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诵读】范云阁|​榆树钱儿飘香话流年(主播/郑淑芬)

 家乡文汇 2022-07-29 发布于黑龙江

   

作者简介
 范云阁(老文童),绥化市作家协会会员、肇东市作家协会会员,《老年日报》特约通讯员、新媒体通讯员,辽宁老年报通讯员,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有多篇散文和诗歌散见全国各地报刊杂志、多家新媒体及微信平台,有部分作品获奖、编入文学作品集。出版了《笔润人生》《品味人生》个人专著两部。

 主播简介
郑淑芬,网名开心,退休于政府机关,曾任肇东市医药管理局工会主席。现在是工会职工之家合唱团成员。中共党员,爱党爱国,性格开朗,热爱生活,热爱文学,喜欢诵读,乐于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

榆树钱儿飘香话流年

文/范云阁  


提起榆树钱儿,人们都不会陌生,或能讲出与之相关的故事来。但真正知道榆树钱儿典故的人,恐怕不是很多。
 
传说,很早以前有一位善解人意的农夫,出山砍柴,路上看到一位奄奄一息的老者。农夫便把老者背回了家,把家中仅有的一碗米熬粥给他吃,老者吃饱,不知道如何谢谢才好。便从兜里取出一个小包裹说:“这是一粒榆树种子,你把它种到院子里,等榆树长大了,若碰到困难时,就晃一下树,便会落下钱来,谨记不必贪婪”。讲完老者就离开了。农夫照办不误,果真长出了一棵树,每年春天树枝结满了铜钱,仅在极为艰难或需帮助他人时,才到树底下晃好多个铜钱出来。村内的恶霸地主知道后,趾高气扬地赶到农夫家,占据了这棵树。搂着树晃了起来,铜钱像雨点一样落下,他哈哈大笑着喊:“我发财了,我发横财了!”他从早上晃到下午,最终大地主被铜钱埋起来压死了。此后,这棵树再也很难落钱了。
 


又一年遇到了旱灾,寸草不生,百姓眼见就要饿死,见到榆树上又结了绿乎乎的像铜钱,摘下来吃竟然不觉得饿,用它来果腹,于是全村人就靠这棵树度过了荒年。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棵树的救命之恩,又因为它长的一串串,小纽扣儿般大小,形状像古代的铜钱,就给它起名叫“榆钱”,同时寓意着年年有“余钱”;榆木还有“榆木疙瘩”之称,意在难解难伐。民间借喻“榆木头疙瘩”脑袋,比作这人不开窍,典故由此而生。此后,大家把这个村就叫榆树村了,后又变成榆树县,直至今日的榆树市。
 
榆树是很古老的树种,生命力很强,榆树钱儿老了以后,就会随风飘落,飘到哪里就在哪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它没有松柏的伟岸挺拔,没有柳树的飘逸长发,没有杨树的高大俊俏,因其貌不扬,不被乡村绿化看好。但它甘于奉献,结实耐用,很受百姓欢迎。过去农村盖新房,榆木是做檩木、房梁的首选。生产队年代,制作马车铺板、包轴木、闸板子等都离不开榆木,还可以随岗就弯,经过工匠精细加工成耕地的犁杖。
 


榆树全身是宝。榆树钱儿,在三年困难时期,算得上一道美味。记得在老家的屯西头,有一片榆树林。那时,我刚刚八九岁,每到春季见到榆树枝上长出芽孢,就盼望榆树钱儿快点长大。当嫩绿可爱的榆钱儿比小拇指盖儿还小时,那种微甜透着清新的美味就回绕在舌尖喉际,遇见垂手可得的树枝就撸上一把,塞进嘴里贪婪地吸吮着;当一簇簇榆树钱儿挂满枝头,像一串串碧绿的翡翠,醇香四溢时,人们就开始争先恐后的采摘了。我们兄弟几人有时爬到树上去摘,有时用竹钩子勾,有时手能够到就直接撸下来,不一会儿功夫,就满载而归了。母亲做榆树钱儿是最拿手的活儿,清洗净,沥出水,加上小米煮粥,有时掺在玉米面里,加上盐和葱花,做成窝窝头,放在大锅里蒸熟。一掀开锅盖,那股香喷喷的味道瞬间弥漫在小屋上空,分外诱人。一个个金黄色的窝头上点缀着一抹绿色煞是好看,既解饿又解馋,至今还忘不了那股香甜的味道。
 


榆树钱儿老了,随风飘落在地上,学校开始给小学生分配上交榆树钱儿的任务了。放学后我们几个同学凑到一起,饶有兴趣地带着笤帚和面袋子,到榆树林里去扫榆钱儿,学校用来种榆树墙美化校园,或交给上级统一使用。
 


榆树钱儿虽小,其作用不可小瞧。除以上用途外,它还是一种药材,并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榆钱儿有利水,通淋,消肿,增食欲,养肠胃,助睡眠,清热化痰的功效。
 
榆树钱儿生长期很短,大概半月左右就会枯干凋落。“早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古代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暮春的繁丽景色,也赞美了杨花榆荚的朴实谦逊、乐观向上的精神。还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告诫人们珍惜时光,不负韶华。
 


几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随着社会的发展,树木品种不断改良更新,观赏性的树木比比皆是,满目苍翠,普通的榆树已经寥寥无几了,仿佛在孤独地记录着岁月的沧桑与以往的芳华。
 
如今,那满树飘香的榆树钱儿对我来说已不是什么美味儿了,而是一种永恒的记忆,怀念那远逝的榆树钱儿飘香的童年!

 (2022年5月20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