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换种想法,让你少走五年弯路。

 babebab 2022-07-29 发布于浙江

前段时间,我有位相交甚好的学弟给我凌晨发来消息:

“学长,我最近工作的很累,且很不开心,能不能找你谈谈心。”

内心的第一反应,我是抗拒的,我这种感性不足,理性有余,且直男癌晚期的人。

学弟到底是从哪方面总结出,我适合当他的心灵导师的。

不过恰逢深夜,一个人空虚寂寞的刷着朋友圈也挺无聊,我就耐下性子,听他吐吐苦水。

通过学弟在微信中不间断的文字描述,我大概了解了他的情况:

最近,他刚入职一家做游戏推广的公司,薪资是按底薪+引新提成结算的。

但由于他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游戏这一行,做起来十分的吃力,工作的第一个月,流水几乎为零

而每周轮休,一天工作10小时的工作制度也让他感到身心疲倦。

起初,他以自己还是小白,需要慢慢摸索推广技巧为理由安慰自己,只要坚持下去,肯定能做出流水。

可最近有位和他一样入职不久,也是刚刚开始接触这一行的新人,仅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做出了一万多的流水。

这让他的信心遭到了极大的打击,他在想,自己明明每天都很努力的工作,为什么还在原地打转?

是不是自己根本就不适合做这个行业?辞职去另觅出路会不会是更好的选择?

图片

虽然隔着屏幕,但我能感受到学弟此时此刻的心情必然是十分沮丧和焦虑。

按照“知心大哥哥”的人设,我应该要给他灌一灌类似“如果你觉得累,证明你在走上坡路”之类的成功学鸡汤。

但钢铁直男的我并没有那么做,我对着屏幕迟疑了一会,并打下了以下这段字:

“抱歉,我不太会安慰人,所以没办法帮你分担消极的负面情绪。

但我能站在个人的角度,给你一点建议:

我要是你,我会先努力控制自己先跳出焦虑情绪的漩涡,站在一个“局外人”的视角去分析问题出在了哪

到底是自己的推广方法出现问题了呢?

还是自己推广的目标受众找错了呢?

还是自己没有找到正确有效的推广渠道呢?

...

把自己能够想象到的影响目标实现的变量写在一张纸上,然后逐个因素去拆解

或许,你就能找到导致自己一个月无流水这个结果的真实原因。

并能够对症下药的去找出相应的方法论,并解决它。”

图片

估计学弟也没有想到我会说出以上这番话,良久后,他才回应道:

“谢谢你,学长,你帮我做的这番分析比安慰的话有用多了,我会好好去思考自身存在的问题的。”

将手机屏幕熄灭的我感到如释重负,同时也从学弟的案例中感受到:

很多职场人在工作中,都是用一种单一且错误的思维方式去处理问题的。

这便导致,很多人会把一件事情的“果”归到与它毫无关系的“因”中去。

从而做出许多基于情绪化的错误决策。

如果能够扭转自己的单一的思维方式,站在一个更科学,更理性的角度去处理问题。

很多人的工作效率以及薪资水平,绝不止于此

图片

那么,能让自己在工作中斩荆披棘的思维方式有哪些呢?

市面上很多关于提高思维的培训课程扯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案例。

但在我看来,兜兜转转,影响到工作效率的,无非就是以下五种思维方式:

透过表象,抓住本质

何为表象?何为本质?

我来举个例子:

人的正常体温是37度,但有一天你感到了不舒服,用体温计一测,结果发现自己的体温飙升至了39度。

而你现在体温39度的现状,就是问题的表象。

那么,如果从表象出发去寻找解决方案,(即如何让39度的体温降回37度),很可能就会得到以下解决方法:

用冰块敷住脑袋

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将空调温度降低

这样做,当然自己的体温会有显著降低,但是实际性的问题解决了吗?

根本没有,因为导致自己体温升高的真正原因不是脑袋体热了,而是身体被病毒入侵了。

只有去医院检查,对症下药才能根治。

听起来我举的案例是不是很好笑,但实际工作中的确很多人这么做:

干了大半年不涨薪就离职

竞争对手降价,我就降价

开会遭批评,我就消极工作

这种当时看似有效的应对方法,没过多久问题又会回来,还可能引发其他新的问题。

问题的现状永远都是表象,导致现状和自己的期望之间产生差距的原因才是问题的本质。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能否在工作中,迅速抓住本质问题,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职场高度。

图片

时刻保持思辨精神

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写过一句话,“从来如此,便对吗?”

很多人无论是在读书还是在工作时,都太过于依赖和相信前辈们的经验了。

以致于没有从自身的出发,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处理问题。

而事实上,每一个培训课上的讲师,都会告诉你用我的方法去创业/销售/营销肯定会获得成功。

每一个房地产销售都会跟你说,这套房是全市性价比最高的房,买了准升值。

每一个微商都会说,加盟我们吧,躺在家中就能赚钱,然后甩一堆转账的截图。

谁信谁傻,却还是能骗倒一大堆人。

这正是人们只盯着自己期望的结果看,却不考虑自己离结果还有多少差距,是否拥有成功所要具备的充分条件,以及方法放在自己身上是否适用。

“苦瓜是苦的”这没有错。

但别人告诉你“苦瓜比冬瓜”好吃,那么你就不去尝试苦瓜的味道了吗?万一苦瓜的苦更符合你的胃口呢?

看待问题时,我们虽不能固执不听他人言,也不能对他人的话全盘照收。

要时刻保持思辨精神,不是去做对的事情,而是去做在判断后,你认为对的事情。

图片

想在做前,想时不做,做时不想

很多人在工作时都会遇到这样的一个状况:

上班后良久后都无法进入工作状态,一直纠结于自己今天要做什么。

又或者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根本不去思考哪些工作任务是重要的,而哪些工作任务又是可以暂时能搁置的。

这也导致了不同人之间的工作效率是天差地别的。

所以,有人每天准时下班,却能做到全公司业绩第一,有人每天晚上晒加班的朋友圈,却得不到上级领导的一句称赞。

因此,在日常工作时,要学会“想在做前”

在开启一周工作前,就应该给自己本周的所有任务排个序:

哪个工作放在优先级,哪个工作放在次优先级,哪个工作属于有空再做那种...

再把这些工作任务分配到每日工作计划中,就能避免了工作混乱的情况发生。

尔后再学会“想时不做”,在做每项工作前,先从这项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出发,去思考最佳的解决方案。

把工作的路径和措施先确定下来。

最后,就是学会“做时不想”,确定了什么时候做,要怎么做后,便心无旁骛执行下去就好。

这样的话,就不会工作一天下来,发现自己的工作进程还是原封不动。

图片

即时有效的反馈

为什么游戏如此吸引人?

玩过王者荣耀的朋友都知道,这游戏堪称“美好心情的终结者”。

操作起来不仅手指酸痛,给自己匹配几个神坑队友,击杀敌方的数量远不及队友送头的数量更是气的自己直吐老血。

但为什么,天天喊着卸载王者的大多数人,到最后还是心甘情愿的重回游戏坑呢?

正是因为,玩家在王者峡谷中,每击杀一次敌方英雄,屏幕就会响起“Godlike”“Double kill”这样的称赞声。

并且每局游戏胜利后的段位星星增加,以及达到最强王者段位的那份自豪感,让许多玩家都心生向往。

发现了吗,游戏中的即时反馈机制正是玩家沉迷上瘾的原因。

而很多人在工作中懒散,正是因为他们完成任务后,未能得到即时的正向反馈

加薪吗?遥遥无期

领导的赞赏吗?也没有

而没有即时反馈,人便容易陷入焦虑和急躁的情绪。

因此,在工作中,建议大家一个要给自己建立“正向反馈机制”

当完成某项任务时,奖励自己吃顿好饭,或上班时偷偷放松几分钟,这样的话工作就会变得越来越轻松。

而在工作过程中,向上级即时反馈自己的工作进程也十分重要,这样不仅能够保证,上级的认知和自己保持着同一水平线。

还能让上级看到你真的有在认真对待这项任务,而不会让最后工作做完了,领导一看觉得不满意让你重做,你也心生怒火的现象发生。

图片

从终到始的推导思维

我要讲的最后一种,也是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从终到始

掌握了它,或许能帮助你破解许多工作上遇到的难题。

那么,从终到始怎么理解呢?

试想一下,有位客人进了一家电脑店,跟销售说,想买一部笔记本给他儿子学习用,能不能推荐一部好点的给他。

此时,销售A急忙给他推荐店里最贵的某星人笔记本,宣称不但运行速度快,而且品牌质量有保证。

而销售B则给他推荐店里价格适中的某想笔记本,并描述:

如果是给孩子学习用的,就不必买那么贵,这个笔记本就能够满足学习的需求,而且现在买还有优惠。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会决定跟谁成交?

毫无疑问是销售B。

而销售A与B的差距在于:

销售A是从销售端出发,想着怎样能赚取客户更多的钱。

而销售B则是从客户端出发,将对方的需求逐步倒退拆解:

客人买电脑是为了儿子学习—价格适中的某想电脑更符合客户心中的定位—让客人看到最优选项。

这就是从终到始的逻辑能力。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会被工作上的一些问题卡出,极大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总是苦思冥想,渴求脑袋里灵光一闪,蹦出个解决方案。

而其实,只要我们从这项工作的目的出发,去往前逐步推导,就能很迅速的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就像当初我和运营部其他小伙伴研发销售杀时,也因为想不到好点子卡壳了很久。

最终,我们从这款游戏的目的以及获胜规则出发,去逐步推导,才慢慢研发出了采购牌、公司牌、需求牌以及技能牌。

ps:还不知道销售杀是什么的朋友,可以点击右方蓝色链接原来,这才是撩客户的正确姿势。

无论是面对工作问题,职业的选择以及人生的重大决策时。

从终到始的思维方式都是帮助我们做出最正确决定的指导方法。

图片

综合如上,思维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是职场中最宝贵的财富。

它不是清楚概念和做法就能马上掌握的,还需要自己后天的刻意学习。

这篇文章,也不是为了写出来,就能让你在工作中获得实质性的帮助,从职场小白秒变职场强人。

那是童话,都是骗人的。

而是让你能够在日常工作遇到难题和困惑时,偶尔能记起今天说的这五种思维方式,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拿出某一点来运用。

或许某一天,它便真的能潜移默化成为你的能力。

而掌握这几种思维方式,至少能让你在职场中少走五年弯路。

图片

点这里,给自己加点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