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晴公园,数字世界里的光明角落。 ![]() ![]() ![]() ![]() ![]() 👆 点击上方音频收听本文的声音版 ![]() 大家早上好,这里是看理想联合放晴公园制作播出的《放晴早安》,我是乐延。 今天是2022年7月28日,星期四, 今天你的心情放晴了吗? ☀️ 在上周六,也就是7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在全球范围内逐渐蔓延开来的猴痘疫情,达到了全球公共卫生紧急状况。 全球公共卫生紧急状况,是世界卫生组织最高一级的警戒状态。在这个状态下,全球各国需要联合到一起共同应对,包括但不限于研发疫苗和治疗药物等等的方法。世卫这次紧急状态的宣布,又让猴痘疫情进入了大家的视野。 而另一边,一个多月前的6月10日,超过30名世界各地的专家曾经公开发表过一篇联名文章,敦促世界卫生组织更改猴痘病毒不同分支的取名方式;在文章发表四天之后,世界卫生组织就宣布,会和世界各地的专家团队一起研究,尽快给猴痘病毒、它的生物分支,和所造成的疾病起好新名字。 ![]()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猴痘疫情为全球卫生紧急状况 今天的节目里,我就想和你来聊一聊:为什么要给猴痘病毒改名?而病毒的命名方法,又是怎样造成潜在的歧视? 🦠 猴痘是怎样一种病毒? 因为中国本土目前没有出现猴痘疫情,我们大多数人应该都还不太了解这种传染病。 简单来说,猴痘就是一种更温和的天花,感染了猴痘,身上就会出现皮疹,伴随发烧和身体疼痛等症状,通常持续2-4周。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说法,猴痘病毒最早是1958年,在一群研究用的猴子当中发现的,所以,猴痘并不是最近才有的流行病。 虽然最早在猴子身上发现,但这种病毒产生的最终源头,到今天还是没有答案。 🦠 猴痘是怎么扩散的? 传染方式方面,猴痘病毒会从动物传到人身上,同时也会在人与人之间通过体液、皮肤接触和呼吸道飞沫传播。 最早的人类感染猴痘的病例是在1970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发现的,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猴痘主要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一些国家流行,一直都属于小规模的地方性流行病,非常偶尔也会通过国际旅行等渠道外溢到其他国家,但并没有造成大规模的传播。 但今年,猴痘病毒从非洲地区外溢的情况有点特殊,虽然目前也没有确切的结论告诉我们是怎么样传播开来的,但目前的溯源证据表明,在各国流行的病例,大多属于同一种最开始在西非发现的分支。 截至上周六世卫组织宣布紧急状况的当天,今年已经在全球75个国家当中,发现了超过1万6千名确诊病例。 🦠 原先的命名有什么问题? 说回我们今天的主题,关于传染病的命名和它可能带来的歧视问题。 也是因为今年疫情的特殊性,猴痘就成为越来越多媒体的报道对象。而在目前媒体的报道和叙事当中,就存在一些比较偏颇,容易引起误会甚至是歧视的内容。 6月10日,来自全世界22个不同大学和研究机构、超过30名专家在一个专业论坛上发表了一篇联名文章,名叫《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去歧视化、去污名化的猴痘病毒命名方式》。 ![]() 专家发布的联名文章 这次联名的主要发起人之一,克里斯蒂安·哈皮教授来自尼日利亚,在加拿大的救世主大学担任分子生物和基因组学教授,同时也是哈佛大学免疫和传染病学院的访问科学家。 他曾经在对抗非洲埃博拉病毒爆发和新冠大流行当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贡献。 参加联名的其他学者和科学家,一些来自英国、美国、瑞士、葡萄牙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也有南非、刚果、尼日利亚等非洲背景。 他们在这篇文章当中就指出,现在的命名方式太强调地理位置,把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的猴痘病毒分支叫做“西非分支”,而另一种叫做“中非分支”,或者“刚果盆地分支”。 专家们在文章当中就说,这样用最初的发现地点来命名病毒的方法不仅是具有误导性和污名化的,也会对全球范围内的病例监测产生不好的影响。 比如在今年5月,猴痘病毒已经在至少44个国家传播开来,但恰恰就是因为“西非分支”的命名,导致传播监测过于倾向从非洲输入的病例,反而忽视了本土的传播。 这次联名的学者和科学家们,都不仅仅是想要改变这一个名字,而是希望业界能够再也不要通过地名来给任何一种流行病取名,从此改变这样的现状。 这篇联名文章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新命名方式,就是把病毒的分支用阿拉伯数字123来代替。 世界卫生组织最后会不会采用这个建议,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但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应该就能找到一种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式,来称呼猴痘病毒和分支了。 采用新的命名方式,还能更好地促进和非洲地区科学家们的合作,在基因监测、病毒序列共享等等方面更紧密地互相沟通,最大程度降低传染病对全世界造成的负面影响。 ![]()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为猴痘病毒改名 🦠 媒体配图中也存在偏见 除此之外,文章还提到了另一个组织的观点,就是报道使用的照片问题。 5月21日,非洲外国记者协会曾经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过一篇声明,指出说大多数媒体在介绍猴痘症状的时候,都会选择使用非洲病人的照片,同样也是很有误导性的行为。 ![]() 大多西方媒体都会使用黑色人种的照片 非洲外国记者协会是一家非营利组织,集合了为外国媒体工作的记者。 这个协会认为,在外国媒体当中的非洲形象太过片面,甚至是负面的,他们希望能通过努力,展现一个更具体生动的非洲形象。 这一次的猴痘病毒报道也不例外,外国媒体使用非洲病人图片的做法会在无意识当中,把猴痘病毒塑造成一种“属于非洲”或者“属于黑色皮肤人种”的病毒,而事实却完全不是这样。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发现的大部分猴痘病毒感染者都是男性,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曾经报告发生过同性间的性行为。 虽然相关的研究还在继续,但和性少数群体相关的歧视和污名已经蔓延开来,又把猴痘塑造成一种“同性恋的疾病”,但这种说法是毫无科学根据的。 ☀️ 讲到这,我想和你分享看理想App上的一个节目,叫做《传染病与人20讲》,两位讲者一位是人类学家刘绍华老师,一位是医学史专家李尚仁老师。 这个节目的第12集,刘绍华老师专门介绍了面对传染病,我们为什么要谨慎命名,并且解释了疾病命名可能存在的4种错误方式,包括习惯因素、记忆因素等等。 在传染病面前,人种、取向、国籍都不应该成为我们互相支持和合作的绊脚石。 重要的是怎么样更科学地了解猴痘病毒、更好地向大众普及预防知识、一起努力控制住疫情的传播,而不是草率地给别人打上标签,把自己置身事外。 ☀️ 这就是今天《放晴早安》的全部内容了,让我们一起期待猴痘病毒分支的新名字,但更希望在新冠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的当下,全人类能更好地应对这次新的危机。 我是乐延,祝你拥有放晴的一天,我们明天再见~ ![]() ![]() 以上是2022年7月28日,《放晴早安》第259期(第二季第9期)的音频和文稿。 《放晴早安》是由「放晴公园」和「看理想」联合推出的播客节目。 每个工作日的早晨,我们将会陪伴着你开启新的一天,给你带去一片放晴的天空。 欢迎在看理想、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等客户端订阅和收听我们的节目。 我们也会在这个公号与你分享每天的内容。 数字世界里的光明角落 微信公号:Hi放晴公园 微博:@放晴公园 Ins:hisunshinepark ![]() |
|
来自: 吕杨鹏 > 《20220725-2022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