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松蔚:如何真正理解你的孩子?(第三期)

 仰羊 2022-07-29 发布于上海
图片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了不起的身体
(ID:tansuoshenti)

导读

父母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时,界限感很重要。尊重孩子独立与自由的空间,他们寻求自我、获得独立的过程就会更顺利,而尊重的前提是信任。因此,父母最需要做的事情是建立信任,然后才能放开手让孩子独立探索。

本期,「此念」邀请心理学家、北大心理学博士李松蔚一起探讨,青春期孩子早恋,父母该怎么办?在青春期,为什么孩子对于外貌十分注重?当孩子遇到霸凌时,父母如何帮助他?

cinian

▲ 点击观看【了不起的身体】视频号

图片

李松蔚

心理咨询师

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

图片

01

和青春期的孩子谈早恋

引导他成为更有价值的人

图片

图片 主持人:青春期的孩子谈恋爱,或者暗恋别人,有些父母认为这会耽误学习,不能因为这件事分心。

李松蔚:很多父母,他们不理解孩子的想法,也不会使用孩子的语言进行沟通,他们要劝阻孩子不早恋,说法是「你这样影响学习」。

这怎么会是一个孩子看重的事情?影响学习就是父母还在用对小孩的态度,替他做出判断,「现在学习是最重要的事,早恋会影响学习,所以它不对」。

但问题是,孩子不会这样判断,他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青春期,如果跟恋爱相关,她内心一定更关注「我的魅力,我的吸引力,我在同龄人中是不是一个受欢迎、有价值的人?」。

所以我经常听到,父母与孩子之间牛头不对马嘴的对话。当女孩告诉妈妈「我们班某某男生给我写情书」,她很开心地分享这件事,甚至还带着一点炫耀的心情「你看,我是很受欢迎的女生」,然后妈妈说「你不要早恋,早恋会影响学习」,女儿开心快乐的心情,就好比被泼了冷水,从头凉到脚。作为家长,如果认真体会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人的心情,第一反应应该是「恭喜」。

「哇,我女儿太棒了!在班上这么受欢迎」,甚至你还可以开玩笑说,「我估计敢写情书的就一个男生,但可能心里默默喜欢你,或者不好意思表达的还有很多,因为你这么优秀,这么漂亮,这么聪明,肯定有很多人喜欢……」,我认为这样的声音,才是很多孩子渴望获得的反馈,她内心十分在乎。

接下来也可以问她,「你打算怎么办?回应他还是拒绝他?如果你回应就会有一个结果,有可能挡住了未来一些潜在的追求者,他们认为你已经名花有主。你打算现在安顿下来,还是等等再做决定?」其实父母如果能从这个角度跟孩子商量,就会看到她不是一个恋爱脑,也不是只考虑眼前,而是会为未来打算的人,她已经把自己当作大人看。

她会每天照镜子,注意自己的外表,看自己有没有吸引力?也很在意别人对她评价。父母如果能够学会用孩子能听得懂的语言,或者用孩子愿意听的语言去跟她沟通,事情就会变得简单。

在家庭治疗领域里,有一位大师叫米纽庆,资历深厚的精神科医师。在青少年辅导中心,有一个孩子总爱打架,他的妈妈就非常担心,所以每次当他露出打架的苗头,妈妈就立刻用训斥或压制的方式教育他。

米纽庆就告诉这个孩子,在面对妈妈时,你亲自告诉她,「我是一个人,我不是一个罪犯,也不是一个恶棍」。有时候,父母需要听到孩子讲这句话,他才能意识到「哪怕我什么都不做,孩子也不会在堕落的路上一路狂奔」。如果家长能够与孩子一起讨论,「怎么样才能够使他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们就会了解,其实孩子非常懂「人要为自己负责」这个道理。

图片

02

青春期对外貌的在意

是孩子探索自我价值的一部分

图片

图片 主持人:青春期的孩子很重视外貌,整容现象也特别多,您怎么看?

李松蔚:这是非常正常的一个阶段,青春期的孩子在意自己的外貌,这是最直接确认自己的价值感以及受欢迎程度的方法。通常表现为喜欢化妆,喜欢捯饬自己的发型,喜欢尝试与众不同的穿搭,这是大部分孩子的行为。

但整容是另外一件事,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通过对自己身体的操作,攻击自己,甚至攻击父母。所以我很少看到,在相对比较包容的家庭里,孩子会强烈地要求「我要整容」,没到那种程度,当然她可能会做一些微调,这很正常。

家长也可以完全根据孩子的实际需求,或者经济状况去响应,比如有些家长可能会同意,「你愿意现在做,我也支持」,也有些家长可能会说「18岁以后,你的想法我不管」,但如果当孩子彻底认为这张脸就是不好看,要换张脸时,家长就必须要跟孩子好好聊一聊,弄清楚背后的原因。

孩子可能不只是单纯的对外貌不满意,或许心里有更多难以忍受的痛苦,没有说出来

图片

03

遇到青春期霸凌的问题

父母最好的角色是参谋

图片

图片 主持人:在青春期,霸凌和被霸凌的现象比较多,如何在这个阶段帮助孩子?

李松蔚:如果我们已经明确知道这是霸凌事件,其实没那么难,毕竟父母是成年人,而且学校也是有组织、有纪律的地方。我们可以通过与学校沟通,或者转校的方法解决。困难点在于难以发现霸凌,以及难以判断霸凌的界限。

对很多孩子来讲,这是非常模糊的地带,不确定是否现在遭受霸凌。比如:「我上课回答问题,答错了,全班都在笑话我」,「甚至有同学给我起了一个难听的绰号」,让他很困扰的是「要不要把这个事情当做同学在霸凌我?我要不要做出反抗?因为反抗的结果,就是真的会被其他同学孤立,认为我是一个开不起玩笑的人」。

孩子心里处于模糊的边界,不确定自己在这个时间应该一笑而过,还是应该严肃地表达自己的不满,坚定地捍卫自己的权益,这可能需要花好几年的时间,去摸索的一个命题。在这个阶段,父母需要扮演参谋的角色,而不是替孩子做判断的角色。

因为你并不是真的了解孩子的情况,以及他跟朋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包括他希望在集体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所以父母可能会因为一点线索,来非常片面地给出一个结论,要么就是「肯定你也有错,想想错在哪?」,或者就是「怎么能出现这样的事情?我明天就去你们学校,找到那个学生,问他具体情况」。

在这之前,你也许应该先问问孩子,「希望我怎么支持你?我能够理解你,在遇到这样一个状况的时候,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不知道怎么去解读这件事情。

接下来,我们如何去应对?我愿意多花一些时间,来陪你讨论这个问题,因为它很重要,你需要找到一种方法:既能够保护自己,同时又方便打开自己,融入群体。

所以我想陪你去探索这个课题,以及我们要确定一个安全底线,一旦触及,毫不犹豫,首先就要保护好自己。」

图片

04

寄宿 解决青春期矛盾的双刃剑

图片

图片 主持人:很多父母认为,为了避免青春期发生更多矛盾,送孩子去寄宿学校,这样也能给他更多空间,您怎么认为?

李松蔚:我赞同,如果家里已经处于鸡飞狗跳的状态,矛盾已经积攒到一定程度,寄宿学校是个很好的选择,能暂时把父母和孩子分开。

寄宿之后,很多孩子确实会发现,离开父母,个人状态变得更好了。同时,也会出现有些孩子离开父母,不能适应环境,因为过去一直处于被父母保护的状态,习惯待在父母身边,所以一旦被送往寄宿学校,第一反应不是自由和解脱,而是被抛弃。

他并不是对寄宿学校不满,而是对父母做出的决策,他感到难以接受,认为「不爱我」。父母不应该认为到了青春期,所有孩子都该被送往寄宿,这件事不能一概而论。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问清楚孩子的打算:「是想去还是不想去?」。

寄宿有利有弊,好处是更自由,坏处是有更多压力,比如宿舍环境的压力、同学之间相处的压力……等。有很多孩子在寄宿学校呆了一个月,实在适应不了,又回来了。

父母也需要给出相应的接纳,安慰他,「不适应很正常,因为你肯定在尝试各种不同的方法后,发现自己办不到。现在回来,先在家住上一段时间,也许等到明年或者后年,做好准备再去寄宿,我们同样支持你。」家长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商量做决策,才会达到一个好的结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