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验与思想的一致与分歧

 黄帝内经参详 2022-07-28 发布于山东

哲学以思想为对象,经验科学以表象为对象,二者既然有所区分,那么我们就有理由去询问经验与思想的关系是什么?经验主义的经验原则能达致思想的必然性形式吗?

一、经验与思想的一致性

黑格尔认为哲学的研究对象是纯粹思想,但纯粹思想并不脱离“现实”,否则,纯粹思想也就变成了纯粹抽象、僵死的东西了。

哲学的对象是纯粹思想,那么纯粹思想的内容又是什么呢?“应将哲学的内容理解为活生活的精神的范围、属于原始创造的和自身产生的精神所形成的世界,亦即属于意识所形成的外在的和内心的世界”(黑格尔《小逻辑》,贺麟 译,1980年,商务出版社,§6P43)精神表示心灵(νους)的较深刻的意义,思维是精神的原则。

“简言之,哲学的内容就是现实(Wirklichkeit)。我们对于这种内容的最初意识便叫做经验”。§6P43外在和内心的世界形成于外部感性和内心反省经验或情感,“所以现代哲学思想的内容,同时曾取材于人类对于外部世界和内心,对于当前的外界自然和当前的心灵和心情的自己的直观和知觉。”§7P46哲学的内容即“现实”奠基于“经验”,仅仅从我们对于世界的经验的观看来看,也足以辨明在广大的外在和内心存在的世界中,什么东西是飘忽即逝的“现象”,什么东西是本身真实能够配得上“现实”的名称。

哲学反思和经验都在寻求对“现实”这同一个内容的意识,二者只是认识形式有别,“所以哲学必然与现实和经验一致。甚至可以说,哲学与经验的一致至少可以看成是考验哲学真理的外在的试金石。”§6P43哲学反思与经验一致就是哲学真理,否则就不是,这个试金石之所以是外在的,因为在黑格尔看来哲学真理自身有其自身的逻辑必然性,严格说来,真理自身是自身的标准。

外部考验并不能在根本上检验真理之为真理,例如“上帝 ”、“世界”作为一个理念,经验怎么可能检验呢?经验是有局限性的,否则经验就同哲学等同了。

所谓现实与经验的一致,实质上即是实现客观思想与主观经验的一致,达成主观与客观的“和解”(Versöhnung)或结合。“哲学的最高目的就在于确认思想与经验的一致,并达到自觉的理性与存在于事物中的理性的和解,亦即达到理性与现实的和解。”§6P43

二、由近代哲学兴起的对经验的重视

哲学的知识方式并不是独立自存的,亦即是不能离开具体经验和事实的奠基性前提的,所以“后思”Nachdenken)即思维跟在具体经验和事实后面“反复思索”,首先就构成了哲学的开端性原则

这种后思意义上的“反思”在近代路得宗教改革(1517年)之后,打破了经院哲学单纯抽象思想的束缚,取得了独立性的地位,重新开花结果。这种哲学开端意义上的反思重新从天国降临人间,同现象界的无限量的材料发生了现实的联系。而且这种哲学反思也不同于希腊哲学之初那样缺乏对经验和现象事物进行考察的精神,而现在,有限的、现实的东西得到了精神的尊重。

“哲学”一词已用来泛指任何特殊领域的普遍性、规律性、必然性的知识。任何一门具体科学只要能在无限量的经验的个体事物之海洋中,“寻求普遍和确定的标准,以及在无穷的偶然事物表面上显得无秩序的繁杂体中,寻求规律与必然性所得来的知识,都已广泛地被称为哲学知识了§7P45-46甚至在英文报纸上还有“保护头发的艺术,根据哲学原则”这样的提法;1825年,在英国国会上,布鲁汉在答英王致辞的演说中也提到“有政治家风度并且有哲学原理的自由贸易”。

哲学奠基于经验基础之上,无论是外部的感性经验还是内部的精神经验,风光无限的经验主义取代经院哲学具有了黑格尔时代不言而喻的真理性

经验主义哲学的“经验原则”,“包含有一个无限重要的规定,就是为了要接受或承认任何事物为真,必须与那事物有亲密的接触,或更确切地说,我们必须发现那一事物与我们自身的确定性相一致或相结合。我们必须与对象有亲密的接触,不论用我们外部的感官也好,或是用我们较深邃的心灵和真切的自我意识也好。——这个原则也就是今日许多哲学家所谓信仰,直接知识,外界和主要是自己内心的启示。”

但在黑格尔看来,经验科学虽然“号称”哲学,并且也寻求一定领域的规律、普遍命题或理论,但是,它们毕竟局限于某一特殊领域当前事物“特殊思想”,还达不到“具体概念”意义上真正“普遍思想”。所以,黑格尔还是坚持将它们称之为“经验科学”。

三、经验主义相对于思辨理性的局限性

经验科学在各自领域获得的经验知识,在它自己的范围内,初看起来似乎相当令人满意,但如果将各个领域的特殊经验知识上升为“经验主义”的话,那么,它将在两个方面满足不了“理性”的要求。

第一,超出经验范围的另一范围,有许多对象是经验知识所无法把握的,例如自由、精神、上帝等。经验知识只能在“知性”的范围内把握“有限存在”的事物,而自由、精神、上帝等“无限存在”唯有“思辨理性”方能把握,知性对此是无能为力的。

第二,知性总是想超出自身范围,化身为主观理性,跃跃欲试地把握足以令理性自身满足的形式——必然性。但是,在一般经验科学的范围内,一方面它所包含的普遍性或等等本身是空泛的、不确定的,而且是与特殊的东西没有内在联系的,例如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种属关系,就是片面强调外延的角度去规定事物的概念或寻求事物间的最大普遍性,并没有深入到事物自身的矛盾中去。另一方面,一切科学方法总是基于直接事实、现成材料或权益假设。但却不能证明经验科学要从这些既定事实、材料和假设出发的必然性,从未经证明其必然性的前提出发去寻求最普遍的真理性大全,无疑于在流沙上建高楼,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啊。所以,从上面两个方面来看,经验科学主观的理性形式都不能满足必然性的形式。

唯有思辨思维,才是真正的哲学思维,才是真正能达至必然性知识的哲学反思。这种思辨思维不同于经验主义哲学的知性抽象反思,它具有特有的理性反思普遍形式——概念。

不过,思辨科学与一般经验科学又是什么关系呢?下篇分解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