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理中丸——咳嗽,腹痛

 谷山居士 2022-07-29 发布于上海

39咳嗽——张子和医案

张子和治沈方良臣患痰嗽,昼夜不能安寝,屡易医,或曰风、日火、曰热、曰气、曰湿,汤药难投,形羸,食减,几至危殆,其子求治,张诊脉沉而濡,湿痰生寒,复用寒凉,脾家所苦,宜用理中汤加附子。其夜遂得贴枕,徐进调理之剂,果安。或曰:痰症用附子何也?殊不知痰多者,戴元礼常用附子疗治之。(《名医类案》三卷)《名医经方验案》

40咳嗽——刘含堂医案

胡某某,男,46岁,农民。1996年4月16日初诊。3年前因感冒后遗留咳嗽、咯痰,此后反复感冒,致咳嗽、咯痰久而不愈。1月前在本市某医院经胸部X线拍片等检查,诊为慢性支气管炎,以西药治疗至今,无效。现症:主症如上,面色萎黄,手足不温,饮食喜热畏寒,自汗,气短,咯痰清稀,畏风寒,纳食不馨,二便自调。舌淡滑,苔白腻,脉沉细。诊为咳嗽,辨证为脾肺气虚、中阳不足、痰湿蕴肺。治宜培补脾肺之气,温中燥湿,止咳化痰。取理中汤、玉屏风散、二陈汤加味,处方:生黄芪15克,白术10克,防风5克,党参10克,炮姜10克,橘红6克,炙甘草6克,清半夏10克,茯苓12克,乌梅10克,杏仁10克,厚朴10克。水煎服。服6剂,咳嗽、咯痰明显缓解,继服10剂,诸症消失。为了达到根治,将上药加重剂量,改汤为散,每服10克,日3次,嘱续服两个月。2年后追访,病未复发。

按:本例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已达3年余,病程迁延,体质渐衰弱,如症见手足不温,饮食喜热畏寒,说明脾胃阳虚;咳嗽,咯痰清稀,为痰湿蕴肺、肺失肃降;自汗,气短,反复感冒,属肺卫气虚。投理中汤、玉屏风散、二陈汤三方合一,以理中汤温补中焦之阳,玉屏风散益脾肺之气,充实卫表,二陈汤燥湿化痰,加杏仁、厚朴、乌梅以肃肺止咳,收敛肺气。

理中汤用于呼吸及循环系统疾病,现代主要用于咳喘、慢性支气管炎、病毒性肺炎、呃逆、肺心病、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肌炎等。辨证要点为咯痰清稀、手足不温、饮食喜热畏寒、胸闷、胸痛、心悸、口淡无味、食欲不振、疲惫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弱或沉迟。《经方治病经验录》

论:本案加味太多,作咳嗽医案读。

41咳嗽——曾辅民医案

王某,女,3岁。患儿常常由于喂养不当而致内伤脾胃。此次以咳嗽就诊,舌红多津,苔少,口干不欲饮,喉中痰响,大便干燥,此脾阳虚弱,津液不得布散之候。处方理中汤加砂仁、半夏:党参10g,炒白术10g,炮姜10g,炙甘草8g,法半夏8g,砂仁8g(后下)。3剂。《火神派医案新选》

46腹痛——闫云科医案

余在高城医院供职时,邻居张某,男,35岁,素有脾家虚寒之疾,饮食多进或饭菜稍凉,便脘腹胀痛,肠鸣便溏。某医院诊为慢性胃肠炎,常服胃舒平、小苏打、颠茄等抗酸解痉药。

1970年农历六月,夏收忙碌之际,彼拂晓下田,冒露感寒,归来腹痛如绞,剧烈难忍,该村合作医疗所注射阿托品,不得缓解。就诊时难以安坐,两手捧腹,蹲于地上。望其面色苍白,鼻头微青,舌淡红润,苔白滑润。切得脉象沉紧。诊其腹,满腹拒压,手不可近。

此寒邪直中太阴,脾家虚寒证也。《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正此证之病因病机也。因剧痛难忍,煎药已待不及,遂以开水化解理中丸一粒服之,杯犹在手,疼痛已止。张笑逐颜开,惊呼神药。其后,阖家有病,皆就诊于余。《经方躬行录》

47脾虚——傅梦商医案

鲍某,女,75岁。1960年初春就诊。年高体弱,饮食量少,不耐劳动,稍进油腻或生冷硬物,即感胸脘痞满,经常头晕乏力。脉虚大无力,舌淡苔薄。前医用健脾和胃消食药为治,服药20余剂,效果平平。傅氏根据阳生则阴长之理,温脾阳以滋胃阴。药用附子、干姜、陈皮各5g,炒党参、怀山药、生扁豆、生地黄各15g,当归、鸡内金、冬瓜子各10g,生姜3片。煎取三汁,先服第二汁,头汁与第三汁和匀多次温服,以免脾虚运化不易。服5剂后胃纳增加,精神好转。以上法稍事加减,连服1月余,基本康复。嘱每天上午服补中益气丸,下午服金匮肾气丸,1年后健康胜昔(《浙江中医杂志》1996年1期)。《火神派医案全解》

论:胸脘痞满,此是脾胃虚寒,胆胃不降。阳升浮而不降,所以头晕。脉虚大无力,此为虚大,阳气升浮而失归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