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知道吗丨赵春万:丝绸之路与德州

 长河副刊的书架 2022-07-27 发布于山东

提起丝绸之路,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汉代开辟的河西走廊到西域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

其实,早在青铜时代,就有一条北方草原走廊的丝绸之路——在这条丝路上,河北、山东,特别是德州及周边地区,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且影响久远。

四千年前的草原丝绸之路

中央电视台《考古公开课·五谷起源》栏目讲,中国是水稻、小米的发源地,小麦则是四千年前由西亚传过来的。

小麦是沿着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传过来的吗?不是,至今考古尚未发现河西走廊丝路上小麦东来的遗迹。而在山东胶东一带,却发现了四千年前小麦的碳化物。这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在蒙古草原和中原农耕区的交接地带,自古就有一条东西向的丝绸之路,小麦就是沿着这条草原丝绸之路东传到山东的。

草原丝路在战国秦汉之际被匈奴控制,于是才有汉代张骞开辟河西走廊丝绸之路的壮举。远在四千年前,草原丝绸之路的存在是确定无疑的,这条丝路沿着草原走廊,往东越过太行山,转南进入河北、山东等地,这条丝路上,东方的丝绸,西方的马匹、香料源源不断地运来运去。

古代山东是丝绸的最重要产区

丝绸之路外销的丝绸产地在何处?通过文献资料知,汉代的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一带并不是丝绸的主产区。

东汉的崔寔曾任五原(今包头市附近)太守,他在《政论》中说:“仆前为五原太守,土俗不知缉绩。冬积草伏卧其中。若见吏,以草缠身,令人酸鼻。”

直至清乾隆时期,陈宏谋作陕西巡抚,曾在西安、三原、凤翔设蚕馆、织局,招南方机匠为师(明清时江南成为纺织业中心),又教民种桑。桑叶、茧丝官家都许收买,民获其利,丝织业方才发展起来。

由此看,清朝以前,长安(西安)是没有丝织业基础的。而汉代的长安,因其行政中心的地位,汇聚了全国各地的丝绸,成了丝绸之路的起点。

那么,丝绸的主产区在哪里呢?

《史记·货殖列传》把虞夏时期的中国分成山西、山东、江南、龙门碣石四个地区,四个地区中唯“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

当然这里的山东是个大概念,但司马迁紧接着说:“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彩布帛鱼盐”;“而邹、鲁滨洙、泗……颇有桑麻之业,无林泽之饶”。

《汉书·地理志》也写道:齐地“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一代史学宗师吕思勉在《中国文化史》中总结:“齐纨、鲁缟,汉世最为著名。”

多种文献资料证明,上古至秦汉,山东是丝绸最主要的产区,是草原丝绸之路上丝绸的主要来源地;汉代开辟河西走廊的丝路以后,山东仍是输出丝绸的源头。

丝绸之路留在德州周边的地理标志

德州地处黄河下游,地势平坦,雨量充沛,宜于桑麻。

西汉孝文帝的窦皇后是清河观津人,观津在今河北省武邑县东南12.5公里(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臧励和等主编),就在德州或周边一带。

窦皇后穷苦出身,少时曾和弟兄们采桑养蚕,被征召入宫后侥幸成为皇后。

她有个弟弟窦广国,四五岁时被拐卖为奴,辗转来到长安附近,后来他听说观津的窦姓女子当了皇后,于是就大着胆到皇宫认亲。皇帝亲自审问,窦皇后在屏风后暗听。

窦广国向皇帝讲了自己小时候曾和姐姐上树采桑,从树上掉下来摔断了胳膊;又说姐姐在被征召入宫临走时,曾在传舍中要了点热水,为自己洗沐;又喂了他一些饭才离去……

屏风后的窦皇后听到这里,再也听不下去了,跑出来抱着窦广国而哭。窦广国平步青云,尽享富贵。这个故事为《汉书·孝文窦皇后》所载,可见不虚。

窦皇后姐弟未贵前以采桑养蚕为业,后人在她的家乡设桑园镇,名称沿用至今。

清·田雯《长河志籍考》言“窦皇后家在观津,广国尝与姨(姊)采桑,坠,用为符信,知此地古悉种桑,为浴蚕之地,故名桑园桑社。”

田雯也认为桑园镇得名久远。

桑园镇历史上曾为德州的七大镇店之一。

还有,离德州不远的阳信县,有得名于秦始皇时期的桑落墅——只有桑树众多才会出现此名。

“桑园”“桑社”“桑落墅”等秦汉传留下来的带有桑字名称的地名,将丝绸之路与冀鲁大地的历史,深深地印刻在大地上。

(已载7月28日《德州晚报》)


■作者:赵春万  ■编辑:王晓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