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刘尚┃生活随感(三则)

 家乡文汇 2022-07-29 发布于黑龙江

         生活随感(三则)

        【河南·新乡】刘尚



          01.当官一时,风光无限
      有领导同志谈起自己“为官之道”时,说三句话:“不求今生做大官儿,但求每天做点事”;“不问他人如何看,只求良心过得去”;“荣耀是短暂的,平淡是永恒的”。可以说,三句话不是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什么“高度”、“深度”,都是平实、朴素的大白话,但平实中透着真诚、朴素中蕴涵着哲理,却很令人品味、深思。
      “每天做点儿事”,说起来要求不算高,但真正做到并不容易。工作中可以看得到,有的干部是猴子屁股坐不住,满足于东跑西颠,看似忙忙碌碌,实际上没有做什么事;有的干部是大象屁股推不动,工作三推四拖,不愿干、不会干,没有主动性,等等。这样的干部,能力再强,没用,因为人家不愿意做事。更有甚者,不做事,想做官儿,想做大官儿,心思不在工作上,只琢磨着怎样跑关系找路子。
     人的一生或许干不了几件大事,能做大官儿的人寥寥无几,但无论如何不能扮演“不干活又专琢磨人”的“不阳光”角色。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一般干部,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分内事,摆正做官儿先做事的关系,对待起自己、对待起组织、对待起岗位职责,心里最踏实,活得最自在。薄熙来在辽宁当省长时说过这样的话,国家服务员“一要干活,二是干净”,不干活,这个服务员就会坐享其成,占着位置不尽责,既损害了公务员的形象,长此以往更害了自己。每天认真做点儿事,靠的是自觉和持之以恒,点点滴滴,日积月累,自然而然就知识增加了,经验丰富了,能力提高了,这是滴水穿石之功,这样做对单位、对自己都是大好事。
     “良心过得去”,人会工作得踏实,生活得坦然。人常说没有良心的人不是一个好人,没有良心的干部不会是一个好干部。上不愧党,下不愧民,是一种良心;上对得起领导,下对得起部属,是一种良心;上对得起父母,下对得起子孙,是一种良心;《七品芝麻官》中的唐成说,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也是在讲良心……无数事实证明,良心是为人之本,为官之本。
     “平淡是永恒的”,平平淡淡生活,从从容容为官,是一种境界。当官儿时不欺负人、不歧视人,在其位谋其事、尽其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出门坐小车儿,吃饭坐雅间儿”之时,头脑尤其需要清醒、需要冷静,管住自己的嘴,不海吃海喝,不神吹胡说;管住自己的腿,不跑官要官,不去不该去的地方,净化自己的交往圈;管住自己的手,向上不伸手,向下不插手;管住自己的人,管好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离开了领导岗位,自己照样看得起自己,有平平常常一颗心,不做亏心事睡觉都踏实,这种领导不管在不在官位,群众一如既往地尊重、欢迎。做人、做事、做官,应朝着这样的境界去努力。
 
         02.“多问一句”,颇温暖
      春运买票难。所有火车站都要求窗口售票员一定要多问旅客一句话,主动向旅客提供车票信息,推荐多种车次供旅客选择。
     好多人是回家心切,一票难求。能在售票窗口及时买到一张回家的车票,是一件幸福事。可不少旅客对车次、票源终归是外行,而售票员是行家里手,第一时间掌握着票源的准确信息,售票员多说一句话,多介绍一点情况,旅客可能就少等几小时甚至几天时间,就能早一点踏是回家的旅程。
     多问一句话,方便了广大旅客,辛苦了售票员。各行各业都在热议转变工作作风,“工作作风”听起来也似乎很大、很远,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在耳边眼前,把本职想细致、做细致、坚持住,尤其是服务行业设身处地、想方设法为旅客着想,既是转变作风,更凸显温暖,传递温情。铁路售票窗口用行动传递温暖,渴望更多的行业紧步跟上,让温暖充满我们的春运旅程。
 
        03.“静悄悄”,慰问贫困村
      某报业集团春节前看望、慰问三个贫困村不惊官,不扰民,不搞赠送仪式,静悄悄地为农村困难群众送去30吨优质饺子粉和馒头粉。
     现实中,我们不难看到,有的单位在慰问贫困群众时,声势大:媒体记者一大堆,有报纸的,有电视台的,有广播的,有摄影的,有网络的,成了名副其实的“记者开会”。规格高:单位一把手亲自带队,办公室人员前簇后拥,联络员跑前跑后张罗。提前几天,就把喜讯通知被慰问的基层组织,让人家做准备、搞迎接,有的慰问完了还要接受当地的宴请,送点东西又吃回来不少。一句话,做好事,生怕别人不知道。
      “静悄悄慰问贫困村”,慰问效果同样感人。农民吃着饺子馒头,心里念着慰问单位和政府热心爱心,感受着务实低调的简约作风。慰问群众,静悄悄地来,静悄悄地走,不搞热闹的场面,不搞热闹的接送,没有领导讲话,没有答谢词,简约不简单,低调有实效,让底层群众看到党和政府转作风重实效的践行。做的好,比说的好,效果强百倍。
 
(在线编辑  文童)

作家简介

刘尚,河南新乡,作品见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瞭望东方周刊》《中国人才》等报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