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快过年啦,壮壮面儿,可不要死要面子活受罪哦,弄不好会出人命的

 黄帝内经参详 2022-07-28 发布于山东

——如入法眼小手一点—— 

中国传统文化讲,人活脸,树活皮,没脸没皮被人看不起。但太要面子、太爱面子,又会反受其害。

所以,如何拿捏面子的分寸问题,还真是个人生大智慧问题啊。

面子是个什么东西?面子问题归根结底是个社会认可问题、身份认同问题。

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有面子意识呢?《管子·牧民》讲:“仓廪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

面子意识的出现是在生存问题得以解决的基础上产生的,因为人在本质上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不讲礼节,不知荣辱,必然会被周围人的所鄙夷、所排斥。在中国传统的宗法社会中,个人一旦为集体所摒弃,那可简直比死了还难受啊。

所以孔子讲“不学礼,无以立”,华夏大地为什么又称“礼仪之邦”,归根结底在于传统农耕文明的熟人社会

“不学礼,无以立”,失礼就会丢面儿

礼仪本来是用来规范每个人伦理道德行为、保障社会秩序良性运转的,久而久之,积习成性,社会性他律在个人社会交往实践的基础上就转化为了个体性自律,这种个体性自律在良心的基础上又契合于社会他律性规范,从而了熟人社会的良性运转。

面子有个人面子和集体面子之分,至于大国尊严、集体荣誉感之类的面子不再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我们只来谈个人面子问题。面子是我们内心所渴望的别人对自己的尊重感或尊敬感。

面子是人际关系的交界面,它只能限定于人际关系之内,而不能扩展到人和物关系问题,物在关涉于人的时候,实际上折射出的还是人际关系。

例如,你被狗咬了,我并不会因此而嘲笑你,让你觉得没面子,相反,我会同情你并给你一定的帮扶,但如果你反过来再去咬狗一口,那我就要嘲笑你了,当你满嘴狗毛地看到我在嘲笑你时,你肯定会觉得尴尬,觉得自己很没面子。

再例如,你在同事聚餐时逮着自己喜欢的某个菜肴onetwothreefour地猛夹胡吃时,你一旦意识到同事对你投来的异样目光,你就会觉得岂止是丢了面子,简直是丢人啊,丢人丢到家啦,属于面子掉地上了那种,往后再想捡起来可就难喽。

餐饮礼仪如此,观赛礼仪、课堂礼仪、会见礼仪亦如此。不懂礼,别人就会对你嘲笑和鄙夷,你心里就会不自在,就会感觉到没面子。

面子有两怕,一怕看不见,二怕看不起。

这两方面其实是相反相成的。怕别人看不见自己的面子,因为怕别人看不起;别人看不起你,自然也就看不见你的面子,非但看不见你的面子,还会驳了你的面子。别人驳了你的面子,你就越怕别人看不见你的面子,你就越来越会感到没有面子,直至你无地自容或恼羞成怒。

社会存在感或虚荣心特别强的人,特别喜欢通过炫耀还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穿件新衣服,买了辆豪车,特别希望别人能夸夸自己,说一些羡慕嫉妒的话。这样的人最怕别人看不见、领会不到自己要壮壮面子各种暗示。对咱们中国人来讲,这也是人之常情,想想看,你身边是不是有这种情况发生。

怕别人看不见自己的面子,这种面子心理最典型地体现在西楚霸王项羽身上。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已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项羽自认为功成名就,就像还归楚国,炫耀于故里,遂有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之感叹。

怕别人看不见自己的面子的人,当说出这样的话时,其内心渴望获得的社会认同感是及其强烈的,一旦别人给他泼了冷水,就会感觉一种强烈的啪啪打脸感(骂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说的就是面子的底线问题),如不愿具名的陌生人漫发议论说,都说楚国蛮夷之地、楚国人“沐猴而冠”,项羽再这么一说,就更让人家抓住口实啦。 

怕别人看不见自己的面子的人,自尊心也是极强的,物极必反,强到一定程度的就变成“玻璃心”了,所以,项羽一听这话就感觉特没有面子,恼羞成怒,直接把这个人拉过来扔进大锅里给煮啦。

怕别人看不见自己的面子的人,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项羽本来想着风风光光骑着乌骓马、带着娇俏虞姬俊媳妇回老家呢,结果被刘邦给堵在了乌江边上,危难之际,手下劝他渡江,项羽还是死要面子:

项王笑曰:“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一句“无颜见江东父老”,把自己给整的霸王别姬、乌江自刎啦。

项羽乌江自刎,可惜了了啊。他还不是不懂“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道理啊。

爱面子的毛病害死了他

反观西楚霸王的对头刘邦,那就大不一样啦,奉行“人不要脸,天下无敌”准则,当项羽把他爹绑住威胁要煮一煮吃了的时候,厚颜无耻地说:

“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咱俩按道理说是兄弟,既然是兄弟,那么我爹就是你爹,现在你要煮着吃你爹,兄弟情深,你吃肉,别忘了分给我点汤啊。

刘邦显然是拿捏准了项羽要面子的心理,故不为之所动。项羽吃亏就吃在能撕的破脸皮,放不下面子啊。

同样道理,当年诸葛亮骂死王朗,也是抓住,王朗太要面子的心理。

王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叫一声,跌落马下,魏军众将官大惊失色,不停地喊“王司徒”忙叫兵士将其拖走。而后,诸葛亮正襟危坐与车上。至此,魏军慌忙撤军,夺路而逃。

诸葛亮真是阴损的很啊,明知道人家王朗死要面子,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他到好,人家忌讳什么他来什么,哪壶不开提哪壶,还非要把人家活活给骂死。

诸葛亮不长命,还妄想向天借命。当年你草船借箭、赤壁借东风,老天已经给足你面子啦,现在你又摇动三寸不烂之舌,活活把人家骂死,老天爷也饶不了你啊,“天道有轮回 苍天绕过谁”。自作孽,不可活,是可忍孰不可忍,老天必须得收了你这个阴损之人,魏延将军搞灭你的祈命灯,那是替天行道啊。

人算不如天算啊。老天爷不给面子,连“多智慧而近妖”的诸葛亮也没得办法

诸葛亮病死五丈原,该!谁让你不给人家王朗面子,天要灭你,你不得不死,你也不好意思不死,是吧?

同样,刘邦活活逼死项羽,一点兄弟情面都没有留啊,结果刘邦也不得善终,在讨伐昔日项羽手下大将英布时,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同年崩。

诸葛亮、刘邦由于太不讲情面、颜面,不讲良心,“吃相太难看”、“趁你病要你命”,故皆不得善终。

以史为鉴。所以,必要的时候还是要给人一些面子的,俗话说,不看僧面看佛面;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你不给别人面子,当面给人难看,让人面子上下不来,天道好回还,终究会反噬自身的。

死不要脸的人,终会众叛亲离,所以啊,做人不要太过分了,过了就错了,错了就误了,一误再误,终将“误了卿卿性命”啊。

前几天刚上映的《终局解救》电影,有个国民党军官说出了这样的话:“人做事要凭良心,嘛是良心,良心值几个钱儿啊?”

 大家想想看,这样的人下场能好吗?

做人不讲良心,你的面子还能成立吗?

今天先到这,下一篇我们再谈谈由面子问题而引申出来的“过错”和“对不起”的文化渊源问题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