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气神三者只是一件:精者,一滴神水,生化之始基,神气之室宅

 黄帝内经参详 2022-07-28 发布于山东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讲:“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抟谓之神。”
曾被乾隆赐书“妙悟岐黄”的清代医家黄元御在《灵枢悬解·本神》中注解曰:精者,生化之始基也,故生之方来,谓之精。人身形象之根源,神气之室宅也。而阴阳之理,本自互生,其所以化精者,以其中有神也。此神之来,不在精后,当其男女交时,两精相抟,凝此一段祖气,清虚灵妙,是谓之神。”
精、气、神,三者一体同源,精为始基,气与神含蕴其中,精之发用流行呈现为气之动、神之灵。《孟子·滕文公上》讲:“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孟子借以在“尽心知性知天”的德性修养中说明“亲亲仁民而爱物”的扩充与周延。从“格义”的方法论讲,精、气、神,三者从静态共时性角度讲一体圆融,从动态历时性的角度讲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者在起承转合中相依而存、并行而不悖。
一、精从何来?又为何物?
男女媾精,两精相抟,“精者,阴液之粹者也,而究其根本,实生于魄”,精子与卵子两者作为男女阴液之精粹,源起于肝之血魂,根生于离火之心神,肃降化生于肺之气魄,藏之于坎水之肾精。男精女卵皆出之于肾水之精,故黄元御在《灵枢悬解·决气》中注解《灵枢·决气》岐伯之语“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时说:“男女交感,两神相抟,合而成形,化生一滴神水,常先此身而生,以立官骸之基,是谓精。”
此“精”即俗称“受精卵”,孕卵乃男女后天之精粹阴液交感而生,融合而成孕卵、孕囊、胎芽等胚胎化育之形状。此“精”乃先天之精,也是后天婴儿一身之形之本、四肢百骸之基。
先天之精,常先后天之身而生,其乃生化之始基,人身形象之根源,神气之室宅也。
清代昌邑人黄元御
二、精何以能够化育而成人形?其中有灵动之气
《文子·守弱》讲:“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元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其位,即三者伤矣。

《文字·九守》讲:“人受天地变化而生,一月而膏,二月血脉,三月而胚,四月而胎,五月而筋,六月而骨,七月而成形,八月而动,九月而躁,十月而生。形骸已成,五藏乃分。”

同孔子同时的文子已经提出了“气者,生之元也”这个命题,并形象地提供了胎卵十月孕育的不同情形,但其动力何在,尚语焉不详。
黄元御根据一气周流的中气说,提出了“祖气说”。
黄元御在其最早的一本医学著作《素灵微蕴·卷一·胎化解》中提到:
“两精相抟,合而成形,未形之先,爰有祖气,人以气化而不以精化也。精如果中之仁,气如仁中之生意,仁得土气,生意为芽,芽生而仁腐,故精不能生,所以生人者,精中之气也。
黄元御《灵枢悬解·本神》讲:“而阴阳之理,本自互生,其所以化精者,以其中有神也。此神之来,不在精后,当其男女交时,两精相抟,凝此一段祖气,清虚灵妙,是谓之神。神者,阳气之灵者也,而究其由来,实化于魂。魂以半阳而化纯阳,则神发焉,故随神往来者,谓之魂。神者,阳气之灵者也,而究其由来,实化于魂。魂以半阳而化纯阳,则神发焉,故随神往来者,谓之魂。精者,阴液之粹者也,而究其根本,实生于魄。魄以半阴而生纯阴,则精盈焉,故并精出入者,谓之魄。”
而《灵枢悬解·决气》又讲:
“男女交感,两神相抟,合而成形,化生一滴神水,常先此身而生,以立官骸之基,是谓精。阴者,阳之宅也。胎之初生,先结祖气,祖气在中,含抱阴阳。阳升则化火,阴降则化水,火旺则神发,水旺则精凝。神根于精,故精暖而不驰走,精根于神,故神清而不飞扬。精神俱先身生,实阳倡而阴随,非阴先而阳后也。”
黄元御得意之作《四圣心源·卷一·天人解·阴阳变化/脏腑生成》又分别讲:
阴阳未判,一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自然之性也。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阴阳异位,两仪分焉。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
阴阳肇基,爰有祖气,祖气者,人身之太极也。祖气初凝,美恶攸分,清浊纯杂,是不一致,厚薄完缺,亦非同伦。后日之灵蠢寿夭,贵贱贫富,悉于此判,所谓命秉于生初也。祖气之内,含抱阴阳,阴阳之间,是谓中气
三、精不是一堆僵死的物质,而是具有灵性的“一滴神水”
受孕之精卵之所以如《文字·九守》所说的那样具有十月步步演化之历程,乃是因为其具有“灵动”之生机。
精卵“一月而膏”犹如春雨如膏之“膏”,类似黏稠的一个囊状水泡物,黄元御称之为“一滴神水”。
《周易·系辞上》:“立天之道曰阴曰阳,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不测谓之神。”
《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讲:“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
《周易·说卦传》讲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
精卵滴水之小,竟然生生不息地化育成数以万倍计的人身之形体,其中道理妙不可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遂有不可思议之叹息,这种妙不可言、不可思议之处,谓之“神”。在《传习录·陆澄 录 ·第57条》中,“问仙家元气、元神、元精”,王阳明答曰:“只是一件,流行为气,凝聚为精,妙用为神。”
《老子·道德经》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河图》讲:“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现代科学也讲“水是生命之源”。
精卵作为一滴“神水”,一月而膏,二月血脉,三月而胚,四月而胎,五月而筋,六月而骨,七月而成形,八月而动,九月而躁,十月而生
水为坎,卦象为☵,两阴加一阳,“阴者,阳之宅也”,坎水之中自有真阳之气,神魂灵动之气机潜藏于内,“胎之初生,先结祖气,祖气在中,含抱阴阳”,男女阴液亦然属水,男女媾精之时,精子与卵子两坎之真阳,妙合而凝,抟成先天真阳之祖气,与此同时,男女两坎之四阴亦交互融合成两阴。两坎融合成一坎,两阴凝聚为精,两阴合抱真阳之祖气,凝成新坎之象。
精卵之两阴夹持真阳祖气,精卵之真阳祖气又弥漫于两阴之中。两阴为阴液之粹,谓之阴精,一阳为精中真阳祖气,谓之阳气,两者相即而不离,共同构成一个新的生命体,《周易·系辞上》讲“精气为物”即是此意,《朱熹·周易本义·第三卷·系辞》解之为“阴精阳气,聚而成物,神之伸也”。当然,具体到这里的语境来说,这里的“物”即是生之方来之“精”。阴精阳气,聚而成胎卵,生生不息,妙用无穷,冥冥之中犹如有神之主宰,精气妙合,神自在其中矣。
阴精为精魄,阳气为神魂,故《朱子语类一·鬼神》讲:“阴阳之始交,天一生水。物始生化曰魄。既生魄,暖者为魂。先有魄而后有魂,故魄常为主为干。人生初间是先有气。既成形,是魄在先。'形既生矣,神发知矣。’既有形后,方有精神知觉”。朱熹此论,自与《黄帝内经·灵枢·本神》和《灵枢悬解·本神》相符。
言受精卵之“精”,则“气”自含其中,精气为物,神又自在其中,“凝此一段祖气,清虚灵妙,是谓之神”。故王阳明所说元气、元神、元精三者“只是一件”只是言诠角度不同而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