被小人诬告,杜家叔侄被下大狱,杜应元在狱中病故。杜伏威与众囚犯反出大牢,杀了吴恢等恶霸,齐到缪麟山寨落草。官军几次进剿,都被杜伏威、薛举巧计打退。乘大胜之际,杜伏威选五百壮士,奇袭延州府,自称正统都元帅,先后攻取郝州、上郡、自土、广乐、朔州。张善相与杜伏威等人分手后,得林澹然三卷兵书真传。张善相因骑马踹死醉汉,惊惶中误入齐国都督家中,与都督段韶之女段琳瑛私订终身,然后入朔州与杜伏威、薛举等人会合。杜伏威等三人破武州、兵围歧阳。都督段韶率兵来救,因善相婚事,受了招安。杜伏威等人作了大将军,张善相与琳瑛成婚。
    三人后各自到任,励精图治。十余年后,北周伐齐,杜伏威等割据称王。隋统一天下后,杜伏威等三人被诱降,林澹然受了御封。不久,唐代隋兴,林澹然、杜伏威师徒受仙人点化,俱证仙道。

2.创作背景

据该书刊行人夏履先书前所撰《凡例》,知道早在元代就存有一个“意晦词古,不入里耳”的内府旧本,今本乃是在原作基础上,“刊落陈诠,独标新异”,并使之“描写精工,形容婉切",敷衍成四十回的规模。旧本作者不能详考,改编者方汝浩亦鲜为人知,现仅知道,方汝浩号清溪道人,也称清心道人,还写过一部以酒色财气为神魔的《扫魅敦伦东度记》。方汝浩家乡何处说法不一。孙楷第据日本目光晃山慈眼堂藏明本“搬水方汝浩清溪道人”题识,认为溆水是河南洛阳代称,认为是洛阳人。戴不凡《小说见闻录》疑“激水"系“淀水”之误,淀水即衢江,在浙江衢州,衢州古属吴郡,且交友中有“古吴"爽阁主人,评阅人有“西湖渔叟”,怀疑方汝浩为浙江人。谭正璧以洛阳为其原籍,杭州为居所,也成一说。

《禅真逸史》 成书年代难以考订,根据作品内容和笔法看,此书大致为明代天启末年作品。  

3.人物介绍

【林澹然】

原名林时茂,东魏镇南将军,膂力绝伦,猿臂善射,生性耿直,临事不苟。因路见不平,得罪大将军左丞相高欢世子高澄,闻知梁武帝最重佛教,遂削发为僧,避祸逃梁,取法名太空,别号澹然。因除吃人怪兽有功,被荐为妙相寺副住持。又以正住持进谗陷害,潜回东魏,途中被捕,为武平郡杜都督拯救出狱。归魏后,得真人所传天书,精通阴阳术数,并能遣神驱怪。后陆续收养薛举、杜伏威,教授杜、薛和张善相等习文练武,支持其兴起义兵,乘机创业。杜、薛、张功成名遂后,林澹然结茅于峨眉山。炼性修真,宣扬佛法,隋文帝封其为通天护国普静正教禅师,后成正果,位列仙班。唐兴,敕赠为通玄护法仁明灵圣大禅师。

【杜伏威】

梁武平郡都督杜成治之遗腹子,其母怀胎十七个月方生,故取名过儿。十一岁时,被人拐卖至林澹然处,为林澹然收养,又得林澹然授天书灵符,习演天书兵法,呼风唤雨,草豆成兵。后送其祖父骸骨归葬,结识孟门山寨主缪一麟。因被昏官所迫,遂。上孟门山入伙,从此斗势豪、诛恶僧,大兴义兵,抗击官军,攻城略地,屡战屡胜。攻取延州府后,被推为元帅,连取数州,势不可当。后与十万官军大战,胜右都督将军段韶,为使段韶之女琳瑛与张善相成亲,遂归顺朝廷,被封为镇安侯静国大将军,镇守西蜀楚州、江油二郡。齐亡后自立为天定王,施仁好义,甚得民心。经隋至唐,位传世子,云游学道,成仙而去。唐兴,敕赠为正一静教诚德普化真人。 [6]

【薛举】

小名贞儿,定远剑山好汉薛志义之子。二岁时,其父为官军所杀,得胡小九、沈全救护脱难,为林澹然收养,改名佛儿。五岁入学,取名薛举,与张善相一起读书。后得林澹然亲传武艺,勇力超群,万夫莫当。杜伏威义兵被官军围困,薛举以诈降奇计助之大败官军,为创霸业奠定了基础。此后与杜伏威共敌官军,攻城略地,所向无敌。取得延州郡后.被推为都统副元帅。屡立战功。随杜伏威归降后,被封为信陵侯定国大将军。齐亡,自立为西秦王。经隋至唐,传位于世子,云游访道,羽化成仙。唐兴,敕赠为正一五显仁德普利真人。

3.作品鉴赏

1)主题思想

《禅真逸史》大约创作于明末,《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在此前已相继问世。作者为突破前人,将不同类型的小说题材和艺术手法熔于一炉,兼收并取,渗透综合。从小说背景看,全书情节在南北朝对峙争霸的大历史中展开,具有历史演义成分。但是书中人物的言行气质却与《水浒传》一脉相承,可称之为历史武侠小说。限于笔力,尽管作者力求突破,但对不同类型小说的融合缺乏必要的艺术创新,成就远逊《水浒传》。从武侠小说的发展来看,除了题材上的开拓外,全书过多搀入历史、神魔等内容,反而削弱了武侠小说的特征,在艺术上因袭者多,创新者少。 [2]

这部小说积极的思想意义在于:它通过对梁、魏社会现实的描写,表现了庸君媚臣礼佛参禅,造成了奸佞得势,英雄斥逐,朝政废弛,烟尘四起的恶果。以侯景之乱为结局,作品写出了国家沦亡、生民涂炭的不幸,对梁武帝一心追求极乐世界,最终幽居宫禁、饿死台城的下场作了辛辣的讽刺,并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干戈四境尚谈经,国破家亡佛不灵”的历史教训。小说以锺守净为反面典型,揭露了上层僧侣贪财好色、伤风败俗的丑行,暴露了他们口诵弥陀、心藏荆棘的阴险嘴脸,使人们看到被梁武帝定为国教的佛教教会势力的黑暗面。作品还通过对萧梁、东魏、北齐诸国社会矛盾的描写,使人们看到大江南北,到处都有害民的官府,盘剥百姓的豪绅。举朝上下有牛进、周乾、桑皮筋、吴恢、蒋太守、汤思忠、甄雍一类贪官污吏为非作歹、残害无辜,才促发了薛志义、缪一麟、杜伏威等英雄揭竿而起。作者多处赞扬了他们的绿林高义,肯定了这些起义英雄剪戮豪强、济困怜贫、替天行道的合理性与正义性,因而继承了古典小说民主性思想的光彩。

历史在这里只是现实的镜子。作者的用意不是驻足过去,而是指向现实。我们很容易发现,小说的内容是相当明代化的。例如,梁武帝拿问犯人,使唤的竟是明代的特务机关锦衣卫;处人的极刑是跟明代酷刑相致的剥皮揎草;唱的丽词艳曲,大多是明代特有的民歌俗曲。这种历史失真现象,也表现出《禅真逸史》与明代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所以作品揭露的上述矛盾,正是明代中后期昏君庸主崇释好道,宠用奸佞,朝政腐败,以至外族入侵、危机四起的现实矛盾的反映。《凡例》所谓“欲期警世”者在此,徐良辅序所谓“其间挽回主张,寓有微意”者亦在此。从这种现实性出发,可以从中看到明代政治的、宗教的、民俗的、艺术的诸种生活的情状。其间“圣主贤臣、庸君媚子,义夫节妇、恶棍淫娼,清廉正直、贪鄙奸邪,盖世英雄、幺么小丑,真机将略、诈力阴谋,释道儒风、幽期密约,以至世运转移,人情翻覆,天文地理之征符,牛鬼蛇神之变幻,靡不毕具”。这种驳杂斑斓的色调,有助于读者对明代的社会实际生活有更具体、广泛的认识。

应该指出,《禅真逸史》也充塞着不少思想糟粕。它有儒家的忠君思想,纲常名教的教条,顺天知命的天命论观点,也有释、道两家根深蒂固的虚无主义、无为主义、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教义,和发源于宗教迷信的神仙法术,真是处处可见,无孔不人,使小说笼罩了一-层宗教性的迷雾。不仅如此,作者从儒家的天命观和纲常伦理观念出发,在主要人物身上,鼓吹急流勇退、顺天安命的妥协精神;从道、释二家清心寡欲、委弃红尘的教义出发,安排了修真慕道、飞升霞举的归宿。这样,作品所描述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又就被引上一条投降的道路,并以失败而告终。作者对投降主义的讴歌与提倡,集中暴露了作者政治思想的阶级属性。总之,由于《禅真逸史》在思想上把儒、释.道三教合为一体,这就必然给作品带来它们固有的消极思想。

2)艺术特色

从作品反映的南北朝这一百余年发生的历史、社会事件和一系列真实的历史人物来看,自始至终都有浓厚的历史气氛,叙事方式也接近于讲史。它对《三国演义》的一些模仿,也留下了历史小说的印记。与此同时,它又受到《水浒传》的强烈影响,不仅书中那些锄奸去恶、替天行道的英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士,都好似梁山上的好汉;就是其中的情节语言,也经常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表现出着意师承《水浒》的痕迹。此外,它还注目于市井小民、帮闲篾片,加强社会风俗画的色彩,大有《金瓶梅》的笔法;旁门左道、神仙幻术的穿插,又是《封神演义》《西游记》一类神魔小说的手段。可见作者虽有博采众长之功,却无艺术独创之力。这样一部综合体的小说,就成为我国话本小说不同源流汇集后的产物。虽然如此,这部小说仍有不可抹杀的优点,如气格宏大,情节动人,针线密缝,血脉流贯,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畅达传神,这些都非三流小说所能望其项背。

《禅真逸史》这部小说在艺术上有它的长处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故事情节曲折,前后联贯,中间迭起高潮,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比如,梁和魏两国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不断激化,以及周灭齐,隋灭周,终至唐兴隋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犬牙交错。其中主要人物之间的矛盾纠葛、悲欢离合,以及主要人物命运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一些事件的前后发展,不仅连贯,而且写出了因与果的必然性,增强了作品的认识价值。

人物形象比较丰满,有血有肉。比如书中的主要人物林时茂是一个耿直、刚烈又颇具菩萨心肠的人物。他在战场上英勇无畏,不怕牺牲,救护住持,立下大功被丞相高欢擢升为镇南将军,得到皇帝的奖励。他耿直的性格又决定了他不合时俗即使在皇帝面前也敢犯颜直谏。梁武帝建了妙相寺后,魏主也学样子要建大佛寺,众臣赞扬,只有林时茂提出反对意见,并认为大臣不站出来谏止,则社稷危,违背了臣事君的原则。宰相高欢的儿子高澄胡作非为,林时茂看不上,便在宰相面前亳不讲情面地提出批评。事后又考虑到高欢父子总会报复他,于是便告假逃遁,做和尚以避祸,并忏悔在战争中杀人的罪过。他在妙相寺做副住持时,一伙贼人半夜来寺抢劫,被他打败捉住,正住持要严惩贼人,但他却被贼人的哀求感动,放了他们,还送他们一包银子,让他们好好做人,真是一副菩萨心肠,他在战场上对因贻误军机犯下重罪的人,也是不轻易杀掉,而是多方解救他们,关心他们,让他们带罪立功。表现了他人性中善良与同情、怜悯的一面。他为官时威武刚烈而又可亲可爱,他做和尚时大慈大悲而又嫉恶如仇,立斩坏人而不手软。

对妙相寺住持钟守净的塑造也是比较成功的,他从小诚心向佛,苦心修炼,受到皇帝的青睐做了妙相寺的正住持,他有了地位有了钱后,便放纵自己,在物欲和色欲的泥沼中不能自拔,淫荡不忌,妒嫉迫害德行高于他的副住持林时茂,压制反对他犯戒败德的众僧,终至毁灭了自己。对梁武帝迷信佛教,至死才醒悟自己反受其害的刻画,给人以真实、生动、深刻的感受。但由于作者受因果报应思想的束缚,书中说教劝诫的语言较多。

5.作者简介

方汝浩,号清溪道人。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云:“(《禅真逸史》序)后署'瀔水方汝浩清溪道人识’,据此知作者乃方汝浩,洛阳人。然慈眼堂藏明万卷楼本《东度记》,又题'荥阳清溪道人’,则又似郑州人,不知何故。或一为本贯(籍贯\祖籍),一为家所在之地(居住地)。至清溪道人之号,似因南京清溪而起。”著有《禅真逸史》、《东度记》、《禅真后史》等小说。

6.关于禅真逸史的成语

1.才貌双绝

注释:才学相貌都好。同才貌双全”。

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十五回久闻足下大名,果然才貌双绝。”

2.材德兼备

注释:材通才”。既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又有好的思想品质。

出处:《禅真逸史》前言路上为民除害,以武艺高强、材德兼备,[林时茂]被荐为建康宝刹妙相寺副住持。

3.超度众生

注释:佛教用语。用念经来使死人脱离苦海。也泛指做善事。

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七回昨晚道场圆满,正要回来,女众们都劝我道'千难万难出来一次,夜间钟法上放焰口超度众生,极有功德,怎的不看看去?’因此在寺里念了这一夜佛。却有甚事谈论?”

4.二心三意

注释:想这样又想那样。形容意念不专,主意不定。同三心二意”。

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六回念佛是一桩正事,岂有二心三意?”

5.返视内照

注释:原为佛教语。指用佛性对照检查◇亦指自我反省。

出处:《禅真逸史》第十七回澹然凝神静养一会,早听四野鸡鸣,于是垂目低眉,返视内照。

6.忿忿不平

注释:心中不服,感到气愤。同愤愤不平”。

出处:《禅真逸史》第一回此时过往人众,见齐德受亏,俱忿忿不平。

7.鬼形怪状

注释:犹言奇形怪状。指不同一般的,奇奇怪怪的形状。

出处:《禅真逸史》第二十回看看走近城边,蓦然城门开处,突出四个夜叉,生得鬼形怪状,面目狰狞,种种奇异之像。

8.千金之家

注释:指富豪之家。

出处:《庄子·列御寇》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二十五回颠倒是非,飞片纸能丧数人之命;变乱黑白,造一言可破千金之家。”

9.遣兵调将

注释:犹调兵遣将。亦作遣将调兵”、遣将征兵”。

出处:《禅真逸史》第二八回再说延州府丞汤思忠遣兵调将已定,然后自领马步军兵,离寨伺候。

10.切切在心

注释:切切形容情意恳切真挚。牢牢地记在心里。形容殷切的思念。

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一回不期被住持爷知觉,施恻隐之心,释放我等,又赐诸弟兄财物,至今感佩不忘。小人切切在心,报恩无地。”

11.青史标名

注释:青史史书。标记下。在史书上记下姓名。比喻在历史上留下好的名声。亦作青史留名”、青史传名”、青史名留”、青史流芳”。

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十六回众将军年虽弱冠,各负雄才,文武兼通,正堪为朝廷之股肱,庙廊之梁栋。今能顺天知命,解甲而降,准拟青史标名,流芳千古。”

12.人烟稠密

注释:指某地方人口很多。

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二十七回景和一力荐拔为延州府太守,管辖二州七县,地方广阔,钱粮极多,人烟稠密,百姓富庶,是一个膏腴的都会。”

13.仁义之师

注释:师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亦作仁义之兵”。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一五回吾欲兴仁义之师,伐无道之主,汝安敢逆吾意!”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九回君候起仁义之师,吊民伐罪,四海引领而望,孰不归心?”

14.如龙似虎

注释:形容勇猛有活力。

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十九回云气变幻无穷,倏忽如龙似虎。人情世态,大率相同。”

15.似漆如胶

注释:形容情投意合,难舍难分。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七回徒闻似漆与如胶,利害场中忍便抛。”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三回亲哥,我和你同心合意,似漆如胶,并不曾有半点儿差池,你为何今日有不瞅不睬之意?”

16.驷马莫追

注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同驷马难追”。

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二十八回常泰道'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莫追,岂有变更!’”

17.一班一辈

注释:指同等,不相上下。

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一回当日你这厮诽谤朝廷,潜地奔逃,我这一班一辈的人,为你不知受过多少限责,你却躲在卖酒的李秀家里快活。”

18.英雄本色

注释:英雄杰出的人才。杰出人物的本来面貌。多指杰出的人物必然有非凡的行为、举动。

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十四回段韶道'元帅所言,正是英雄本色,但要用心莫作等闲,挫动锐气。’”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四公子道'这才是英雄本色。’”

19.英雄豪杰

注释:指才能超众或勇武超群的人。

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四十回如今秦王功盖天下,四海扬名,英雄豪杰,莫不归附。”

20.遮空蔽日

注释:遮蔽天空和太阳。形容事物体积庞大、数量众多或气势盛大。

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二十九回军行腾起地中尘,遮空蔽日;马走踏翻拦路草,偃土摇风。”

21.遮人眼目

注释:指遮掩别人的视听,掩饰真情。

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九回你只见庵观寺院的和尚贫财好色,明蔬暗荤,遮人眼目,俺庄内须与他们不同,荤酒俱有,待人甚恕。”

22.尊姓大名

注释:姓名的尊称。

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二回但不知令舅尊姓大名,目今为梁朝什么官职?”

二、绿野仙踪 (清朝李百川著长篇小说)

《绿野仙踪》是一本世情小说,更多于志怪小说。全书以求仙学道为幌子,以冷于冰成仙事为线索,联缀连城壁救兄避难、金不换娶妻惹祸、朱文玮林润历难建功、温如意烟花场失意、周琏贪风月招邪、林润邹应龙参倒严嵩等几个现实故事,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明代嘉靖朝的社会状况,抒击了时政,表现了惩恶扬善的民主思想,有较浓厚的现实主义气息。虽时有荒诞的神怪描写和道术说教,亦掩不住积极涉世的倾向。整部小说结构较为严谨,行文流畅,情节生动,描写亦较细腻而风趣。人情关系很多时候影响了原本属于志怪小说的天马行空的特点。从文笔和批注来看,本书也很能反映古代小说的特点,也是明清小说的一个代表。

1.内容简介

书叙明嘉靖年间士子冷于冰求仙得道、降妖伏魔的故事。冷于冰出身士绅家庭,自幼聪慧,因惹怒奸相严嵩,科举失利,遂无意功名,游山玩水,怡情养性。因业师、县令先后去世,他彻悟人生如梦,立志求证大道。访道期间,在泰山庙中打女鬼,遇侠客连城璧,结为兄弟。云游四五年,未遇神仙。后在杭州天竺寺得火龙真人指点,授其法宝,方得窥大道。修炼一年后,冷于冰再入红尘,在柳家庄降伏厉鬼,用法宝诛杀害人的狐狸精。在师兄桃仙客的帮助下,借雷君之力击杀蛇精和蜈蚣精,在玉屋洞得《宝篆天章》,收灵猿不邪为徒。连城璧兄长因聚众抢劫被官兵擒获,众兄弟劫牢,大闹泰安府,连城璧被擒,得冷于冰之助逃脱,投奔表弟金不换。冷于冰回乡探亲,救济连城璧,并在川江斩鼋救客商。连城璧投奔表弟,被弟媳告密,他打死弟媳,拒捕逃走。其表弟金不换也离家投亲,途中遇寡妇,二人成亲。不料寡妇前夫回家,金不换人财两空,有遁世之念,与表兄连城璧立志随冷于冰学道。泰安城总督之子温如玉,家道豪富,冷于冰劝他割断恩爱,出家修行,被温如玉拒绝。后牵连叛案,温如玉倾家荡产。冷于冰施法摄来贪官严世藩、陈大经、冯剥皮脏银救助陕西饥民。温如玉经商失败,冷于冰再来点化,仍旧不悟。连城璧赴衡山寻师,误入骊珠洞,洞中狐狸精逼婚,被冷于冰救出。雪山道人告知冷于冰《天罡总枢》下落,冷、连二人救出被蝎子精骗来的金不换,三人回玉屋洞修道。

温如玉与妓女鬼混,再被奸人诈骗,相爱妓女金钟儿也被老鸨逼死。温如玉告到官府,无人主持公道,落得人财两空,孤苦伶仃。冷于冰为寻找《天罡总枢》来到凌云峰,杀死鱼妖,取出《天罡总枢》,潜心修炼,知过去未来。温如玉在寻冷于冰途中,梦游华胥国,尽享一切荣华富贵,梦醒后彻悟一切为空,入琼岩洞修行。不料偶遇蟒头夫人,幸好得冷于冰解救。后冷于冰带领猿不邪、连城璧、金不换等六徒炼丹,因连城璧、翠黛、金不换、温如玉等人用心不专,经冷于冰教诲,方才成就道行。冷于冰骑鸾朝帝阙,被封为普惠真人,师徒俱成正果。

 3.创作背景

《绿野仙踪》,又名《金不换》《百鬼图》,有百回抄本和八十回刻本,题李百川撰。李百川,约生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卒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以后,江南人,一说山西人。据作者自序看,李百川早年间家境尚可,常与友人谈鬼论奇,后家境败落,移居乡塾,广涉稗官野史。经人怂恿,萌发作小说之念,但因变故迭起搁笔。中年时,经商失败,无奈“远货扬州”,因误信成仙之说被骗,生活无着,投奔盐城做官的叔父,又遭疾病困扰。在扬州就医期间,草创三十回,定名为《绿野仙踪》,后又到担任辽东牧的堂弟处谋生,又写了二十一回。乾隆壬午年,这部小说方告完成。

4.人物介绍

【冷于冰】小说主人公。字不华,明嘉靖年间直隶广平府成安县人。颖慧绝伦,经史时文糈通,县考、府考、科考时连夺第一,入都乡试却一再失利。第三次乡试时又因诋忤太师严嵩,而失榜首。他亲眼看到了敢于直参严嵩的杨兵部被杀的悲壮场面、被害夏太师之子的凄惨遭遇,“动了无限愁烦”,遂心冷如冰,弃家学仙。一路上走荆棘,逢饿虎,受腐儒侮,被假仙骗,历尽磨难,终于得遇火龙真人,在其门下出了家。学道后的冷于冰,方面修心养性,降厉鬼、诛妖狐、收灵猿、斩老鼋、传弟子、炼仙丹;方面周行天下,救济众生,积极干预现实生活,广积阴功。他从危难中救援了连珑璧、金不换,带领二人学道、修炼;在严世蕃的宴席上戏侮群奸,使他们丑态百出’拯救了朱文炜夫妇,并扶助朱文炜、林岱平定了师尚诏之乱;劫夺了陈大经、严世蕃等的赃银近七十万两,周济了平凉一府的灾民’劝导卖产嫖妓的温如玉,使他终于在财破人亡后走上求仙的道路3席卷了倭寇掠夺的十余库金银珠宝和二十余万石存粮,周济江浙被寇地方及普天下穷困无依的人们y协助林润(即董玮)登上政治舞台,结亲仕宦,参倒赵文华,最终了结严奸一案,“替国家除奸安良”。在这段时间里,他先后度了六个徒弟,除连、金、温外,尚有灵猿袁不邪、妖狐锦屏、翠黛二姊妹,积善果大小十一万二千余件,悉力研习了符咒、天书,内外功大进,法力大增,终于被上帝召至天庭,敕封靖魔天使、普惠真人,得成正果,位列金仙。

【连城璧】主要人物之一。字君宝,化名张仲彦,明嘉靖年间陕西宁夏县人。其经历可分两个阶段。前期是俗居阶段,写他出身绿林世家,自己也曾劫夺财物,一度退出绿林,隐居山西山区,以求安稳而平定的生活,但因兄长失事,他伙同众豪杰劫狱失败哥哥国玺自系,他也被捕了。被冷于冰救出后,他避居表弟金不换家,又被金妻告发,拚力冲出得脱,于是决心出家。后一阶段写他的学道生涯:在“琼崖洞”修炼,在“骊珠洞”受妖狐折磨,往救金不换,接引温如玉,指望学道快快有成,不料因心不定,在炼丹时误入旁门,迷于幻境,见子孙被难,便豪性大发,一心前往解救,致使丹毁炉坍。连城璧非常悔惭,更加勤修苦炼,后来终于得成正果,膺天命,封为英武真人。连城璧是冷于冰众弟子中,颇受称颂的一人。他虽曾为绿林大盗,杀人越货,却心地光明,豪爽正直,仗义疏财。初与冷于冰结识,便是闻冷于旅途之中将身边银两赠给一为生活所迫欲自杀的人,救急解难,追赶数日,请至家中,与之推心置腹,结为兄弟。他敢于反抗官府,为救兄弟而劫牢反狱。 [4]

【金不换】主要人物之一。原籍宁夏,其父母因甥连城璧是绿林大,为避牵连而迁至直隶广平府鸡泽县隐居。他出场时父母妻子均亡,孤身一人在人家帮工。生得黑瘦矮小,性忠厚,重情谊,有胆气,敢担当。连城璧为避官军追捕而投奔他。他听说连劫牢反狱杀官军,毫不惊惧,乐得表兄长住,虽生活困苦,但尽力款待每日饮食丰洁,茶酒不缺,自己到地里于活,不让连出屋。一住近三年,毫无倦怠。不料其新娶的续妻郭氏,嫌连白吃不做,饭量又大,偶于金酒醉中得知连为大盗,就诉于其父到县告发。他得知后赠盘缠让连逃走,自己承担官司。 [4]

5. 作品鉴赏

1)主题思想

《绿野仙踪》的作者把幻设仙佛导引与描写社会污秽结合起来,并使超现实的与现实的两条线索、极善的与极恶的两个极端统一在向往贤明政治这一理想上。

在《绿野仙踪》一书中,一方面表现为极恶的、现实的。在官场有荼毒百姓、杀害忠良、贪赃卖官、权倾中外的严嵩父子及其同党。他们可以随意使人科举落第、人头落地;他们还可以随意制造“叛案”,从中勒索赃银;他们畏敌如虎、祸国殃民,居然“送银六十万两,买得倭寇退归海岛”等等。在社会有淫逸浪荡的纨绔子弟,如大财主周通之子周琏,玩世不恭,贪色成性,骗娶民女,逼死前妻,暴露了地主阶级骄奢淫逸的秽行;还有帮闲无赖的儒林群丑,像胡监生,虽然通过科举渠道当了官,却是一个“好奔走衙门,借此欺压善良”、一句文墨话都不晓得、满身散发着铜臭味的土豪劣绅;另外,还有许多欺诈奴媚的市井细民。正是这些上自朝廷、下及乡野的各种丑类,组成了一幅封建社会末期的腐朽、堕落、残酷、阴冷的“百鬼图”。

另一方面,此书又表现为极善的、超现实的。社会如此恶浊,现实如此残酷,人们在黑暗的现实中看不到微露的曙光,找不到真正的出路。于是,作者就借宗教幻想的形式,请出冷于冰这样无所不能的神仙来伐恶从善、来拯救吃人的人和被人吃的人,从而向人们提供了虚幻的希望和理想。冷于冰看破红尘弃家修道,火龙真人授其道法,嘱其“周行天下,广积阴功”。于是,冷于冰一方面凭借道术斩妖除魔,济困扶危:既斩自然界的妖魔鬼怪,如“伏仙剑柳社收厉鬼”“斩妖鼋川江救客商”等;又惩人世间的“妖魔鬼怪”,如“救难裔月夜杀解役,请仙女谈笑打权奸”“冷于冰施法劫贪墨”“借库银分散众饥民”等。另一方面,冷于冰更是致力于度人出家,其中有浪荡公子温如玉,有“大盗”连城璧,有农民金不换,还有兽类猿不邪等。鲁迅曾在《小说旧闻钞·杂说》“绿野仙踪”条中认为,作者“以大盗、市侩、浪子、猿狐为道器,其愤尤深”①,这可以说是作者的知音。因为从作品的整体看来,作者这样设置有两层意思:一是企图从各个不同的生活侧面表现贪嗔爱欲的虚幻,而更深的一层是说恶浊的现实使这些人为恶,只有摆脱俗念、一心修道方能从善,最后,人世间的忠奸是非已清,善恶已各得其报。冷于冰广积阴骘,被上帝仙封为“靖魔太史兼修文院玉楼副史”,冷于冰的弟子们也均成仙身。

这里,作者通过现实与超现实两条线索或继或续的互相勾连、忽明忽暗的互相映衬,叠现出人世和仙境两个世界,以及在其中活动的人神、妖魔。作者鞭挞了那个社会该鞭挞的假、丑、恶,即奸、贪、淫、诈等,表现了那个社会所能表现的理想,即贤明的政治。于是,一个披着道袍、步履于云端、出入于仙境的神仙,却无时无刻不注视着人间社会;而他在人间的所作所为,正是作者向往贤明政治的理想的体现。可见,作者对假、丑、恶的揭露和抨击,并不是为了动摇其封建统治,而是为了出现贤明的政治;同样,作者对冷于冰的美化,主要也不是为了宣扬宗教教义,而是把他作为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工具。如果说作者清醒地揭露现实的思想是超出当时社会的一般水平的话,那么,在理想的表现上则没有跳出儒家传统思想的框框,虽然其表现形式很奇特,但却没能像曹雪芹、吴敬梓那样表现出代表现实生活发展的必然趋势的新的生活理想,而是把理想建立在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的基础上,这虽然与双重题材的构成有关,但也不能不说是作者世界观方面的一大局限。这是作品总的思想倾向。

2)艺术特色

在行文结构上。作者写到第九十二回(八十回本第七十二回),严嵩一党已诛,本没有什么可写的了,作者却巧妙地以六回篇幅,设置了一个幻境,让这些巳是半仙之体的冷于冰的弟子们,回到人间,根据各自的出身经历,性格志趣,周到各自可能遇到的人和事,再经受考验。由于这一幻境,使已到气衰力竭,水尽山穷的文章,忽然奇峰突起,柳暗花明,又展现出一个光怪陆离的新世界,气势为之一振。余波所及,使最后两回的“冷于冰骑鸾朝帝阙”,“鸣鹤洞歌舞宴群仙”,那样铺张辞藻的无味文章,也不觉得讨厌了。这一幻境虽然来源于唐传奇的《杜子春》一文,但作者不是照抄,而是把它大大地充实、升华,逼真地表现了嗔、贪、爱、欲的潜意识,恰如其分地进一步刻画了人物,变成完全是作者自已的东西了。 [5]

《绿野仙踪》既不属于历史小说、神魔小说,也不属于武侠小说、世情小说,但它却融历史小说、神魔小说、武侠小说、世情小说为一体,采用了这些小说类型的某些创作方法和叙事策略,创作出一种杂体小说,使得小说文体更加丰富。这与《隋唐演义》等小说熔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于一炉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一现象也是乾隆时期通俗小说领域出现的特殊现象――一作者们都希望借鉴前人的小说创作经验,同时又不受前人的限制而希望有所突破与创新,形成自己的小说文体与小说风格。无论成功与否,这一创新思想和大胆实践是值得肯定的。

另一方面,小说的人物描写十分精彩,尤其是那些活跃于人间凡世的小人物。如与周琏偷情的贡生女儿齐蕙娘,淫荡中充满理性,温柔中不失刚强,平和中隐藏杀机,婉顺中深蕴权诈;妓女郑金钟,从追逐金钱、攀高结贵、逢场作戏、水性杨花,到感念温如玉真情而倾情相待,因不堪羞辱而自尽。两人出身不同,经历迥异,但在作者笔下,都写得真实可信,生气勃勃。

从语言风格上看,《绿野仙踪》的用笔十分老辣大气,富有幽默感。所写的人物对话,则口吻毕肖,绘声绘色,能把人物的个性、身份、心理在口语中表现岀来,表现手法可能受到了《儒林外史》的影响,绘人状物颇带讽刺意味。

5.后世影响

该书开神怪剑仙一脉,对后来民国时期武侠小说中的剑侠类小说影响深远。神怪题材与武侠题材此前虽互有影响,但尚未融为一体,至《绿野仙踪》出现,宣告此类型的大成。在本书中,确立了此类型小说表现的道魔争霸、正邪消长的主题,形成了以法术、飞剑为主的神化武功的叙事内容。尤其是书中,通过描写人物在修行中,遭遇的种种困扰,来塑造仙侠形象的方法,被后人屡屡模仿。民国时期,如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等,其祖肇于此。 [2]

6.作者简介

李百川,[清](约公元一七六六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江南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清高宗乾隆中前后在世。著《绿野仙踪》一百回,《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传于世。清乾隆年间,喜欢谈鬼说怪的李百川在四处奔走、历经艰苦挫折的生活旅途中,花了九年时间,才写成了《绿野仙踪》。

6. 关于绿野仙踪的成语

1.颠斤播两

注释:较量轻重。常用以比喻品评优劣或形容计较微细之事。

出处:《绿野仙踪》第四四回起先不过房里院外吐些颠斤播两的说话,讥刺几句,使如玉知道。

2.离经畔道lí jīng pàn dào

注释:①指思想、言行背离儒家经典和规范。②指背离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和行为规范。

出处:元·费唐臣《贬黄州》第一折且本官志大言浮,离经畔道,见新法之行,往往行诸吟咏。”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七回子真不待教而诛之人也!吾房中师弟授受,绍闻知之统,继精一之传,岂可以容离经畔道之人哉!”

3.直言无隐

注释:直率地说话,无所隐讳。同直言无讳”。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回臣不忍坐视君国之危亡,故敢直言无隐。”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三回年兄宜直言无隐,某亦有肺腑相通。”

4.追魂夺命

注释:夺取魂魄性命。形容魅力极大。

出处:《绿野仙踪》第四十三回我活了四十多岁,才只见了这样个伶俐俊俏、追魂夺命、爱杀人的一位小堂客。”又第七十九回再看香裙下面,偏又配着周周正正、瘦瘦小小、追魂夺命一对小金莲,正是洛神临凡,西施出世。”

三、老残游记 (清末文学家刘鹗创作小说)

《老残游记》是清末文学家刘鹗的代表作。这篇小说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对社会矛盾开掘很深,尤其是他在书中敢于直斥清官(清官中的酷吏)误国,清官害民,独具慧眼地指出清官的昏庸常常比贪官更甚。同时,小说在民族传统文化精华提炼、生活哲学及艺术、女性审美和平等、人物心理及音乐景物描写等多方面皆达到了极其高超的境界。

1.内容简介

《老残游记》写一个被人称做老残的江湖医生铁英在游历中的见闻和作为。老残是作品中体现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以行医糊口,自甘淡泊,不入宦途。但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

全书随着老残的足迹所至,可以清晰地看到清末山东一带社会生活的面貌。

2. 创作历程

刘鹗会撰写《老残游记》一书,原本是为了帮助朋友.在义和团乱后没几年,京曹中有沈虞希与连梦青二人,因素与天津日日新闻的方药雨为友。一日,沈虞希偶将朝中事告知方药雨,方氏将其揭露於报端,清廷获悉后大为震怒,严办泄密之人,且株连甚广,沈氏被逮杖毙,连梦青仓皇遁走上海,连氏到上海后,家财尽失,无以为生,只依赖卖文糊口.刘鹗知其人孤介,不愿受人资助,因此动笔写小说送他,以增加其稿费收入。
    刘鹗的写作动机本为助人,但他生当乱世,目睹国事糜烂,再加上自己一生事业上的失败以及政治理想的幻灭,《老残游记》事实上也是他个人情感的寄托.他曾在书中自叙:「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国家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宗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洪都百鍊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 」由此可知,《老残游记》为当时中国社会之缩影,更是作者一部以文字代替哭泣的著作。

3.角色分析

1)江湖文侠

《老残游记》开篇即介绍了老残的职业,“从此也就摇个串铃,替人治病糊口去了,奔走江湖近二十年。”江湖当行种类繁多,将老残固定为郎中的职业,自然寄予了“诊治患者病痛”到“解决社会危机”的象征意义。小说的第一回《土不制水历年成患 风能鼓浪到处可危》便以医治黄大户浑身溃烂的奇病暗示了治理黄河水患一事,点明了本书作为晚晴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对于现实的高度介入。这种对现实的介入不是一个普通郎中力所能及之事,而是源于老残“侠”的身份。侠是江湖中不可或缺的、人人向往与尊敬的角色。与之前的侠义公案小说不同,老残并非职业侠客,甚至看不出一丝会武术的迹象。然而,武侠二字,侠优于武,行侠正义匡正谬误者,哪怕毫无功夫,也可配得上一个“侠”字。李欧梵论《老残游记》时,称老残为“文侠,而文侠用头脑与药草,而不是凭藉刀剑,来洗雪社会的不公” 。“儒”的“以文乱法”和“侠”的“以武犯禁”,一直以来被视作最为珍贵的两种品质在文侠的身上合二为一。

通情达理学识渊博的侠客形象并不是什么破天荒的创举。《三侠五义》中,“锦毛鼠”白玉堂则文武双全,武功一节自不必多言,文学一节亦能题诗忠烈祠,“词语虽然粗俗,笔气极其纵横,而且言简意深,包括不遗”。但在老残这一“文侠”身上,“文”对“武”已经形成了压倒性优势。晚晴在遭受了西方物质文明的冲击后破败不堪,在以往的文学描述中对抗社会不公的最大利器——武术,对此毫无办法,侠义精神的传统只能在文人的身上得以延续。

从仗剑的侠客到执笔的文人,是在文学传统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江湖人的主体身份的一次转变,同时也反映了在社会转型的大风浪中,文人对救黎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英雄主体的想象不经意间完成的转换。中国主流现代文学的谱系中缺少侠客的身影,恰恰展现了现代化进程的一个侧面。

(2)半个官人

在《老残游记》中,老残与官府的关系可以用若即若离来形容,算是半个官人,庄宫保、黄人瑞、王子谨、白子寿这些官员无不对其敬重有加,治水断案等公事如何决断也常向老残请教一二,可当“宫保要他搬进衙门去住,替他捐官”时,他便“半夜里逃走了”。王德威教授认为,“《三侠五义》之类的小说所表述的,并非一代中国人对皇权天威的幻想,而是一种深沉的幻灭” 。 
    探讨《老残游记》对政治制度的态度或者说动荡时局下官府该承担何种责任,不妨将目光聚焦于小说第一回中老残的一个颇带点神秘的色彩的梦境。梦境中,洪波巨浪上好不危险的大船是书中极其重要的意象,暗喻了陷入困境的中国。在老残看来,“驾驶的人并未曾错”,也就是说中国的症结并不在于政治体制。真正残害人民的是船上的水手。对应到现实中,指代的是在官僚体系中的个体的官员而非官僚体系本身。在这样的前提下,小说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极为吊诡的状况:为解救含冤受屈的贾魏氏免遭酷吏刚弼的毒手,老残必须借助官阶更大的庄宫保的紫花大印,而正是这个在贾魏一案中扮演着青天大老爷角色的庄宫保,在治理水患的过程中要了不计其数的黎民百姓的性命。令人惊讶的是,对黄人瑞说出“天下事冤枉的多着呢,但是碰在我辈眼目中,尽心力替他做一下子就罢了”的老残,对庄宫保没有丝毫责怪,仅仅是轻描淡写地归咎于“不通世故之君子”。身临其境去想,老残又该如何是好呢?虽然极力拉开与官府的距离,但毕竟无法完全置身其外,必要的时候,还得借助大官的势力阻止小官才能为民伸冤。《老残游记》认定中国社会的罪魁祸首是黑暗的官场风气而极力维护正统的政治制度,殊不知,官场风气的堕落可能恰恰源于一直以来奉行的政治制度。这当然是与官场若即若离的老残所不能体会到的,所以他只能继续若即若离下去,为清官害人之事愤慨不已又无法放弃对清明政治的想象。

3)奇异清官

刘鹗笔下的“清官”,其实是一些“急于要做大官”而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玉贤是以“才能功绩卓著”而补曹州知府的。在署理曹州府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衙门前12个站笼便站死了2000多人,九分半是良民。于朝栋一家,因和强盗结冤被栽赃,玉贤不加调查,一口咬定是强盗,父子三人就断送在站笼里。董家口一个杂货铺的掌柜的年轻儿子,由于酒后随口批评了玉贤几句,就被他抓进站笼站死。东平府书铺里的人,一针见血地说出了玉贤的真相,“无论你有理没理,只要他心里觉得不错,就上了站笼了”。玉贤的逻辑是:“这人无论冤枉不冤枉。若放下他,一定不能甘心,将来连我前程都保不住。俗语说的好,'斩草要除根’。”为了飞黄腾达,他死也不肯放下手中的屠刀。老残题诗说,“冤埋城阙暗,血染顶珠红”,“杀民如杀贼,太守是元戎”,深刻地揭示了他们的本质。刚弼是“清廉得格登登”的清官,他曾拒绝巨额贿赂,但却倚仗不要钱、不受贿,一味臆测断案,枉杀了很多好人。他审讯贾家十三条人命的巨案,主观臆断,定魏氏父女是凶手,严刑逼供,铸成骇人听闻的冤狱。小说还揭露了貌似贤良的昏官。山东巡抚张宫保,“爱才若渴”,搜罗奇才异能之士。表面上是个“礼贤下士”方面的大员,但事实上却很昏庸。他不辨属吏的善恶贤愚,也判断不出谋议的正确与错误。他的爱才美德,却给山东百姓带来了一系列的灾难。“办盗能吏”玉贤是他赏识的,刚弼也是他倚重的,更为严重的是他竟错误地采用史钧甫的治河建议,废济阳以下民埝,退守大堤,致使两岸十几万生灵遭受涂炭。在小说中楔入的桃花山一段插话中,着重写了隐居在荒山中的两个奇人□姑和黄龙子。通过两人的言行宣扬了作者所信奉的太谷学说,同时对当时的革命运动,即所谓“北拳南革”,即北方的义和团和南方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恶毒的诋毁和诅咒,攻击他们都是“乱党”。义和团来势猛,他说“几乎送了国家的性命”;革命党起势缓慢,他认为“莫说是皮肤小病,要知道浑身溃烂起来,也会致命的”;告诫人们不要“搅入他的党里去”,表现出对事物发展趋势悲观的一面。小说的第一回,就是作者对于当时政治的象征性图解。他把当时腐败的中国比作一艘漂浮在海上行将被风浪所吞没的破旧帆船。船上有几种人:一种是以船主为首的掌舵管帆的人,影指当时上层的封建统治集团。作者认为他们“并未曾错”,只是因为是走“太平洋”的,只会过太平日子,不意遇上了风浪,所以毛了手脚,加上未曾预备方针,遇了阴天,日月星辰都被云气遮了,所以就没有依傍。再一种人是乘客中鼓动造反的人,比喻当时的革命派,污蔑他们都是些“只管自己敛钱,叫别人流血”的“英雄”。宣扬如果依了他们,“这船覆得更快了”。还有一些肆意搜刮乘客的“下等水手”,则是指那些不顾封建王朝大局、恣意为非作恶的统治阶级爪牙。作者对他们也很反感,视为罪人。

5.文学赏析

从小说的总体构思来看,对官僚政治的批判与对文化心态的反思形成互补结构。酷吏的立身根柢便是宋儒理学。书中写了两个带有反理学、反禁欲色彩的女性,即《初集》中的玙姑和《二集》中的逸云。她们属于哲理型或曰思辨型的女性,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罕见的新形象,堪称空谷幽兰。桃花山一夕夜话,作家让自己笔下的理想女性娓娓道出宋儒的虚伪和矫情,表现了对于压抑个性、遏制情欲的伦理道德的深刻憎恶。

此外,刘鹗显然试图使作品涵纳自己的政治思想以至哲学思想。首回危船一梦,以象征的手法,将晚清国势的危殆、各派政治力量对时局的立场和态度,做了寓言式的图解。刘鹗无疑反对“北拳南革”,他所开出的治世药方是:补残。所谓“三元甲子之说”,虽蒙上神秘预言色彩,实质也蕴涵着循序渐进的社会变革意识。书中桃花山夜话数回,则显然是在弘扬太谷学派的教义,表现了对中国未来命运的预测。

小说同时也是作家心灵历程的自白。从“送他一个罗盘”至于“众怒难犯”,概括了刘鹗一生奋斗的失败史以及痛苦的心灵历程:由补残、哭世至于出世,《二集》和《外编》弥漫着佛老悲天悯人的宗教氛围。

7. 作者简介

刘鹗刘鹗(è),原名梦鹏,又名孟鹏,谱名振远,字云抟、公约,又字铁云,别署洪都百炼生。祖籍江苏丹徒,1857年10月18日生于江苏六合;1909年8月23日去世于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刘鹗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从小得名师传授学业。他学识博杂,精于考古,并在算学、医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类拔萃的成就,被海内外学者誉为“小说家、诗人、哲学家、音乐家、医生、企业家、数学家、藏书家、古董收藏家、水利专家、慈善家”。他涉猎众多领域,著述颇丰,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所著《老残游记》备受世人赞誉,是十大古典白话长篇小说之一,又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刘鹗本人也是富有学识又得不到抱负的人。
    刘鹗精於算学、医学、水利,并留心西洋科学。个性放旷不拘,所见不同於流俗,观察时事尤其犀利。早年曾於扬州行医,后改行经商(刘鹗28岁曾在江苏淮安开过菸草店,31岁又在上海开过书店,但都因经营不善而倒闭).光绪14年(西元1888)黄河决口於郑州,便投效河督吴大澄,山东巡府张曜,协助治河,后因治河有功,声誉大起,被保荐以知府任用。曾上书建议修筑铁路,利用外资开采山西煤矿,兴办实业(指工商企业),以利民生,时人不解其用心,交相指责,视为汉奸。光绪26年(西元1900)义和团事起,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太仓粟(京师官方谷仓里的粮食)为俄兵所据,他向联军以低价购得太仓粟,赈济饥民,全活甚众,却因被控私购太仓粟,流放新疆,住在乌鲁木齐一座寺庙的戏台底下,靠为人治病度日,最后病死於迪化(今乌鲁木齐)。著有《老残游记》、《铁云藏龟》、《历代黄河变迁图考》等书。

8.关于老残游记的成语

1.抱头痛哭

注释:指十分伤心或感动,抱头大哭。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四回这里于家父子同他家里人抱头痛哭。”

2.不绝于耳

注释: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这是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

3.不问青红皂白

注释: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四回扯开衣服,看了两处,不问青红皂白,举起鞭子就打。”

4.豺狼虎豹

注释:泛指桅人畜的各种猛兽。也比喻凶残的恶人。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八回实在可怕的是豺狼虎豹。天晚了,倘若出来个把,我们就坏了。”

5.乘虚蹈隙chéng xū dǎo xì

注释:犹言切中竨窍。比喻叩击中节。

出处:《老残游记》第十回黄龙举起磬击子来,在磬上铿铿锵锵的乱击,协律谐声,乘虚蹈隙。

6.抽筋剥皮

注释:形容剥削压迫非常残酷。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二回可知那州县老爷们比娼妓还要下贱!遇见驯良百姓,他治死了还要抽筋剥皮,锉骨扬灰。”

7.出奇致胜

注释:出奇兵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

出处:《老残游记》第七回[刘仁甫]在嵩山少林寺学拳棒。学了些时,觉得徒有虚名,无甚出奇致胜处,于是奔走江湖,将近十年。”

8.大敌当前

注释:当面对。面对着强敌。形容形势严峻。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第一回大敌当前,全无准备,溶之道,不待智者而决矣。”

9.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注释:指不管闲事,事情越少越好。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二回现在国家正当多事之秋,那王公大臣只是恐怕耽处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弄得百事俱废,将来又是怎样个了局?”

10.含垢忍污 hán gòu rěn wū

注释:指忍受耻辱。同含垢忍耻”。

出处:《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四回我为三爷含垢忍污的同牛马落交,却又因亲近牛马,得罪了三爷,岂不大失算吗?

11.毫无疑义

注释:疑义可疑的道理。一点也没有可以使人怀疑的地方。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6回怎幺他毫无疑义,就照五百两一条命算呢?”

12.宏材大略

注释:杰出的才能和谋略。同宏才大略”。

出处:《老残游记》第六回阁下如此宏材大略,不出来做工点事情,实在可惜。

13.迥乎不同

注释:形容差别很大,完全不一样。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回我们所弹的曲子,一人弹与两人弹,迥乎不同。”

14.空谷幽兰

注释:山谷中优美的兰花。形容十分难得,常用来比喻人品高雅。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五回空谷幽兰,真想不到这种地方,会有这样高人。”

15.六畜不安

注释:六畜牛、马、羊、猪、鸡、狗。牲畜也不得安宁。形容骚扰得很厉害。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四回人家结发夫妻过的太太平平和和气气的日子,要我去扰得人家六畜不安,末后连我也把个小命儿送掉了,图着什么呢?”

16.明查暗访

注释:明里调查,暗中访问。指多方面调查了解情况。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8回差你往齐东村明查暗访,这十三条命案是否服毒?”

17.七搭八搭

注释:形容说话漫无边际,没有中心。纠缠;乱搭腔。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七回这里人瑞却躺到烟炕上去烧烟,嘴里七搭八搭的同老残说话。”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四回老爷今天七搭八搭,不知道说些什么。”

18.七大八小

注释:①大小不一。②零落的样子。③妻妾众多。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回有几张树根的坐具,却是七大八小的不匀。”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八回这十二钗说是金陵的,怎么家里这些人如今七大八小的就剩了这几个。”

19.七窍冒火

注释:形容气愤到极点。同七窍生烟”。

出处:《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三回一天两天还好受,等到第三天,真受不得了!怎么还没有信呢?俗语说的好,真是七窍冒火,五脏里生烟。

20.轻车简从

注释:行装简单,跟随的人少(多指有地位的人)。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八回他就向县里要了车,轻车简从的向平阴进发。”

21.缩手缩脚suō shǒu suō jiǎo

注释:由于寒冷而四肢不能舒展的样子。也形容做事胆小,顾虑多,不敢放手。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喊了许久,店家方拿了一盏灯,缩手缩脚的进来。”

22.听天由命

注释:由听从,随顺。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也比喻碰机会,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第二回死活存亡,听天由命去罢。”

23.一笔抹煞

注释:抹煞勾销。画一笔,全部抹掉。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所以天降奇灾,北拳南革,要将历代圣贤一笔抹煞,此也是自然之理,不足为奇的事。”

24.一口同声

注释:犹一口同音。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因天时尚早,复到街上访问本府政绩,竟是一口同声说好。”

25.有目共赏

注释:赏称赞。谁看见了都称赞。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二回这人负一时盛名,而《湘军志》一书做的委实是好,有目共赏。”

26.渔翁之利

注释:犹言渔人之利。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甲午为日本侵我东三省,俄、德出为调停,借收渔翁之利,大局又为之一变。”

27.直口无言

注释:犹言哑口无言。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一回众人被他骂的直口无言。”

四、官场现形记 (晚清李伯元著小说) 

《官场现形记》是晚清文学家李伯元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最早在陈所发行的《世界繁华报》上连载,共五编60回,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在报刊上连载并取得社会轰动效应的长篇章回小说。它由30多个相对独立的官场故事联缀起来,涉及清政府中上自皇帝、下至佐杂小吏等,开创了近代小说批判现实的风气。

鲁迅将《官场现形记》与其他三部小说并称之为谴责小说,是清朝晚期文学代表作品之一。1998年,香港《亚洲周刊》评选20世纪100部优秀文学作品,《官场现形记》排列前10名。199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评选20世纪100部优秀小说,《官场现形记》被列为排行榜第一名。

2.创作过程

《官场现形记》作者李伯元出生于书香门弟之家,由于幼年丧父,无法读书,只好投靠在山东城阳做官的堂伯父李翼青处栖身。李伯元在26岁那年,他参加考试,中了第一名秀才。翌年赴江阴乡试,按成绩,应名列金榜,可是典试官借口李翼青有“叛逆皇法之前科”而株连子侄,结果名落孙山。此后,李伯元到上海另谋出路。

通过与社会广泛接触,加之在维新思潮的推动下,李伯元意识到,“欲唤起民众,促使全国上下觉悟到中国将被瓜分之祸”,报刊是一种“发聩振聋、行之有效”的宣传利器。于是,1896年初夏,李伯元第一次进了《指南报》社当了一名编辑。翌年6月,他独立创办起一份《游戏报》。李伯元所办的《游戏报》,别出心裁,独具一格。他不仅事必躬亲,自己既当主编,又任主笔,还时时告诫助手们“新闻必事事核实,言谈必一针见血,不混淆黑白,语涉诙谐,意存惩劝”。《游戏报》问世后,颇受读者的欢迎。

为了对官场进一步的暴露和讽刺,他独辟蹊径,另外办了一份《世界繁华报》,连载《庚子国变弹词》和《官场现形记》两部长篇小说。李伯元原计划写120回,但写到50多回就过世了,由其友人欧阳巨源续成60回。

3. 内容梗概

陕西同州府朝邑县赵温中举,赵家大摆签席,请人吃喜酒。过了多日,赵温在远亲钱典史的陪同下进京赶考。但因拜礼太少,会试落榜,最后只好在京城里用钱捐了个官,做了赵中书。
    钱典史在盟弟胡明理的帮助下,出了一百两银子,得到徐都老爷的推荐信,赶往江西。谁知他所捐的差使已经有人,便又在黄知府的差役戴升的活动下谋了一个好差使。
    黄知府升了道台,正在得意之时,因为前边所办的案子被人告发,后来通过京城中友人的疏通,又花了一万两银子,终于了结。黄依然春风得意。
江西代理巡抚何某,绰号“荷包”,平生爱钱。三弟“三荷包”与其兄一样是个无底洞。两个“荷包”分脏不均而失和,抖出以前许多卖官鬻爵的旧账。 “三荷包”带着卖官所得的万两银子,买得山东胶州知府的位子。
    “三荷包”到任后,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巴结山东巡抚。外国人劝巡抚做生意,候补通判陶子尧趁机上条陈,大讲“整顿商务”,被巡抚派往上海购买机器。陶子尧到上海后,成日与妓女颁混,同骗子往来,结果被骗子魏翩仞、买办仇五科合伙骗去几万两银子,弄得狼狈不堪。幸好有山东试用府吏周因从中帮忙,此事才了结。周因得陶谢礼,前往浙江,协助旧交浙江巡抚刘中远办洋务。周与文案戴大理钩心斗角,互相拆台。
    浙东严州一带土匪作乱,上司派胡统领前去围剿。胡统领率官兵从水陆两路驶向浙东。一路上胡嫖妓女、吸鸦片、花天酒地。到了严州,土匪没见着,官兵却烧杀抢掠,害苦了当地老百姓。百姓向县官伸冤,县首却驳回百姓的申诉。胡统领为了领赏受爵,把严州一带土匪猖獗夸大一番,又说官兵如何英勇作战,最后虚开了一份剿匪开支,于是浙江上自刘中远,下至幕僚,个个立功受赏。
    御史因剿匪一事弹劾刘中远,两名钦差来浙江巡查。他们自称是“只拉弓,不放箭”,通过正钦差的门生,把消息透露给牵扯本案的官员。各级官员怕丢职位纷纷用钱疏通。最后,不出钱的官员便被查办了。
    刘中远又被人参了一本,离任到京。朝廷命副钦差代理浙江巡抚一职。副钦差名为傅理堂,平生好节俭,官服穿得很旧也舍不得换,如果手下的官员哪个穿得奢华,他使看不顺眼。
    有两位用钱捐的候补道,都是富家子,穿着奢华。巡抚看见顿生反感。他们经人指点,暗中送给巡抚姨太大几千两银子,又穿了极旧的官服遏见,巡抚便认为他们知错就改。从此以后,浙江官场上旧官服十分流行,价格也比新官服高出好多倍。
    浙江粮道贾筱芝用六千两银子买得一个密保,升任河南按察使。贾筱芝的大少爷贾润孙趁黄河决口,任河工总办,赚了十几万两银子,进京谋职,结识了当朝的许多权贵。
    时筱仁与广西提督舒军门、户部王博高、军机徐中堂、江南记名道佘小观等人交往。佘小观到南京候职,结识了牙厘局总办余尽臣、学堂总办孙国英、洋务局总办潘金士、保甲局总务唐六轩、旗人乌额拉布,一行人经常在一起赌博、嫖妓。他们还结识了羊统领羊紫辰。羊好色,家中有八位姨大太。一个名叫冒得官的船哨官,为保官职,逼迫亲生女儿给羊统领做第九个小老婆。
    湖广总督是位旗人,名叫湍多欢,原来有十个姨太太,人称“制台衙门十美图”。有个属员为谋官职,又特地给这位制台送去两名绝色女子,从此便成了“十二金钗”。得宠的九姨太与十二姨太,先后插手卖官捞钱。经常惹乱子的唐二乱子,通过制台的十二姨太,一夜之间也变成了银元局总办。

湍制台奉旨进京,署理宜隶总督。湖北巡抚贾世文任湖广制台。此人自称平生有两桩绝技:一是画梅花,一是写字。其实对此一窍不通。下属为讨好他,每次谈完公事,便向他求画和书法,他竟高兴得不得了。他平时因为画画写字,生活毫无规律,下属拜见,有时要等三天甚至半个月。
    候补知县卫瓒,蕲州州官区奉仁,撤任兴国州官瞿耐庵,蕲州随凤占,府经申守尧、秦梅士,代理蕲州吏目钱琼光等人先后前来拜见,他们之间互相牵扯,搅起许多污泥浊水。
    户部尚书童子良,奉命清查各省财政。童钦差最讨厌的是洋人。无论什么东西,只要带一个“洋”字,他绝不肯亲近。听人说鸦片是洋烟,便撤掉烟灯、烟枪;卖官收钱,专要银子不要洋钱。出京之后,一路竟捞到一万两。
江南有位制台,名叫文明,见了官级比他小的,态度总是很傲慢。但见了洋人态度却极好。一次,巡捕报告有人来见制台,制台正在吃饭,便打了巡捕一个耳光,责骂他不看时机;巡捕说是一个洋人,制台便又打了巡捕一个耳光,责骂他为什么不早来报告。
    江宁府六合县知县梅杨仁馅媚洋人,颇得文制台器重。枪炮制造厂总办傅博万,因随温钦差出使过外洋。回国后,备受文制台赏识,一路升迁至湖南巡抚、山东巡抚为了讨好洋人以求保好官位,使尽浑身解数。
阁学甄守球的长子甄学忠在河工成绩突出,升了知府,派他太太的远房哥哥黄二麻子到京城接老爷。甄阁学有个胞兄在保定,黄二麻子便同去探望。刚一进门,便听见家人的哭声。甄阁学前去叫,哥哥慢慢醒过来,说自己做了一个梦。于是使向甄阁学陈述了一番,甄阁学后来到了儿子的任上当了名太爷,将哥哥梦中之事敷衍一番,便是《官场现形记》。

4. 作品思想内容

《官场现形记》尖锐地抨击了封建社会末期极端腐朽和黑暗的官僚制度。《官场现形记》是一部专门暴露官场黑暗的力作,对于中国封建社会崩溃时期的官僚政治进行了总体解剖,上自军机大臣,下至佐杂胥吏,全方位地摄入笔底。书中人物故事多以真人真事为蓝本。
    官场现形记作者塑造了一群形形色色的官僚形象,他们官职有高有低,权势有大有小,手段各不同,但都是“见钱眼开,视钱如命”、鱼肉百姓的吸血鬼。 举人出身的王仁开馆授徒,为了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他说读书方可做官,而做官的好处则十分诱人,“点了翰林,就有官做,做了官,就有钱赚,还要坐堂打人,出起门来,开锣鸣道。”此书是上不得台面的话,他居然堂而皇之在课堂宣讲。不难想象,这种教育思想熏陶下的门徒,除了祸国殃民之外,还能有别的什么出息?让这种人充斥官场,官场该当是何等的丑态。读书科举而为官原是封建社会取官之“正途”,“正途”尚且如此不堪,其它之途当然是更加等而之下。如捐官,即用钱来买,按官阶定价,只要买方有大把钞票,卖方自可不问钞票来源是否合法,你肯买,出得起价,我则敢卖,放手让你做官。还有一途名曰“军功”,即用官位当奖品颁发打仗立功的人员。而这些军功之士大多是屠杀平民的刽子手,让刽子手做官办事,谁敢指望他会将事情办得公正明白,贪官污吏们虽各有特点,但亦有相同之处,如让他们理财,他们会大饱私囊;让他办案,他们会放纵真凶,污陷良人;让他们修河,他们会使大堤溃裂,水淹良田;让他们督军作战,他们会让自己的部队一溃千里。
    《官场现形记》所写的不是个别的贪官污吏,而是整个政治体制的腐朽,无官不贪,无吏不污,卖官鬻爵、贪赃纳贿已成为官场的运行机制。通过慈禧太后之口,道出“通天底下一十八省,哪里来的清官?”(第十八回)何藩台与其胞弟三荷包,内外联手,将府州县缺明码标价出售。贾润孙携十万两银进京谒见,立刻被一帮手眼通天的掮客包围,他们专门替朝中大老兜揽生意,进纳苞苴。军机处俨如坐地分赃的议事厅。书中两大参案,都是最肮脏卑鄙的政治交易。如浙省参案,本是朝廷有意照应钦差,“好叫他捞回两个”。书中勾勒出一幅八表同昏的官场群丑图。
    官场腐败,自然道德沦丧。居上位者,只知珠玉妖姬,升官发财,所谓政绩,无非是祸国殃民。胡统领严州剿匪,纵兵屠洗村庄以冒功邀赏。在下者则巧于逢迎,吮痈舐痔,奴颜媚骨成为做官第一要诀。湍制台家蓄十美,属员过翘特地到江南买了两个绝色女子进献,凑成“十二金钗”。更为龌龊的是冒得官,竟将亲生女儿报效上司。人心叵测,遍地陷阱。两个红州县周果甫、戴大理斗法,都是口蜜腹剑、笑里藏刀;时筱仁恩将仇报,对故主落井下石;刁迈彭卖友求荣,断送把兄。书中那一群胸无点墨的酒囊饭袋:刘大侉子、黄三溜子、田小辫子、唐二乱子等,更是晚清官场特产的一宗活宝,捐例大开的必然产物,钱虏市侩,袍笏登场,官场的文化品位也荡然无存了。综观全书,人性的堕落与异化到了怵目惊心的地步,作家直斥为“畜生的世界”(第六十回)。

5. 作品鉴赏

1)表现手法

《官场现形记》表现手法是现实主义的。其写的多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只是改易姓名而已,胡适曾在为此书做的序言中论说过这种情况:“就大体上说,我们不能不承认这部《官场现形记》里大部分的材料可以代表当日官场的实在情形。那些有名姓可考的,如华中堂之为荣禄,黑大叔之为李莲英,如周中堂影射翁同等。至于冒得官、区奉人(谐趋奉人)、贾筱芝(谐假孝子)、时筱仁(谐实小人)、刁迈彭(谐刁卖朋)、施步彤(谐实不通)等,其行径一旦形诸笔墨,皆使时人感到似曾相识,默契会心,倍增兴味。它以纪实性而风靡于世。嗣后,模仿之作纷出,一时蔚为大观。

那无数无名的小官,从钱典史到黄二麻子,从那做贼的鲁总爷到那把女儿献媚上司的冒得官,也都不能说是完全虚构的人物。”,“慈禧太后索阅是书,按名调查,官吏有因以获咎者”(《白话文学史》)。《官场现形记》简直成了惩办贪污官员的黑名单,按图索骥,一逮一个着。

2)结构安排

在结构安排上,《官场现形记》与《儒林外史》相仿,采用若干相对独立的短篇故事蝉联而下的结构方式。《官场现形记》作为一个大的语篇结构,其目的是彻底、全面地暴露整个晚清官场的黑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小说继承了《儒林外史》的结构形式,但又有一定的突破和发展。从表面上看,小说在漫不经心地从此一人写到彼一人,从些一事扯到彼一事,其记事遂与一个俱起,亦即与其人俱讫,若断若续,但是小说绝不是漫无标准地随意联缀许多话柄杂凑起来的,而是一个堪称有机的整体结构。其修辞特点是借助时空的转移,由一点推移开去,形成为线,再由线推移开去,形成为面,而在这点、线、面的推移中,隐隐然呈现出一幅幅富于立体感、流动感的官场现形图。具体地说,文本中这种时空的推移,每每以地方为起点,而以北京为终点不断画圈,成地方到北京再地方的轨迹,从而将笔触涉及从地方到中央,从胥吏到大臣,亦即从横的平面上遍及了全国的各个角落,从纵的轴线上遍及了官僚体系的各个等级。同时,又从表层写到深层,从公开写到隐秘,从合法写到非法,将整个官僚体制中形形色色的大官小官、胥使差役的行为心态,一一予以暴露。这种弧圈式的轨迹的推移,把大量散乱的原始素材化为有序的艺术整体,自然混融,不落痕迹,实在是匠心独运,妙不可言。  

此外,同一词语在同一语篇反复出现,突出的文章的主题。例如“钱”在作品中出现1723次,作为中心话题,将整个作品连接成一个整体,足以说明整个晚清官场又经变成了一个大卖场,在这个依靠金钱可以买卖官职的结构中,谁有钱谁就可以买官做,当上官之后可以返本,开始卖官获利,如此循环。在这些代表着权钱交易的词语大量出现的同时,小说同样也暴露整个晚清官场的黑暗。

3)讽刺语言

李伯元作为讽刺文学家出现在世界近代文坛,他那富有东方色彩的讽刺艺术之刻画入微,寓庄于谐,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完全可以列入世界优秀讽刺文学之林。也为中国讽刺文学史的扉页抹上了辉煌的亮色。

其语言亦仿效《儒林外史》并有所发展,充分运用了夸张、漫话式的讽刺手法,往往寥寥几笔,就将人物的音容体态勾勒出来,白描传神,是其所长;又善于描写细节,使笔下的人物生动传神,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如胡统领严州剿匪数回,布局精巧,错落有致,人物映带成趣。胡统领涎色贪财,昏聩颟顸,而又乔装张致,擅作威福;周老爷阴险势利,工于心计;文七爷纨绔阔少,风流自喜;赵不了寒酸猥琐,人穷志短;庄大老爷老奸巨猾,八面玲珑,都栩栩如生。衬以浙东水乡风光,江山船上的莺莺燕燕,构成相当生动逼真的社会风俗画卷。作家尤擅长于渲染细节,运以颊上添毫之笔,有入木三分之妙。第四十三至四十五回,写佐杂太爷的酸甜苦辣,极尽揶揄之能事。“跌茶碗初次上台盘”是一幕精心设计的人间喜剧,通过跌茶碗这一细节,将小人物受宠若惊的扭曲心态,描摹尽致。小说还充分运用了夸张、漫画化的闹剧手法,尤喜撕破人生的假面。如浙江巡抚博理堂,自命崇尚理学,讲究“慎独”功夫,却偏有“叩辕门荡妇觅情郎”一幕好戏。

4)艺术缺陷

《官场现形记》艺术上的缺陷是冗长、拖沓,人物情节间有雷同,且书中暴露黑暗有馀,缺乏一丝亮色。另外,此书里没有一个好官,也没有一个好人。作者描写这班人,只存谴责之心,毫没有哀矜之意。谴责之中,又很少诙谐的风趣,故不但不能引起人的同情心,有时竟不能使人开口一笑。这种风格在文学上是很低的。

6.名家点评

鲁迅评价:“相比这两部小说(《儒林外史》和《官场现形记》),尽管各有所长,多有风骨,但从广度和深度看来,还是李伯元冠其首。因为他本身的经历,决定了他充塞爱国情的反骨。”(鲁迅评)

胡适认为,《官场现形记》是一部社会史料。它所写的是中国旧社会里最重要的一种制度与势力。它所写的是这种制度最腐败、最堕落的时候,捐官最盛行的时期。这部书是从头到尾诅咒官场的话。全书是官的丑史,没有一个奸官,没有一个好人。这也是当时的一种趋势”。谴责小说虽有浅薄、显露、溢恶种种短处,然他们确能表示当日社会的反省的态度,责己的态度。这种态度是社会改革的先声。

陈子展认为,《官场现形记》也是一部社会史料,它所写的去是这时最下流的上流社会:官场。他所写的官场现象,正是满清亡国现象。

阿英同意陈子展的说法,《官场现形记》一书,虽有许多缺点,然实足使读者能以了晚清的政治以及社会。政治腐败到若何程度,有些怎样的事实反映着,在《官场现形记》有之。外人何以奴视中国,中国官司又是如何的逢迎外人,《官场现形记》亦有之。以着怎样的原因,造成官吏的贪污,人民的受害,《官场现形记》更有之。

郑振铎认为,《官场现形记》和《儒林外史》一样,一方面拥护封建道德,但又暴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的各种矛盾与黑暗现象,表现了初期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人民的生活,描写了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压迫,以及老百姓如何反抗洋人,说明了真正反抗帝国主义的是老百姓。

6.作者简介

李伯元(1867-1906),名宝嘉,又名宝凯,字伯元,号南亭亭长,又号游戏主人、讴歌变俗人、芋香、北园等,江苏武进人。出身官宦世家,三岁时丧父,由做过山东道台的伯父抚养。少年时代即擅长诗文,中第一名秀才,后来几次考举均落榜。其堂伯父为他捐纳了一个府经略的功名,但李伯元却无意于仕进。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到上海办《指南报》,后来又主办《游戏报》、《繁华报》。1903年,应商务印书馆之聘,主编《诱像小说》半月刊。光绪二十七年(1901),朝廷开经济特科,李伯元曾被荐举,旋又遭“文字轻佻,接近优伶”的弹劾。李伯元一笑了之,辞不应召。光绪三十二年(1906),李伯元卒于寓所,年仅四十岁。李伯元是晚清著名的小说家,除著有《官场现形记》外,还有《文明小史》六十回、《中国现在记》十二回、《活地狱》四十二回、《海天鸿雪记》二十回、《庚子国变弹词》四十回等。

7.关于官场现形记的成语

1.八面圆通

注释:形容为人处事圆滑,处处应付周全。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三八回第二要嘴巴会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了官场说官场上的话,见了生意人说生意场中的话,真正要八面圆通,十二分周到,方能当得此任。”

2.饱汉不知饿汉饥

注释:饱吃足;饥饥饿。比喻处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别人的苦衷。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5回误了差使,钉子是我碰!你饱人不知饿人饥。”

3.饱人不知饿人饥

注释:比喻处境顺利、优越或个人愿望得到满足的人,不理解处境困难、恶劣或个人愿望不得实现的人的苦衷。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五回误了差使钉子是我碰!你饱人不知饿人饥。”

4.卑鄙无耻

注释:形容品质恶劣,不顾羞耻。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办你个'胆大钻营,卑鄙无耻!’下去候着吧。”

5.秉公办理

注释:秉掌握,主持。公公法。根据公道办事。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七回本部院凡事秉公办理,从不假手旁人。”

6.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shān

注释:羊肉没吃上,反倒沾了一身羊膻气。比喻干了某事没捞到好处,反坏了名声惹来了麻烦。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弄得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那是要坏名气的。”

7.不到黄河心不死

注释: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这种人不到黄河心不死。现在我们横竖总不落好,索性给他一个一不做二不休。”

8.不惜工本

注释:惜吝惜。指舍得出本钱。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七十三回姓方的瞧着眼热,有凡家该钱的,也就不惜工本,公开一个学堂。”

9.不以为奇

注释:并不觉得奇怪。表示这是见惯了的。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三回而且老太太时常提问案件,大家亦都见惯,不以为奇。”

10.不置可否

注释:置放,立;可行;否不行。不说行,也不说不行。指不表明态度。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温钦差听了一笑,也不置可否。”

11.惨不忍闻

注释:闻听。凄惨得叫人不忍心听。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一回一时哀号之声,惨不忍闻。”

12.扯顺风旗

注释:形容随风摆动,顺势迎合,奉承别人。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每到一处先替他向人报告,说这位就是唐观察;有些扯顺风旗的,亦就一口一声的观察。”

13.吃硬不吃软

注释:好言好语不听从,态度一强硬,反使屈从了。形容人的外强中干,欺软怕硬。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戴大理嘱咐他的一番话,说胡统领的为人,吃硬不吃软。”

14.丑媳妇总得见公婆

注释:比喻隐藏不住,总要露相。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十六回丑媳妇总得要见公婆的,索性我自己招罢。”

15.传宗接代

注释:宗宗教,家族。代后代。传延宗教,接续后代。旧指生了独生子可以使家世一代一代传下去。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九回自己辛苦了一辈子,挣了这分大家私,死下来又没有个传宗接代的人,不知当初要留着这些钱何用。”

16.打开天窗说亮话

注释:比喻无须规避,公开说明。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打开天窗说亮话’,还不是等姓贾的过来尽点心,只要晚生出把力,你们老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17.打死老虎

注释:比喻打击失势倒台的人。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二十八回大家一窝蜂打死老虎。”

18.打小算盘

注释:在小处精打细算,斤斤计较。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六十六回有些会打小算盘的人,譬如一向是孝敬一百两的如今只消一百块钱。”

19.大处落墨

注释:落墨落笔。原指画画或写文章要在主要部分下功夫。比喻做事从大处着眼。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你老哥也算得会用的了,真正阔手笔!看你不出,倒是个大处落墨的!”

20.大处着墨

注释:原指画画或写文章要在主要部分下功夫。比喻做事从大处着眼。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你老哥也算得会用的了,真正阔手笔!看你不出,倒是个大处落墨的!”

21.大度包容

注释:度度量;包容纳。形容气量大,能宽容人。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回这事情自以为不办为是。倘若嫂夫人是大度包容的呢,自然没得话说。”

22.大名鼎鼎

注释:鼎鼎盛大的样子。形容名气很大。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四回你一到京打听人家,像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

23.大头小尾

注释:犹虎头蛇尾”。比喻做事前紧后松,有始无终。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这是中国官踌事一向大头小尾惯的,并不是做书的人先祥后略,有始无终也。”

24.登高一呼

注释:比喻有影响的人物发出倡议。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回一省之内,惟彼独尊,自然是登高一呼,众山响应。”

25.鼎鼎大名

注释:形容名气很大。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四回你一到京打听人家,像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

26.东扯西拉

注释:形容说话离题,没有中心。

出处:《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制台问了几句话,亏他东扯西拉,居然没有露出马脚。

27.东挪西借

注释:指到处挪借款项。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6回来京引见的人,有几个腰里常常带着几十万银子?不过也是东挪西借,得了缺再去还人家。”

28.读书得间

注释: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四回飏翁!你真可谓读书得间了!你说的一点不错。”

29.肥头大耳

注释:一个肥胖的脑袋,两只大耳朵。形容体态肥胖,有时指小孩可爱。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二回看上去有七八岁光景,倒生得肥头大耳。”

30.凤毛济美

注释:旧时比喻父亲做官,儿子能继承父业。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你不听见说他们世兄即日也要保道台?真正是凤毛济美,可钦可敬。”

31.敷衍了事

注释:敷衍做事不认真;了完。指办事马马虎虎,只求应付过去就算完事。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也有先作揖,后磕头的,也有磕起头来,再作一个揖的。礼生见他们参差不齐,也只好由他们敷衍了事。”

32.附庸风雅fù yōng fēng yǎ

注释: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喜欢便宜,暗中上当,附庸风雅,忙里偷闲。”

33.感深肺腑gǎn shēn fèi fǔ

注释:犹言感人肺腑。形容使人的内心深受感动。

出处:《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过道台听了,心上甚是钦佩;又想起刚才相待的情形,竟是感深肺腑,一心一意想要竭力报效。

34.高出一筹

注释:筹筹码。比别人高出一个筹码。指比别人高明一些。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五回孙文慨然道'公系我国的政治家,一切设施,比文等高出一筹,文亦不必参议。’”

35.公正廉明

注释:公平正直,廉洁严明。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七回二则象大帅这样公正廉明,做属员的人,只要自己谨慎小心……还愁将来不得差缺吗?”

36.关心民瘼mò

注释:瘼疾,疾苦。关心群众的疾苦。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非得关心民瘼之员,竭力抚循,不足以资补救。”

37.官逼民反

注释:在反动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人民无法生活,被迫奋起反抗。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八回广西事情一半是官逼民反。正经说起来,三天亦说不完。”

38.官运亨通

注释:官运官场中的运气;亨通顺利。指仕途顺利,步步高升。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三回正碰着官运亨通,那年修理堤工案内,得了个异常劳绩,保举免补本班,以府经补用。”

39.过桥拆桥

注释: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同过河拆桥”。

出处:《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但是现在的人总是过桥拆桥,转过脸就不认得人的。等到你有事去请教他,他又跳到架子上去了。

40.毫无二致

注释:二致两样。丝毫没有什么两样。指完全一样。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佘道台见了这副神气,更觉得同花小红一式一样,毫无二致。”

41.好汉不吃眼前亏

注释:俗语。指聪明人能识时务,暂时躲开不利的处境,免得吃亏受辱。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好汉不吃眼前亏,且让他一步,再作道理。”

42.慌作一团

注释:形容极为慌张。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五回萧长贵正在自己兵船上睡觉,忽听得外面一派人声,接着又有洋枪、洋炮声音,拿他从睡梦中惊醒,直把他吓得索索的抖,在被窝里慌作一团。”

43.火上加油

注释:在一旁助威增加他人的愤怒或助长事态的发展。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回三荷包也不睬他,把他气得越发火上加油了。”

44.火上添油

注释: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使情况更加严重。同火上浇油”。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三回贾臬台见他顶嘴,如火上添油,那气格外来的大。”

45.急不可耐

注释:急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怀急切或形势紧迫。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六个人刚刚坐定,胡统领已急不可耐,头一个开口就说'我们今日非往常可比,须大家尽兴一乐。’”

46.见风使船

注释: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同见风使舵”。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一回这贺推仁更有一件本事,是专会见风驶船,看眼色行事。”

47.见风使帆

注释: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同见风使舵”。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幸喜写了凭据的二万头,中丞已允,卸了我的干系。别事见风使帆,再作道理。”

48.斤斤较量

注释:指在琐细的小事上过分计较。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至于文理浮泛些,或是用的典故不的当,他老人家却也不甚斤斤较量。”

49.精疲力倦

注释:倦疲倦,劳累。犹言精疲力尽。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六回湍制台被他闹的早已精疲力倦。一回想到九姨太脾气不好,不免恨骂两声;一回又想到他俩恩情,不免又私自一人落泪。”

50.涓滴归公

注释:涓滴小水点,比喻细微的东西。形容属于公家的财物全部缴公,不占为私有。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真正是涓滴归公,一丝一毫不敢乱用。”

51.绝子绝孙

注释:指断绝子孙。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2回等他绝子绝孙之后,他祖宗的香烟都要断了,还充那一门孝子?”

52.开锣喝道

注释:古代官吏出行时,衙役在前面敲锣,吆喝行人回避。亦比喻替人炫耀张扬。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何如我们做典史的,既不比做州、县的,每逢出门,定要开锣喝道,叫人家认得他是官。”

53.空口无凭

注释:单凭嘴说而没有什么作为凭据。只要用实物来证明。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空口无凭的话,门生也不敢朝着老师来说。”

54.抠心挖肚

注释:把心肚挖出来。形容费心思索。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这日吃过了晚膳,就靠在烟榻上,抠心挖肚的足足拟了一夜的条陈稿子,还没有拟好。”

55.老羞成怒

注释: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乌额拉布见田小辫子说出这样的话来,便也恼羞成怒。”

56.立时三刻

注释:立刻、马上。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1回有天听了朋友一句玩笑话,便立时三刻逼我母亲出去,一刻不能相容。”

57.良莠不分liáng yǒu bù fēn

注释: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难以分辨。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且说彼时捐例大开,各省侯补人员十分拥挤,其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58.良莠不齐liáng yǒu bù qí

注释: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且说彼时捐例大开,各省侯补人员十分拥挤,其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59.屡次三番lǚ cì sān fān

注释:许多次。形容反复多次。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徐大军机本来是最恨舒军门的,屡次三番请上头拿他正法。无奈上头天恩高厚,不肯轻易加罪大臣。”

60.卖儿鬻yù女

注释:鬻卖。指生活无依,被迫卖掉自己的女儿。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七回破家荡产,鬻儿卖女,时有所闻。”

61.瞒上不瞒下

注释:瞒也作漫”,欺骗,蒙蔽。瞒着上面,不瞒下面。指通同作弊,不使上级知道。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六回现在是上头堂官晓得了这桩事情。不瞒老哥说这些事情原是瞒上不瞒下,常常有的,就是家兄及兄弟也常常替人家经手。”

62.眉飞色舞

注释:色脸色。形容人得意兴奋的样子。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二回余荩臣一听'明保’二字,正是他心上最为关切之事,不禁眉飞色舞。”

63.面面俱到

注释:各方面都能照顾到,没有遗漏疏忽。也指虽然照顾到各方面,但一般化。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七回这位单道台办事一向是面面俱到,不肯落一点褒贬的。”

64.面面俱圆

注释:各方面都能照顾到,十分周全。也指虽然照顾到各方面,但重点不突出。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七回只有单道台却做了一个面面俱圆抚台见面夸奖他,说了能办事;领事心上也感激他弹压百姓,没有闹出事来,见了抚台亦很替他说好话;至于绅衿一面,一直当他是回护百姓的,更不消说得了。”

65.妙手回春

注释:回春使春天重返,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但是药铺门里门外,足足挂着二三十块匾额什么'功同良相’,什么'扁鹊复生’,什么'妙手回春’……”

66.明升暗降

注释:指表面上升官,而实际上被削去权力。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6回就是再添一千个都老爷,也抵不上两个监督、一个织造的好这叫做'明升暗降’。”

67.谬采虚声miù cǎi xū shēng

注释:指错误地相信虚假的名声。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6回制台又谬采虚声,拿他当作了一员能员,先委了他几个好差使。”

68.莫明其妙

注释: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回魏翩仞莫明其妙,陶子尧却不免心上一呆。”

69.难舍难分

注释:舍放下。形容感情很好,不愿分离。亦作难分难舍。”。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一回不免盟山誓海,难舍难分。”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难舍难分,所以一直就在船上打了'水公馆’。”

70.恼羞成怒

注释: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乌额拉布见田小辫子说出这样的话来,便也恼羞成怒。”

71.怒不可遏nù bù kě è

注释:遏止。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王师爷的铺盖,被王师爷回来从门缝里瞧见了,顿时气愤填膺,怒不可遏。”

72.品貌非凡

注释:品貌人品和容貌;非凡不同寻常。品行相貌都超出一般。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四回世兄品貌非凡,将来是要一定发达的。”

73.破口大骂

注释:用恶语骂人。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茶房未及开口,那女人已经破口大骂起来。”

74.破烂不堪

注释:破破烂烂的不成样子。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一时风气大变,没有一个不是穿的极破烂不堪的。”

75.欺人之谈

注释:骗人的鬼话。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二回你可晓得老爷是讲理学的人,凡事有则有,无则无,从不作欺人之谈的。”

76.骑马寻马

注释:比喻已经有了好处,还要去谋另外的好处。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一回如果收了我的实收,他自然照应我。彼时间骑马寻马,只要弄到一笔大大的银款,赚上百十两扣头,就有在里头了。”

77.泣血捶膺qì xuè chuí yīng

注释:形容悲痛到极点。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一回太太毕竟是个女人,没有气力,拗他不过,索性躺在楼板上,泣血捶膺的,一直哭到半夜。”

78.抢地呼天

注释:抢地触地。大声叫天,用头撞地。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老板奶奶见媳妇已死,抢地呼天,哭个不了。”

79.敲边鼓

注释:比喻从旁帮腔、撺掇或助势。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这话须得你老哥自己去找他,我们旁人只能敲敲边鼓。”

80.敲竹杠

注释: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以某种口实为借口来索取财物。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7回兄弟敲竹杠,也算会敲的了,难道这里头还有竹杠不成?”

81.清一色

注释:原指打麻将时由一种花色组成的一副牌◇比喻全部由同一种成分构成。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而且他[佘小观]赌品甚高,输得越多心越定,脸上神色丝毫不动。又欢喜做'清一色’。所以同赌的人更拿他当财神看待。”

82.情急智生

注释:情况紧急时,突然想出应变的好办法。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二回汤升情急智生,忽然想出一条主意。”

83.情面难却

注释:由于面子、情分的关系,很难推却。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六回湍制台情面难却,第二天就把话传给了藩台,不到三天,牌已挂出去了。”

84.热锅上的蚂蚁

注释:形容心里烦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样子。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这一天,赵温就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茶饭无心,坐立不定。”

85.热锅上蚂蚁

注释:比喻处境艰困、惶急不安的人。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一回一霎时犹如热锅上蚂蚁一般,茶饭无心,坐立不定,好生难过,一直等到旁黑,跟班的又出去打听,不多一刻,只见垂头丧气而回。”

86.如无其事

注释:象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统领听不见,庄大老爷也听不见,就作为如无其事,不去提他了。”

87.如意算盘

注释:比喻考虑问题时从主观愿望出发,只从好的方面着想打算。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四回好便宜!你倒会打如意算盘!十三个半月工钱,只付三个月!你同我了事,我却不同你干休!”

88.三脚两步

注释:①形容走得快。②指走不多远。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回太太三脚两步,走进房间。表老爷周大权,押着行李也就来了。还有跟来的丫头,忙着替太太找梳头家伙,又找盆打洗脸水。”

89.三节两寿

注释:旧俗对于塾师,逢端午节、中秋节、年节及孔子诞辰,塾师生日,均各加送束脩一月,称为三节两寿。亦用以泛指节日和生辰。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三节两寿,孝敬上司的钱,虽不敢任情减少,然而总是照着前任移交过来的簿子送的。”

90.三句不离本行

注释:本行个人从事的行业。形容一说话总要讲到自己从事的行业。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每到一处,开口三句话不离本行,立刻从怀里掏出捐冊来送给人看。”清·颐琐《黄绣球》第十回我是业医的,你们不要笑我三句不离本行。”

91.三句话不离本行

注释:行行当,职业。指人的言语离不开他所从事的职业范围。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每到一处,开口三句话不离本行,立刻从怀里掏出捐册送给人看。”

92.善门难开

注释:善门为善之门。旧指一旦行善助人,许多人都会来求援,凡无法应付了。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这太原一府是被灾顶重的地方。大善士见机,善门难开。”

93.熟门熟路

注释:熟悉门径,了解情况,很有经验。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王孝廉是熟门熟路,管门的一向认得,立时请进,并不阻挡。”

94.素昧生平

注释:彼此一向不了解。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同素昧平生”。

出处:《官场现形记》第二八回时筱仁因彼此素昧生平,也乐得装作不知,以免拖累。

95.痰迷心窍tán mí xīn qiào

注释:指中风昏迷。也形容一心贪图某一事物而失去理智。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低头一想'明白了,一定是今天赵家孩子中了举,东家见了眼馋,又勾起那痰迷心窍老毛病来了。’”

96.听见风就是雨

注释:刚听到一点儿风声,就当要下雨了。形容听到一点风声就竭力附和渲染。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五回他们做都老爷的,听见风就是雨,皇上原许他风闻奏事,说错了又没有不是的。”

97.偷天换日

注释:比喻暗中改变事物的真相,以达到蒙混欺骗的目的。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且说尹子崇自从做了这一番偷天换日的大事业,等到银子到手,便把原有的股东一齐写信去招呼。”

98.头昏眼花

注释:头脑昏晕,眼睛发花。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一回瞿耐庵到任不多几日,不要说别的,但是本衙门的开销,什么差役工食、犯人口粮,他胸中毫无主宰,早弄得头昏眼花,七颠八倒。”

99.闻风而逃

注释:风风声。听到风声,立即逃跑。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只要望见土匪的影子,早已闻风而逃。”

100.问心无愧

注释:问心问问自己。扪心自问,毫无愧色。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二回就是将来外面有点风声,好在这钱不是老爷自己得的,自可以问心无愧。”

101.无动于中

注释: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以至顶到如今,偏偏碰着这位制军是不轻容易见客的,他见也好,不见也好,便也漠然无动于中了。”

102.无动于衷

注释: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以至顶到如今,偏偏碰着这位制军是不轻容易见客的,他见也好,不见也好,便也漠然无动于中了。”

103.无济于事

注释:济补益,帮助。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二回如今远水救不得近火,就是我们再帮点忙,至多再凑了几百银子,也无济于事。”

104.无孔不入

注释:孔小洞。比喻有空子就钻。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况且上海办捐的人,钻头觅缝,无孔不入。”

105.无所顾忌

注释:顾顾虑;忌忌惮。没有什么顾虑、畏惧。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一回当初原为遮人耳目起见,不得不如此;等到后来张太太把抵押的凭据禀了上头存了案,他却无所顾忌了。”

106.勿谓言之不预也

注释:勿谓不要说;预预先。以后不要说没有跟你事先说过。指把话说在前面。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凡所属官吏,有仍蹈故辙,以及有意逢迎,希图尝试者,一经察觉,白简无情,勿谓言之不预也。”

107.嘻皮涎脸xī pí xián liǎn

注释:形容轻佻嘻笑不知羞耻的样子。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糖葫芦嘻皮涎脸的答道'我不到你那里去,我到我相好的家里去!’”

108.下井投石

注释:见人掉进井里,不但不搭救,反而向井里仍石头。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他一见宪眷比从前差了许多,晓得其中一定有人下井投石,说他的坏话。”

109.宵旰忧勤xiāo gàn yōu qín

注释:形容勤于政事。同宵旰忧劳

出处:《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本署院任京秩时,伏见朝廷崇尚节俭,宵旰忧勤,属在臣工,尤宜惕厉。

110.小小不言

注释:指细微的,不值得一提的。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四回我同你老实说彼此顾交情,留下脸,小小不言的事情,我也不追究了。”

111.心粗气浮

注释:粗粗疏,轻率;浮浮躁。形容人不细心,不沉着。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回毕竟当武官的心粗气浮,也不管跟前有人没有,开口便说'大人,怎么连标下都不认得了?’”

112.心痒难抓

注释:指心中有某种意念或情绪起伏不定,无法克制。同心痒难挠”。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三回且说潼关众将听得破万仙阵,俱在关内,一个个心痒难抓,恨不得也来看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一席话说得唐二乱子心痒难抓,跃跃欲试。”

113.羊毛出在羊身上

注释:比喻表面上给了人家好处,但实际上这好处已附加在人家付出的代价里。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凡事总要大化小,小化无。羊毛出在羊身上,等姓贾的再出两个,把这件事平平安安过去,不就结了吗。”

114.阳奉阴违

注释:阳表面上;奉遵守,听从;阴暗地里。指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七回亦曾当面劝过他,无如卜知府阳奉阴违,也就奈何他不得。”

115.杨花水性

注释:柳絮飘扬,水性流动,因以杨花水性”比喻轻薄女子等用情不专。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三回不过瞿耐庵惧内得很,一直不敢接他上任。那爱珠又是堂子里出身,杨花水性。”

116.一长两短

注释: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七回倘或聚众人多了,外国人有个一长两短,岂不是于国际上又添了一重交涉么?”

117.一股脑儿

注释:通通。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五回也有四块的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异化现象,认为在这样的社会里,统治,也有两块的,顶多的不过六块,一古脑儿也有三十多块钱。”

118.一哄而起

注释: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和严密组织,一下子行动起来。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地方上百姓动了公愤,一哄而起。”

119.一块石头落地

注释:比喻放了心,再没有顾虑。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赵温听说大人不见,如同一块石头落地,把心放下,赶忙到承差屋里,将亲供恭恭敬敬的填好,交代明白。”

120.一溜烟

注释:形容跑得很快。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五回那些亲友听见,就一溜烟如飞的出去了。”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回说罢了这一句,便一溜烟外面去了。”

121.一钱不落虚空地

注释:比喻丝毫不浪费。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但有一件毛病,乃先天带了来,一世也不会改的,是把铜钱看的太重,除掉送给女人之外,一钱不落虚空地。”

122.一式一样

注释:完全是一个式样。形容完全相同。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佘道台见了这副神气,更觉得同花小红一式一样,毫无二致。”

123.一笑了事

注释:笑一笑就算了事,指不予重视。同一笑了之”。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六回抚台听了,先还摸不着头脑,还以为某人办事不诚实,所以钦差才加了他这个考语;后来别位司、道说起,晓得是为带着表,方才付之一笑了事。”

124.倚闾望切yǐ lǘ wàng qiē

注释:闾古代里巷的门。靠在里巷的门口向远处殷切地望着。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心情十分殷切。亦作倚闾而望”、倚门而望”、倚门倚闾”、倚门之望”、倚门而望”、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亲老多病,倚闾望切,屡屡寄信前来叫卑职回去。”

125.旖旎风光yǐ nǐ fēng guāng

注释:旖旎柔和美丽。柔和而美丽的韵致风采或自然风景。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一霎时局已到齐,真正是翠绕珠围,金迷纸醉,说不尽温柔景象,旖旎风光。”

126.寅吃卯粮yín chī mǎo liáng

注释:这一年吃了下一年的粮。比喻经济困难,收入不够支出,预先支用了以后的进项。比喻指经济困难,入不敷出。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五回就是我们总爷也是寅吃卯粮,先缺后空。”

127.优游自在

注释:指悠闲舒适。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太平无事,尚可优游自在,一旦有警,早已吓得意乱心慌,等到上头派了下来,更把他急的走头无路。”

128.油头光棍

注释:指浮浪子弟。

出处:《官场现形记》第五一回七大人进来了。穿的衣服并不像什么大人老爷,简直油头光棍一样。

129.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注释:幸福共同分享,苦难共同分担。指患难与共,和衷共济。

出处:《官场现形记》第五回还有一件从前老爷有过话,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现在老爷有得升官发财,我们做家人的出了力、赔了钱,只落得一个半途而废。”

130.与受同科

注释:行贿和受贿的人受到同等的处罚。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六回家兄一想,这件事倘要认真办起来,与受同科,不但姓文的担不起,就是老哥亦落不是的。”

131.鬻yù儿卖女

注释:鬻卖。指生活无依,被迫卖掉自己的儿女。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七回破家荡产,鬻儿卖女,时有所闻。”

132.跃跃欲试yuè yuè yù shì

注释: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一席话说得唐二乱子心痒难抓,跃跃欲试。”

133.宰相肚里好撑船

注释:谀人肚量大。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我不如你有担待,你做中堂的是'宰相肚里好撑船’,我生来就是这个脾气不好。”

134.遮人耳目

注释:遮遮掩。遮掩他人视听。指玩弄手法,掩盖真相。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因为幕友赵大架子被参在内,留在衙门恐怕不便,就叫自己兄弟二大人通信给他,叫他暂时搬出衙门,好遮人耳目。”

135.真凶实犯

注释:真正的罪犯。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五回快快出去查明受害的百姓,赶紧指出真凶实犯,本县立刻就要办人!”

136.整躬率物

注释:整饬自身做出榜样,以为下属示范。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十回为此拿定了主意,想把这些做官的先陶熔到一个程度,好等他们出去,整躬率物,出身加民。”

137.正言厉颜

注释:话语严正,表情严肃。同正言厉色”。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钱典史听了这话,便正言厉颜的对他说道'世兄!用到这样管家,你做主人的总要有点主人的威势才好。’”

138.支吾其词

注释:支吾说话含混躲闪。指用含混的话搪塞应付,以掩盖真实情况。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二回余荩臣见王小五子揭出他的短处,只得支吾其词道'他的差使本来要委的了。银子是他该我的,如今他还我,并不是花了钱买差使的。’”

139.指东话西

注释:犹言东拉西扯。指说话文不对题或空言不实。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七回三荷包再问问他,他便指东话西,一味支吾。又说临时我自来照料。”又说连我也不懂得甚么。”三荷包无可奈何,只得辞了出来,又与丁师爷商量。”

140.中外合璧

注释:中西合璧。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这长苗子是我们中国原有的,如今搀在这德国操内,中又不中,外又不外,倒成了一个中外合璧。”

141.中西合璧

注释:合璧圆形有孔的玉叫璧,半圆形的叫半璧,两个半璧合成一个圆叫合璧”。比喻中国和外国的好东西合到一块。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这长苗子是我们中国原有的,如今搀在这德国操内,中又不中,外又不外,倒成了一个中外合璧。”

142.转嗔为喜zhuǎn chēn wéi xǐ

注释:由生气转为喜欢。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徐大军机一看,数目却比别的门生不同,因此方转嗔为喜,解释前嫌。”

143.自告奋勇

注释:告称说,表示。主动要求担任某项艰巨的任务。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这饶守原本只有这一个狮子国;因为上头提倡游学,所以他自告奋勇,情愿自备资斧,叫儿子出洋。”

144.罪有应得

注释:应应该。按罪恶或错误的性质,理应得到这样的惩罚。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今日卑职故违大人禁令,自知罪有应得。”

145.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

注释:俗语。比喻遇事敷衍,得过且过。也有无可奈何,勉強从事的意思。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五回留着我中甚么用!也不过像俗语说的,'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罢了!就是拼性命去干,现在的事也是弄不好的。”

五、儒林外史 (清代吴敬梓创作长篇小说)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现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

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1]

《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2]  《儒林外史》脱稿后即有手抄本传世,后人评价甚高,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在国际汉学界,该书更是影响颇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传世,并获汉学界盛赞,有认为《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

1.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年—1754年),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雍正诸生。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穷困以终。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又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

2.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上,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采用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笼士人,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出身望族。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科第仕宦多显者”(程晋芳《文木先生传》),共有六名进士,其中榜眼、探花各一名。而其父吴霖起是康熙年间的拔贡。吴敬梓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考取秀才,同年父亲病逝。由于不善于治理生计,他过着挥霍浪子生活。雍正七年(1729年),他应科举时,被斥责为“文章大好人大怪”,遭到侮辱。后愤懑离开故土,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乾隆元年(1736年),吴敬梓参加博学鸿词科预试。安徽巡抚赵国麟正式荐举他入京廷试,但他“坚以疾笃辞”(顾云《吴敬梓传》),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至晚年,常处于饥寒交迫。这样的个人经历,令他本人对考八股、开科举等利弊感受尤深。

书名上,“儒林”一词源出《史记》“儒林列传”。是“儒者之林”,指学术界等。国史列传,自然是“正史”,作者专门以“外史”为书名,正是为了作区别,正如作者的挚友程晋芳在《怀人诗》中所揭示的:“外史记儒林,刻画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史传。”则是作一正统记史之外的的儒林传记,并且作者有意把书中故事假托发生在明代,以类“正史”,而实际上描绘的却是清代广泛的社会生活,反映了作者同时代的文人在科举制度毒害下的厄运。

3.内容简介

小说从元末明初写起(“楔子”),一直写到明万历四十四年(“幽榜”),前后历时约二百四十八年。正文从第二回开始,故事发生在明代成化末年,上距“楔子”约一百二十年;结束于第五十五回“四客”故事,此事发生在万历二十三年,下距“幽榜”二十一年。前后历经一个朝代的兴衰。

元朝末年浙江诸暨农家子弟王冕自学成才后,因不愿相与知县时仁和乡绅危素,避走山东济南卖画为生。半年后,黄河决堤,百姓流离,王冕乃回到故乡。不久,母亲病死。又隔了一年,天下大乱。吴王平方国珍,特去访问王冕,向他求教平天下之策。数年后,吴王建国大明,礼部议定用四书、五经、八股文取士。由此,王冕预知“一代文人有厄”,乃及时避居会稽山中。到了成化末年,山东兖州汶上县薛家集观音庵中办学堂,夏总甲推荐周进来教馆。周进为一老童生,先后受到秀才梅玖的嘲弄和举人王惠的白眼,感到无限屈辱。一年后又失却馆地,更是满腹怨嗟。随姊丈金有余去省城为商人记帐时去贡院游覧,见到号板,怨愤至极,一头攮去,不省人事。后得商人资助捐监应试,先后中了举人、进士,做了御史,点了广东学道。他在主试南海、番禺两县童生时,识拔了五十四岁的老童生范进入学。

不久,范进又考取举人,但却喜极而疯,为丈人胡屠户一个嘴巴打醒。范母也因喜极而亡。在乡绅张静斋劝说之下,范进乃与他去房师、高要知县汤奉处打秋风。二人正在候见汤知县时,当地乡绅贡生严大位又前来识。严贡生因横行乡里,被告到县里。不料汤知县居然准了状,严贡生不得不避走省城。县里差人找到他的老弟监生严大育。严监生胆小怕事,找两位舅爷虞生王德、王仁来了结乃兄官司。不久,严监生妻王氏病重,又花了大量银子打点两位舅爷才将妾赵氏扶正,接着王氏病故。婚丧两事一共花了四五千两银子,严监生十分肉痛,气恼交加,宿疾发作,以致一病不起。此后,赵姨娘唯一的儿子又夭折,严贡生乃乘机谋夺乃弟家产,大兴讼事。

此时,周进已升任国子监司业,他识拔的弟子范进也被钦点山东学道。范进赴任之日,周进乃以当年在薛家集教馆时的学生荀玫相托。荀玫与王惠同榜中了进士。不料荀玫母死,正值朝廷考选科、道,王惠劝他谋求夺情,被驳回后返乡守制。王惠赴南昌知府任,与前任太守佑之子景玉办理交接。后又升任南赣道,正遇宁王谋反,王惠降顺。宁王被擒,王惠匆匆逃走至浙江乌镇时,遇到蘧景玉之子蘧公孙。公孙赠他二百两银子,他则将只枕箱交于公孙。公孙从枕箱中发现一本《高青邱集诗话》,乃以自己“补辑”名义刻印出来,从此被人视为少年名士,湖湖州娄琫、娄瓒宴请鲁编修,鲁编修在席上见到蘧公孙,乃将女儿许与公孙。

不久,鲁编修与蘧佑先后病故,公孙做名士之心也有所收敛,结识了在文海楼选文的马纯上。此时,家人宦成拐带丫头双红出逃,被捉回后,在差人唆使下,以“钦犯”王惠的枕箱为要挟,扬言要首告蘧公孙,幸得马纯上用全部束修赎回枕箱,方才了结此案;马纯上则离开嘉兴去杭州书坊文瀚楼。马纯上游西湖,接济了拆字少年匡超人。匡超人返乡后又得知县李本瑛的识拔,入学成了秀才。不料,李本瑛被诬告,匡超人在潘保正指引下,前往杭州投靠他的房分兄弟潘三。从此,匡超人又结识了西湖名士景兰江、赵雪、支剑峰、浦墨卿,簇拥着胡三公子游西湖、做诗会,潘三则劝说他不必相与这些人,并且指使他假造文书,替人代考。因此,匡超人也积攒了不少银两,娶了差人郑老爹之女为妻。李本英瑛案情昭雪后升任给事中,派人来寻他,此时潘三已被拿。匡超人得到李本英书信,就将妻子送往乐清乡下,只身前往京城。在原配郑氏病死,正遂他的心愿。取定了结又乘船北上,在船上遇到冯琢庵、牛布衣。船到扬州,冯、匡二人换船北上,牛布衣却搭江船到了芜湖,寄寓在甘露庵中,不料却患病不起,老和尚为他经营后事。住在附近的少年牛浦郎,一日晚间来庵中借着灯光读书,老和尚准备将牛布衣诗稿给他看,他却等不及,先行偷了出来。不久老和尚入京,他索性假冒牛布衣招摇行骗,新补知县董瑛慕名来拜,匆匆一叙而别。从此,牛浦郎学得一身势利,与岳家卜氏兄弟相处不谐,乃去安东县投靠董瑛。路上遇着牛玉圃,两人认作祖孙。牛玉圃带着他去扬州盐商万雪斋家。牛浦郎因跌入水塘,受到牛玉圃的冷遇,正好他从子午宫道士处听到万雪斋的出身,就故意诱使牛玉圃当众说了出来,因而被万雪斋辞遇。牛玉圃方知上当,将牛浦郎痛打一顿,丢在河岸上。牛浦郎得到过路的黄客人搭救,同去安东,又被黄客人招赘为婿。董瑛此时即将升任,乃向接任的向鼎交代,请他关照牛浦郎。不料真牛布衣妻子寻夫而来,告到县里。

向知县因断了这一无头官司,被人向按察司参处,却被按察司门下戏子鲍文卿怜才解救。不久,鲍文卿又回南京重操旧业,向知县升任安庆府,路过南京,近文卿,邀其父子来衙门相会,赠送其银两,又为其子廷玺娶妻。不久,向鼎升任福建汀漳道,文卿则返回南京,病重而死,廷玺不得义母欢心,去苏州寻兄,而乃兄又亡故;再去扬州,投靠季苇萧,从此结识了扬州一班名士如辛东之、金寓刘、来霞士等;回到南京后又投靠到杜慎卿门下。杜慎卿邀了南京城里一百几十班做旦脚的戏子,高会莫愁湖。事后,鲍廷玺向他求助,杜慎卿却介绍他去天长自己的族弟少卿处。

杜少卿为人豪爽,极重孝道,又不会理家,家人王胡子伙同张铁臂等人讹骗其财产,鲍廷玺也趁机索讨一百多两银子而去。不久,少卿卿家产将尽,听从老管家娄焕文的劝告,移家南京,得识各地齐集南京的名士。少卿与娘子同游清凉山,自由自在地生活。未曾料到巡抚大人将他荐举博学鸿词科,他不得不去安庆致谢并面辞,李大人不允所请。归来后,李大人又遣人来催促,少卿乃装病辞去。此时,迟衡山正倡议修祭泰伯祠,杜少卿、庄绍光等人极表赞同,共襄盛举,并推定南京国子监博士虞育德任主祭。经过多时准备,选定四月初一举行祭祠大典,四处齐集南京的名士、选家都参与盛会,南京的民众也挨挤着来看。祭祠以后,与会的人又都星散,此时寻父二十年的的郭孝子又来南京,以杜少为首的南京名士并不因他是王惠之子而冷落他,赞扬其孝行,赞助其银两,帮他前往陕、川寻父。到了成都府外的庵里,王惠却坚决不认其子。不久,王惠病死。郭孝子背着骨骸返乡。途中遇到萧云仙,劝说他去效力朝廷,乃父也要云仙去平少保处投军。在平少保帐下,云仙率兵收复青枫城后,筑城垣、修水利、垦田地、兴学堂。后去应天府任江淮卫守备,因此结识了虞育德等南京的大名士。过江时,他在扬州码头又邂近曾在青枫城教书的沈大年。沈大年正送其女琼枝去扬州宋为富家完婚。岂知宋为富乃以讨妾对待,琼枝乃只身逃往南京,写扇作诗,为人刺绣谋生。江都县差人前来缉拿时,她正向杜少卿娘子诉说自己遭遇,她终被押入江都。

在船上,有一汉子也去扬州。那汉子刚到家,汤镇台的侄子汤六老爷就来厮混,又勾引汤镇台两个儿子汤由、汤实到妓院来吃酒。汤由、汤实乡试落第后去父亲任所镇远府,正值苗民作乱,汤奏平了乱,却被降三级调用。父子三人一齐回到家乡。汤镇台请余特教导其子,余特不就,而去无为州秋风。不料私和人命事发,因关文中误写“贡生余持”,乃为其弟余持蒙混,胡涂了结官司。余特又去南京,得与杜少卿等时贤聚首,但不久虞育德远赴浙江,余特又回到五河,被虞华轩请去教育儿子,旋又被选为徽州府学训导。老秀才王蕴来拜老师,余特很看重他。王蕴曾鼓励三女儿殉夫,后又觉伤心,乃去游南京。在南京由邓质夫陪着去泰伯祠凭吊,但未见到南京一班名人。

不久,武书回到南京,正欲去回拜邓质夫,却被高翰林请去作客。客人是万中书,但却是冒充的中书。东窗事发,幸得凤四老爹相助,秦中书出了银子,才捐了一个真中书。风四老爹送万中书回浙江,顺便向杭州朋友陈正公讨回欠馈做回南京的盘,但陈正公则被毛二胡子骗去了银两,风四老爹出面为他讨回银两就返回南京,去回秦中书的话。秦中书却与陈四老爷在妓女聘娘处鬼混。不久,秦中书进京补缺,陈四老爷又往福建寻表兄徐九公子去了。聘娘被虔婆所逼,剃度为尼。陈和甫的儿子也做了和尚,却与同是测字的丁诗争闹不休。此时,在南京市井中倒出现了几个奇人:写字的季遐年、卖纸火筒子的王太、开茶馆的盖宽、做裁缝的荆元,他们凭一技之长,自食其力,与前此出现的名士并不相同。

4.人物介绍

王冕

王冕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作者据此进行了改编。王冕在小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小说的人物塑造上,他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点,正如回目所说“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王冕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 [7]

周进

周进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有一回,他和姐夫来到省城开科取士的考场贡院,触景生情,伤心欲绝,竟一头撞到号板上,晕了过去。醒来以后,他满心悲怆无法排解,索性嚎啕大哭,满地打滚。这一幕被几个商人见到了,他们出于怜悯,凑钱帮这个可怜的老头儿捐了个监生。周进欣喜不已,向他们叩头谢恩。后来,借着监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举人,接着又中了进士,到广东为官。 [8]

范进

范进时年五十余岁,连秀才都没考中,家中穷困不堪,他腊月还穿着单衣,冻得他直打哆嗦,广东虽然气候温暖,但腊月时节温度也不高。周进见到他,便想起了自己当年的惨状,在惺惺相惜之下,将他录取为秀才,后来又将他录取为举人,因此上演了一出“范进中举”的癫狂闹剧。

严致和

严致和即严监生,清雍正朝规定,秀才中凛生,凛生被选入国子学称贡生,次于凛生、凛生选入国子学成为监生,而且当时一些未能入府、州、县学而欲考举人者,可以出资捐一监生资格参加乡试,或直接出钱捐一监生,此种情况统称之为捐建或者例监。严监生就是书没读过太多,他这个监生也是花钱捐来的监生。他最被人熟知的桥段莫过于临死前那两根放不下去的手指了,几个侄儿以及奶妈怎么也猜不中严监生到底说的是什么,而赵氏一语道破,原来是灯中有两茎灯草,严监生怕它费油才使得严监生难以合眼,待赵氏挑去一根,严监生便一口咽了气。  

严致中

严致中是一个贡生,经考选等方式进入设于京师的国子学以后就称为贡生。这类人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严贡生也是因为自己是个贡生而瞧不起自己的胞弟严监生,入监者一般要求“学行端庄,文理悠长”,但是在作者笔下的严贡生却恰恰相反,是一个十足的衣冠禽兽。严贡生的第一次出场是在第四回中,范进在服丧期被张静斋劝说一同前去汤知县那里“打秋风”,刚到高要县坐定准备喝些茶水,严贡生便进来搭汕,当得知二人是要去拜见汤知县时,便开始称自己与汤知县是老相熟,又编造了一段与汤知县相遇的故事,还夸赞汤知县的为人,只是为了显现对汤知县的了解。

匡超人

匡超人,原名匡迥,号超人,温州府乐清县人。小说在匡超人的行为描写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表现质朴孝顺的匡超人,二是表现泯灭人性的匡超人。他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对父亲的一片孝思,亦令人感动、小说最初对匡超人的行为描写是表现他纯朴孝顺的一面。

在流落他乡时,他受社会影响逐步发生了变化。在杭州,匡超人遇到了马二先生,并受马二先生的影响,把科举作为人生的唯一出路,考上秀才后,又受一群斗方名士的“培养”,以名士自居,以此作为追名逐利的手段。社会给他这样的道路,他巧妙周旋其间,一步步走向堕落。他吹牛撒谎,钻取功名,卖友求荣,忘恩负义,变成一个衣冠禽兽。

沈琼枝

沈琼枝是教书先生沈大年的女儿,遵父命嫁给盐商宋为富为妻。但到了盐商宋为富府上之后,才知道是一场骗局,盐商宋为富原来是娶沈琼枝为妾。琼枝父状告宋为富,宋重金贿赂知县,把沈大年押回常州。沈琼枝带着金银细软独自去往南京,开始了她新的独立生活。

5.作品鉴赏

(1)作品主题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辛辣的笔触对社会现状和儒士命运进行批判揭露的讽刺小说。小说形象地刻画了在科举制度下,知识阶层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朽糜烂的现状。它透过人生百态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禄的观念、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风气。作者从揭露科举制度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丑恶的灵魂入手,进而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无能、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附庸风雅的名士的虚伪卑劣,以及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和人民灵魂的扭曲。吴敬梓的讽刺显然给了封建社会有力的一击,宣泄了大多数心有同感的读书人对人性卑劣、社会黑暗的控诉。 
    2)艺术特色
    结构
    《儒林外史》是一部短篇艺术与长篇艺术相结合的作品。虽然它一般被归类为长篇小说,但它的结构却与人们平常所说长篇小说的结构有着很大的不同。小说全书中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框架,而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的连环套;前面一个故事说完了,引出一些新的人物,这些新的人物便成为后一个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有的人物上场表现一番以后,就不再出现,有的人物还再次出现,但基本上只是陪衬性的了。但全书也不只是若干短篇的集合,它以明代为背景,揭露在封建专制下读书人的精神堕落和与此相关的种种社会弊端,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中心主题,也有大致清楚的时间线整部小说有着统一的情节线索:第一回以王冕的故事喻示全书的主旨;第二至三十二回分写各地和各种类型的儒林人物;第三十三回以后,随着杜少卿从天长迁居南京,全书的中心便转移到南京士林的活动,并以祭泰伯祠为主要事件;最后以“市井四大奇人”收结全书,与第一回遥相呼应。 
    白描
    《儒林外史》通过精确的白描,写出“常见”、“公然”、“不以为奇”的人事的矛盾、不和谐,显示其蕴含的意义。例如严贡生正在范进和张静斋面前吹嘘:“小弟只是一个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言犹未了,一个小厮进来说:“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通过言行的不一,揭示严贡生欺诈无赖的行径。又如汤知县请正在居丧的范进吃饭,范进先是“退前缩后”地坚决不肯用银镶杯箸。汤知县赶忙叫人换了一个瓷杯,一双象箸,他还是不肯,直到换了一双白颜色竹箸来,“方才罢了”。汤知县见他居丧如此尽礼,正着急“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忽然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心才安下来。真是“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 
     讽刺艺术
    《儒林外史》通过不和谐的人和事进行婉曲而又锋利的讽刺。五河县盐商送老太太入节孝祠,张灯结彩,鼓乐喧天,满街是仕宦人家的牌仗,满堂有知县、学师等官员设祭,庄严肃穆。但盐商方老六却和一个卖花牙婆伏在栏杆上看执事,“权牙婆一手扶着栏杆,一手拉开裤腰捉虱子,捉着,一个一个往嘴里送”。把崇高、庄严与滑稽、轻佻组合在一起,化崇高、庄严为滑稽可笑。 
    美学风格
    《儒林外史》具有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吴敬梓能够真实地展示出讽刺对象中戚谐组合、悲喜交织的二重结构,显示出滑稽的现实背后隐藏着的悲剧性内蕴,从而给读者以双重的审美感受。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马二先生对御书楼顶礼膜拜,王玉辉劝女殉夫的大笑等。这瞬间的行为是以他们的全部生命为潜台词的,所以这瞬间的可笑又蕴含着深沉的悲哀,这最惹人发笑的片刻恰恰是内在悲剧性最强烈的地方。作者敏锐地捕捉人物瞬间行为,把对百年知识分子命运的反思和他们瞬间的行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讽刺具有文化容量和社会意义。 

⑤人物塑造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原型,加以艺术的锤炼,使之成为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在此时,吴敬梓笔下的人物形象已经不等同于生活中的人物原型,而是成为了一个艺术形象。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的创作主要运用了纪实、剪辑、集中、综介、变形、理想化等方法,并呈现出整体性的特点。吴敬梓以生活中的人物原型为基础,运用这六种创作方法,创作出了高士王冕、名士杜少卿、真儒虞育德等富有光彩的艺术形象。然而在吴敬梓将生活中的人物采撷到作品中,将生活原型创作为艺术形象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即是对真儒虞育德、庄绍光等理想人物的塑造上,表现出不重才学重品德的倾向。 [15] 
在人物塑造上,《儒林外史》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力。作者塑造人物形象以真实为最高原则,即按照人物所处的特定情景,写得符合真情实理。就是反面人物也常有可取之处,而不是脸谱式描绘。小说中许多人物性格处于流动发展状态,和现实生活十分贴切。如范进、荀玫因地位升迁而变异,匡超人、牛浦郎因受环境污染而变色。吴敬梓笔下的人不是定型的,也不是单色的,而是杂色的。

6.关于儒林外史的成语

1.哀毁瘠立āi huǐ jī lì

注释: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众亲戚已到,商量在本族亲房立了一个儿子过来,然后大殓治丧。蘧公子哀毁瘠立,极倦子之谊。”

傲头傲脑

注释:形容倔强、桀骜不驯的样子。

出处:《儒林外史》第二七回现今之小厮傲头傲脑,也要娶个辣燥些的媳妇来制着他才好。

抱头大哭

注释:形容非常伤心或很是感动的样子。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两人抱头大哭,哭了一场坐下。”

杯水之谢

注释:比喻微薄的酬谢。

出处:《儒林外史》第五一回次日,凤四老爹果然别了万中书,不曾受他杯水之谢,取路往杭州去了。

鼻塌嘴歪

注释:形容脸部伤势严重。

出处:《儒林外史》第三九回那里禁得萧云仙的弹子打来,打得鼻塌嘴歪,无处躲藏。

不可限量

注释:限量限定止境、数量。形容前程远大。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六回当下吃完了酒,鲍文卿辞了回来,向向知府着实称赞这季少爷好个相貌,将来不可限量。”

不知其详

注释:不知道他的详细情况。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四回施御史家的事,我也略闻,不知其详。”

成群逐队

注释:指众多的人或动物聚结成一群群、一队队。

出处:《儒林外史》第十四回那些富贵人家的女客,成群逐队,里里外外,来往不绝。

揣合逢迎

注释:揣揣测,揣摩。现指揣摩、迎合权贵的心意,以谋求私利。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五回就是那贫贱儒生,又不过做的是些揣合逢迎的考校。”

传杯换盏

注释:指酒宴中互相斟酒。

出处:《儒林外史》第五二回说着,家人摆上酒来,三个人传杯换盏,吃到半酣。”又第二九回传杯换盏,吃到午后。”

寸丝半粟cùn sī bàn sù

注释: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回儿子不能掐得寸丝半粟孝敬父亲,倒要破费了父亲产业,实在不可自比于人,心里愧恨之极!”

蹉跎自误

注释:蹉跎时间白白地消耗掉。人生虚度年华,耽误了自己的前程。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九回长兄年力鼎盛,万不可蹉跎自误。”

打蛇打七寸

注释:比喻说话做事必须抓住主要环节。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但做事也要'打蛇打七寸’才妙,你先生请上裁。”

大眼望小眼

注释:你看我,我看你,不知怎么办好。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众人大眼望小眼,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大摇大摆

注释:走路时身子摇亿摆。形容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神态。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次日早晨,大摇大摆出堂,将回子发落了。”

盗跖之物dào zhí zhī wù

注释:跖人名,传说是先秦时起义军领袖,封建社会称之为盗跖,代指坏人;物物品。指盗贼抢劫来的东西。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八回这银子是我们江南这几个人的,并非盗跖之物,先生如何不受?”

低三下四

注释:形容态度卑贱低下也指工作性质卑贱低下。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回我常州姓沈的,不是甚么低三下四的人家。”

顶名冒姓

注释:指冒充他人。

出处:《儒林外史》第四五回恐系外乡光棍,顶名冒姓。

动人心魄

注释:魄迷信者指依附人形体而存在的精神。形容使人感动或令人震惊。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四回那秦淮到了有月色的时候,越是夜色已深,更有那细吹细唱的船来,凄清委婉,动人心魄。”

断无此理

注释:断绝对,一定。绝对没有这样的道理。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一个少年妇女,独自在外,又无同伴,靠卖诗文过日子,恐怕世上断无此理。”

多愁善病

注释:旧时形容才子佳人的娇弱。同多愁多病”。

出处:《儒林外史》第三十回假使天下有这样一个人,又与我同生同死,小弟也不得这样多愁善病!

方面大耳

注释:方脸盘,大耳朵。旧指富贵相。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纷纷不一

注释:各不相同。纷纷多而杂乱。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三十回也有做'请宴’的,也有做'窥醉’的,也有做'借茶’的,也有做'刺虎’的,纷纷不一。”

逢时遇节

注释:时季节;节节气。遇到四季节令。指过年过节的时候。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方才老爹说的,他是个告命夫人,到家请会画的替他追个像,把凤冠补服画起来,逢时遇节,供在家里。”

负气斗狠

注释:负气赌气;斗狠发狠。恃其意气,发狠而为。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却怕是负气斗狠,逃了出来的。”

割股之心

注释:割股割下自己的大腿肉。为了治好病人,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原是封建阶级所宣扬的一种愚孝行为◇泛指医家全心全意为病人诊治。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四回医家有割股之心。”

故家乔木

注释:①指世家的人才、器物必定出众。②喻指乡贤。

出处:《儒林外史》第四回余大先生道'自古说故家乔木。”果然不差。就如尊府这灯,我县里没不第二副。’”

怪模怪样

注释:形态奇怪。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龙老三,你还不把那些衣服脱了?人看着怪模怪样。”

桂林杏苑

注释:古时乡试例在农历八月举行,考中称折桂;会试例在农历三月举行,考中称探杏。因以之指乡试、会试。

出处:《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桂林杏苑,空成魂梦之游;虎斗龙争,又见战征之事。

滚瓜烂熟

注释:象从瓜蔓上掉下来的瓜那样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十一二岁就讲书、读文章,先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读的滚瓜烂熟。”

国而忘家

注释:指为国事而忘其家。

出处:《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我们科场是朝廷大典,你我为朝廷办事,就是不顾私亲,也还觉得于心无愧。”

果不其然

注释:果然如此。指事物的发展变化跟预料的一样。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我说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去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稀罕哩,今日果不其然。”

嚎天喊地

注释:大声哭叫。形容极端悲痛。

出处:《儒林外史》第二十回里边丈母嚎天喊地的哭。

喝西北风

注释:指没有东西吃。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叫我们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象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

河水不洗船

注释:比喻不相干或相安无事。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我是一片本心,特地来报信,我也只愿得无事,落得河水不洗船”。”

恨如头醋

注释:比喻非常可恶,令人痛恨。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二回那陈虾子被毛二胡子一味朝死里算,弄的他酒也没得吃,肉也没得吃,恨如头醋。”

呼天抢地

注释:抢地触地。大声叫天,用头撞地。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回肖云仙呼天抢地,晶尽礼,治办丧事,十分尽心。”

花里胡哨

注释:形容颜色过分鲜艳繁杂。也比喻浮华而不实在。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一同进到房里,见满桌堆着都是选的刻本文章,红笔对的样,花里胡哨的。”

花明柳媚

注释:形容春天绿柳成荫、繁花似锦的景象。

出处:《儒林外史》第一回遇着花明柳媚的时节,把一乘年车载了母亲,他便戴了高帽……在乡村镇上以及湖边,到处玩耍。”

昏头晕脑

注释:形容头脑发昏,晕头转向。同昏头昏脑”。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每日骑着这个驴上县下乡,跑得昏头晕脑。”

夹七夹八

注释:指说话东拉西扯,混杂不清。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一顿夹七夹八,骂的范进门摸不着。”

尖嘴猴腮

注释:腮面颊。尖嘴巴,瘦面颊。形容人相貌丑陋粗俗。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象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拣精拣肥

注释:比喻挑剔,苛求。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七回像娘这样费心,还不讨他说个是,只要拣精拣肥。”

娇皮嫩肉

注释:指肌肤细嫩。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3回可怜这朝奉是花月丛中长大的,近年有了几茎胡子,主人才差他出来押船,娇皮嫩肉,何曾见过这样官刑。”

惊猿脱兔jīng yuán tuō tù

注释:如受惊的猿猴、脱逃的兔子。形容迅速奔逃。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还亏得苗子的脚底板厚,不怕巉岩荆棘,就如惊猿脱兔,漫山越岭的逃散了。”

慷慨仗义

注释:仗义讲义气。为了讲情谊或主持公道而毫不吝啬地帮助别人。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象你做这样慷慨仗义的事,我心里喜欢,只是也要看来说话的是个什么样的人。”

夸夸而谈

注释: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进了书房门,听见杨执中在内唂唂而谈,知道是他已来了,进去作揖同,同坐下。”

夸夸其谈

注释: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进了书房门,听见杨执中在内唂唂而谈,知道是他已来了,进去作揖同,同坐下。”

梨园子弟

注释:原指唐玄宗时梨园宫廷歌舞艺人的统称◇泛指戏曲演员。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回通省梨园子弟各班愿与者,书名画知,届时齐集湖亭,各演杂剧。”

瞒天讨价

注释:瞒天漫天,指无限度;讨价指卖东西的人要价钱。没有限度的要高价。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4回这个正合着古语,'瞒天讨价,就地还钱’,我说二三百银子,你就说二三十两!”

没头没脑

注释:头、脑比喻线索或根由×无线索或没有根由。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八回这些人虽常在这里,却是散在各处,这一会没头没脑,往哪里去捉?”

妙手丹青

注释:妙手技能高超的人;丹青绘画的颜料,比喻绘画的艺术。指优秀的画家。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庄濯江寻妙手丹青画了一幅'登高送别图’,在会诸人,都做了诗。”

摸门不着

注释:指莫名其妙。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一顿夹七夹八,骂的范进摸门不着。辞了丈人回来。”

摸头不着

注释:指莫名其妙,不知所措。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赵氏听了这话,摸头不着,只得依着言语,写了一封字。”

目无王法

注释:不把国家的法律放在眼里。指人不受约束地胡作非为。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他如何敢拿了去,要起赎身的价银来,目无王法已极。”

年谊世好

注释:年谊科举时代称同年登科的关系;世好两家世代友好。科举时代两家因同年登科而为世交的人。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

孽障种子niè zhàng zhǒng zǐ

注释:旧时长辈责骂不肖子弟的话。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一回我老年不幸,把儿子、媳妇都亡化了,丢下这个孽障种子,还不曾娶得一个孙媳妇,今年已十八岁了。”

攀高结贵

注释:指攀附结交高贵的人。同攀高接贵”。

出处:《儒林外史》第十七回我死之后,你一满了服,就急急的要寻一头亲事,总要穷人家的儿女,万不可贪图富贵,攀高结贵。

平起平坐

注释:比喻彼此地位或权力平等。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连我脸上都无光了。”

七首八脚

注释:形容慌张乱闯。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他本来不会走城里的路,这时着了急,七首八脚的乱跑,眼睛又不看着前面,跑了一箭多路,一头撞到一顶轿子上。”

嵚崎磊落qīn qí lěi luò

注释:比喻品格卓异出群。同嵚崎历落”。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元朝末年,也曾出了一个嶔崎磊落的人。这人姓王名冕,在诸暨县乡村里住。”

qù然无声

注释:形容寂寞得一点声音也没有。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那些眠鸥宿鹭,阒然无声。”

三班六房

注释:三班指皂、壮、快班,均为差役;六房指吏、户、礼、兵、刑、工房,均为书办胥吏。明、清时州县衙门中吏役的总称。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想这新年大节,老爷衙门里,三班六房,那一位不送帖子来。”

三好两歹

注释:身体三天好,两天不好。指时好时病。形容体弱。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虔婆道'也常时三好两歹的,亏的太平府陈四老爷照顾他。’”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注释:三十年前风水在河的东面,而三十年后却在河的西面。比喻世事变化,盛衰无常。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大先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优势,我是亲眼看见的。”

省吃俭用

注释:形容生活简朴,吃用节俭。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七回虞华轩在家,省吃俭用,积起几两银子。”

实至名归

注释:实实际的成就;至达到;名名誉;归到来。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五回敦伦修行,终受当事之知;实至名归,反作终身之玷。”

啼啼哭哭

注释:哭泣不止。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只见许多男女,啼啼哭哭,在街上过。”

天机不可泄露

注释:旧时迷信认为世事都由上天安排,而事先却不能泄露。也指涉及机密的事,不到时候不能预先透露。同天机不可泄漏”。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那时老先生尚不曾高发,天机不可泄露,所以晚生就预先回避了。”

天年不测

注释:指意外的死亡。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五回此后成人婚娶,俱系鲍文卿抚养,立嗣承裆,两无异说。如有天年不测,各听天命。”

听其自然

注释:听任凭。听任它自然发展,不去过问。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王玉辉也不懊悔,听其自然,每日在牛公庵看书。”

痛入心脾

注释:形容悲痛到了极点。

出处:《儒林外史》第四八回[女儿]饿到六天上,不能起床,母亲看着,伤心惨目,痛入心脾,也就病倒了。”

喜逐颜开

注释:逐追随;颜脸面,面容。形容十分喜悦,满脸笑容。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学道看罢,不觉喜逐颜开,一天愁都没有了。”

嫌好道恶

注释:说好道坏。指挑剔苛求。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二回小弟生性喜欢养几匹马,他就嫌好道恶的,说着蹋了他的院子。”

销魂夺魄

注释:神魂颠倒,失去常态。形容因羡慕或爱好某种事物而着迷。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盐商富贵奢华,多少士大夫见了就销魂夺魄;你一个弱女子,视如土芥,这就可敬的极了!”

淹淹一息

注释:形容呼吸微弱,濒于死亡。同奄奄一息

出处:《儒林外史》第十五回马二先生大惊,急上楼进房内去看,已是淹淹一息,头也抬不起来。

一鞭一条痕

注释:比喻做事着着落实或说话切中要害。同一棒一条痕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随你做甚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一模一样

注释:样子完全相同。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今日抬头一看,却见他黄着脸、秃着头,就和前日梦里揪他的师姑一模一样,不觉就懊恼起来。”

一人之交

注释:亲密得象一个人。形容交情深。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那时我家先父就和娄氏弟兄是一人之交。”

一丝半粟

注释: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回儿子不能挣得一丝半粟孝敬父亲,到要破费了父亲的产业,实在不可自比于人。”

一丝不苟

注释: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一文如命

注释:把一文钱看得象性命那样重。比喻极端吝啬。同一钱如命”。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二回此人有个毛病,啬细非常,一文如命。”

一些半些

注释:形容极少。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老实一句,'打开板壁讲亮话’,这事一些半些,几十两银子的话,横竖做不来。”

意气用事

注释:意气主观偏激的情绪;用事行事。缺乏理智,只凭一时的想法和情绪办事。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这是事势相逼,不得不尔。至今想来,究竟还是意气用事,并不曾报效得朝廷,倒惹得同官心中不快活,却也悔之无及。”

英雄本色

注释:英雄杰出的人才。杰出人物的本来面貌。多指杰出的人物必然有非凡的行为、举动。

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十四回段韶道'元帅所言,正是英雄本色,但要用心莫作等闲,挫动锐气。’”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四公子道'这才是英雄本色。’”

英英玉立

注释:仪态俊美的样子。

出处:《儒林外史》第十回适才会见令表叔,才知尊大人已谢宾客,使我不胜伤感。今见世兄如此英英玉立,可称嗣续有人,又要破涕为笑。

雍容尔雅

注释:形容态度大方,举止不俗。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当下牛布衣吟诗,张铁臂击剑,陈和甫打哄说笑,伴着两公子的雍容尔雅,蘧公孙的俊俏风流,杨执中古貌古心,权勿用怪模怪样。”

匀脂抹粉

注释:指妇女用脂粉装饰打扮。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三回每到春三二月天气,那些姊妹们都匀脂抹粉,站在前门花柳之下,彼此邀伴顽耍。”

运用之妙,在于一心

注释:指兵法运用得巧妙,全在于善于思考。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且不要管他。'运用之妙,在于一心。’”

咂嘴弄唇zā zuǐ nòng chún

注释:表示惊奇或为难。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王举人]眼看见那小学生的仿纸上的名字是荀玫,不觉就吃了一惊;一会儿咂嘴弄唇的,脸上做出许多怪物像。”

咂嘴弄舌zā zuǐ nòng shé

注释:形容贪馋的样子。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他一时慌了,弯下腰去抓那粉汤,又被两个狗争着,咂嘴弄舌的来抢那地下的粉汤吃。”

再三再四

注释:重复好几次。

出处:《儒林外史》第二十五回再三再四拉他丛,他又跪下告了坐,方敢在底下一个凳子上坐了。

赞叹不已

注释:已止,完。连声赞赏不止。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4回庄绍光看了,赞叹不已。”

知法犯法

注释:知道法律,又违反法律。指明知故犯。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好僧官老爷!知法犯法!”

昼日昼夜

注释:犹言日日夜夜;没日没夜。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都要我写字、做诗,还有那分了题、限了韵来要求教的。昼日昼夜打发不清。”

诸亲六眷

注释:总称所有亲戚。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

著书立说

注释:立创立、提出;说主张,学说。从事写作,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学说。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五回将南京元武湖赐与庄尚志著书立说,鼓吹休明。”

着书立说

注释:着写作;立成就;说学说。写书或文章,创立自己的学说。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5回将南京元(玄)武湖赐与庄尚志着书立说,鼓吹休明。”

宗师案临

注释:学政到达他主管的地区主持考试。宗师学政。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贱姓严,舍下就在咫尺。去岁,宗师案临,幸叨岁荐,与我这汤父母是极好的相与。二位老先生,想都是年家故旧?”

做鬼做神

注释:鬼鬼祟祟;使用欺骗的手段。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商议定了,做鬼做神,来弄送我。”

 本课学习提纲:

一、禅真逸史

二、绿野仙踪

三、老残游记

      四、官场现形记

      五、儒林外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