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访祁门方岳故居

 煮字疗饥燃湿柴 2022-07-29 发布于上海

去黄山的路上经祁门城北,寻访一番南宋诗人方岳故居,是早已计划好的。因为《祁门风物》载:“方岳故居在城北何家坞,坞内原有君子亭、归来馆等建筑,山上有梅,池中有荷,风光迷人,因方岳见池中荷花茂盛,改名为荷嘉坞。”

说起君子亭,不免想起君子与小人的话题。方岳的名句有:“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伟大的时代就是对小人不屑一顾的时代,可惜方岳所处的是奸相频出的南宋,君子与小人发生了冲突,败下阵来往往是君子。加之宋朝因为一向忌惮武人,采取了极端重文轻武的政策,面对来自北方元蒙的武力,如果主战,则势必要让武人走到前台,这是没有军事才能,也不愿意上战场的权贵们不愿意看到的。方岳属于主战派,在小人们无休止的掣肘、打击之下,他终于绝望地明白了,想要有所作为几乎是不可能的,官场上是“二三大臣远避嫌疑之时多,而经纶政事之时少,共济艰难之意浅,而计较利害之意深”,与其在与小人的争斗中消磨生命,不如不屑一顾地离开,去干些有意义的事。

出身于世代耕读之家,他刚直不阿,不畏权贵,敢于斗争,中了进士后,即便是受知于同是主战派的赵葵,也不怕得罪上司,对赵葵的缺失直言不讳。端平年(1235年),他在镇江受赵葵之命渡江赴高邮,处理那里的“军哄”事件,“戮首恶数人,一城帖然”,表现了他“儒者知兵”的才能。宝佑初(1253年)他任南康军知军,在南康任职的八个月中,他“严律令,敦教化,筑城池,修书院,主乡选,荐人才”,做了不少实事。南康是鄱阳湖通往长江的要冲,官府在此设闸供船舶停泊。权臣贾似道为湖广总领,一日,他总领下的船队占据鄱阳湖闸口,押船的“纲梢”仗势“据闸口邀民万钱始得入闸”,致使不愿交钱的不少民船倾覆,船民溺死。方岳闻讯激愤不已,下令擒押肇事官兵数人。贾似道气势汹汹来文兴师问罪,反而骂方岳“太无体统!”方岳毫不畏惧,大书数百语判回,痛斥贾搜刮民众的不法行为,并质问道:“湖广总所岂可于江东寻体统?”还正气凛然地道:“岂不知天地间有因方岳!”

贾似道的姐姐为宋理宗的贵妃,皇帝家天下的时代,出现过不少权倾一时的外戚,贾似道就是其中之一。结果当然是方岳被调走,他离别南康时,当地百姓闻讯不约而同地扛著彩旗,排著长队前来送行。有人利用方岳字秋崖,贾似道字秋壑,赋诗一首:“秋崖秋壑两般秋,湖广江东事不侔。直到南康论体统,江西自隔两三州。”这虽说是仕途遭受打击,但又何尝不是快意江湖了一回?他自己也觉得:“一判颇自痛快!”

他一生遭遇了史嵩之、丁大全、贾似道相继专权,却“前遭嵩之嗾论罢归,后遭大全嗾论罢下郡,中遭似道之核,两调邵武,几不能一日安于位也。”主战派的杜范、范钟等人死的死,退的退,专权者假意提名让他任职,目的却是为了打击他。这不能不让他执意要远离污浊的官场去学陶渊明归隐了。归来馆就是他回到祁门所筑的草堂。

方岳生逢乱世,忧国忧民,把满腹的忧愤都化作文章。比如他在《代范丞相》奏章中,就针对时政,精心撰列了十条措施,表达自己希望富国强兵的拳拳之心。隐居后“所与交者,非辍耕之夫,则荷涤之叟也。”因此他也非常痛恨朝廷的苛捐杂税,并善用长调抒写国仇家恨,爱国爱民的思想贯穿了方岳的一生,其高尚的人品和诗品相映成辉,在历史的长河里发出闪耀的光芒。他的诗风,清新质朴而富于情趣,平白如话,受杨万里、范成大影响而自成一体。

景定三年( 1262年),六十四岁的方岳走完了人生之路。之前他已在坞谷中为自己垒了墓穴,取名“茧窝”,意为“如蚕作茧,自裹自缠者也。”他在《茧窝》诗中说:“莫怪吴蚕作茧忙,已擅一丘吾事足,人间蚊垤自侯王”。蚕虽然“股跃不如春虫,翼鸣不如秋蝉”,但抽出茧丝可以织成美丽的绢帛,是有用于人的,比起那些蚊垤般的侯王高尚多了。

原载《仙女湖》2022年6月(总第178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