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历史】国军是如何丢掉山东的(二)情怀:富贵要还乡,三李不如一王

 金色年华554 2022-07-29 发布于江西

情怀:富贵要还乡,三李不如一王

山东在历史上曾分置齐鲁两国,齐人擅经商,齐国物产丰硕,贸易繁盛,齐都临淄之富庶华美,堪与今日之上海大都市媲美。但自从南边的鲁国出了个孔子之后,山东人的兴致都转移到做官上面去了,所谓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做官是为了什么?自然是光宗耀祖,光耀门楣,所以做官以后一定要回家,富贵不归乡,如着锦衣夜行,太难受。

民国三十四年抗战眼看就要胜利,蒋校长的几位山东学生开始频繁走动关系,筹划着荣归故里。先是李延年,在日军投降前夕被任命为山东挺进军总司令,着手准备接收山东。八月日军宣布投降,旋即兼任山东受降区受降官,在阔别八年的父老乡亲面前着实风光了一把。李延年过完瘾之后清醒地发现,山东这地方不好玩,自民国二十六年山东沦陷,这地方成了共军的后花园,日军尽管清乡扫荡,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共产党越来越多,从胶东到鲁南山区红透了半边天。并且山东共匪非一般的共匪,在收复日军城市据点中表现出的强悍战斗力令李延年直冒冷汗,日后国共一旦开战他就是坐在火药桶上了,想到这里哪还顾得上衣锦还乡的小幸福,赶紧脚底抹油开溜最安全。

图片

李延年心眼活脑子转得快,讨得一纸调令麻溜地跑到徐州上任去了。日后他成为唯一没有在山东被俘的山东籍高级将领,令人称奇的是,他也是后来在徐蚌会战中极少数全身而退的国军高级将领之一,并最终在台湾得以颐养天年。

做人还是精明一点好,第二个荣归故里的精明人是王耀武,王耀武称得上是一代传奇人物,他的故事完全可以拍成一部励志电影。出身贫苦之家,为讨生活到青岛的一家饼干厂打工,但打工人未必只有打工魂,眼活手快的王耀武深得老板喜欢,并和少东家成为莫逆之交。少东家书读得多,不甘心子承父业经营一家小小饼干厂,常常给王耀武灌输革命道理人生抱负,两人偷偷约好一起去广州报考黄埔军校,行至半道却被老东家派来的人给截了胡,身负家业的少东家只得挥别王耀武,含泪叮嘱王耀武一定要完成他的未竟之志,就这样,王耀武顺利入学成为一名黄埔三期生。

毕业之后,东征北伐,中原大战,江西剿匪,王耀武走上了一条标准的黄埔系升迁之路,从少尉排长直至少将旅长,终于有了自己的军队。有了军队该如何经营?这个时候,王耀武骨子里的山东商人基因就开始发挥作用,他在青岛饼干厂学到的东西可不比黄埔军校少,别人带兵,用的是军人思维,他带兵,擅长使用商人思维。普通人当兵为的是吃饷,叫人干活首先得钱到位,钱没到位你天天给员工灌输革命道理树立人生理想打鸡血洗脑,那叫耍流氓。国军中这样的官长不少,嘴上都是价值观,心里都是小算盘,煽呼着当兵的流血卖命,自己不知道又娶了几房姨太太,满嘴仁义道德,实质上喝兵血。

王耀武的部队从不欠饷扣饷,王耀武深知员工离职只有两个原因,一是钱给少了,二是受了委屈,只要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那第二个问题就不成为问题。但问题是钱从哪来呢?一般的官长都是行伍出身,除了打仗别的不会,但王耀武会干饼干厂啊,他先是在汉口开了家饼干厂,小试牛刀获利不菲,逐渐将生意触角伸到各个领域,短短几年就发展成为集团公司,后来竟把前东家的青岛饼干厂也给收购了。客观的说,王耀武如果不从军,以他的头脑和见识,一定会成为商界领袖,但他挣了钱,除了继续投资生意,就是投资军队。别人的部队老欠饷,他的部队发十三薪,工资开到位,人才自然不难招,人才聚集了,打仗自然不会差。

图片

国军物资军械发放层层盘剥,中央各部门相互推诿已成积弊,严重影响部队作战,但这难不倒家里有矿的王老板,我自己花钱买不行吗?武器挑趁手的,装备挑实用的,这样的部队拉上去能扛事,领导用起来顺手又放心,哪个领导不喜欢用能扛事的下属呢?王耀武的擢升速度此时已远超同僚,抗战之初即晋升第74军中将军长,这时候许多优秀的黄埔一期生还只是少将师长。

说到74军无人不知晓,从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兰封会战,到武汉会战、上高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再到长衡会战、湘西会战,几乎打满了八年抗战的全场,硬生生从一只杂牌军打成了直属军委会的甲种攻击军,名列国军五大主力之首。很难说是王耀武成就了74军,还是74军成就了王耀武,我们复盘74军所有的战斗过程,并没有发现王耀武有过人的军事指挥才干,反倒是他的下属张灵甫、李天霞、余程万等表现得极为优秀。王耀武很少壮怀激烈,动不动的就要慷慨要赴死要成仁,但他有一套完整的薪酬奖励体系,完成指标任务必重赏,负伤有比别人更好的医疗条件,阵亡了抚恤金是其他部队的几倍。

就这样,贫苦出身的打工仔王耀武,再次回到故乡时已是第二绥靖区中将主任、山东省主席、山东保安长官司令部司令。

山东籍的黄埔系高级将领还有两位,一是调任王耀武副手的中将副司令李仙洲,一是就任徐兖绥靖公署中将主任的李玉堂。加上前面曾任山东挺进军司令的李延年,并称三李,三李都是黄埔一期生,在国军将领中也算佼佼者,但论军功论职务,此时都不如名满天下的黄埔三期生王耀武,故坊间有言,三李不如一王。

图片

客观的说,这个豪华指挥阵容放到一起,认真打起来也够山东共军喝一壶的,但为什么后面战争结果如此悬殊,山东籍名将集体被俘呢?这里面除了陈诚的骚操作,也与国军历来积弊,和蒋委员长独特的驭人之术有很大关系。

首先说王耀武就任山东军政长官,却没能带走整编第74师,就算不给整74师,也要给个整83师吧?蒋委员长既然认为山东是重点匪区,要派一只老虎去镇守,为什么又要派一只拔了牙的老虎呢?说白了还是不信任,用人要疑,疑人要用,明里授权,暗中掣肘,这是老蒋一贯的风格。整74师是王耀武苦心经营起来的部队,老蒋用起来顺手,但是也忌惮该师只知有王不知有蒋,放到山东万一失去控制?整83师也不行,前身即是王耀武后期培养起来的第100军,所以王耀武只能揣着大印只身空降济南,领着临时收编的几支保安团和伪军窝在家里生闷气,我从这里面隐约嗅到一丝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味道。

再说李仙洲,实质就是老蒋派在王耀武身边的钉子,李仙洲屈居三期小学弟麾下本身就不太爽气,凡事只听陈诚的指挥,搞不好老蒋私下也给他许诺过由副转正,所以虽然同为山东老乡,李仙洲经常也敢拂逆王耀武的指令,明里和气暗中拆台。

图片

最后说李玉堂,论带兵能力绝不输王耀武,但为人耿直个性刚烈,远没有王耀武精明世故,所以总是和直属领导搞不好关系,故职场之路颇为坎坷。他把第10军带成了第九战区头等主力,却因与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置气被撤了职,在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关键时刻,蒋校长亲自打电话令其回到指挥位置,第10军顽强顶住了日军三个师团的围攻,始有之后的长沙大捷。在随后的衡阳保卫战中,第10军以17000千余人在外援绝迹的情况上,坚守衡阳城47天,逼的日本战时内阁都倒了台,创造了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守城之最高记录。但第10军最终放下武器投降,也成了李玉堂一生之中最大的污点,李玉堂始终没有再走出这种阴影,其余生之悲惨,莫不使人叹息。

此时就任徐兖绥靖公署主任,负责徐州至济南的生命线,可以说是掐着王耀武的脖子,王耀武对李玉堂的固守能力还是放心的,问题是徐兖的部队被上级借调,迟迟不能归建,李玉堂不擅交际,要了一圈也没要到,索性自暴自弃,这样一来,等于把王耀武的咽喉直接暴露给了共军。

      点击关注《陬溪》,评说近现代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