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春:书香中的阅读最惬意

 新用户7391BFGL 2022-07-28 发布于安徽


书香中的阅读最惬意

江西南昌   江春

  有位诗人说:“要么旅行,让身体在路上;要么读书,让灵魂在路上”。乘着党的十八大倡导全民阅读的东风,“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已经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推动全民阅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读书人的春天早已经到来。

  然而,有一种说法比较盛行,严重地影响着我们的“书香社会”的建设,这就是:随着时下各种数码产品的出现,手机或iPad等新媒体对传统阅读方式的冲击越来越大,由此产生的“浅阅读”令人生忧。尤其是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国民的数字化阅读率首次超过了纸质阅读率,说明国民的阅读方式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的讯息,更加令人深忧。

  其实,上述景象与民调的真实性是值得怀疑的,大有以偏概全之嫌,至少在真正的读书人中间绝对不会如此。而在当今世界,“书香中的阅读”,也仍然还是一种时尚,一点也没有过时。君不见:在德国大街上,不管是白发老者,还是高挑美女,再或是蓝领技工,很多人腋下都会夹着一本书;君不见:在美国乘飞机,无论在机场还是飞机上,基本上人手一册,特别爱读书,聚精会神。而美国各城镇,则都有大大小小的读书俱乐部、读书会,参与者大都是中、老年女性。也有研究表明,美国女性之所以平均寿命长于男性,如此书香生活中的社交生活和精神交流是个重要的因素;君不见:在犹太人的家庭中,依旧是当孩子刚懂事的时候,几乎每一位母亲都会严肃地告诉他,书里藏着智慧,这要比钱或钻石重要得多……

  书香中的阅读最惬意。作为造纸术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国家,中国人对于“书香中的阅读”的挚爱情结,应该是最为质朴、最为任性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直都是华厦神州优秀的学风与家风;而“一卷在手心思静,漫卷诗书喜欲狂”,一直都是我国读书人所陶醉、所憧憬着的“书情”。

  曾记得有位叫作王渝的读书人,由于爱野花而读了不少有关野花的书,他撰文说:“有本《北美常见的野花》还是我的床头书。冬天读它,给睡眠和梦添几分春天的花香;平常读它,拉近自己和花们的距离,轻易地步入花花世界”。如此这番“床头书”的读书心得,堪称“书香中的阅读最惬意”的诗意诠释了。

  “书香中的阅读”,是天底下读书人最为优秀的传统,是天底下读书人最为惬意的享受。它既不会“OLD”,也不是“落伍了”,更不是“不合时宜”;相反,它是其他任何读书方式所难以取代的最为美妙的读书态势,它是真正的书香社会里的读书人的得意专利。窃以为,短时间内,纸质图书并不会很快消失,图书馆中收藏着的浩如烟海的经典线装书更不会被焚之一炬,很长一段时间会和新型出版行业并行共存。纸质图书特有的质感和阅读体验,是任何一种新型技术目前都无法替代的。互联网时代,年轻一代读者的阅读渠道,也许越来越依赖新媒体;但我坚信,坚持“书香中的阅读”的平面媒体的阅读者,一定还会大有人在,就像我们今天仍旧有人在读唐诗、宋词,读《红楼梦》、看莎士比亚一样。

  总书记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读书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正如荀子在《劝学篇》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现实中,不少人都有长期坚持、积少成多,最后取得惊人收获的读书经历。有人研究过,一个人每天阅读一小时,三年之后可以变成某一问题的专家。领导干部要善读书,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利用好时间,养成坚持不懈的习惯”。

  书香中的阅读最惬意。扬之水先生所说的“只求一厅花草,一帘清风,一窗明月,伴我数卷诗书”的读书名言,堪称普天下读书人所梦寐以求的读书佳境了。沁人心脾的阵阵书香,关系到中国文化命运和中华民族的未来,每一个人都应沉浸其中——与书香为伴,与时代同行,并让这番惬意不但美丽我们的生活、而且美丽我们的人生。

责编:丁松  排版:何苗


作者简介

 

  江春,南昌市政集团江西长运之黄山长运综合部从事党工宣传工作,政工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黄山市作家协会会员。散文、诗歌、大特写等散见于《世界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青年报》、《中国道路运输》、《安徽道路运输》、《大江南北》、《红岩春秋》、《江西政协报》、《安徽工人日报》、《黄山日报》等报刊。其中散文《写在日本算神诞生的地方》荣获《中国青年报》全国征文大奖赛二等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