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有钱不去两地,没钱不求两人”,老祖宗的忠告,心塞又现实

 天地人和w 2022-07-28 发布于福建

有这么一句俗语叫做:

有钱不去两地,没钱不求两人

到底是哪两地,又是哪两人呢?

且听我细细道来。

文章图片1

有钱不去两地之一:故乡

古人认为,有钱了最好不要去的两地之一,首先就是:故乡。

故乡是我们的成长地,欢乐园,那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我们童年的回忆,都在我们每个人心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或许大多人都会有一种想法:有钱了,定要衣锦还乡,荣归故里。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能知者?

可古人为何会奉劝我们有钱最好不要回乡呢?

举个例子您就明白了:比如大衣哥。

正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大衣哥在没名气没有钱之前,就只是山东菏泽单县郭村镇朱楼村的一名普通农民,不说门可罗雀吧,基本也是无人问津。而当他从星光大道变成明星回来之后,一切都变了,光是找他认亲的便有一大堆,更不要说那些前来攀亲的了,大衣哥的门口几乎每天都是人山人海。

而这些前来认亲攀亲的人,目的基本上也只有一个:借钱。

借钱就借钱呗,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吗,可是这帮所谓的“亲戚”基本上都是来打擦边球,借钱不还的。

试问如此借法,不要说大衣哥了,即使沈万三也吃不消呀。

于是,大衣哥只能紧闭大门,谢绝见客。

如此“亲戚”们不干了,什么白眼狼,忘恩负义,缺德玩意......直接将大衣哥骂上了热搜。

为什么有钱了,最好不要回乡?

说白了,其实就是一个“利”字。

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当你有钱了,作为依旧还在贫困线上挣扎的那些故乡人,他们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种嫉妒的心里,继而觉得问你借钱,就是天经地义的事(谁叫你有钱呢?),这时候,你若不借,他们会说你小气,不讲义气,在背后不停地嚼舌根,而若借了,没话说的他们又会以各种借口拖着不还。

谁挣钱都不容易,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如此,换成谁能受不了?

总之,只要你衣锦还乡了,这些人便总会想方设法地来恶心你,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敬而远之,避开他们,尽量少回乡,或者干脆不回乡。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发了财,宁愿在外面漂泊,也不愿衣锦还乡的原因,我想:穷不走亲,富不还乡,说的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吧。

怎么说呢,我觉得吧,富贵不还乡,也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比如京东的大强子不就衣锦还乡了吗,似乎也没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文章图片3

有钱不去两地之二:赌场

这个毋庸置疑,无论是有钱没钱,赌场都不要去,赌无大小,久赌必输,整不好连家都能毁了,比如说那盛恩颐。

子承父业的盛恩颐可是民国时期上海滩上最出名的有钱人,在当时被戏称为中国最有“主角光环”的人,据传上海进口的第一部奔驰轿车就是他买的,为了显示与众不同,他还特意把车换成了银的,上面刻上了自己的名字。

这哥们太有钱了,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举几个例子,您就明白了:

一,他的私人跑马场内全部都是良驹,世界名品,足有75匹,差不多可以组建一支骑兵小队了。

二,他的十一房姨太太每个人都配备有豪车与洋房,外加一群男仆女佣。

三,他的父亲盛宣怀身故后,光是白银就留下了一千多万两。

可惜的是盛恩颐却是个烂赌鬼,经常出入赌场,博所的他,最“辉煌”的时候,在一夜之间便将北京路黄河路一带的一百多幢房子给输掉了,要知道那可是上海,即使在民国时期,那里的房子也是很值钱的。

最终,盛恩颐输掉了所有的家产,饿死在了苏州。

十个赌徒九个输,倾家荡产不如猪

这句话,放在任何人身上都适用,尤其是有钱人,不要认为有钱了,就能蹦跶了,难道您比盛恩颐还富有吗?

省省吧,为了您,还有您的家人,赌场还是别去了吧。

文章图片4

没钱不求两人之一:熟人

最近抖音上有一个很火的合播段子,相信大家应该都看过,大致内容就是主角接了赵四打来了一个视频电话,显得很兴奋:

“四哥您好,找我啥事呀?”

而后赵四那头扯扯嘴,有些惆怅地问道:

“你现在方便不?”

主角笑着回答:

“方便,当然方便!”

赵四接着说道:

“是这样的,我最近手头有点紧,想跟您借四万块钱......”

然而赵四话音刚落,主角这边便佯装信号不太好地反问起来:

“啥?四哥,你说啥?你说啥?我听没听清楚.....”

言罢,便假装一动不动地定格在了屏幕前。

“喂喂,我说我最近手头有点紧,想跟您借四万块钱......能听见吗?咋地?死机了?”

最后赵四傻不拉几地磨叽了半天后,无奈挂了电话。

到此,视频结束。

文章图片5

这段合播视频实际上是一个影视剪辑,原视频是赵四跟好朋友张三借钱,最后张三假装信号不好,画面定格后,导致赵四没借成钱的一个NG片段。

视频虽然很搞笑,但却反映出了一个很普遍的现实:生活中越是熟人,往往越借不到钱......不信,您可以试着向您的十个自认为很熟的人借五万块钱试试(亲人除外),我相信他们十有八九会用钱刚借出去了,刚好存了死期一时半会拿不出来......等等,或者干错就像赵四的朋友张三那样用死机来搪塞你。

不要听那些在酒桌饭局上左一个保证,右一个承诺,与你称兄道弟的所谓“熟人”,他们充其量也只能算作酒肉朋友,一旦你遇到麻烦,需要求他们帮忙的时候,这些人保准会在一瞬间变成“陌生人”。

估计这一点萧亚轩最清楚,为啥?

因为《最熟悉的陌生人》的呗!

总之,没钱不求熟人,那就对了。

文章图片6

没钱不求两人之二:小人

没钱为何不要求小人?

因为即使小人帮了你,也并非出于真心,而是另有所图,比如那《天图》中的老道士。

父亲因病身亡,身无分文的女儿施碧珠无钱葬父,只能挂牌于街头卖身葬父。

就在施碧珠蹲在路口微微抽泣之时,附近天音观的一位老道士正好打此经过,看她可怜,便顺手便给了她一点干粮,并向她施了个万安礼。

初涉世事的施碧珠以为遇到了好人,便连声央求老道士行行好,希望老道士能够成全她的卖身葬父。

老道士叹息着摇摇头,随后便丢给了她五十两银子:

“这钱拿去好好将你父亲安葬了吧!”

施碧珠闻言,喜出望外,连忙磕头谢恩:

“谢谢你,谢谢你,等小女子安葬完了父亲,定来天音观找你!”

老道士闻言后,有些蒙圈地问道:

“你来天音观找干吗?”

施碧珠一脸苦涩地指着胸前挂着的纸牌解释道:

“卖身葬父呀,既然您给了小女子葬父的银子,小女子便不会食言的。”

文章图片7

老道士尴尬地笑了笑:

“女施主,天音观早就立下了规矩,不接受女子!”

“那,那这银子......”

就在施碧珠左右为难之际,老道士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说道:

“要不这样吧,我与那华府的华员外是至交,这五十两纹银正是他前两天赠送给老道的,既然你执意要报恩,倒不如随我去华府见华员外吧。”

施碧珠觉得也对,反正不能白拿人家银子。于是也没多想,在安葬了父亲后,直接便随老道士来到了华府。

然而,令施碧珠没有想到的是,这老道士与华员外根本就是一伙的,他们俩真实的身份其实就是与当地丽春院合作的老拐子,华府的华员外,天音观的老道士这些统统都是他们的幌子,为的就是更容易让像施碧珠这样的善良女性受骗上当,“心甘情愿”的跳入他们的陷阱。

虽然老道士花了50两买了施碧珠,但转手便将施碧珠卖入丽春院做妓后的他,当即便得了500两,也就是说他与华员外最后整整赚了450两。

不过好在施碧珠的哥哥施天图早早便得到了消息,身为天青帮副帮主的他,连夜便带着十几个马匪匆匆赶到了丽春院,最终将妹妹给救了出来。

故事的结尾,愤怒的施天图顺带也将华士林与老道士一并给解决了,算是为当地除了害。

所以说,这小人可是绝对不要惹,也不能惹的,把招子放放亮,即使穷死,也绝对不要去求小人。

文章图片8

总评:

有钱不去两地:一,故乡

二,赌场

没钱不求两人:一,熟人

二,小人

你觉得有道理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参加讨论!

谢谢观赏!

关注我,每天都会给您带来不一样的精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