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十二)民国演义第一部北伐风云第19章黄埔军校(二)

 梦想童年594 2022-07-28 发布于江西

第19章黄埔军校(二)

蒋介石回到山清水秀的故乡奉化溪口,首先拜祭了母亲王采玉,拜会了亲朋好友,于3月2日,提笔给孙文写了一封书信。

在信中,蒋介石主要总结了自己自辛亥革命以来,追随盟兄陈其美、又经过陈其美引荐,追随孙文奋斗的革命经历。表达了对陈其美的无限怀念之情,回顾了前年与孙文在“永丰”舰上的艰难岁月,以及对民族革命矢志不渝的精神,感谢孙文能像信任陈其美那样信任自己。

3月14日,蒋介石又致函廖仲恺,坦诚说出了自己对苏联共产党的看法。他将共产党区分为“国际共产党”与“苏联共产党”,又将“苏联共产党”的“主义”与“事实”分开,表示“主义”虽可信,而“事实”则不然。信中,蒋介石强烈指责“苏联共产党”对中国的政策,他这样写道:“至其对中国之政策,在满、蒙、回、藏诸部,皆为其苏维埃之一,而对中国本部未始无染指之意。彼之所谓国际主义与世界革命者,皆不外凯撒之帝国主义,不过改易名称,使人迷惑于其间而已。所谓俄与英、法、美、日者,以弟视之,其利于本国而损害他国之心,则五十步与百步之分耳。”

3月17日,孙文下令将蒋介石提到的那个大本营禁烟督办杨西岩予以免职。

3月1日,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在法租界环龙路44号(今南昌路180号)正式挂牌办公。

开始办公的第一个首要任务,就是在上海和邻近的江、浙、皖、赣等省招收黄埔军校的学生。由于当时全国的大部分地区尚在北洋政府控制之下,所以招考的第一期学生多采用秘密的招生方式。报考者一般要经过三关,第一步是各省区的初试,第二步是大地区范围内的复试,第三步是军校的总考试。全国各省区分别先进行招生初试,初试合格后再介绍到上海、重庆等地复试,复试合格后再送到广州参加总考试。时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组织部秘书兼文书科主任的毛泽东,就全面负责黄埔军校上海地区考生复试工作。

通过毛泽东具体负责招收并最终录取的黄埔一期学生有100多名,占当期学生总数的20%。他们中比较著名的有徐向前、胡宗南、桂永清、黄维以及在上海已经被录取而最终没有赴广州报到的我党早期杰出的领导人方志敏等。另外,还有何叔衡从湖南长沙秘密选送赵自选、陈作为和郭一子等。

中午时分,二个青年兴冲冲地走出了环龙路44号,来到了附近的一家小面馆,各自要了一碗焖肉面,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片刻功夫,二人面前的碗就见底了。这时,其中一个年纪轻一点的青年一边抹着嘴巴,一边有点抑制不住兴奋地说道:“方大哥,我们真的被录取了?可以一起去广州参加复试了?”

被唤作方大哥的青年笑着答道:“悟我,你就放心吧。”

对答中那个年长一点的青年叫方志敏,他对面那个叫黄维。黄维字悟我,后因蒋介石在送给他一张照片上的题词,改字为培我。

黄维1918年在就读师范期间,就与比其年长四岁的方志敏结识。两人一见如故,关系甚是亲密。一次,黄维问方志敏今后的打算,方志敏回答:“投笔从戎,到广州找孙中山先生,孙先生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人,跟着他一定能够救国救民,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后来,他们听说黄埔军校正在招收学生,就结伴来到了上海。

但是,黄维的美好愿望并没有完全实现。临乘船去广州的当天,方志敏告知黄维自己有些事情要办,不能去复试了,叫黄维先去广州,自己忙完了事就去广州找他。黄维没想到是,他这次和方大哥的分别,竟是二人之间的诀别。实际上,早在1923年,方志敏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上海与黄维分别,是因为受中共指派去了江西。

郑洞国是湖南石门县人,学生时代参加过五四运动。当时正在长沙商业专门学校读书的他听说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的消息,立刻去找同乡王尔琢商议。一打听,没料到王尔琢已经南下广州了。他赶紧邀上另外三位同乡,日夜兼程赶到广州。当他们找到王尔琢时,才知道军校报名的日期已经截止了。

就在郑洞国心急如焚的时候,一个名叫黄鳌的湖南老乡告诉他,因为担心考不上,他就报了两次名。建议郑洞国顶替他的名去考。结果,郑洞国和黄鳌都被考取了,而且都被编在第二队。以至于后来在军校点名出操的时候,两人竟一同应声出列。

因为是军校,所以考生除了文化考试,还要进行体格检查。

胡宗南报考军校前,职业是浙江一所学校的语文教师,所以文化考试对他来说只是牛刀小试。在上海初试的时候,可能是主考官毛泽东爱才心切,他很顺利地通过了。

来到广州体检复试时,身高只有一米六九的胡宗南被考官从队列里拎了出来,毫不客气地对他说道:“你根本就不是当兵的料!”

考官的这句话,对于胡宗南来说,无异就像是被法官当庭判决了死刑。一个29岁的大龄青年,突然像个9岁的小孩一样,蹲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

哭了一阵,胡宗南猛然站起来,冲上前去大声责问把他拎出来的考官:“为什么不让我参加国民革命?革命是每个年轻人的义务,个子矮怎么了,拿破仑的个子也不高,总理孙中山先生的个子也只有1.68米,廖仲恺先生更矮嘛,国民革命怎能以相貌取人呢。”毕竟做过语文教师,说话条理清晣。经他这样一吼,考官一下也被他问的哑口无言。

“发生了什么事?”胡宗南的吼声惊动了房间里的廖仲恺。

廖仲恺问明情况之后,当即取出笔,翻开记事本刷刷写了起来。然后,他把那张写过的纸撕了下来,塞到胡宗南手中,和蔼地对他说:“这位同学,我批准你参加考试。”

望着廖仲恺进屋的背影,胡宗南打开字条一看,只见上面写道:国民革命,急需大批人才。只要成绩好,身体健康,个子矮一点也是应该录取的。廖恩煦(廖仲恺名恩煦、字仲恺)。

凭着廖仲恺的字条,胡宗南参加了文化考试,被顺利录取。

3月27日,来自全国各地报考黄埔军校的1300名考生云集广州参加复试,国文试题为戴季陶拟定,数学题由王登云负责,张申府和几位苏联顾问负责口试题。第一期招生近500名,其中包括徐向前、蒋先云、李之龙、周士第、左权、宋希濂、郑洞国、侯镜如等日后的著名人物。其中,由毛泽东在1922年亲自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蒋先云,更是以优异的成绩拔取头筹,并成为人们通常所称的“黄埔三杰”(蒋先云、陈赓、贺衷寒)之首,成为黄埔生中的中坚和骨干。1927年,任北伐军总司令部少将参议。顺便再带一句,第一期毕业考试中,蒋先云也取得了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由于当时中国地域广大,交通又比较落后,所以有些考生因路途遥远,并未在开考的时间赶到。因此,在四月下旬,军校又举行了最后一次补考。

杜聿明听说黄埔军校招生,便和父亲商量,要去报考军校,但结果被父亲训斥了一顿。无奈之下,只好答应其父去北京报考大学。来到北京后,在其堂兄杜聿鑫等人的鼓励下,遂于其堂兄杜聿鑫、同乡阎揆要等十一人结伴由北京取道天津,搭乘英轮南下广州。到了广州,一行人在陕西会馆安顿下来后,上街一打听,获悉报名者超过1000多人。为了保证被录取,他们决定由杜聿明执笔,给国民党元老、原陕西靖国军总司令于右任先生写了封信,请求他帮忙做个介绍。原来于右任是杜聿明父亲的同窗好友,又同是早期的同盟会员,感情很深。半个月后,爱惜人才的于右任回信,不但请他们吃饭,还慷慨地写了一封介绍信给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说这里有十一位陕西有志青年,前来报考黄埔军校,希望破格录取,以便将来到北方开展工作。

已于4月21日返回黄埔军校的蒋介石,在收到于右任的介绍信后很高兴,专门找来负责录取工作的人员,当面交代说:“于先生送来的学生理应全部收下!”

于是,陕西籍的杜聿明等十一人,还有关麟征和邓毓玫,通过考试均被顺利录取。

1924年4月,国民党北京执行部成立,负责领导北方的工作。孙文指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常委徐谦任国民党北京执行部主任,组织部部长李大钊、工人部部长丁惟汾、调查部部长王法勤、青年部部长于树德、宣传部部长马叙伦、农民部部长谭熙鸿。

北京执行部成立伊始,就着手为黄埔军校第一期招生物色人选。经李大钊、谭熙鸿、丁惟汾、石瑛、谭克敏等共同负责遴选,最后推荐孙元良(台湾影星秦汉的父亲)、陈以仁、曾扩情、王君培、韩绍文、石美麟、张忠頫、肖洪、周惠元、陆杰、胡遯、张鼎铭等十二人报考黄埔军校,最终也全被顺利录取。

就在黄埔军校招生之际,有一个台湾青年考入了由中国共产党人邓中夏创办的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在聆听了瞿秋白、施存统、彭述之、蔡和森、恽代英、张太雷、萧楚女、任弼时、董亦湘、李汉俊等著名共产党人的讲授之后,这个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革命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迅速成为台湾左翼学生中的活跃分子。这个青年是唯一一个后来参加过长征的台湾人,请记住这个人的名字,蔡孝乾,一个50年让中共在台湾地下组织全军覆灭的关键人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