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苏】叶在壮 || 苏州最美是园林(散文)

 家乡文汇 2022-07-29 发布于黑龙江

 作家简介 
叶在壮,男,1952.07生,苏州市优秀教师,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省文联书法老师。市书协会员。苏州老园丁书画研究会理事,苏州大学书法社会员、苏州草书社社员,苏州知青书画院成员,苏州知青文学社成员………

苏州最美是园林(散文)

【江苏 苏州】叶在壮

      漫步姑苏,宛如步入淡妆浓抹的画卷。桃红柳绿,抹成重彩的油画;烟雨蒙蒙,染成雅致的水墨。画不尽的春花秋月,写不完的依依浓情。今日的姑苏,昔日的郊外,多少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五湖四海,宾至如归,纷至沓来。多少神话传奇,在这片热土上传扬。漫步姑苏,自己也就成画中人。
     


       登上北寺塔,极目四望,苏州古城尽收眼底,那青瓦白墙的古典建筑,让人陶醉。塔下不远处,有一座曲径通幽的园林,古木参天蔽日,亭阁雕梁画栋,特别引人注目,这便是苏州著名的拙政园。据说当年文徵明在园之一角增添了一道回廊、几丛奇花,使人来此,无不恍然觉得报恩寺塔就在拙政园。文徵明这种园外借景的手法实在匠心独运、高明过人。塔与园浑为一体,相得益彰,更吸引四方游客。怪不得有诗赞曰:“巍然一塔逼云寒,绝顶登临眼界宽。浅谈湖山归杖底,参差楼阁出林端。”
        走进偏僻的小巷,来观赏另一种风格的耦园,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湾小河,一拱月桥。游人如织,小桥玲珑,流水清幽。耦园者,谐偶之音,寓有夫妇归田隐居之意。走在小河边的青石板小径,看河边垂柳依依,想旧时主人携爱侣漫步,那份甜蜜与幸福,岂是如今的喧嚣与拥挤所能冲淡!不要这多游人,不要这多欢笑,黄昏时分,踏着夕阳,想着心事,爱我所爱……那一扇花窗刻画出来的绿意,那一汪湖水环拥起来的葱茏,那一方石桌泄露出来的书香……都勾起了我的无限遐思……东篱把酒黄昏后,月上柳梢话情长,好典雅!好浪漫!
    


        苏州,这座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座人间天堂,园林之城,她秀丽的山水,典雅的园林,令天下多少人为之心动!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我道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她凝聚着湖光山色、烟波浩淼的气势;她脉动着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诗韵……她的古典园林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
        苏州园林的兴起,缘于苏州人的退隐文化。他们之中,或是官场失意,或是厌倦政治,或是躲避战乱,退隐于市,建园筑墅,来做泽畔渔翁,领受清风明月。但毕竟是做过官,有过显赫身份,享过荣华富贵,所以他们也不愿意真的象陶渊明那样去南山种豆,去寒江独钓,于是在车水马龙的闹市之中,用高墙围起了一个静谧幽美、迥异红尘、宛如仙境的城市山林。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他们在拙政园里,在沧浪亭里……呼朋引伴,谈诗赋词,弹琴作画,尽情享受人间真趣。古人对虎丘有九宜之说,称虎丘宜月、宜雪、宜雨、宜烟、宜春晓、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阳。我觉得这九宜,其实是无时不宜,适用于苏州每个园林。
      


       当年李白登上黄鹤楼,极目远眺,但见碧空浩渺,白云悠悠,无限风光,尽在眼底,不禁心旷神怡,感慨万千,但看到崔颢的题诗,说了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我读了叶圣陶先生的大作《苏州园林》,便对苏州的园林充满了无尽的向往,但是现在若让我写出来,还是感到该说的圣陶老先生都已经说了,我已经无话可说。
        走进苏州园林,你就像走进了一幅画卷,不论在哪个角度,哪个方位,你的眼前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没有一处不用心,没有一处不尽美。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我想,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已经足够了。

(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在线编辑:文童)

   投稿须知:

       投稿作品,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涉及政治敏感话题,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原创首发,体裁不限。投稿前,请作者仔细校对、审核,如有漏字、错别字或病句现象,作者自负。       
       投稿前需关注本公众号,加编辑微信18403880789。投稿邮箱:371084207@qq.com ,投稿时请在作品后附作者简介+照片和联系电话,稿件7日内刊发,请在本平台查看,超时可自行处理。
       赞赏费:实行分成制,10元(含10元)以下不返还。10元以上部分作者60%、平台40%,十天后发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