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鹅不食草

 草药君 2022-07-28 发布于贵州

别名

石胡荽、食胡荽、球子草、野园荽、鸡肠草、鹅不食、地芫荽、满天星、沙飞草、地胡椒、大救驾、三节剑、山胡椒、连地稗、球子草、二郎戟、小救驾、杜网草、猪屎草、砂药草、白地茜、猪屎潺、通天窍、雾水沙、猫沙、小拳头、铁拳头、散星草、地杨梅、三牙钻、蚊子草、白珠子草、二郎剑

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归肺经。

功能主治

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去翳。用于风寒头痛,寒嗽痰多,喉痹,百日咳,鼻塞不通,鼻渊流涕、息肉,目翳涩痒,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捣汁。外用:捣烂塞鼻、研末搐鼻或捣敷。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石胡荽Centipeda minima(L.)A. Br. et Aschers.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花开时采收,洗去泥沙,晒干。产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生于路旁、荒野阴湿地。朝鲜、日本、印度、马来西亚、大洋洲也有分布。
 

性状

干燥全草,缠结成团,灰绿色或棕褐色。茎细而多分枝,颜色较深,质脆易断,断面黄白色,中央有白色的髓或日形成空洞。须根纤细,淡黄色。茎细,多分枝;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叶小,多皱缩、破碎,近无柄,完整者展平后呈匙形,边缘有3~5个锯齿,叶脉不明显,质脆,易碎。头状花序小球状,黄色或黄褐色。气微香,久嗅有刺激感,味苦、微辛。以灰绿色、有花序、无杂质、嗅之打喷嚏者为佳。

方选

1.搐药《得效》

目赤后暴生翳:鹅不食草,适量,塞鼻中。

2.碧云散《医宗金鉴》

主头风日久,连及眉棱骨酸痛,眼皮跳动,渐起蓝云遮睛,多致损目:川芎、鹅不食草各30克,细辛、辛夷各6克,青黛3克,上药共为细末,患者口含凉水,令人将药末吹人左右鼻孔内,取嚏为效。或以鼻嗅药,则效缓。

3.碧玉散《准绳·类方》

眼睛肿胀,红赤昏暗,羞明怕日,瘾涩难开,疼痛风痒,头重鼻塞,脑鼻酸疼,翳膜胬肉,眵泪稠粘,拳毛倒睫,一切眼证:踯躅花1钱,脑荷1钱,羌活1钱,川芎1钱,细辛1钱,防风1钱,荆芥1钱,蔓荆子1钱,白芷1钱,风化消3钱,石膏(煅)3钱,青黛3钱,黄连3钱,鹅不食草3两。上为细末。吹鼻中,日吹2次。

4.济世仙丹《集成良方三百种》

回阳救逆,起死回生。主痧症暴死,阴阳脱缩,阴寒证,胸腹积滞,羊毛寒疹,恶心翻胃,霍乱吐泻,气痛血痛,鼻塞头痛,中风中痰,风疳痢疾,山岚瘴气,天行瘟疫,牙关紧闭,人事不知,以及四时不正之气:明雄5钱,火消4钱,白芷1钱,枯矾1两,牙皂5钱,菖蒲5钱,丁香3钱,荜茇3钱,北细辛4钱,苍术5钱,麝香3分,冰片7分,地胡椒3钱(即鹅不食草)。上为细末,过筛。以此点眼角内;或用姜汤送下1-2分;或吹入鼻孔内;或以1-2分装入肚脐,外以膏药贴住。

5.滴鼻灵《中医耳鼻喉科学》

行气消肿,通鼻利窍。主鼻渊、鼻窒、鼻鼽等所致鼻窍不利:鹅不食草650克,辛夷花150克,盐酸麻黄素3.75克,葡萄糖粉15克,前二味水煎二次,将药液混和,浓缩成1.5升,加入麻黄素、葡萄糖粉,过滤消毒。滴鼻,每鼻2~4滴,一日二至四次。亦可穿刺注入上颌窦。

6.治跌打积瘀:赪桐叶十两,苦地胆半斤,泽兰四两,鹅不食草四两。捣烂,用酒炒热后,敷患处。(《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7.治久疟不愈:地菍根30克,凤尾草全草60克,鹅不食草全草15克。白糖为引,水煎2次分服。每日1剂。(《福鼎本草》)

8.治劳伤疼痛:香樟根皮、铁筷子、辣蓼根、鹅不食草各五钱。泡酒服,一日三次,每次五钱。(《贵州草药》)

9.治鼻疮:岩柏枝五钱,辛夷花二钱,鹅不食草一钱。煨水服,并取渣绞汁滴鼻。(《贵州草药》)

10.治伤风头痛、鼻塞,目翳:鹅不食草(鲜或干均可)搓揉,嗅其气,即打喷嚏,每日二次。(《贵阳民间药草》)

11.治单双喉蛾:鹅不食草一两,槽米一两。将鹅不食草捣烂,取汁浸糯米磨浆,给患者徐徐含咽。(《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12.治间日疟及三日疟:鲜鹅不食草,捻成团,填鼻内,初感有喷嚏,宜稍忍耐,过一夜,效。(《现代实用中药》)

13.治阿米巴痢疾:石胡荽、乌韭根各五钱。水煎服,每日一剂;血多者加仙鹤草五钱。(《江西草药》)

14.治湿毒胫疮:野园荽(夏月采取,晒干为末)每以五钱,汞粉五分,桐油调作隔纸膏,周围缝定,以茶洗净,缚上膏药,黄水出。(《简便单方》)

15.治肿毒:野园荽一把,穿山甲(烧存性)七分,当归尾三钱。捣烂入酒一碗,绞汁服,以渣敷之。(《濒濒湖集简方》)

文献摘录

1.《中药炮制》

『炮制方法』鲜品当时洗净,切片3分长,干品除杂质,用水抢洗净,捞起滤干水,切片3分长,晒干。

2.《纲目》

石胡荽,生石缝及阴湿处,小草也。高二、三寸,冬月生苗,细茎小叶,形状宛如嫩胡荽,其气辛熏不堪食,鹅亦不食之。夏开细花,黄色,结细子,极易繁衍,僻地则铺满也。解毒,明日,散目赤肿、云翳,耳聋,头痛脑酸,治痰疟,鼻塞不通,塞鼻瘪自落,又散疮肿。

3.《本草汇言》

石胡妥,利九窍,通鼻气之药也。其味辛烈,其气辛熏,其性升散,能通肺经,上达头脑,故主痰喘,气闭不通,鼻塞鼻痔,胀闷不利,去目中翳障,并头中寒邪、头风脑痛诸疾,皆取辛温升散之功也。

4.《品汇精要》

食胡荽,春生苗叶,茎圆而中空,折之有白汁。节间生叶,青绿色。其花细白,至夏作丛而开,子叶与胡荽无异。此草鹅皆不食,故名鹅不食草。

5.《医林纂要》

通郁,去寒,截疟,止痢。以于末搐鼻,可发嚏去寒郁。

6.《中药大辞典》

祛风,散寒,胜湿,去翳,通鼻塞。治感冒,寒哮,喉痹,百日咳,痧气腹痛,阿米巴痢,疟疾,疳泻,鼻渊,鼻息肉,目翳涩痒,臁疮,疥癣,跌打。

7.《中华本草》

祛风通窃、解毒消肿。主感冒;头痛;鼻渊;鼻息肉;咳嗽;喉痹;耳聋;目赤翳膜;疟疾;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肿毒;疥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