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概念之逻辑演进:心、性、情、欲、意、志、才

 黄帝内经参详 2022-07-28 发布于山东

    以朱熹哲学为主要依据,试图刻画出儒家哲学之心、性、情、欲、意、志、才等诸概念之间的逻辑演进关系。

先附录参考资料,中间插以梳理之图示。至于图示是否得当,尚需同各位同仁切磋之。

【参考资料】

  《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所以任物者谓之心

《黄帝内经·素问·痿论》:心主身之血脉。

《礼记·乐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

朱熹《中庸章句集注 序》:盖尝论之:心之虚灵知觉,一而已矣,而以为有人心、道心之异者,则以其或生于形气之私,或原于性命之正,而所以为知觉者不同,是以或危殆而不安,或微妙而难见耳。然人莫不有是形,故虽上智,不能无人心;亦莫不有是性,故虽下愚,不能无道心。二者杂于方寸之间,而不知所以治之,则危者愈危,微者愈微,而天理之公卒无以胜夫人欲之私矣。

朱子语类·卷五性理二》:

性是理之总名,仁义礼智皆性中一理之名。恻隐、羞恶、辞逊、是非是情之所发之名,此情之出于性而善者也。其端所发甚微,皆从此心出,故曰:『心,统性情者也。』性不是别有一物在心里。心具此性情。心失其主,却有时不善。

伊川"性即理也",横渠"心统性情"二句,颠扑不破!

性者,心之理;情者,心之动;心者,性情之主。

心者,气之精爽。

气中自有个灵底物事

心者,主乎性而行乎情。

虚灵自是心之本体,非我所能虚也。

如肺肝五脏之心,却是实有一物。若今学者所论操舍存亡之心,则自是神明不测。

情是会做底,意是去百般计较做底,意因有是情而后用。

未动而能动者,理也;未动而欲动者,意也。

欲是情发出来底。心如水,性犹水之静,情则水之流,欲则水之波澜,但波澜有好底,有不好底。欲之好底,如'我欲仁'之类;不好底则一向奔驰出去,若波涛翻浪;大段不好底欲则灭却天理,如水之壅决,无所不害。孟子谓情可以为善,是说那情之正,从性中流出来者,元无不好也。孟子谓情可以为善,是说那情之正,从性中流出来者,元无不好也。

因问:“可欲之谓善”之“欲”,如何?曰:此不是“情欲”之“'欲”,乃是可爱之意。"

心如水,情是动处,爱是流向处。

情是性之发,情是发出恁地,意是主张要恁地。如爱那物是情,所以去爱那物是意。情如舟车,意如人去使那舟车一般。

【插入图示】

情是会做底,意是去百般计较做底,意因有是情而后用。

性是不动,情是动处,意则有主向。如好恶是情,'好好色,恶恶臭',便是意。"

心之所之谓之志,日之所之谓之时。'志'字从'之',从'心';'峕'字从'之',从'日'。如日在午时,在寅时,制字之义由此。志是心之所之,一直去底。意又是志之经营往来底,是那志底脚。凡营为、谋度、往来,皆意也。所以横渠云:'志公而意私。'"问:"情比意如何?"曰:"情又是意底骨子。志与意都属情,'情'字较大,'性、情'字皆从'心',所以说'心统性情'。心兼体用而言。性是心之理,情是心之用。"

问意志。曰:"横渠云:'以"意、志"两字言,则志公而意私,志刚而意柔,志阳而意阴。'"  志是公然主张要做底事,意是私地潜行间发处。志如伐,意如侵。

问:"情与才何别?"曰:"情只是所发之路陌,才是会恁地去做底。且如恻隐,有恳切者,有不恳切者,是则才之有不同。"又问:"如此,则才与心之用相类?"曰:"才是心之力,是有气力去做底。心是管摄主宰者,此心之所以为大也。心譬水也;性,水之理也。性所以立乎水之静,情所以行乎水之动,欲则水之流而至於滥也。才者,水之气力所以能流者,然其流有急有缓,则是才之不同。伊川谓'性禀於天,才禀於气',是也。只有性是一定。情与心与才,便合著气了。心本未尝不同,随人生得来便别了。情则可以善,可以恶。"

问:"才出於气,德出於性?"曰:"不可。才也是性中出,德也是有是气而后有是德。人之有才者出来做得事业,也是它性中有了,便出来做得。但温厚笃实便是德,刚明果敢便是才。只为他气之所禀者生到那里多,故为才。"

问:"能为善,便是才。"曰:"能为善而本善者是才。若云能为善便是才,则能为恶亦是才也。"  论才气,曰:"气是敢做底,才是能做底。"

李先生云(李侗):心者贯幽冥,通有无

《朱子语类·卷五性理三》

李先生云:仁是天理之统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