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望安山文学】任晓英||陪 护(散文)

 望安山文学 2022-07-29 发布于福建
     点击上面蓝字“望安山文学”,关注我们,谢谢!


陪 护
文/任晓英


母亲又一次住院了。半年多的时间,这已经是第三次了。
上班时,哥打来电话说“母亲身体越来越不好”,我便慌了,脑子里全是最坏的猜测。匆匆安排好手头工作,饭都没顾上吃,就又一次着急忙慌地赶回家。
早晨,刚出门就开始下雨了,风吹过,依然没感觉到一丝的清凉。一路用轮椅推母亲到医院,看医生,排队做CT、B超及各种检查,直到下午两点时才办好住院手续送母亲进病房,幸亏有嫂子、瑶儿和小姜一起。许是因为紧张,抬手捋头发时才发现雨水、汗水混在一起打湿了发丝。
护士站,入院前的例行检查,血压、体温、脉搏……随之医生来病房,我怀着一种无比虔诚的心绪一一告诉大夫母亲的病因,高血压、心脏病、胃切除手术、腰椎成形术、脑梗,现在最主要的是行动不便,生怕漏了哪一项而影响医生的诊断与用药。医生详细询问并查看之后,我跟着走出病房,医生看我一脸担心,告诉我:“所有的检查结果显示,问题不算太严重,都属于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性疾病,先用药观察一周。”并叮嘱我注意事项。直到药液一滴滴流进母亲的身体时,我一颗揪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
病房里除母亲之外,还住了三个高龄老人,除一个是手术后期治疗之外,其余三个(包括母亲)都属于老年病,我看了他们的治疗方案、用药基本一样。看到被病痛折磨的几位老人,心里触动很大,人食五谷生百病,再正常不过了,然而放在别人身上与放在亲人身上完全是不一样的感受:焦灼、心疼、无助,更多的则是慌乱。
由于母亲腿脚不便,需二十四小时陪护,这于我而言,已经适应并习惯了。“蓬头垢面”地穿梭在医院的病房、食堂,闻着那一股刺鼻的消毒水味,忍着口罩带来的憋闷,就是希望那些流进母亲身体的药物能创造奇迹,能减少一些病痛带来的折磨,也减少我们兄弟姊妹的担心与不安。
母亲邻床是一个八十四岁的老人,老伴八十岁,两个人相互陪伴。老太太告诉我,她两条腿都是做过手术的,恢复得很好,她日常不仅打牌、买菜、做饭,还照顾老伴和孙子。她在陪护老伴之余,还不时安慰母亲:调整心态,配合治疗。目睹两位花甲老人相互搀扶、照顾的情景,心底里有太多的感慨与感动:婚姻的终极,不就是这样的白首相伴吗!
人说老小老小,母亲的思维愈来愈像个孩子,只要我出门,她就问你又要去干啥;饭你若不喂,她就吃得很少,甚至衣服的钮扣都需帮忙才能扣好。不让做的事她偏要做,输液体的那只手总是显得无处安放,一遍遍告诉她手不能动,你一回头,她那只手就又乱动,无奈,我只好坐旁边拉着她的手,看她满脸的不情愿。大夫让多练习走路,怕腿部肌肉萎缩,母亲以走不动为由就是不愿意下床。我好说歹说哄着下床,搀扶着才走几步,她便紧紧地抓着我,说不能走也不愿意走了。尽管母亲身体瘦小,我用尽全力还是抱不动,费了很大劲才又挪回床上。瞬间各种情绪涌上心头,一生个性要强的母亲,如今被病痛折磨得骨瘦如柴。作为女儿,此时的我无助到了极点,躲开母亲的视线,一个人站在病房外的走廊上抑制不住一脸的泪水无声地滑落……
下午输完液体,带母亲下楼,遵医嘱做一些简单的运动,院子里空气比病房要好。看到那些腿脚不便做康复训练的病人,母亲满脸的悲悯,这个可怜,那个恓惶。我告诉她:“要听医生话,好好锻炼走路,配合医生治疗,才会好起来。”有时就想,如果可以,就让我替母亲分担一些。
每一次来医院,看到的都是各种拥挤排队的场景,让人瞬间就感觉胸闷、压抑,有一种想要赶快逃离的想法,这里是多少人无数次想要逃走却又不得不来的地方。
医院陪护的日子,最难熬的是晚上。窄小的病床,我斜靠在床尾,小心翼翼地蜷缩在母亲身边,虽然很累,却无法入睡。四个病人加上两个陪护,且不说这还是我们这一个病房,十多间病房似乎都住满了病人,病房的门是敞开的,过道上来来回回一直有人,脚步声、接水倒水声、手机视频声、闲聊声、患者的呻吟声,声声入耳,还要不时地起床照顾母亲,根本无法进入睡眠状态。好不容易眯一会,又一次次从母亲的呻吟与自言自语中惊醒,看她用无辜的眼神看我,眼睛里没有了慈爱与心疼,却多了一些茫然无助。娘儿俩一会哄,一会争,一会告诫,母亲生气了就赶我走:“回去,不要再来,也不要打电话。”而每当我离开不几日,她又心心念念地打电话小心翼翼地问我什么时候回家。
天下的母女,是不是都如我与母亲这般“相爱相杀”呢。
母亲这次住院治疗的效果还不错,第三天早上,就能扶着床头自己走几步了,很欣慰。远在外地的弟弟放假后急匆匆地赶回来了。他来医院换我,从喝水、吃药、吃饭再到晚上休息,我事无巨细地一件件地叮咛。忽然抬头看见弟弟的眼神,才恍然意识到,不知何时自己已经无意识地继承了母亲的絮叨,姐弟俩相视而笑。
其实,我陪母亲的时间很少,虽然称不上远嫁,当初以为一百多公里的路程说回就能回,结果每次都是匆匆地回,又匆匆地走,也因此一直觉得灵魂与身体一直都在路上,没有归宿。
母亲在哪,哪就是我的家;而我在哪,哪就是儿子的家。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任晓英,女,甘肃庆阳人,供职于甘肃步天医药有限公司,喜欢散文、诗词、音乐、运动,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品散见陇东报、百灵鸟杂志。


 
策划:耕文;主编:非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