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费的感觉

 夏虫碎碎念 2022-07-28 发布于北京

《圆桌派》第四季第二集,名为“高配”,讲年轻人超出自己所能承担的消费。正好《富足人生》里也谈了一种消费观(见文:手把手教你如何规划财务与人生)。结合起来看,很有意思,也对我也蛮有启发,希望有所调整。

所以再提醒大家呀,《富足人生》不要只是看看,结合自己的现状,思考调整自己的行为才是重点啊!

——————

《圆桌派》里话头很多,梁文道提到的一点很有意思:我在按下按钮,完成支付的这一刻,感受到的满足感比它实际送到我手上的满足感还要大。

我的网购常常带有这样的心理。付款时,对物品的幻想达到了极致,而付款这种简单的操作与完成顺利带来单纯的快乐,更是将当时的心情推向高点。

不知道为什么有人将收快递视为一天的唯一安慰,我甚至觉得它是负担。要签收、要拆、要查看物品并找地方放,收拾一大堆的纸箱、塑料与泡沫,造成不少垃圾,真烦人。

这么说来,是否我没有这么需要所买的东西?

《富足人生》里提倡的消费观,是购买真正需要与喜爱的东西,与真正的工作时薪对比,看它是否值得花掉你这若干小时的生命能量。提升消费时的觉察力,选择生活品质,而不是一味追求生活水准。购买后,好好使用它,用到破损坏掉、不能有其它用途为止。

在大件物品上,我基本做到了。化妆品、首饰、包包之类东西我都不喜欢,也没买过。但在常买的消耗品上,就经常因为支付过于迅速,而每每花一两百买奇怪的小零食、小物件,买来不好吃、没用,因为价格不高,也懒得退货。

加起来也是不小的开销了。每每和朋友谈起我的年支出,很多都会被我在食品饮料上花的钱所吓到,竟然比房租还高很多呢。而这其中有大量不需要、不喜爱的东西,被毫不犹豫地扔掉了。

——————

没有60分的时候,总想追求100分,也是种有趣的心理,虽然如果从科学严谨上来说,这个说法太笼统了,需要看具体情况。

的确,在工作与生活中受挫的时候,有时会以购买“更好的东西”来证明“我值得拥有更好的东西”。也以“成功付款”、“拥有好东西”这种容易达成的满足感,来补偿没得到的工作成就感。

我在2018年的时候,曾有过两段时间,花销比较高。

一段是周围同事消费水准都特别高,而我刚开始熟悉,工作上也遇到很多问题,暂时没有办法。每天一起吃晚饭,花掉百来块。

另一段是感觉工作总没有进展,产品数据节节下跌,而大家都无所作为,任由变坏——短时间内买了戴森吸尘器、超厚羽绒服、日本花洒、签名版的书等一系列价格略高的物品。过后发现都不是很必要——房间不大,戴森主要用于吸床、羽绒服及膝,行走不便,一年穿不过五次、原有的花洒根本没坏,新的除了价格是旧的十倍,没什么区别,还容易堵孔

根据《富足人生》的看法,由于工作压力而产生的购物、娱乐,也属于工作成本,需在计算“真正时薪”时予以考虑。

——————

在你识别不了好坏的东西上,是听从商家、专家的建议选择好的、性价比高的;还是听从自己的没有差别,而选择最便宜的?

我非常喜欢某家的陈皮普洱,香味与口感,是能感觉到比别家好太多,价格也贵。关注后,发现这家是做得细致,收茶讲究山头与年份,也很会存茶。

试喝过它家别的茶,每种都完全喝不出好歹,但还是在他家进行直播秒杀活动的时候,听着介绍,看着优惠,买了几样。

现在坐在这里,感觉有点后悔。这些茶也许真的品质不错,它家平时基本不打折,没活动,在秒杀时买也算便宜了。但我完全喝不出好坏,甚至,我完全不需要啊!

好了,暂时就反思这些

最近习惯了自己做饭,胃舒服很多,支出也降了很多。蓝雪花也从坠楼中恢复,进入爆花阶段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