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也许以后再也没有一首歌,可以让我们集体合唱

 DJ洋葱 2022-07-28 发布于广东

你说会不会有那么一天,再也没有一首流行歌可以给上千万的人同时合唱?

有这样的感触,是因为前段日子我看音乐综艺,录制现场有几百号人看着歌词同时唱起《下一站天后》,我情不自禁对这屏幕跟唱,才发现我可以背下这首歌90%的歌词。

是啊,那是深入骨子里的记忆。第一次唱这首歌的我们,会因为得到一个MP3而爱不释手,128M里那几十首歌周而复始地播着。

虽然歌词已经深入人心,可是读懂里面的歌词却是很多年之后。就好比当年读语文课本,有如读天书一样,现在偶尔在书店翻翻教材,才发现里面写的全是人生。青春的美好,不正是在于她美好,而我们当时不自知吗?

数字音频不断追求高保真的年代,一首歌动辄上百兆,可是当年的人儿却找不到把三两兆的歌塞进128兆MP3的快乐,还有陪我听一半耳机的她了。

我们当然知道不是过去的歌有多好听,只是现在的选择更多了,冲散了一些凝聚。

歌曲越是匮乏的年代,大家越是珍惜。我妈说她们那一代,用录音带内录电台播出的新歌,如果没有内录收音机,就用两台机器对着录,一台收着电台的信号,一台录音。偶尔还会传来周围的环境音,也一并收录。然后开始用听写的方式,抄满了一本又一本的歌词本。

其实我也经历过这个时代,上小学的时候我也会用学英语的录音机对着录电视主题曲。那时候觉得音色优美,如获珍宝。直到后来搬家的时候拿出来听,哇这音质怎么这么差啊。

其实那些音质没有改过,一直都是那么差,只是当时习惯了,脑海里才有音色优美的印象。

说起怀旧这个话题,最近不少音乐厂牌也玩起这个概念。无论是香港推出的“音乐永续”计划,还是内陆音频播放器推出的“青春重置计划”都要为那些有点尘封的歌曲穿上新衣。

以前地下铁碰着她,是会悸动的。以前在那浅水湾的一个终站,是会走出美丽传奇的。现在,你去地铁里,一节车厢能找到十个不玩手机的都算你厉害,可能这十个里有九个是老人家。

时代在变,听歌的介质也在变。其实现在的歌并没有难听,而是更小众,更个性,更垂类了。再也不需要为错过电台首播而懊恼,因为就连我的节目,你都可以在花生FM重温。

最近学会一句,挺扎心的话叫做:我们的昨天越来越多,我们的明天越来越少。

是不是有种细思极恐的感觉。

站在听众的角度,给老歌穿新衣谈的是感情。站在商业的角度,它代表着流量的密码。每一首现象级爆款的背后,都代表了它与某一大类群体的情绪,产生了共振。

但无论出发点是什么,结果终归是好的。那就是让我们在历经千山万水后,经过千人万面之后,再回首,发现曾经的美好还在,而是也跟着我们一起来到新的环境,有了新的编曲,有了新的听众,也挺好的。

最后,我想再一次回答一下一开始我抛出来的问题:你说会不会有那么一天,再也没有一首流行歌可以给上千万的人同时合唱?

不会的。因为上周六我在商场里看到一群10后在唱《孤勇者》,让我叹为观止。之前你跟我说陈奕迅的儿歌,我第一反应是《超人主题曲》,直到那天在电台里,有听众点唱一首陈奕迅的儿歌,主持人播了《孤勇者》。我才发现,陈奕迅真的是一个串联几代人童年的终极大Boss啊,哈哈。

我是洋葱,谢谢你在听我。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