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决战元素周期表

 苍松321 2022-07-30 发布于四川

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要说的这本书叫《决战元素周期表》。

在正式开始前,我邀请你回想一下高中都学过的元素周期表。可能对大多数人来说,只能记住表里前1/3的内容。背到这,大多数人就进行不下去了,后面好像还有很多奇怪的,金字边的,不认识的字。我还记得,我当时去问我的初中化学老师,后面这些元素都是干嘛的,老师给我的回答是:这些元素数量都很少,而且它们在平时的生活里,基本用不着。

而这本书告诉我,后面那些元素太重要了。甚至可以说,它们决定着人类的未来。

先来说说作者。这本书的作者叫大卫·亚伯拉罕,他是美国的自然资源战略专家,白宫的智囊团成员。在稀有金属这个话题上,美国政府都要参考他的意见。作者为了写作本书,进行了非常扎实的调研。他走访了几十个国家,还约见了一些一般人见不到的,游走在法律边缘的神秘玩家,最后才形成了这本书。

我们来看一下这本书的题目:《决战元素周期表》,这个决战指是什么呢?简单回答就是,决战是一个比喻,指的是人类怎么使用和争夺,位于元素周期表后半段那些我们不太认识的金属元素的。

我的解读会分成三部分:

1. 打仗就是打金属。在这部分里,我给你说说金属元素在人类战争史里的作用。

2. 身怀绝技的金属元素。我们来一起认识几种有神奇功能的金属。

3. 脆弱的平衡。在这个部分里,我们看看稀有金属的交易市场,这是一个隐秘的世界。

第一部分

这本书里有这么一句话:一个种族使用元素周期表上元素的能力,直接能转化它的军事成就。这话什么意思,我帮你从地球还没有人类的时候开始分析。

我们先锁定一个相对低等的文明:比如一群狼。狼是社群动物,也可以算是文明的雏形。狼能掌握的东西,无非就是狼的各种器官,狼牙,狼爪,也就是一个生物体用自身的肉体所裹挟起来的元素,比如碳、氢、氧、氮、磷。所以狼和其他生物没什么区别,因为掌握的元素有限,它们绝对统治不了这个行星。

这时候,如果来了一群拿着石器的原始人,狼肯定打不过。表面上看,因为原始人拿着更先进的武器,但在本质上,是原始人手里拿着狼掌握不了的元素,这就是地壳里的各种硅酸盐,俗称石头。硅酸盐的硬度比起生物的骨骼高得多,所以原始人比狼群厉害。

时代继续进步,这时候,如果来了一群手持金属武器的文明,手握石器的原始人一定打不过他们。

书里举了赫梯人征服中东的例子。公元前6000年左右,有一个叫赫梯人的种族从高加索地区南下,进入了今天的土耳其地区。赫梯人的战斗力非常强,很多上古史书把他们描写得像战神一样。为什么?因为赫梯人掌握了一种神秘的技术。他们发现,把一种特殊的石头放在炭火上加热,就能得到另外一种极其坚固的东西。其实这就是铁元素,原子序号26。铁元素是宇宙里超新星爆发的产物,需要报废一颗8倍以上太阳质量的恒星才行。凡是原子序号在26之后的元素,全都必须在超新星爆发中才能生产。当然,赫梯人不知道这些,他们只知道这东西很硬。他们打造的铁质盾牌,铁质武器,就是当时地球上最高科技的武器。同时期的阿拉伯人只有木质弓箭,那当然打不过。赫梯人强大的本质,是他们能操纵元素周期表上排位更靠后的铁元素。

随着人类的科技进步,铁元素也普及了,成了全世界人的武器,甚至成了战争的代言词。那个著名的俾斯麦,被称为铁血宰相,就是因为他发动了很多战争。在一个大家都用铁打仗的时代,你要想高人一等,就必须掌握元素周期表后面那些罕见的元素。

我们来看一个一战里发生的例子:1918年,炮弹突然在巴黎市区从天而降,一下炸死了几百人。巴黎人都蒙了,因为离巴黎最近的德军阵地也在100多公里开外,当时大炮的射程只有十几公里。照理说,德军的炮弹根本打不过来。原来,德军使用了一种新式武器,绰号就叫巴黎大炮,射程达到了当时让人震惊的130多公里,相当于一炮从深圳打到广州。

而德军之所以能造出这种大炮,因为他们的炮管里加入了一种叫的元素,你看,已经出现不认识的字了。钼合金炮管的强度和耐热程度都极大提升,所以能打得更远。

而到了二战期间,在坦克的炮管里添加各种稀有金属,已经成了标配。炮管要不是合金制成的,那你肯定打不过别人。二战初期,德军坦克所向披靡,很大原因就是德国科学家掌握了更先进的合金技术。

但是,真正终结二战的,是两种排位更靠后的金属——著名的钚和铀。它们就是两颗原子弹的原料,属于放射性金属。原子弹的威力超过了任何一种人类热兵器武器。甚至可以说,二战的终结者其实是两种金属。

而到了21世纪,人类的高科技武器就更依赖稀有金属了。这些金属,清一色是我们不认识的奇怪字。

比如美军的 M1A2 主战坦克有先进的火控系统,这能让它在战场上率先发现敌人,率先开火。它的火控系统里要加入稀土金属。同时这款坦克的夜视仪里,含有”“元素。现代潜艇和战舰,都需要在钛金属里加入金属元素,强化舰体。美军著名的宙斯盾系统核心部分的 SPY-1 相控雷达里,也含有各种稀土元素。

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的 F-35 战斗机,用作者的原话说,F-35 飞过了整个元素周期表:飞机的螺母和螺栓都加入,雷达的信号加强需要金属,电容里需要金属。一架 F-35 战斗机,总共需要使用400千克的稀土。

书里引用了一位美国少将,也是一个材料学博士拉蒂夫少将的话,他说:如果没有某些稀有金属,人类武器会退回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平。

所以,纵观生物的进化史和人类的战争史,我们能清晰看到,从牙齿到石头,再从铁质武器到 F-35,是一个在人类在元素周期表里升级的过程。我们手持的金属元素越靠后,我们的战力就越强。

这是我们要说的第一部分内容,打仗就是打金属。听到这,你会不会觉得好奇,这些金属元素怎么能发挥这些神奇的功能呢?在下面一个小节里,我来给你解开这个秘密。

第二部分

在今天,人类使用稀有金属元素最简单,也最普遍的使用方法,就是用来制造合金。

说到这,我个人有个感慨,在这个世界上,制造合金真是世界上最合算,最神奇的事情之一。为什么会生发这样的感慨:我们来看的例子。

首先我们都知道,铝这种金属很软,用石头都能在纯铝板上刻下划痕。铝的熔点也很低,只有600多度,稍微一烧就软了,用脚跺几下都能踩扁。不过铝有两大优点:第一,很轻;第二,导电性很好。

怎么才能发挥铝的优点,规避铝的缺点呢?答案就是:合金。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听到铝合金这个说法的原因。

比如,往铝里添加0.2~0.3%的金属钪。注意,这个比例就和我们做饭放盐的比例差不多。但新形成的钪铝合金简直像换了一个人一样:高温强度、结构稳定性、焊接性能、抗腐蚀性、避免脆化等等全面提升。同时,还保留了铝轻、导电性好、价格便宜的所有特点。钪铝合金,是人类最前沿的材料,在飞机、航天工业里都有大用。而让铝金属完成这次升级的,就是那么一点微量的稀有金属钪。这就是为什么有人把稀有金属比作工业食盐。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这就是金属铌参与制备的合金。在汽车工业里,有一个永恒的难题,就是怎么能在不降低汽车的安全性的前提下,减轻汽车的重量。其实答案很简单:使用特种合金,比如加入铌。只要在1吨钢材里加入100克金属铌,大概就是一个蚕豆那么大一块的铌,就能让钢材的性质发生重大改变,强度大幅提升。这就带来一个重大的好处:1吨的钢材就能当2吨钢材使。现在很多人都在为地球变暖发愁,从这个角度说,要达成节能减排这个目标有一个办法,就是在汽车工业里大量使用含铌合金,环保的难题就可以被转化成,金属铌的供给问题。

我们总爱说,点石成金。今天的人类,其实已经掌握了类似的技术。

可以说,在今天,金属单体,也就是纯铁、纯铜和纯铝这些金属纯净物,都只能算工业原料。如果你不是合金,那根本不可能承受今天人类工业的各种苛刻要求。无论是桥梁的钢索、汽车的防撞梁,还是航天飞机的外壳,都是经过人类测试多年之后的合金。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好奇,为什么合金有这么神奇的作用呢?我给你补充一点这本书之外的信息。我们来看看,合金变强的原理是什么。给一个最简单的回答就是:加入其他金属改变了原有金属的原子结构。

在纯金属的内部,原子排列是比较规整的。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张很均匀的纸,每层原子层之间相互滑动起来比较容易,专业名词叫金属原子的流动性很好。一种金属的流动性越好,它的物理属性就越软。而在添加了其他金属元素之后,相当于在原来的纯净物里增加了一些杂质,增加了金属原子组织的不均匀性,就好像在一张纸里加入了很多植物纤维,很多梗,那这张纸就会变得更强韧,金属的流动性就降低了。同时,金属的一系列性质,比如热导性、导电性、磁性都会发生变化。这个改变非常之大,以至于几乎像变了一种物质一样,有的科学家甚至把合金称为亚元素,意思是,它的性质几乎变成了另外一种元素。

这是人类利用稀有金属的第一种方式:制备合金。

我们再来看第二种用法,叫制造永磁体。比较典型的元素叫镝。

永磁体,这是一个陌生概念。我们先说,为什么永磁体这东西这么重要。人类很有前途的两个工业方向都需要永磁体,一个是风能发电,一个是电动汽车。

我们的高中物理都学过,要把动能转化成电能,或者把电能转化成动能,都需要磁场。而永磁体就是提供这个磁场的。一般磁铁的磁场会慢慢变弱,但永磁体的磁场变弱非常慢,所以得名永磁体。永磁体,其实在我们身边大量存在。

比如新疆有一个地方,叫达坂城。达坂城有我国最大的风力发电机组。如果你开车从那里经过,太壮观了,简直是一个风车的世界。在迎风的山岗上,站着无数像巨人一样的风车。而每一个风车里,都有永磁体。它在里面,默默地帮助人类把动能转化成电能。

还有,如果你买了宝马或奔驰的电动汽车,那你就每天都和永磁体为伴。世界目前主流电动车驱动,就是靠永磁体推动的。这里我们顺便说一下,很多人以为汽车是靠马达,也就是电动机推动的,其实不是。如果用普通电动机驱动汽车,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说,汽车在拐弯儿的时候,两边轮子的转速是不一样的,这个问题电动机就解决不了。目前人类找到的最主流的解决方案,就是用永磁体来驱动车轮。

说了这么多永磁体,其实是为了推出金属镝元素。要造永磁体,必须用到金属镝。我们刚才说了,合金的性质会发生改变。人类发现,在一种叫钕铁硼系永磁体里面,加入金属镝,就能极大地增加这种磁体的电磁性质。目前,人类还没有找到另外一种替代品,镝是目前人类找到的最优解。

所以,只要人类希望实现动能和电能之间的转换,我们就会大量需要金属镝。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人类和未来之间有一个窄窄的瓶颈,这个瓶颈,就是金属镝。好,这就是稀有金属镝和永磁体之间的关系。

下面,我们再来正式认识一下,一种更厉害的金属:铌。刚才我们在说合金的时候,已经提到它了。铌元素的英文缩写是 Nb,你听这个名字感觉就很牛。铌的功能也很多,可以用来制备合金、制造超导体,但是铌最独特的属性,是它的亲生物性。

一般来说,有机物和金属之间是相互排斥的。人体很容易对金属过敏,比如戴眼镜的人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眼镜的金属腿把耳朵那个位置弄得很痒,这就是皮肤对金属过敏。我们为什么要戴纯银的配饰,就因为银是少有的一种,人体皮肤不过敏的金属。但是,金属铌对人体的友好程度远远超过银。

用术语说,铌有很好的抗生理腐蚀性生物相容性,说白了就是不生锈,不排异,也不和人体里的各种体液发生作用。甚至更神奇的是,肌肉居然能够在铌条上生长,就像在真正的骨头上生长一样。有人给铌起了一个外号,叫金属肉

如果人的头盖骨损伤了,最佳的替代物是铌片的人造头骨。铌丝,可以用来缝合神经和肌腱。把铌做成纱状或网状的结构,可以用来补偿肌肉组织。如果人体骨折,用铌合金打造人造骨骼是最好的。你可能会说,人造骨骼不都是钛合金吗?是。原因很简单,铌太少也太贵了,一般人用不起。

铌的亲生物性,是元素周期表里,一种非常稀缺的特性。甚至,我们稍微开一点脑洞。有人认为,人机合一是未来的趋势,那铌就太重要了。假设未来人类会在身体里连电线,安U盘,甚至装强化骨骼和造金属组织,铌一定是首选。可能到那时,铌将会超过钙和铁,成为人类含量第一的金属元素。

这就是第二部分的内容。我们说了三个稀有金属的应用场景,分别是制造合金、打造永磁体和金属铌的亲生物应用。

听到这,你可能会问,看来稀有金属还真有用,那就多多开采,人类的整体工业水准不都大幅提高了吗?是啊,谁不想呢。但问题就在于,绝大部分的金属元素数量非常少,而且分布及其不均匀。这也让人类和稀有金属的关系,变得非常微妙 ,也非常敏感。

我们进入第三部分,看看稀有金属和人类的政商巨头之间的关系。

第三部分

我们前面说了,人类对金属元素的需求越来越强。那这世界一定有个公开的全球稀有金属采购市场吧?并没有。稀有金属交易呈现两极化,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所谓天上,是大国之间的交易和博弈;所谓地下,就是世界金属的黑市。

我们先看看,为什么说它是大国之间的博弈。

金属元素在地球上的分布完全随机,有可能集中分布在地球的某个一角落,而其他地方一点也没有。所以,那些国土面积大的国家,地下有稀有金属资源的概率也就更大。

比如,金属钯,俄罗斯储量很大。有一个叫诺里尔斯克镍业的俄罗斯公司,控制了全球40%的钯金市场份额。再比如,刚才我们说的金属,巴西一个叫 CBMM 矿冶公司控制了世界总产量85%的供给。

而那些国土面积大的国家,本来在政治上也是大国。所以,稀有金属成了大国们相互博弈的筹码。

中国最丰富的资源是稀土金属。邓小平先生说过一句话: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中国稀土探明储量居全世界第一。稀土元素,成了中国外交里经常出现的角色。

这本书里举了一个例子:2010年,钓鱼岛事件爆发,日本拘禁了一个中国船长。中日关系也突然变得很紧张。这本书里说,有人认为,在这件事情后,中国政府就停止了对日本的稀土供应。这下,日本的高科技企业就受不了了。日本贸易商社就向经济贸易产业省施压,要求尽快解决中日争端,恢复平稳的稀土市场价格。

不过,在中日钓鱼岛事件之后的一年半时间里,稀土元素的价格还是上涨了2000%,也就是20倍。日本的高科技企业承受了巨大的损失。造成这个价格波动的原因很简单:市场上担心稀土供应再发生变化,这个恐慌经过一系列联想和放大,形成了市场恐慌,很多机构和生产商赶快买入稀土资源。最后的市场反应就是价格剧烈波动。

从这个例子里,我们可以看到,稀土金属已经不光是一个简单的资源,而是成了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外交博弈的筹码。

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会不会有这样的担忧,我们中国的制造业也很发达,那我们中国岂不也有稀有金属的软肋?没错。在稀有金属这件事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称大哥,谁都或多或少地缺少一些金属。

而我们中国的应对方法是:尽可能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刚才我们提到,一个叫 CBMM 矿冶公司的巴西公司掌握了全世界85%的铌的供应量,中国的应对办法是,我入股你们公司。20119月初,中信、宝钢、鞍钢、首钢和太钢成立了中国铌业投资控股,以19.5亿美元收购了巴西矿冶公司15%股权。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和巴西这个公司就变成一家人了,金属铌的市场环境就会对中国友好很多。

说到这,如果我们继续追问,既然这个 CBMM 这么厉害,他们公司的股份应该不愁卖,哪个国家掏不出19.5亿美元呢,为什么巴西接受中国人的收购呢?根本的原因是,中国有庞大的经济规模。我们的铌钢需求量,全世界第一。当你有庞大的需求时,当然可以和供给端谈判。今天,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一个公司,不管你垄断了什么金属,中国都是绕不过的一个谈判对象。这里顺便感慨一下,一个国家有蓬勃的经济和友好的外交形象,这有多重要。

这就是我们这个段落的前半段,稀有金属是大国之间政治博弈的筹码。

当一种商品成了政治博弈的工具,那可想而知,它的市场化程度一定很低。这就造成,很多时候你拿着钱都不一定买得到货。一个必然结果就出现了,就是稀有金属的黑市。

作者采访了一位专门给日本企业私下提供稀有金属的商人,这人的外号叫超级马里奥,因为他留着一脸超级玛丽的男主角那样的大胡子。这个人的真名是:中村繁夫。有人说,这位中村繁夫掌握着日本50%的稀土金属的进出口供应。据传闻,他一年的收入是350亿美元,不管这是真是假,这个人背后撬动的利益一定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整个金属交易黑市完全处于一个地下状态,不受任何一个国家法律保护,所以,个人的品牌和信誉就变得非常重要。作者写道,在金属的黑市交易里,买方接到的货物有时居然是一货柜奶粉,没错,就是用来冲奶喝的奶粉。金属粉末会先被氧化成氧化状态,然后掺到奶粉里,这是为了方便国际之间的报关通关。等买家拿到货物之后,先把奶粉洗掉,再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得到金属元素。你想,动不动就上亿美元的货物,在一个这么隐秘的情况下跨国转运,中间人的信誉会经受多大的考验。

很难想象,对世界这么重要的金属元素就建立在这么一个脆弱的,多变的,规则不明的交易方式上。

所以,写到这,作者对这种脆弱的平衡表达了自己的忧虑。他在书里也探讨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他先问,人类可以建立统一的法律和交易平台吗?作者认为这个恐怕很难,因为背后驱动的国家利益太大了。就算有交易平台和规则,也可能是形同虚设。

作者继续追问,那既然买卖有很高的风险,可以加强稀有金属的回收吗?

答案是几乎不行。首先,人类的回收工业没达到那个精度。一部 iPhone 里有65种元素,有的元素只有几毫克,像粉末一样散落在不同的零件里。人类回收它们的成本,远远大于重新买新的。

而且,从另外一个角度,回收这件事也可以不用想,因为它已经被这个宇宙的基本规律锁死了。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就是所谓的熵增定律,重组一个物体要付出的能量,肯定要大于当初打碎它所付出的能量。好比,你要重组一个被打碎的花瓶,耗费的能量一定大于当初打碎它。而要把散落在各种不同零件里的金属元素重新聚合起来,难度和重组一个花瓶难度相似。如果一定要这么做,代价就是消耗大量其他资源,比如石油天然气。就会出现为了回收而回收,得不偿失的笑话。

那怎么办呢?作者在书里并没有给出最后的解决方案。这本书的主要视角是介绍金属的现状,要探讨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恐怕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总结

说到这,书的内容就差不多了,我帮你总结一下。

我们先说了,打仗就是打金属。人类战争能力的提升,就是对元素的操纵能力提升的过程。在第二部分,我们重点介绍了三种稀有金属的使用方式:造合金,造永磁体,还有一种神奇亲生物金属——铌。在第三部分,我们看到了一个脆弱的平衡。贵金属是大国之间博弈的重要筹码,也是黑市交易上的宠儿。

在音频的最后,我说一些个人的感想。

作者最后提出的那个忧虑,也就是人类和稀有金属的未来会怎样,这个问题我来试着给一个方向性的回答。

在我看来,四个字:找太空要。

我们在前面说了,只有大质量恒星的死亡才能生产元素周期表后面的金属。它不像石油、煤炭这些资源,它们都是地球上造出来的,金属是宇宙制造。所以,如果以宇宙为尺度去看待这种资源,金属资源一点也不匮乏。

我给你补充一个这本书之外的材料:2015年,地球附近发生了一件大事,有一颗名叫 2011UW158 的小行星擦着地球掠过,最开始科学家担心的是,它可不要撞到我们。但仔细分析了这颗小行星的构成之后惊呆了:它居然是一颗铂金小行星。

这个小行星直径220米,铂金含量可能到达9000万吨。假设我们采信这个数字,那按照目前铂金的价格换算下来,大概价值在5万亿美元,是2015年的苹果公司市值的10倍。如果要把它打成铂金戒指的话,7亿中国女性,每人能分到900克,每人大概相当于能分到15个求婚的那种铂金戒指。15只,两只手都戴不过来。

当然,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还不能利用它,因为小行星速度太快,我们抓不住它。但就像那首诗说的,不管我们利用不利用,它就在那里。我们知道这一点。它就在太阳系里一圈一圈孤独地旋转,等待着被人类利用的那一天。而太阳系里,有12万颗小行星,木星有64颗卫星,土星有30颗卫星。它们也有硅酸盐的地壳,里面的资源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这么看的话,我们对金属的一切困局,一切忧虑,都是因为我们的视野太小了。人类就像是生活在山洞里的原始人,当我们感觉资源匮乏的时候,可别忘了在这个小小的山洞之外,还有广阔无垠的山川平原,和整个大陆。

让我们回到这本书的题目——决战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宇宙列给人类的货品清单。人类已经做到了识别元素、命名元素和使用元素。接下来,人类或许应该转战另一个战场:既然是宇宙制造,当然向宇宙索取。这是人类的宿命,也可能是一切宇宙生物的宿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