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红楼梦》不再难读

 桑葚三味 2022-07-27 发布于浙江

1

前几天,我收到了吕瑜洁老师寄赠的《榴莲一样的红楼梦》。书一拿到手,就未放下,以至于错过午餐,只能吃泡面应对。

读完《榴莲一样的红楼梦》,我自然想起了自己读《红楼梦》的经历。当然,也不禁感叹,《榴莲一样的红楼梦》其实是畅读《红楼梦》、爱上《红楼梦》的“工具书”。

2

从我有记忆起,就知道了《红楼梦》。

我知道《红楼梦》的途径,是村后安装在田畈中间电线杆上的大喇叭。每天上午九点到十点,下午三点到四点,大喇叭准时响起。大喇叭除了播放村镇通知和新闻外,播放最多的就是越剧、绍剧、莲花落。而越剧中播放次数最多的是《红楼梦》。久而久之,我知道了贾宝玉,知道了林黛玉,知道了黛玉葬花、宝玉哭灵。

等我上小学,学校图书室少得可怜的连环画中,就有《红楼梦》。这是我第一次通过连环画,对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袭人有了视觉上的认识。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要听到广播里播放《红楼梦》,我脑袋里就一一浮现出贾宝玉、林黛玉出现在连环画上的形象。

而我真正接触《红楼梦》书本,是在小学四年级。这是父亲托了关系从公社(后来改成镇)文化站借来的,靛蓝色封面,装帧古朴,共四本。因父亲拿了第一册在看,我就随手拿起第二册翻,结果,有很多字需要借助字典才认识。特别是里面的诗句,纯属天书。不过,跳过诗句,借助字典,还是能够读懂一些故事的。拿着书翻了不到两天,我就不看了,嫌累。翻着字典看书,远远没有看连环画舒服。第一次看《红楼梦》就如此无疾而终。

3

上初中的时候,我们的语文老师是全校唯一一位上用普通话授课的,他提倡让我们多读课外书。刚好,学校的图书馆开始能借阅图书了,我就去借了《红楼梦》。这时的《红楼梦》是整本的。可惜,从借书到还书,整整一个学期,我只看了三四章,因为感觉读不下去。

后来上高中的时候,专门去新华书店买了《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后面的三本读了好几遍,而《红楼梦》依然是断断续续,到高中毕业都没读完,实在是太难读了。

随后的二三十年里,我读过不少的文学作品,也尝试再读《红楼梦》,可一直没能成功。

后来,中央电视台播出《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看了几集后,重新燃起了我再读《红楼梦》的勇气。就这样,我终于读完了《红楼梦》。前几年,在喜马拉雅山又听了一遍《蒋勋细说红楼梦》,我再次读了一遍《红楼梦》。

4

一部《红楼梦》,从接触到读完,整整用了四十余年的时间。这不是笑话,这是真实。这只能说明一点,读书是需要技巧和方向的,读书也是需要有指引的。如果没有刘心武老师的“揭秘”和蒋勋老师的“细说”,直到今天,我可能都没有读完整本《红楼梦》。

正如吕瑜洁老师在在序言中所说的,“如果不爱这本书,恐怕一次都读不下去”。

读书,首先是要爱书。爱,才会读。而我一读上《榴莲一样的红楼梦》就爱上了它。手不释卷,一气读完。

读完此书,最大的感受是,如果此书先于《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蒋勋细说红楼梦》让我读到,我肯定也能把《红楼梦》顺顺畅畅地读完。

5

我一直有一种感觉,就是学历史的人是博学的,是喜欢刨根究底追求真实细节的。而学历史的吕瑜洁老师让我证实了这种想法。

她解读《红楼梦》人物细节的时候,还能旁征博引,从历史资料中,扯来一朵朵云彩,让读者对《红楼梦》里的人物和情节有了更多理解。

如在《最动听的情话》一文中,她把宝玉在黛玉面前和湘云、袭人说的话,进行了解读,然后又把这些话和电视剧《何以笙箫默》中米菲儿和默笙之间的对话,《来不及说我爱你》中静婉和朱师长的对话、慕容沣和静婉的对话进行了对比,让读者在读懂了宝玉对黛玉的爱的同时,也连带着读懂了米菲儿对默笙的爱,静婉对慕容沣的爱。

类似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读一文而知百文,更增加阅读者的兴趣,这也是吸引我一读就放不下的原因。

6

在我看来,吕瑜洁是用一种属于自己独有的方式解读了《红楼梦》。她用历史学者的眼光,将《红楼梦》进行了有机、有序、有用的分解。这种分解,让我想起了另一种食物——酸奶。

酸奶比榴莲更容易接受。我第一次接触到榴莲,是整个扔掉,而第一次接触到酸奶,是喝了大半瓶。尽管现在无论是榴莲还是酸奶,我都喜欢,但从接受度而言,我依然觉得酸奶比榴莲更容易接受。

我觉得,用酸奶来形容《榴莲一样的红楼梦》是贴切的。先读完《榴莲一样的红楼梦》,再去读《红楼梦》,一定会更加的顺畅,更多的理解,更深的喜欢。

作者简介

阿皮,中国作协会员,全国公安文联签约作家,从事小说创作,有多个小说被转载和选入年选。著有长篇小说《轻纺城》《望江南》、中短篇小说集《火车向着北京跑》《你向前我向左》《天亮了》、散文集《留下,留不下》等多部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