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亚□父辛•亚□•己侯罍•五凤二年砖•文人布

 昵称46496098 2022-07-28 发布于山东

a、亚父辛

此件铭文不见于《殷周金文集成》和《殷周金文族徽集成》,为新发现之新材料。

字有断为醜者,并云“者“恶”也(参见萧兵《中国古代神圣建筑)。亚字,除了《殷周金文族徽集成》的七条结论外,还可参见何景成《商周青铜器族氏铭文研究》。

附:《集成》亚父辛的一处误识

图一,见《集成》

图二,见《集成》

图三,见《集成》

图四,见《集成》

图一在《集成》里称其为亚父辛,但其实有误。亚父辛铭文可分为两种,一种如图二三,父辛在亚字里面,另一种如图四,父辛在亚字外,很明显图一亚字里面有字,而且亚字内如无字,亚字会相对较小,由所见到的痕迹判断,图一的全文应该是如我补写的图五那样。六七是八十年代礼县出土的,亦被称为亚父辛鼎。

图五

图六、七

b、亚

“亚铭文不见于《殷周金文集成》和《殷周金文族徽集成》,为新发现之新材料。

字与虹字相类,然亦不同,则当非“亚虹”。

c、己乍寶罍

鐘、己鬲、己、己壺等皆见《殷周金文集成》首见也。

唐兰先生《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徵 》云:己當即紀國,《續漢書·郡國志》北海國劇縣「有紀亭,古紀國」,在今山東省壽光縣東南。《青州府志》:“紀臺城在壽光縣東南三十里。”

更进一步的讨论可见朱凤瀚先生《 中国青铜器综论》一文中“莱阳等地出土的纪国青铜器”一章,需要注意的是其云:纪国君主在西周时已封侯之事实,从出土有铭青铜器之铭文即可知。如:乾隆年问寿光县南三十里之“纪侯台”出土有纪侯钟(《通考》图版九五一),陈篱斋旧藏有己侯簋,铭文日“己侯乍姜縈簋”(《簋斋》三·一五),均属西周晚期。此外还有己侯貉子簋盖,铭文言“己侯貉子分己姜宝,乍簋”(《大系》图八一,录二三四),相当于西周铜器第三期,属西周中期偏早。由以上铭文也可知,纪有为姜姓之可能。

而此器之“罍”字与西周晚期的圅皇父之“罍”字同。当为西周晚期时之器。

(商 皿方罍)

d、“五凤二年砖”

此“年”字乃一新字形,不见于其他字书。

    (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
很明显
字上当有一“丿”,非题跋所谓之形。

e、“文人”平首方足布

“文人”二字书之于货币此乃是首现。另,平首方足布的演变问题可参见朱安祥博士《再论几种平首布币的形制关系》一文。



1、“人”字与“藿人”布


2、至于此字隶定为“文”,古币爱好者可查阅《先秦货币文编》和《古币文编》。当然我们也看到有一篇名为  浅谈新见“贝地”方足布固定版  的文章,若按这篇文章而论,此字乃是“地”字简书,当隶定“地”,那么这个就应该是“地人”布,这自然是不妥的。这种判断或许会让一些古币爱好者不高兴,因为在他们看来就应该是“地”。另外,可不可以隶定为“齐”?其实仅仅从字形看似也是可以的,也就是“齐”字省减。当然正如《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钱币卷·先秦》说的“战国中后期,赵国及魏、韩及两周地区通行青铜平首平肩方足布。战国后期,为了加强与邻国的商业、贸易或其他原因,北方的燕和南方的楚国也有平首平肩方足布流行”,所以齐人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最早的平首方足布,即是所谓的“涅金”布,而已识读的平首方足布多是地名,但识读上能与地名对得上号的只是少数,这就提示我们其实不必把地名作为唯一的辨识标准。作为识读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字形,而非用地名去对文字,这种削足适履刻舟求剑,为了符合所谓的理论而扭曲实际的办法既不高明也不妥当。必须要认识到古人生活的的多面性和丰富性不逊于近人,而不能将其僵化或脸谱化。比如楚国泥金版冥币“千两千金”、战国秦汉时期广泛使用的泥金饼、铅冥币版、李家集铜板冥币等等。

千两千金”


杨树达 先生《积微居小学述林·读吴愙斋中丞字说书后》云“《文字说》谓《书·文侯之命》及《兮仲钟》、《追敦》皆言'前文人’,知'前文人’为 周 时习见之语,因古文'文’字或从'心’……后人遂误释为'宁’。《书·大诰》屡言'前宁人’,皆当为'前文人’。”

再废话一句,因为如果不说,估计会有爱好者指出我们没见过“邬”,虽然本号并不作科普,但本次特附于后面。



f.

庚《金文编》中华书局1985年第四次修订版)



*按以上五件均见于“云楼古美术”处,除三件高价购得外,另外两件均零落他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