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河诗阵》点评台 总第六期

 杏坛归客 2022-07-27 发布于山东

简评


图片




仇金选(甘肃兰州)

老腔赞

老翁开口气沉雄,仿佛回周听国风。

古调常忧今不在,谁知遗落此腔中。

选自《黄河诗阵》第45

简评:蚀骨锥心的华阴老腔呼之欲出。起承转合,一气呵成。

王仁武(兰州)

即兴

四月虻虫才入夏,一朝风雨忽如秋。

莫教炎日眩目眼,忘却春花曾泪流!

选自《黄河诗阵》第45

简评:春秋衬夏,技法老辣。可横看成岭侧成峰,咀嚼再三。

陈兴中(甘肃临洮)

久旱逢雨

五更细雨叩窗棂,公子王孙酒未醒。

三遍秧苗成腐土,耕夫心事有谁听!

选自《黄河诗阵》第45

简评:耕夫心事君说尽。

马锋刚(甘肃甘南)

煮青豆

拾取干蒿塞灶膛,扇风点火一时忙。

倒烟回处揉迷眼,半晌功夫遍野香。

选自《黄河诗阵》第45

简评:煮豆经历谙熟,画面感极强,青豆乡愁溢四野。

彭正全(甘肃皋兰)

忆父亲当脚户苦

家父青年尝尽酸,籴粮换果度时艰。

鸡鸣槽喂三更料,驮乏崖营五架山。

道遇匪抢频失货,途逢官卡屡求关。

日行十堡脚生茧,月运千斤汗结斑。

今忆高堂情切切,贤孙孝子泪潺潺。

选自《黄河诗阵》第45

简评:脚户的辛酸与苦难一诗道尽,中间三联概括力极强。

徐艺宁(山东)

 

风骨未曾霜后损,出泥心界本无涯。

一枝拈得菩提句,色到空时意自佳。

选自《黄河诗阵》第46

简评:空灵思辨,禅意尽见。非律绝高手弗可得。

李增山(北京)

看京剧《贵妃醉酒》

得宠无愁借酒销,一人赏月半倾朝。

何曾想到马嵬下,谁为孤魂慰寂寥。

选自《黄河诗阵》第46

简评:转结从容。好一句一人赏月半倾朝,妙极!

吴农荣(甘肃民勤)  

 苏武山怀古

万峰如兽势凌云, 羊路逶迤草径深。

塞雁数归寻旧垒,  蒙泉千载掩沉沦。

苏山无欲留豪气,  天地有心动鬼神。

忠胆悠悠系家国,  铭文一读一粘襟。

选自《黄河诗阵》第46

简评:荡气回肠,丹心可鉴。实为不可多得的怀古诗。

陶生荣(兰州)

忆割麦

忆昔炎炎夏日时,抢黄割麦似鞭笞。

凌晨影月镰音脆,正午骄阳面色疲。

饮尽瓶水悬倒滴,揩稀袖口褂襟施。

蝗声更促心情燥,摞麦归家腹里饥。

选自《黄河诗阵》第46

简评:非亲历者,断不可摹出此境此情。

以上韩本孝老师简评



赏析


图片



1



郎晓君(甘肃兰州)

记梦

一梦入禅境,神思万象清。

天高云自远,海阔月分明。

日落千寻影,风传四季声。

浮生浑若寄,何必苦营营。

(选自《黄河诗阵》第45期)

侯树林老师赏析:

   首句以梦起兴,以禅入境,梦里神思清明,承转两句紧扣主题通过具体的物象“云、月、日、风”反证了其远、其明、见其影重、闻其声复。由远及近由静及动的对比手法描写自然规律宇宙洪荒之概貌,也籍此契合了作者与老子“道法自然”思想。唐韩愈《忽忽》诗:“安得长翮大翼如云生我身, 乘风振奋出六合, 绝浮尘。” 当然韩此诗典出生“逍遥游”里的鱼化为鲲典故,而作者的内心也是浮生若寄六合,毫芒何必营营呢?

   反观全诗脉络清晰,一气呵成,“禅”为诗眼,盘活全篇境界自出:浮生若梦物我何求


2



图片

文 川(甘肃陇南)

有 感

昨日酒歌狂,今宵茗水凉。

人生何短暂,世事太无常

选自《黄河诗阵》第46期

霍庆来老师赏析:

          这是一位久经风雨、饱历沧桑之人发自心底的人生感喟。昨日还是聚光灯下众人簇拥、豪饮狂歌、指点江山、风光无限,今宵已是独处幽室孤灯独对、身单影只、自怨自艾,曾经的大戏黯然落幕,曾经的喧嚣归于沉寂,曾经的朋友远离而去,曾经的车水马龙变成了门可罗雀,物事人非、曲终人散、人走茶凉,过山车般的巨大落差,使人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蓦然回首,细细品味,这才发出人生何短暂、世事太无常的长叹。作者通过酒歌狂、茗水凉的巨大反差,将一个人辉煌过后的黯然境遇表达得淋漓尽致。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荣华富贵、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哪里有什么一辈子的朋友,很多人无非是看中了你手中的权力和财富,一旦无职无权了、穷困潦倒了,那些曾经的铁哥们早都不知躲到哪儿去了!

   此首小绝构思巧妙、饱蕴哲思,酌字精准、气脉顺畅,寥寥几字写尽人生,堪称感怀之佳制。


3



图片

香港回归二十五周年吟

秦 波(甘肃礼县)

香江吟浪声,廿五紫荊情。

一颗团圆月,今宵分外明。

(选自《黄河诗阵》第46

鱼树雄老师赏析:

 这首小诗横跨二十五年时空,甚至可以说,是跨越了一百二十多年这样一个巨大的空间,抒发的是一个诗者对香港回归祖国,乃至希望祖国整个疆土完整的博大情怀和爱国情绪,读后不禁思绪纷飞,会心一笑。香江是香港的代名词。咏唱香港回归,这是能让每个中国人引起共鸣、产生特殊感情的题材,是一个值得大歌大咏的盛事。但这种题材一般都不好写,会流入那种高喊口号的空洞形式。

 秦波先生这首五绝却以极朴素的语言,且用近体诗最短小的体式表现出来,可见作者下的功夫之深,感情之炽热,寓意之丰富。这首诗以“香江”和“紫荆”两个最能表现香港的地理标志作为铺垫起承,组成“香江吟浪声,廿五紫荊情。”即点名了地点、时间,又把事由表现的清澈透亮,看似平淡无奇,却为下一步诗笔伏下了广阔的空间。这个“浪声”不是简单的香江之浪,而是香港一百多年经受寄身篱下不能自主的痛苦到现在回到祖国怀抱,回到自由民主社会的喜悦。“吟”字亦不是简单的吟诵,而是追求祖国的疆土完整和繁荣富强产生的那种情不自禁的爱和自觉。“情”,亦不是简单的感情,而是诗人爱国思想的家国情怀。这种由爱及情,由感叹到咏赞,通过诗人敏锐的眼光和对意象的捕捉,使过渡文字情景交融,铺排词句浑然一体,丝毫没有做作的痕迹。突出了事件的抢目和事件的普众特性。而这一切,都是朝着诗眼“一颗团圆月”主题奔去。心志所寄,感情升华,于是“今宵分外明。”自然而然,一个美好的象征,一阵澎湃的心潮,一点由衷的喜悦,和对祖国的赞美交织辉映,思想感情就这样顺理成章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而诗句,到此却戛然而止,文字后的空间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丰富,如此,诗人的感情自然抒发的痛快淋漓,读者的悦感油然而生,比那些高唱赞歌的僵硬口号是何等地高明。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清代诗评家施补华曰:“咏物必有寄托。”好的诗词,是作者与自然、时事、际遇之间的心灵碰撞,是诗者自身修养的陶冶,亦是诗者心境的体现。秦波先生这首《香港回归二十五周年吟》,含蓄清淡、情景交融,流畅自然,合辙合韵,深得五绝创作之妙,实为难得。

   评者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甘肃省诗词学会理事、陇南市诗词学会副会长、西和县诗词学会会长、《黄河诗阵》副主编。



图片



4



拾 杏

丁永海

无力再攀爬,枉然心思费。

挑来跌果尝,不似童年味。

(载于《黄河诗阵》第46期)

郎晓君老师赏析

   字数越少,诗越难写,在五绝的二十个字里,腾挪的空间非常有限,写出好诗有难度。但丁永海先生做到了。这首诗初读很平常,细读很惊艳。这是一首仄韵诗,仄韵适合写情感,因为有张力,另外吟诵起来很有音乐美。起笔从当下写起,作者知道自己老了,无力再爬树摘杏,只能望树空叹了,还好地上有掉下来的杏,捡起来尝尝,不似童年味。意思也简单,没什么深刻道理,语言也很平淡,但平淡绝非平凡,平淡冲和是诗和散文中最难做到的,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于细微处见感情。陶诗历来被尊为一流,原因就在此。这首诗完成度非常高,尤其结句意蕴无穷,诗眼在此句,感情也全系此句,表面是写杏子没有童年的好吃(这里面有生理和心理上的记忆偏差),背后是作者对青春流逝的无奈和感慨。写出了时间巨大的厚重感,诗也非常有画面感,就像一个电影蒙太奇片断,将一个人一生浓缩在其中。纵观全诗,含蓄蕴藉、意在言外,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好诗好诗!


经典赏析



玉京秋·烟水阔

周密 〔宋代〕

   长安独客,又见西风,素月丹枫凄然其为秋也,因调夹钟羽一解烟水阔。高林弄残照,晚蜩凄切。碧碪度韵,银床飘叶。衣湿桐阴露冷,采凉花、时赋秋雪。叹轻别。一襟幽事,砌蛩能说。   

   客思吟商还怯。怨歌长、琼壶暗缺。翠扇恩疏,红衣香褪,翻成消歇。玉骨西风,恨最恨、闲却新凉时节。楚箫咽。谁倚西楼淡月。

【赏析】

  词的上片写景,由远至近。首句“烟水阔”,从远大处落笔,视野开扩,展现出辽阔苍茫的天景色。

  “高林”以下四句,景物渐渐拉近,仰观俯视,颇有声色。夕阳西下,高树摇风,一个“弄”字,气势全出。树上的哀蝉,已是“病翼经秋”,叫声凄切婉转。

  捣衣石著一“碧”字,青苔绿水,都在眼中,石井栏称为“银床”,极见洁净清朗,耳闻度韵,目见“飘叶”。这四句,色彩冷淡,声响凄清,有层次地描绘出一幅湖天秋暮图。在这背景下,“衣湿”二句才出现了感怀秋伤的人。桐阴久立,寒露沾衣,时已由暮入夜,不由得词人心绪翻滚。“采凉花,时赋秋雪”,颇似方岳的“黯西风,吹老满汀新雪”(《齐天乐》)。

  张炎的“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命意相近,却更为精微。向来诗词里一见到芦花,自然就联想到《诗经》中所言的“秋水伊人”。这就自然地引入了别恨。“叹轻别”,追悔畴昔的离别,慨叹现时的相见无期。阶下蟋蟀泣诉低呜,仿佛替人传出满怀的幽怨。

  以下紧接别恨作进一步的倾诉。“客思”二句,极写胸怀郁结之状,秋声商调凄楚徘徊,以至不能自胜,反复吟唱中不觉敲缺了唾壶,足见心中之愁苦。

  “怨歌长、琼壶暗缺”。语出清真《浪淘沙》“怨歌永,琼壶敲尽缺”,而沉痛过之。“翠扇”三句,描写残荷凋零景象,写出秋思之深沉悠长。恩疏、香褪、消歇,渐进的过程是渐淡渐远,“翻成消歇”乃出于意料之外,而这么三句,也就可知他追忆往事之多,时间之长,情意执着真切,以至于无法排解,挥之不去。“玉骨西风”,俊爽高洁,自是一片清境,而所怀之人不能与之共感秋思,真是莫大的遗恨。这与李太白的“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同一神理。写到此处,读者似觉言语道尽,该是弦绝响歇了,可是,笔锋突转,“楚箫咽”,箫声幽咽,袅袅飘来,更使愁绪为织无以排解。是谁在幽淡的月光下,倚着西楼吹奏呢?结尾即景,以问作结,令人回味不已,颇有余音绕梁之感。

  全首结构严密,井然有序,语言精炼,着笔清雅,确为千锤百炼之作。感秋怀人的客愁别恨,不滞实事,亦不直言,而是凭借最具特征的事物的描写,逐层烘染,委委道出。读者在体会蝉声、蛩声、砧声、箫声中、浮想联翩,情绪随之起伏,不由得感到了作者秋思的悠长缠绵,不禁要与之一道感慨嗟嘘了

(选自古诗词网)

图片

黄河诗阵编辑部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期编辑

执行主编:王金芳

制       刊:王金芳

图片
本公众号法律声明

《黄河诗阵》

凡在《黄河诗阵》公众号平台发表的原创文字、图篇、视频、音频等作品,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纪律,不得发布法律、纪律禁止的任何作品,否则后果自负;作者对稿件依法享有著作权。本公众号平台对该原创作品享有发表权、传播权、复制权,有权就该作品授予第三人以合法方式使用。而转自网络、报刊等媒体的图片、文字等作品,如著作权人有异议,可联系本公众号编辑部或法律顾问依法处理。 

法律顾问:葛朝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