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庸武侠:为何小说名是《碧血剑》,而非是金蛇剑?

 古金武侠 2022-07-29 发布于北京
《碧血剑》的修订花费金庸大量的精力,在十五部小说中,这一部的付出最多。初看这部小说的名字,心里在想此书中定然有“碧血剑”。待翻阅完之后,作者只写了金蛇剑,至于那柄“碧血剑”,却没有言明,这不仅让人想到金庸的另一部名作《射雕英雄传》。


《射雕英雄传》乍看之下,也与书中内容不符,但实事并非如此。即便从表面浅析,郭靖也曾张弓搭箭,弯弓射雕。到了另一部作品《碧血剑》,却没有碧血二字,只有人们所熟知的“金蛇剑”。那么为何会是这样呢?其实小说的名字是没有任任问题的,作者金庸先生巧妙写出来,让人为之叹服。


《碧血剑》里的人物,有的是历史人物,有的是作者虚构而出。袁崇焕这个人物在历史当中真实存在,而“碧血”一词主指的就是他。袁崇焕极具悲剧色彩,他本是明末的抗清名将,曾击败过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可以说是威风凛凛。然而皇太极心生一计,用反间计将袁崇焕害死,崇祯皇帝不明就里,上了个大当。金庸先生在《碧血剑》的后记中,曾用大量的笔墨来写袁崇焕这个人物,而“碧血”二字则是指忠正之人。


《庄子·外物》中曾写到一个名为苌弘的人被冤枉而死,他死后血化为碧玉。原文是:
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后来用成语苌弘化碧来比喻那些忠正之人。显然袁崇焕正是忠直的人,可惜臣良君不正,未遇明君,最后惨死收场。除了袁崇焕之外,书中曾多处写过“碧血”。闯王手下的大将李岩,下场又何尝不像袁崇焕。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若是李岩逃走,或许能化解这场灾难,但是他忠于闯王,并没有逃离而去。在主角袁承志的心中,李岩是忠义之人,甚至穿衣打扮还曾模仿过。袁承志初出茅庐之时,对李岩的为人十分佩服,故而买了一套书生衣巾,作书生打扮。袁承志的父亲袁崇焕是忠义之士,对于主角袁承志来讲,凡是忠义的人皆与他志同道合。


袁承志这个人物是复杂的,而复杂之处在于他是名将之后,却不能效忠大明。原因不言自明,是因为其父被崇祯皇帝所害,这是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虽说如此,但是袁承志没有黑化,他并没有投身清朝。试想一下,父亲为抗清而死,遭皇帝冤枉,使其含冤莫白,若是袁承志定力不佳,或许早已投敌。待身在敌军阵营,就可将崇祯手下的大军杀得是屁滚尿流。事实上袁承志没有仇令智昏,反而是格外冷静。他没有相助“清明”,却拔剑相助于闯王,本以为这是义举,没想到却是助纣为虐。


到了这里,就不难看出,为何作者金庸先生会为小说取名为《碧血剑》,而非是金蛇剑。碧血是忠的意思,纵观全书,袁承志、李岩、袁崇焕皆是忠正贤良的人。哪怕是长平公主阿九,亦是这般。她是崇祯皇帝的女儿,国破家亡之际,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后来在《鹿鼎记》一书中,她由原来貌美如花的公主,变成了武功高强的九难师太,这同样是忠。只不过阿九、袁承志、李岩,所忠于的对象不同罢了。


《碧血剑》包罗万象,不仅有国之忠,还有爱之忠。那金蛇郎君夏雪宜武功好生了得,他的金蛇剑法诡异至极,形如鬼魅。莫说是温家五老,哪怕是成名已久的高手,都惧怕他的手段。他和温家有血海深仇,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吸其髓。但是当爱情扑面而来,夏雪宜放松了警惕,结果遭五老所害。他行事亦正亦邪,对于江湖中的伎俩,又岂会不知,那名为醉仙蜜的毒药何等厉害,中毒之人全身发软,任人宰割。倘若不是心里念着温仪,又怎么会轻易中招。他大仇未报,决然不会有片刻放松,在面临死亡之时,错以为是所爱之人温仪狠心下毒,他万念俱灰,甘愿受死。当得知温仪并不知情之后,夏雪宜像个孩子一样开心。


夏雪宜和温仪情投意合,皆是对情之忠。细想一下,袁承志和温青青的爱情,亦是历经磨难,才终于长相厮守。没有爱的忠诚,又何谈苦尽甘来。袁承志和温青青的身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的父亲,均是被人所害,但是温青青没有被仇恨蒙蔽双眼,袁承志也未仇火焚心。想必是这在“忠”的驱使之下,才有得正义之举吧。


后来闯王性情大变,手下之人目无法纪,让袁承志萌生退意。纵使闯王这般,袁承志也没有揭竿而起,这也算得上是忠。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恩怨,有恩怨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他出海渤泥国,不在理会江湖上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至于闯王、明、清,也与他没有半点关系。他手中的金蛇剑,亦是正义的象征。小说名为《碧血剑》,那个剑字是忠义之剑,是正义之剑。若是将小说定名为“金蛇剑”,那么便落了下乘,毕竟《碧血剑》的核心内容是“忠”,主写袁崇焕和袁崇志。细心的朋友早已发现,金庸先生写袁崇焕的内容似乎要多于袁承志,这也是该书的有趣之处。


假设小说的名字为“金蛇剑”,所写的内容多数为江湖,可能不及现在这么浓厚。金庸先生妙笔一挥,明写江湖恩怨,实则写国家,写江山,真是让人拍手称绝。一个明线,一个暗线,这样的写法,真是有趣极了。从黄金丢失,便已经开始铺垫,或者说那份宝藏图,就已经在写国,而非是江湖。准确点来说,金庸先生是把江湖事融入国家,而袁承志所学的武功正邪兼具,侧面写出人物的复杂性,以及面对国仇家难时的艰难抉择。故此才将小说取名为《碧血剑》,而非是金蛇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