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俄乌战争启示录(三十一)三个月红线,一条不可忽视的生死线

 正哥与泪痕春雨 2022-07-28 发布于山西

非常抱歉,由于书到了最终定稿的关键阶段,现在每天都在加班加点赶稿。

预计到下个月都是类似状态,公众号更新频率会比此前几个月降低不少。

好在战争现在也进入到了平稳阶段,更新频率降一点倒也不愁缺失太多东西。

前两节咱们就说了,卢卡申科和托卡耶夫都对慈父普京不忠诚不老实。(详见链接:《卢卡申科》、《托卡耶夫)。

接下来这十多天,这俩浓眉大眼的越来越变本加厉了。

记者追问卢卡申科咋还不承认乌东二国呢,卢卡申科这满嘴甜言蜜语的家伙居然继续打太极。

托卡耶夫就更过分了,不仅不向慈父承认错误,居然和泽林斯基眉来眼去,通话隆重庆祝哈乌二国建交30周年。

卢卡申科和托卡耶夫为什么这么“不识抬举”呢?

咱们前面解释了,这只能是因为无论哈萨克还是白俄的主要精英都不看好俄罗斯在这场战争中的前景。

很多朋友多有不解,毕竟在俄和他的亲密盟友的介绍中,俄军一直在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其实我们只要从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稍微代入下白俄和哈萨克的立场,对他们的不看好就不会难以理解。

在慈父的眼中,他对卢卡申科和托卡耶夫都是再造之功。

所以白俄和哈萨克说些空口白话是没用的,慈父需要的是你们赶紧出兵加入到解放乌克兰的伟大事业中来。

对白俄和哈萨克来说也很简单,要么出兵做慈父的朋友,不然你忠字舞跳到天上去也只能是慈父的敌人。

那白俄和哈萨克该不该出兵呢?

有句话说的好“不看战报看战线”,我们从微观层面简单看一看战线就容易理解托卡耶夫和卢卡申科的想法了。

4月中旬俄军宣布开始乌东战役(也就是顿巴斯战役),此时俄军已占据卢甘斯克州大约95%,顿涅茨克州大约50%。

直到7月初俄军才宣布彻底解放卢甘茨克州,也就是说这5%打了差不多80天。

当然实际上还有一两个村没有被清零,不过不影响大局,我们就不予理会了。

即便我们不考虑7月以后随着海马斯正式加入战场对战局的巨大影响,从白俄和哈萨克的角度来观察也很难乐观起来。

俄军以解放乌东二州为己任,不能拿下乌东二州无论如何也没法收场。

以80天攻占卢州5% 的速度推算,即便俄军突然开了窍,进攻速度快上三四倍,完全攻克顿州怎么也得到明年初。

更可怕的是,这还只是最乐观局势下正面战场基本结束的时间。

这几十年来世界战争史早就告诉我们,后面还有数不清的治安战等待着俄军。

实际上现在在南部的赫尔松和扎波罗热战场,治安战已经打响多时。

至于治安战的味道咋样?我们只能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俄军能够不断向前的核心是有着大量不怕牺牲的步兵(见链接:《乌东民兵)。

俄军接下来半年起步的正面强攻和随后不知何时到头的治安战需要大量步兵。

可是我们也介绍了,人口有限的乌东已经进行了三轮总动员,可动员兵力实在不够了。

大伙心里都和明镜似的,白俄和哈萨克的部队一旦入局,主要人物就是接手乌东“民兵”的工作。

如果我们是卢卡申科或者托卡耶夫,我们会怎么选呢?

让这样的两个枭雄去投入这样一场看不到头的战争消耗自己的部队,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

既然觉得投进去了会是个无底洞,那么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一开始就黑脸拒绝了。

当然根据很多俄方和俄亲密盟友的看法,俄军一定能势如破竹,不断走向胜利。

所以人们难免会怀疑,卢卡申科和托卡耶夫会不会看走了眼,错过了加入一场伟大胜利的机会呢?

但是站在卢卡申科和托卡耶夫的视角,他们还有一个更大的顾虑:

近百年来,全面战争中进攻的一方如果不能在三个月左右的短时间内取得全面胜利,似乎最后下场都不太好。

我们就不举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案例了,咱就以前苏联到俄罗斯自己的历史来做个观察:

1939年9月,苏联向波兰发动了特别军事行动。

由于同时德国也在入侵波兰,所以苏联这次进攻非常顺利,第二天就与德军顺利会师。

大约20天后波兰就正式亡国,苏联得以“解放”波兰大片领土。

受到胜利的鼓舞,两个月后的1939年11月30日,苏联挥师向北对芬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

然而“解放”芬兰的战争就不那么顺利了,打了三个月苏军伤亡数十万精锐却看不到胜利的希望。

三个月后的1940年2月29日,苏联和芬兰开始谈判,边打边谈了十多天,3月12日双方签订和约。

这场战争非常典型,苏联眼看三个月后无法取胜就立即启动和谈,显然苏军对于三个月红线也有清醒认识。

好在当时芬兰是不过四百万人口的寡弱小国且孤立无援,因此也没打算硬撑下去,在放弃了三块小地盘后与苏军议和。

接下来在1940年6月和8月,苏联又分别向罗马尼亚和波罗的海三国发起特别军事行动。

这两回苏军的进攻都很顺利,几天时间就彻底奠定胜局。苏联也因此“解放”了摩尔多瓦和波罗的海三国的大片领土。

不过万没料到只过了不到一年,1941年6月苏联居然被德国发起了特别军事行动。

这一次特别军事行动之初,苏军一溃千里,上百万部队被击败,被俘虏。

然而出于种种原因,德军没能第一时间全力攻击莫斯科,而是拖到了10月才开始挺进莫斯科。

此时战争已经开始了大约4个月,超过了三个月红线。

最终苏军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德军消灭苏联的计划已实质上破产。

此后一两年德军继续在各条战线上仍能不断取得进展,仍然取得过很多局部战役的辉煌胜利。

然而随着美欧援助的大量到来和苏联红军的总动员,德军的所有胜利都不过是在战争泥潭中徒劳的挣扎。

最后的结果德国的下场确实不是太好。

二战后的50年代和60年代,苏联又先后向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发起两次特别军事行动。

这两次行动都在数天内彻底解决了敌人的武装。

因此苏联都得到了很好的结果,消灭了两个居然敢对老大哥不忠诚不老实的反动政权。

时光转动到了1979年,苏联向不忠诚不老实的阿富汗阿明政权发起了新一轮特别军事行动。

这轮行动开始其实是很顺利的(见链接《时代变了)。

第一天就攻占了阿富汗总统府,杀死了阿明,随后数天内就攻占了阿富汗全境。

但实在没料到阿富汗人居然恶意抵抗,以至于三个月内苏军都无法控制阿富汗局势。

最终的结果我们也看到了,苏联的下场确实说不上太好。

90年代,苏联解体,俄罗斯成立后很快就爆发了车臣战争。

车臣战争严格来说是俄罗斯的内战,但对时间的要求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第一次车臣战争俄军采取了从北向南正面挺进的方式。

虽然一个月攻占了车臣首府格罗兹尼,但是车臣部队主力仍然在南部与俄军激战。

又经过一年多苦战,俄罗斯陷入战争泥潭看不到胜利希望,被迫与车臣分离分子议和,普遍认为俄军事实上战败。

1999年9月30日,俄军正式挺进车臣开启了第二次车臣战争。

这次战争俄军采用了先南后北的新战略,耗时三个月后基本攻克车臣全境,只剩首府格罗兹尼被重重围困。

此后经过了一个多月巷战俄军攻克格罗兹尼,基本达成了车臣战争的主要目标。

和第一次车臣战争相比,俄军三个月内基本全歼了车臣的机动力量,因此取得了相对好得多的战果。

但另一方面,区区100多万人口的车臣的抵抗仍然比想象中强烈许多。

俄军仍然没能做到三个月内大致上消灭车臣主要武装,还打了一个多月的艰苦巷战和数月的治安战。

因此俄军最终也没能彻底征服车臣,只能听任车臣处于半独立状态(见链接:《卡德罗夫)。

无论苏联还是其他国家,这近百年的历史足以说明全面战争中进攻一方的三个月红线是条不容忽视的生死线。

当然了,我们相信英明神武的普京和他的俄罗斯完全有可能打破一切定律,不断创造人间奇迹。

但是偏偏卢卡申科、托卡耶夫和他们的团队就是这么没有“远见”,不相信奇迹,你能咋办?

其实不止是卢卡申科和托卡耶夫,还有很多国家的政要和他们的团队也都就是不相信人间奇迹。

比如说立陶宛,7月初突然高调宣布禁止被制裁物品通过立陶宛运往加里宁格勒。

由于欧盟对俄制裁很强烈,所以这几乎等于切断了俄向加里宁格勒的物资供应。

此后立陶宛和俄罗斯你来我往的交锋,俄甚至以切断油气供应威胁欧盟施压立陶宛。

偏偏立陶宛铁了心跟老大哥对着干,干脆把白俄那边过来的铁路都给拔了。

我们看下地图,加里宁格勒其实本来是立陶宛领土,后来被德国侵占。

二战后德国把这里割让给苏联,苏联解体后,由于这里主要居民都是俄罗斯人,所以依旧属于俄罗斯。

但是这小块离俄罗斯还隔着立陶宛和白俄罗斯两个国家,生产和生活物资大部分得靠俄通过铁路运送。

理论上俄罗斯也可以走海运,可惜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造船业一落千丈,整个波罗的海上就没几艘可航行的俄罗斯货轮。

我们可以想象立陶宛来这出会让俄罗斯何等头疼。

那为什么立陶宛会如此高调的突然重锤出击呢?

无外乎就是立陶宛政要通过三个月红线对大局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其实不止立陶宛,像什么保加利亚、黑山、北马其顿等小不点也同样做出了类似判断

6月初俄罗斯外长想要访问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

这是因为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一直在各种场合发表支持俄罗斯的言论。

而且从历史来看,20多年前的战争让很多塞尔维亚民众对欧盟的仇恨很深(见链接:《欧美到底得了什么病)。

所以怎么看塞尔维亚也是俄在欧洲最好的盟友。

不过武契奇这浓眉大眼的似乎也和卢卡申科一样有点不老实不忠诚。

虽然语言非常动人,但几次联合国投票塞尔维亚都和万恶的欧美国家同进退。

但普京觉得也能理解,毕竟人家现在孤零零的被欧盟强国包围,只能身在曹营心在汉嘛。

所以派外长拉夫罗夫去和武契奇政府交交心,谈谈塞尔维亚怎么更好的无间道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然而令普京愤怒的是,北马其顿、黑山、保加利亚几个小不点国家公开宣布不开放领空给俄专机。

我们看下地图,塞尔维亚和俄罗斯不接壤,隔了好几个国家。

西边俄罗斯专机的道路被波兰、乌克兰和波罗的海三国彻底封住,这些国家极度仇俄,没任何指望。

俄专机要想进塞尔维亚领空,就只能走黑海借道罗马尼亚或者保加利亚。

不过罗马尼亚和俄罗斯也是世仇,没有任何借道可能,俄只能从保加利亚那里碰碰运气。

保加利亚拒绝了俄罗斯,此时俄只剩最后一条道——绕一大圈飞经黑海、土耳其、地中海从塞尔维亚西边进去。

可惜98年后塞尔维亚失去出海口,俄要从西往东飞进塞尔维亚必经科索沃、克罗地亚、黑山、波黑和北马其顿这五国其中之一。

科索沃、克罗地亚和波黑因为当年战争缘故和塞尔维亚是仇敌,和俄关系自然不对付。

所以俄要进塞尔维亚就得看北马其顿和黑山的意见。

黑山是从塞尔维亚分出来的,北马虽然加入北约后和俄有点僵,但此前和希腊关系不好的时候和俄关系还算可以。

俄希望他们能行行好给个面子。

但最终,黑山和北马也没给面子,以至于堂堂一个常任理事国想外访友好盟国居然无路可进。

很多朋友一直在问扁舟,你觉得俄乌战争谁能最终获胜呢?

以扁舟的才疏学浅,实在没能力在这么重大的问题上轻易下结论。

扁舟只能尽可能的告诉大家,有的人觉得俄罗斯一定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比如俄罗斯媒体和俄罗斯坚定盟友们,他们的理由相信大家也耳熟能详,无需赘述。

但有的人觉得俄罗斯似乎不太会有好结果,比如卢卡申科、托卡耶夫,立陶宛等各小国政要们。

他们这么判断的根本原理尤其是三个月红线原理在本文也做了详述。

那到底谁才是判断正确的一方呢,时间会给出答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