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啥都行 别讲道理

 睿说 2022-07-29 发布于陕西

 文\肖遥   图\安云

   《追忆逝水流年》里身体不好脾气古怪的姨妈,憎恶两类来看望她的人,就因为他们太不会聊天,一类是宣传异端邪说,劝她不要“顾影自怜”,还鼓吹“在阳光下走走,吃点带血的烤牛肉,比卧床和服药更有补益。”一类相反,听姨妈故作呻吟“完了完了!今天我很不好,很不好……”他们竟然接茬说:“啊!像您这样也还能拖一阵子呢。”
  我的同事三狗认为,同事里最不会聊天的要数李姐,有人打开手机视频展示自家婴儿--会爬了,会站了,会走了……李姐都要见证奇迹一般尖声叫好,好像这些能力都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什么超能力一般。李姐还指望那婴儿怎么样?飞起来吗?三狗简直担心和内存太低的李姐朝夕相处影响了自己智商咋办?对三狗这样的重口味来说,李姐不是她的菜。三狗说起李姐,就像《追忆逝水年华》里贝戈特刻薄政客德.诺布瓦的话:“他往往不得不保持沉默,以免不到散场就把他储存的、将衬衣前胸和白背心撑得鼓鼓的蠢话说光了。其实,李姐一点儿也不傻。假如你周末拒绝加班,找借口说身体不好,她不会诚恳的拆穿你,说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你去逛商场玩自拍了,虽然她也在下面点赞来着。你给她帮了忙,她会又惊又喜的感谢你,不会叫你知道,你的帮助有点画蛇添足,已经有另有人主动替她把这件事办了。她深谙办公室聊天的本质:只是制造一团和气的氛围而已,哪怕说的都是废话。作为同事,不需要多会聊天,就像工作不需要太多的私人情绪,上班不可以纵酒,生活不是在做电视节目一样。如果用电视综艺类节目的标准来衡量,李姐也算不会聊天的,电视里,相亲的要表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唱歌的要会煽情有故事,即便是找工作的,也得和主持人掐起来才会赢得眼球。而李姐几乎不会打断别人。哪怕主持人用 “你会不会聊天?”来激发她的斗志,她也做不到“语不惊人死不休”。 这种风格的聊天令人乏味到反胃的原因是,无论你说啥,她都有很多极其正确的废话在那儿等着给你,对于三观不怎么正的三狗,面对这些富有营养却淡乎寡味的鸡汤,喝不喝先给恶心到了。
  还有刘哥,无论你跟他讲啥,他都能成功地给你总结成一碗馊鸡汤,最近,三狗好容易有了一点跟刘哥共鸣的事物,刘哥在工作群里写了一个方案,三狗看完以后不能再认同,就赶紧给刘哥发微信说这个方案不错,刘哥第二天上班来就开始了:“现在的人都很漂浮,没有我们那时候实在,你们这些小孩子们都不懂……”这个天聊的,直接把天给聊死了,你夸自己,夸就夸吧,还要踩一踩别人,这叫人咋接话?

   
   在咖啡厅甚至地铁上,随便听一耳朵,“会聊天”的一般模式大概是这样:一个人在说,一个人打断他“对,对,我也是这样,我……”然后激动的谈自己或自己熟悉的那个世界,直到前一个人轮到自己终于能插上话“对,我也是这样,我……”把话头扯到自己的观点上去,整个过程犹如竞赛一样激烈,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笑忘录》里揭示:“说白了,聊天就是抢话头,把自己的耳朵解除奴役并强行占据他人耳朵的一场游戏。”
   我现在越来越受不了跟二毛说话了,二毛说话的时候,90%都是在说她自己,说她现在的男朋友,说她情人,说她想在40岁之前嫁了,想要孩子什么的,可是她明明一直不屑于家庭妇女这个角色,对职业女性也不屑一顾,我今天不小心看了篇文“聊天的时候绕过三类人”二毛就算是那类自以为是的人吧,在她文章里,不婚是值得尊重并提倡的,没孩子是值得羡慕的,说多少岁之前嫁了的话都是放P,插足别人家庭是很渣的,可是她自己都占全了,她通篇跟我说的,都是在给自己辩解,洗白,找理由。我不喜欢跟她聊天,主要是她说话不好玩,不像三狗是个语言天才,能把一件事说得天马行空,跟三狗说话有种快感,三狗的语言都是活泼泼的,特别好玩。二毛说话没有逗号,句子很长,很多书面语,比如讲她想横刀把她的情人从他婚姻里夺过来,三狗就会直接说“你说我陪他睡多少次,睡的质量高数量多,他能以后才不跟他老婆睡了?就一直跟我睡了?”,二毛就会说“我问你个技术性问题哈,你说我能不能把他从婚姻里弄出来?”要命的还不是这,是下面的话,“他当然是个优质的结婚对象啦,但是其实我也不是非要跟他结婚,只是他这样对我很不公平,我总感觉他一直在利用我,而对我没有任何好处。”“我把他弄过来,也不一定是要结婚,就是想摆脱这种被动的局面,就是不想总是我在等他,就是不想让自己在情感上总是受制于人,我想占据这段感觉的主动地位。”

  
  我妈那个年代,和姐妹们聊天的内容一般是:做变蛋的草木灰哪里去找啊?在纸箱子里孵小鸡的温度保持在多少合适?最近有谁去上海出差,请他给捎本新款的裁缝书;周末可以去山那边转转,会碰见渔夫从水库里新打来的鱼,很新鲜;最近厂里的商店进了一批花布,给姑娘们做裙子很不错……她们说的大都是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
   到了我小姨她们的年代,聊天内容变得家长里短,公司里某某上司贪污腐败被笼了,某同事的老公有外遇了,某某和老婆摊牌了,老婆和小三谈判了……这些麻辣鲜香的内容,和当时的电视连续剧同步播出,在现实里总能找到相应的“原型”。使得她们的聊天内容从电视剧离婚出轨到现实里的狗血纷争,内容丰富精彩、情节离奇曲折、讲起来脍炙人口、听上去惊心动魄。
   到了我这个年代,“闲坐说玄宗”那是上个世纪白头宫女干的事,太不时尚了!房价这么贵,个个忙成狗,平时有事微信,无事点赞,与其聚在一起聊没营养的八卦,不如行动起来抓拍个小视频还能刷点流量。即便聚会聊天,谁都没有耐心听故事了,直接讲道理,所谓闺蜜的作用,就是给对方把脉,分析要不要离婚,要不要分手,要不要扑倒某人,道理都是从关注的公号上直接搬下来的,能不能用于实战尚且不知,反正听上去都铿锵有力不容置疑。
  到了我家小朋友这一代,会正色跟家长宣布“聊啥都行,别讲道理!”就像公司白领的吐槽“再苦再累也不怕,就怕被老板强灌世界观!”公号看多了,每个人都“能不够”附体,何况在每个个体的“能不够”之上,还有更多的、各行各业的、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专家”“顾问”在争着抢着要当你的人生导师:教你如何创新,变成把握时代级风口的投资者和创业者;教你如何把握感情、怎样掌握命运,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告诉你社会就好比一个丛林,你身边有无尽的争斗和猜忌,匕首和陷阱,即便面对亲朋好友,制衡起来也要处处当心,必须学会处理好复杂的关系,才有资格安全生活在丛林之中……在手机APP上划拉,这些所谓的“知识”,铺天盖地,一拥而上,令人窒息。要么仰望一下星空吧,但星空也少不了“知识”的占领与轰炸,想起不知在哪里看的一则关于天文学的简介,充满了伍迪艾伦式的幽默:“太阳,由气体构成,随时可能爆炸,使我们的整个行星灭亡,我们将告知学生们,在那种情况下,普通公民应该做些什么”
  知识道理不仅俯仰可见,还随处可买…..在齐格蒙特.鲍曼的书《流动的现代性》里说到“购物已经不只是指购买食物、鞋子、汽车什么的,如今,我们什么都能买到:购买赢得心爱的人的爱情,而又能在爱情褪色、关系不和时,能以最小的代价来终结这种结合的方法;购买那些令人垂涎三尺的食物,和最为有效的能消除吃了它们而引起副作用的减肥方法,购买音量最大的音响和最有疗效的头痛片。需要购买的东西没完没了,但不管这张购物清单又多长,却无法在上面找到,能够让人决定不再购买的方法。”

 点击下方按钮关注,看更多深度文章
                 

作者肖遥:专栏作家,出版随笔集《酱醋茶扮成诗酒花》。

作品常见于《中国新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读者》《时代邮刊》等刊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