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月的记忆

 懒人阿哥 2022-07-28 发布于广东

1、捉蟛蜞

    乡下的六月稻田,蟛蜞特多。

   田埂的小泥洞,洞口堆着一颗颗的泥粒,这就是蟛蜞洞。

    蟛蜞有两种颜色,一种外壳是紫红色,雄蟛蜞雄壮,两只大粗钳。雌蟛蜞稍小。一种外壳是青蟹色,雄蟛蜞比紫红色的稍小,雌的小。

    年少时,到了六月,稻田的蟛蜞可是饭桌上的美味。

    六月是农忙时节,又是暑假,不用上学,回到家里帮大人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割稻,放牛,或割草等。

   还有一件事,就是与堂兄弟们赤着上身,提着小竹篓,穿行在六月的稻海中。

   一人一条田埂,弯着腰猫田埂旁边,把手臂伸进田埂的泥洞抓蟛蜞。

    稻禾还收割,禾草粘在脸上,划出一道道的血色痕迹。

    手在洞里摸着,被蟛蜞的钳夹到,那时是常事,跳到田埂使劲把蟛蜞甩下来。

    堂姐堂妹们去抓蟛蜞时,和堂兄弟们就念着歌:抓蟛蜞,抓过垌,抓条水蛇翁(翁,公、雄性)。抓蟛蜞,抓地(满)卡(小竹篓),抓条北基甲(毒蛇)。

   稻收割后,天气酷热,这个时候掏蟛蜞,太阳的光特别强烈,晒在赤裸的上身辣辣的。水田里的水好像被酷日煮沸了,烫的小腿发疼。

    每天抓蟛蜞都是在毒日下暴晒,村里的男孩子都被晒得黑黝黝的。

    抓到的蟛蜞捉回去,大多是做蟛蜞酱。将蟛蜞放水桶里洗干净后,然后放到石臼反复捣捣着,直到蟛蜞都捣碎成酱了,把蟛蜞壳残渣捞出来,酱倒到坛口绑着纱布的瓦坛中。

    蟛蜞喜欢腐蚀味,常常钳断稻田里的稻禾。对农民来说是有损无益。

    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广州濒海之田,多产蟛蜞,岁食谷芽为农害”。

    故,现在的稻田稻含穗后,农民便喷农药。六月的稻田里,是看不到蟛蜞了。

2、怕蛇

    去掏蟛蜞,一般跟堂弟志标一起。我怕蛇和蚂蟥,志标懂抓蛇,经常捉到蛇之后就绑在树上开膛,吸蛇血吃蛇胆。

    蟛蜞洞里有时会钻进水蛇,水蛇虽然没毒,但咬到也会疼也会肿。水蛇有两种,一种红边的比较小,乡下叫红旗(旗,此处是线条、条边的意思)蛇,咬人最疼。另一种肥大,样子很吓人。

    志标教我捉蛇,他说,看到蛇,首先不要害怕,盯准它趁它不注意来个闪电之势,伸手抓住它的七寸。

    每次捉到蛇,志标就告诉我蛇的七寸就是下颚往下点,叉住七寸就任你摆布了。

    有几次,看到蛇我就吓得魂不附体转身就狂奔,哪里还有胆量盯准它叉它的七寸呢!

   看到我被蛇吓得惊慌失措的样子,志标跺着脚大声骂:这红薯,这红薯,跑什么鬼呢?然后一边骂着,一边走过来捉蛇。

    每次出去掏蟛蜞,志标都嘱咐我,如果被蛇咬了,不要慌,找石块或瓦片在蛇咬的伤口使劲刮,将蛇毒刮出来。另外,被蛇咬到不要跑,一跑动蛇毒就会随着血液扩散。

    听志标说,有一种五步蛇,如果被它咬到,走出五步就会中毒死。

    有一次,和志标在村前的稻田掏蟛蜞,我伸进蟛蜞洞掏蟛蜞,突然被里面的东西蛰了一下,以为被蟛蜞夹着,迅速将手抽出。哎呀,是蛇啊,救命啊,标啊,快来。我吓得大声尖叫着,一边向对面田埂的志标呼救,一边猛地使力把蛇甩掉,我站在那里半步不敢动。

    志标从对面田埂哗哗几步淌着水田跑过来,问我:蛇呢?什么蛇?我告诉他蛇被我甩到水田里,他看了我所指的水田位置数眼后,抓起我的手看着,志标仔细地观察了一会最后沉声说,不要动,是五步蛇咬到。

    听到志标说是五步蛇,我的头轰一声炸开。然后大声哭起来。

    志标看到我哭了,突然哈哈大笑着:胆小鬼,跟你开玩笑的,是水蛇。

3、草花蛇告状

    儿时的初夏,路上,坡园中,随时都碰见草花蛇。身上一行行金边吐着蛇信子的草花蛇,每次见到都被吓得魂不附体。

    草花蛇与人相遇,吓到人后它自己就会掉尾巴。

    听大人说,草花蛇的尾巴会打电话通知同伴。打草花蛇时,如果它的尾巴在转动,那是它在向同伴求救和报信。

    到了六月,草花蛇特别多。草坡上,园地里,田里,村道上,都可以看到草花蛇,有时是几条,有时是十几条。

     三叔公耙田回到村口,打死了一条草花蛇,回到家里拴好牛刚走到门口,发现地上爬着几条又粗又长的草花蛇,朝着三叔公吐着蛇信子。

     三叔公爬上门口的木櫈子,草花蛇就围过来。他扬起手里赶牛用的竹枝,朝地上的草花蛇使劲横扫过去。几条草花蛇即时倦着蛇身扭动着,蛇尾巴不断摆动。

    过了一会,十几二十条草花蛇从四面八方爬过来,围在三叔公所站的櫈子脚下。有的甚至绕着櫈脚企图爬上櫈子。三叔公一边大声咆哮着,一边举起竹枝狠狠地往地上和櫈脚的草花蛇身上打下。

    草花蛇越来越多,三叔公手里的竹枝断了一截,眼看草花蛇就要爬到他的脚,就在危急关头,村里人听到三叔公的怒吼声都跑过来。

    大家举起手里的竹枝或树枝,打了近十分钟才把三叔公门口的草花蛇打死或赶跑。

    三叔公门口满地都是草花蛇的尸体,地上血迹斑斑。

    来帮忙的村人,跟三叔公一起清理门口的蛇尸,足足装了两箩筐。

    有人问三叔公近来是否打死过草花蛇?三叔公说,耙田回到村口,打死了一条草花蛇。

    问的人大悟:原来是草花蛇来告状,想不到传说中的事竟然发生。

    又过了两天,三叔婆发现厨房瓦盆壁爬着三条草花蛇,赶走草花蛇后,发现瓦盆里面的白粥有血迹两处。

4、痱子厂

    孩童时,到了夏季,晚上洗完澡后,母亲就会拿出一个小方形纸盒打开,取出来一把粘着白色粉末的刷子,往我们的脖子颈部涂抹着。那些带着清香的粉末擦在身上,皮肤顿觉又滑又松爽。这就痱子粉,以前家里有小孩的人家必备品。

     堂妹阿虹和阿娥小时,每年过了龙舟节后,额头就长满了痱子,密密麻麻的,像癞蛤蟆的皮。这些痱子不同别的痱子,薄薄的小水泡,指甲一碰水泡就破了。她们额头的痱子是厚皮的水泡,要用手指使点劲才能抠破痱子的皮,抠破旧的,新的又长出来,破了皮的痱子成了白皮屑满额都是。这姊妹俩额头的痱子,每年到了六月,长得特别密。于是,大家起了一个外号给她们:痱子厂。

     那时,我也生过痱子,额头和身上都有,太阳一晒一出汗,额头和身上奇痒难忍。夏季,村里的大人小孩都会在村口纳凉。我有许多小人书,纳凉时带几本到村口,叫堂弟们给我抠痱子。

     堂弟们帮我抠痱子,每抠五十粒痱子看一本小人书。躺在村口用竹搭的长竹櫈,先平躺着,让堂弟们抠额头的痱子,然后趴着抠背脊的痱子。

     堂弟们的指甲抠破痱子的皮,好像抠到痒处非常的舒服,常常闭上眼睛好好享受。

    他们抠完五十粒就停下来,这时我就耍赖,说还要差十粒。堂弟只得半信半疑地再抠十粒,一边抠一边大声数着。

    六月农忙过后,父亲会从单位回来接我去,他的单位在山区水库,到了父亲单位,白天很少出去晒太阳,额头和身上的痱子没有了。

壬寅年六月廿九日晚,记于静心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