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每天都在说的这句话,竟是孩子没主见的根源

 金苹果6 2022-07-29 发布于北京
经常收到小仙女们的私信:
 

孩子在小区玩,总是爱跟着别的孩子,别人做啥她做啥;

和其他人意见75不一致时,别人稍微说几句他就放弃了;

让他做决定总是唯唯诺诺,感觉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

懂老师,你说我这么雷厉风行的人,怎么会养出这么个没有主见,性格懦弱的娃?

 
图片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没有主见,最大的原因大概是他们觉得自己说了不算,所以就不想再多说了!

图片

01

也许你的这句话,才是孩子没主见的根源!


 

周末逛商场,遇到了一对母女在挑衣服,女孩12岁左右,跟着妈妈后面,妈妈催促着“快看看有没有你喜欢的”。

女孩先是选了一件白色的衣服,妈妈说:“容易弄脏!”

紧接着,女孩又选了一件黑色款,妈妈又说:“年纪轻轻,过于沉闷。”

最后,当妈妈拿着同款的粉色衣服问她意见时,她回答了一句“还行吧”!

结果妈妈又开始数落女儿和她爸一样没主见。

……


图片

女孩真的没主见吗?她开始是为自己选择了白色的衣服呀!

有主见并不等于孩子自己主动表达的想法必须与你一致。

有时候,孩子明明很有主见,但在大人的打压下,慢慢的不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时候,孩子明明很有主见,但是作为大人的你看不到,硬生生的给孩子贴上了“没主见”的标签。
 
想起了前几天,看到心理学家李松蔚老师分享的这样一个故事:

在幼儿园中,有一位叫豆豆的小朋友,在上课做手工时,豆豆选了红色的纸。

同学说:“选择蓝色的。”

豆豆说:“好吧,那就选蓝色吧。”

这时,老师走过来说:“豆豆你没必要听他的,你可以坚持自己的想法。”

豆豆说:“还是选蓝色吧。”

老师说:“豆豆你真没必要因为他而改变自己的选择,你可以和他讨论呀。”

豆豆说:“不用了,就选蓝色吧。”

之后,老师和豆豆的家长说:“你们家豆豆太没主见了,不会拒绝别人。”

...... 


故事结束了,李松蔚老师说到:“可是我看到,豆豆当着老师的面拒绝了老师三次,坚持选蓝色!”
 
图片

日常生活中,你是不是经常说“这样可不行,你还不懂,听爸爸妈妈的”!这样孩子又何来的有主见?

慢慢地孩子做任何事都习惯性听取他人的意见。在家听父母的话,在外边也就会听别人的话。

所以,当你发现孩子不够有主见时,就要思考是否是自己破坏了孩子的主观独立性。

图片

没有主见的孩子,长大后是什么体验?

“非常在意别人的眼光。买了一件衣服明明很喜欢,朋友随口一说不适合,马上就拿去退了。“ 
“和朋友一起吃饭,别人一问想吃什么,回答永远是随你们,即使有想吃的也不好意思说。”
“工作安排明明有意见,对领导同事又很难表达出来,勉为其难地说可以......“

没有主见的人,不敢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又总是寄希望别人帮自己拿主意,这种依赖不仅是因为自信心不足,也是在逃避责任。

02

不要把孩子培养成没有主见的“优秀绵羊”


前段时间热播的一个综艺——《朋友请听好》,有一期里,易烊千玺读了一封信。  

信是一名25岁的研究生写来的:

“我已经25岁了,可是感觉自己还没有成年,因为我妈管的太严了,让我没有独立的感觉。”

“我现在都读研了,还被要求每天11点前回家。”

“国外生活期间,生活费每周给一次,怕我乱花钱,怕我冲动消费,怕我到月底饿肚子。”

“我长这么大从来没有自己买过衣服,都是妈妈给我买的。”

这位朋友还说道,出去和朋友吃饭,妈妈只给他50块钱。因为没有多余的开销,他甚至交不到女朋友。

对于妈妈这种事无巨细的掌控,已经让他“呼吸不过来。”

图片

网友们建议他出去独立。可他却说:“真的很想独立,但又怕提出来伤妈妈的心。”

25岁,高学历,却在纠结该不该独立!明明知道是错的,却不敢下决心改变。

他怕妈妈伤心的背后,掩盖的是没有主见,没有独立判断的错位心理。从小被安排、掌控,从不曾自己做决定,让他变成了没有主见,任人摆布的“优秀的绵羊”。

图片

03

如何养育有主见的孩子?


父母们总会觉得,你是我的孩子,我有资格决定你应该读什么样的学校,和什么样的人打交道,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以及后来嫁给什么样的人。

但是,孩子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已经慢慢变为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他不是父母的附属品,而是一个完整的人。

一个有主见的孩子,其实就是会独立思考、会选择的孩子。这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是父母长期引导和教育的结果。

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有主见:

1

给孩子创造“做主”的机会


孩子有很多自己的“小事”,即便孩子办砸了也不会影响整个家庭的运转,拿给孩子来锻炼自主性最合适不过。这些事包括但不限于:

(1)决定今天穿什么衣服;
(2)决定自己梳什么发型;
(3)决定自己毛巾的花纹;
(4)决定自己牙刷的颜色;
(5)决定用什么味的牙膏;
(6)决定喝牛奶还是橙汁;
(7)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具;
         ……
不要小看这些“小”事,这些“小”事培养的是孩子对自己想法的自信。

只有当孩子对自己的想法有自信的时候,他才敢于在人群中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才有可能获得他人的支持,从而引领他人、影响他人。

图片

2

允许孩子犯错


倘若你希望孩子将来有主见、不盲从,至少在儿时要给他坚持自己看法和观点的机会,即便那是错的,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请给孩子机会自己去发现、去总结,而不是粗暴地否定。

说实话,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你那些自认为弥足珍贵的经验,很可能已经过时了。

当孩子与自己想法不同的时候,不妨这样说:

图片
图片

“你很有主见,很有想法,这很好。”

“不过,我觉得这个方法更好,你要不要考虑尝试一下呢?”

“既然你很坚持,那你就自己去试试看吧。”

“你做的很好,看来你是对的,你很棒。”

“做的不如意吗?要不要试试看我的方法呢?”

“看,这不是也做得很好嘛?”

图片
图片
图片

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曾说:
“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尝试、失败和做得更好的自由,这是孩子,也是任何人学会自己做事的不二法门。完美主义不仅是美善之敌,也是成长之敌。”

一定要记住,请允许孩子犯错,陪孩子,在错误里多呆儿一会儿。如此,你将收获到一个不一样的孩子,也会遇到一个全新的自我。


3

让孩子自己找答案


每一个孩子都会无休止地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经验告诉我们:孩子爱不爱提问题,是关系孩子成才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孩子如何去得到答案,则是关系孩子成才的更重要的因素。

4

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

场景一:孩子跌倒了,哭了,妈妈赶紧上前,抱起孩子说:“不疼啊,乖,好孩子不哭。这地板是大坏蛋,妈妈替你打它!”

场景二:孩子吃饱了,妈妈说:“好孩子,你正长身体呢,吃这点哪够啊?来,再吃点,乖啊!”孩子不吃也不行,最后被妈妈缠着吃。

场景三:孩子急匆匆要去学校了,妈妈却拦着不放,逼着孩子再穿件衣服。可孩子不觉得冷,不肯穿。妈妈说:“老娘吃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冻着了怎么办,别不识好歹!”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成年人总是习惯用自己的经验否定孩子的感受。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它的杀伤力甚至比不在乎孩子的感受更甚,也更常见。

一个孩子如果连自己最基本的饥饿感、冷暖感和疼痛感都不能得到确认,那么,他如何构建自我意识呢?破碎的自我,又怎会有长久的幸福?

图片

孩子对一件事的判断和感受,不要第一时间去否定,而是尊重他,在这种氛围长大的孩子,会时刻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告诉孩子:“我的感觉是什么,当然最主要还是要看你自己的感觉,你的感觉更重要。”

父母尊重孩子的感受,孩子才能相信自己的判断力,坚持自己的选择。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这是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成功人士必备的品质

图片

人最绝望的不是困苦,而是对自己的人生没有掌控感。只有敢于倾听内心的声音,才能把人生攥在自己手中。

把决定权交给孩子,让孩子做驾驶员,开着自己的人生列车,走出自己的人生轨迹。

愿他们,无论遇到什么风雨,都可以坦然面对。并自信地说:“那是我自己的决定”。

图片
Ps,

有些孩子天性喜欢跟从,年龄太小的时候,因为社交能力还不足,语言能力还不够,脑子也不太清楚,就会把这种“跟从”表现得过于明显和夸张,父母看在眼里就觉得很不舒服。

其实只要孩子在足够宽松的环境下成长,在家里被允许表达意见,提出要求,他能在社交当中去表达意见是迟早的事,只不过他现在还有点害羞,有点没经验……等到孩子渐渐长大,经历的事情更多,社交和表达能力更好,拥有对等的友谊,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