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1燥淫施治:阳明在泉,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

 黄帝内经参详 2022-07-28 发布于山东

一阳是少阳,二阳是阳明。

我们现在来看阳明在泉、燥淫于内之时如何辩证施治:

岐伯曰: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

一、燥淫于内,是为燥证

阳明在泉,必定是少阴司天、子午之纪。阳明燥,胜于外,淫于内,民病燥证的表征,岐伯前文有讲岁阳明在泉,燥淫所胜,则霿雾清瞑。民病喜呕,呕有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反侧,甚则嗌干,面尘,身无膏泽,足外反热。

霿(méng),昏暗,《说文解字·雨部》讲:天气下,地不应,曰霿。

霿雾,气凉雾重致天色阴沉

燥胜则干,天干物燥,金代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主病》讲: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燥淫于内则津液不足,故咽干舌燥,皮肤皴裂无润(身无膏泽),故面尘无泽。燥肺克胜肝木太盛,则肝经为病,故《灵枢·经脉篇》讲:“肝足厥阴之脉……腰痛不可以俛仰……甚则嗌干面尘脱色。甚则嗌干,面尘,脱色。”腰痛不可以俛仰,故“不能反侧”。 

燥金克风木太甚,则肝胆经俱病而心胁痛(肝经病)、足外反热(胆经病)。《灵枢·经脉篇》讲: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

先附图如下:

二、燥淫于内,为什么要治以苦温”呢?

《素问·脏气法时论》讲:“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苦味药物有性寒凉者亦有温热者,肺燥以热燥亦有凉燥。

肺燥为凉燥者,当以苦味药物中药性偏温热的药物对治之,例如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药效的苍术,单味药物兼具苦温之性,可以称之为治以苦温”;当然,也可以单味苦温之药配以其它不苦但具有温热药性的药物,例如藿香、豆蔻等,这也叫“治以苦温”。

肺燥为热燥者,再“治以苦温”就药不对症了,当“治以苦寒”才是。

由此可见,当岐伯说“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之时,他说的燥证是凉燥之证。

既然是凉燥,那么下面的“佐以甘辛”也就好理解了。

三、凉燥淫于内,为什么要“佐以甘辛”?

苦温之药物属火,凉燥为肺金,恐苦温药之物药性过于峻烈反伤肺,而甘味药物药性能缓,故佐以甘”;另外,燥胜则干,津液不足、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皮肤无润,咽干舌燥,有些甘味药物具有润燥作用,如味甘、性平,归肺经肝经肠经三经的亚麻子,它就具有润燥祛风的药效性,甘药润燥的角度讲,也需“佐以甘”。

凉燥之证,当以辛温药物发之散之,如“八仙过海”这味草药味辛性温又入肺经,故“佐以辛”。

四、燥淫于内,为什么要“苦以下之”?

凉燥之气郁结于肺而上逆,则病干呕,苦温药物恰可通利凉性,故“苦以下之”。

一阳二阳尽,三阳起,三阳太阳寒水在泉“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何以如此?明日接着分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