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篇:如何通过阅读,给自己生活带来改变?

 知识书馆 2022-07-29 发布于广东

​内心以为,世界上的一切技能,都能通过系统学习而习得,足够的寻找知识途径+时间,基本都能入门。精通特别难,入门其实还真是与时间做朋友的技术活。

抱着这样的心态,开启阅读,开启学习写文,慢慢的,去寻找一些基础的架构,目标只有一个:终身成长。通过学习,让毛毛1.0进化成2.0到3.0。

基础架构为什么重要?就像是如果想要掌握中文,先要从识字开始,认识了字,要学习用法,了解了用法,要试着去组合使用,组合使用到流利,要试着去精进。

识字,用法,组合,畅顺,精准,就是学习中文的框架,了解这个框架,一步一步按着这个框架走,基本上,入门完成。

至于往后能走到哪,这个就是一个与灵气,天才力,文字敏锐度相关的内容,也是匠人到大师的分水岭,勤奋是所有的基础,但是能否让人惊艳,在这个层面,没太大关系。

阅读也是如此。

开始的时候是打基础,基础并不要求融会贯通,而是要求数量为王,毕竟,阅读一本书,花一年时间吃透,也不过是了解了一个思考,一个看法,没有一个基础的数量,拿着一本书再吸收透,也可能营养不良。

有一个基础阅读量,是特别有必要的。可以根据自己去年的阅读量基础做个增加,例如去年每年2本,今年增加到4本如何,如果游刃有余,那就一个月一本再到一周一本。

或者可以对自己来个狠的,比如,只要读完,不求甚解100本那种。这样的阅读量,对成长而言不用指望有啥提升,提升不在这个时间,这个阶段的重点其实是练习对文字的视觉感受,基本一年以后,就能惊喜发现自己的阅读速度那是突飞猛进。

第二步要做的,就是降低阅读速度,开始学习掌握书中内容了。

抄写也许是大多数人的必经之路,我也是如此。开始的时候,特别热爱好词好句,每次都要认真抄写,这样做对于出口成章有帮助,但是对于个人成长其实反而有影响,就像是我们经常沉浸于人生路上某一些美好的风景小片段,往往会忘记更重要的长远的目标一样。

后来做的修正是用思维导图画章节脉络,每个章节找到两个或者三个重点的内容或者经典句子。这个练习能让自己复述这本书讲了什么,对于目前大多数拆书笔记,都是这类。有一点点像是把一本厚厚的书本变成了一本比较薄的,但内容基本是原文浓缩,做到这一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知识收集者。

听过几个小型的写作训练内容,基本上也是会教这个技巧,所以会标榜21天会写作,其实那不是写作,改称为:21天让你成为一名合格的流水线拆书工人,来的更贴切。

再一步进阶是在思维导图基础上,找到自己印象最深的,进行深入思考,并用文字把思考记录下来。以上周阅读的《人类群星闪耀时》为例子:找到印象最深的故事,用自己文字记录下梗概,并思考记录这个故事给自己的感受影响,这样就能完成一篇优秀的读后感读书笔记。

第三步要做的,是完成一篇优秀读后感后,依然要再次复盘。复盘内容只有一个:知道这个概念记录这个感受,对我人生有什么影响?现在有没有什么是可以马上去做试着改变的。

不是所有的阅读都适合在这里复盘,并能得到立刻可执行的结果,但依然有必要试着复盘,有些思维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有些才是马上能做的,不复盘思考,永远无法找散落的珍宝。

依然是《人类群星闪耀时》的例子,里面有一个关于一个人铺设海底电缆的故事,第一次失败,第二次失败,第三次成功了半小时后失败,六年后第四次失败,第五次成功。

复盘得到的思维珍宝:不是所有事情都是一帆风顺的,要有接受失败再来一次的勇气;如果确定方向正确,那就只要去做就好了,一切,时间会给答案;无论遭遇什么,抱怨无济于事,不抱怨,把力气放在修正总结上。

应用到现实,刚好最近在练习早起,要求自己这周10点睡觉。

第一天准时10点入睡,6点自然醒;第二天有亲戚生日我负责接送,晚上10点半才踏入家门,入睡11点半,7点差点没爬起来;第三天工作到晚上10点有点睡不着看了个视频折腾到11点半,6点45被闹钟强行叫醒。

如果是5年前的我,到这个层面基本选择放弃了,内心早就有个声音:这事我不行,完全不适合我。通过阅读的力量历练过神经,今天的我会问自己:这事是不是确定要做的?如果内心确定,那,没关系,再来,每次打断后再来,只要确保80%的时间能做到早起,被打乱的日子,就当成弹性享受。

做到这三步,人生不断被阅读刷新改变,会成为真实的可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