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日疖肿的中医治疗

 茂林之家 2022-07-27 发布于湖南

作者|湖北省远安县中医院  胡献国

疖肿是一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扩展到皮下组织,多发生于富有皮脂腺的头、面、项、背等处,其中单个者称为疖,反复多发者称疖病。

《素问·生气通天论》言:“汗出见湿,乃生痤疿”、“高梁之变,足生大丁”。这里的痤疿、大丁,即疮疖之类的皮肤病。

夏季气候炎热,汗液郁蒸,皮肤腠理开阖失司,或偏嗜膏粱肥甘食物,酿湿助热,可引起疮疖之类的皮肤病。

《外科理例》言:“疖者,初生突起,浮赤无根脚,肿见于皮肤,止阔一二寸,有少疼痛,数日后微软,薄皮剥起,始出青水,后自破脓出”。

由此可知,本病多由外感风热,热毒化火,湿热蕴阻于肌肤所致,当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为治。中医辨证施治,主要分为以下几型。

1.热毒蕴结型:本病多见于气实火盛患者。轻者表现为疖肿只有1~2个,重者散发全身,或簇集一处,或此愈彼起,伴发热,口渴,溲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数。当以清热解毒为治,方用五味消毒饮加味,药取蒲公英、天葵子、皂角刺、金银花、野菊花、连翘、鱼腥草、大贝母、黄芩、黄柏各10克,黄连、大黄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余药渣水煎取汁,洗浴患处,每日2次(下同)。

2.暑湿蕴结型:本病多发于夏秋季节,好发于头面、颈、背、臀部,单个或多个成片,疖肿红、热、胀、痛,抓破流脓水,时或心烦,胸闷,口苦咽干,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而腻,脉滑数。当以清暑化湿解毒为治,方用清暑汤加味,药取连翘、花粉、赤芍、金银花、车前草、泽泻、黄芩、黄连、生山栀各10克,薏苡仁、赤小豆各15克,淡竹叶、生甘草各5克,滑石30克。

3.体虚邪恋型:主要表现为疖肿散发于全身各处,此愈彼起,不断发生,疖肿较大,易转变成有头疽,疖肿颜色暗红,脓水稀少,常伴低热,烦躁口渴,或乏力肢软,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当以扶正解毒为治,方用四妙汤加味,药取紫草、糯米、天冬、玄参、麦冬、花粉,石斛、贝母、金银花、连翘各10克,升麻、生甘草各5克。

图片
图片

常规治疗时,可配合下列中药外治:

1.紫花地丁软膏(中成药):方由紫花地丁组成。外用,根据患部面积大,适量涂敷,每日换药 1~ 2次。可抗菌消炎。

2.六神凝胶(中成药):方由麝香、牛黄、蟾蜍、冰片等组成。每次适量,外涂患处,每日2次。可清凉解毒,消炎止痛。

3.解毒消炎红药膏(中成药):方由银朱、冰片、乳香、没药、石膏、樟脑等组成。外用,涂敷患处,每日1~2次。可清热解毒,活血排脓,敛疮止痛。

4.四黄糊:黄连素5粒,大黄粉、蒲黄粉、飞硫黄各5克,研细混匀,清水调为稀糊状,外涂或敷患处,每日3~5次,连续3~5天即可。可清热解毒。

5.栀黄膏:大黄2份,栀子1份,凡士林适量。将前2药研成细未,用凡士林调成软膏,装瓶备用。用时将药膏涂于白布上贴患处,每天换药1次。可清热解毒。

6.芙蓉膏:木芙蓉(叶、花)适量,择净,研细,加凡士林调成1:4软膏即成。每次适量,外贴患处,每日1换。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