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仅存的10 座元代文庙之一|长子文庙

 Kath2633 2022-07-30 发布于北京

文庙分布于山西省的不同县市,其主体建筑大成殿建造年代共计有金代2座,元代10座,元末明初1座,明代8座,清代2座,反映了山西文庙建筑从金到清的历史发展状况,真实地展现了山西不同时期的文庙建筑建造技术和建筑式样。

图片

长子文庙,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城中心,是山西仅存的10 座元代文庙之一。据明弘治八年版《长子县志》记载:宋建中靖国元年、金正隆至承安年间、元中统及至元六年、明成化十四年、清嘉庆二十一年屡经修葺。文庙大成殿为元代遗构,其余建筑均为近年新建,院东与崔府君庙相邻,院内存大量石刻、碑刻。1996年1月12日,长子文庙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7日,国务院核定并公布其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据乾隆版《潞安府志》记载,长子文庙建于宋朝初年,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迁建至现址,金代天会九年改扩建,元、明时屡有修葺,至明清时,长子文庙已有影壁、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敬一亭,两厢祠堂、斋舍、经阁、殿署数十间,规模十分宏大,现仅存大成殿。

图片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长子文庙大成殿作为反映儒家文化的历史建筑,表现出古朴庄重的特征。保留的具有宋、元特征的斗拱、梁架等构件用材硕大粗犷,而遗存的明清木构件与柱础等雕制精美。

图片

侧视剖面图

图片


大成殿采用了前后插廊的结构设计,有效降低了大跨度对梁尺度的要求,同时保证了使用空间。除檐柱柱头施檐额外,殿内柱柱头均无檐额或普拍枋,保留了柱头仅设阑额,上施大斗以及斗拱上设置木沓头承梁的早期做法。梁架中以瓜柱隔架,瓜柱、叉手等更多地保留了元代特征,造型简洁。

图片
图片

图片

由于明清时期对大成殿又有所修葺,所以大成殿在保留较多元代建筑特征的同时,也反映出了部分明、清时期的营造法式。该大殿对于研究古代建筑学,尤其是宋、元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参考价值。

文庙内散间碑刻文物 ▼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