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今年深圳中考的几点冷思考

 名师说 2022-07-27 发布于广东

今年深圳高中第一批录取分数线公布后,出现了许多意料之外的情况。比如多所头部学校深户分数线高于非深户,一些公办普高尤其是新办学校分数线触底,还有一些家长抱怨孩子高分“滑档”无缘公办普高等等。

很多人看不懂今年的指标生新政,加上大规模的新校投入,一些新状况的出现,正如一位网友所说: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

这个时候,客观分析问题背后的成因,看看哪些是伪问题,哪些是暂时问题,哪些又有是值得认真思考和应对的真问题,相信是更具建设性的做法。

首先来看一下公办普高尤其是新办普高分数线“滑坡”的问题。

师说君在上一篇文章(加链接)中已经指出,公办普高门槛降低,客观上对考生是利好。去年深圳公办普高的最低门槛是443分,今年只需345分就可以读公办普高。今年的深圳公办普高率是近年来的新高。

但需要指出的是,345分这样的低门槛也是“幸运的门槛”。从今年次新学校的录取情况可以看出,明年能以同等成绩跨进高中园的幸运儿必定少之又少。

众所周知,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并非人为提前划定,而取决于“供求关系”,是学校根据考生志愿顺序,按照考生分数从高到低录取,至该校招生计划完成时,最后一位被录取考生的分数,即为该校录取分数线,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相关学校也表示:录取分数线只是最后一位考生的分数,并不能代表整体生源情况。以今年首次招生的高中园为例,虽然门槛相对较低,但最终录取的高分考生并不少。据介绍,今年400分以下能跨进高中园的幸运儿人数不超过两位数,而且各高中园学校录取的学生平均成绩估计在500分以上。

对于这些学校来说,接下来最大的挑战是如何真正落实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成就每一个”已经不是口号,而是必达的使命!学校必须将赢得学生、家长的信任和配合,同时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个体制定精准、有效的成长方案作为重中之重。

今年能够“捡漏”的就是少数吃透了规则的人。明年还有10所以上新建高中要招生,建议家长赶紧吃透规则,优化志愿填报,功夫做在平时,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相关学校也应在这方面加强辅导和指引。

第二,关于各高中分数线两极化的问题。

今年的公办普高录取,可谓冰火两重天。一方面,头部学校录取分数线普涨。十大、二十大线都比去年有所提升。处于中上游、中游的许多公办普高分数线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而分数线位于下游的公办普高,则呈现跌势。

这一方面反映出头部高中竞争的激烈,另一方面体现了一些优质高中价值的回归。尤其是在20名到45名这个区间,我们看到一大批曾经被“错杀”的新学校或次新学校在崛起。

随手举几个例子:第二年招生的东北师大附中深圳学校涨了41分,深大附属实验涨了30分,中科深理工附高涨27分,格致中学和红山中学分别涨了26分、25分。

乐观点看,或许这将是今年一些意外爆冷新校的未来。那些真正有实力、有特色,真正为学生成长负责的学校,终将赢得“民心”。

师说君始终认为,在深圳公办普高大规模扩容的背景下,未来高中的高质量发展与多样化发展应该是一体两面。没有多样化,就没有高质量。

今年深圳中考分数线发布后,深圳一位资深教育观察者发的一段话,引起许多人的共鸣。他说:

今年是深圳高中录取“大规模内卷”元年,也希望是最后一年。如果新办高中不跳出“以录取分数线定成败”的旧逻辑,不加大育人特色的建设力度,而仅仅自动默认且积极投身于分数线竞赛。那么,很难想象那么多新高中未来怎么熬下去?也很难想象各种“水涨船高”将怎样继续刺激头部学校的“捞人”狂热以及由此带来更大的“高分内卷”!更难以想象这个投资数百亿的堪称经典的重大民生决策,将如何演变成一场教育系统“自己为难自己”的战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