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钟华:赴太平洋岛国,一人撑起中国大使馆,九死一生独守3年|吴钟华|基里巴斯|岛国|斐济|联合国

 大公becnx9o9xv 2022-07-30 发布于广东

吴钟华

相比镜头前万众瞩目的外交部发言人,外交官吴钟华留守海岛三年,独自一人撑起一座大使馆。

他身居南太平洋上的贫困岛国,默默表达着对祖国的热忱。肩负重任,远赴重洋,为的正是在大使馆前亲手升起五星红旗。

励精图治

吴钟华出生于艰苦的抗战时期,那时,中国的百姓饱受屈辱,他们舍身取义抗击侵略者的奉献精神和重建中华的伟大志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年幼的吴钟华。

在漫漫求学路上,他逐渐寻找到为国效力的方向——成为一名外交官,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挺起腰杆,为祖国的和平统一贡献力量。

业精于勤,尽管缺乏英文书籍和音频材料,吴钟华对外语学习却不曾有一丝一毫的懈怠,资料少就多练习课本内容,把有限的知识学到最佳。

这份对英语的执着如同一个小马达,推动着吴钟华顺利迈入了南开大学外文系。

南开大学旧址

对吴钟华来说,在高等学府接受专业性学习恰是如虎添翼,他拥有更多机会接触英语,同时,也更加了解到外交对一个国家的重要价值。

大学毕业后,他的才华得到中国外交部的肯定,开始任职于礼宾司、国际司、对台办、领事司等部门,对外交工作逐渐熟悉后,他接受了国家的外派任务。

先后在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斐济、基里巴斯和美国的领事馆和大使馆工作,还曾出任过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的二秘、一秘。

在漫长的外派工作中,吴钟华维护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促进了中国与多国的交流合作,为中国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其中,在基里巴斯大使馆的三年工作经历最让他难以忘怀。

缘由

1989年,吴钟华前往中国驻斐济大使馆工作。

当时中国的外交形势一片向好,南太平洋上有不少岛国愿意与中国建交,可是,能够派遣的外交人才有限。

恰好基里巴斯和瓦努阿图位于斐济附近,于是斐济大使馆就兼管了基里巴斯和瓦努阿图两国的外交事宜。

南太平洋上的有众多面积很小的岛屿,斐济、基里巴斯和瓦努阿图正是如此,既然斐济大使馆能够兼管其他两个岛国的外交工作,又何必单独派遣吴钟华一人前往基里巴斯开设大使馆呢?

原因是台湾实行了新政策——弹性外交。

国民党退守台湾后,仍然保持着对共产党的敌视态度,誓与“汉贼不两立”。

李登辉上台后,逐步推行弹性外交,实际就是不择手段地增加“邦交国”,蓄意制造“两个中国”,实现“一国两府”的阴谋。

在这样的政策下,台湾的“邦交国”迅速拓展到二十六个,长此以往,必将导致中国的分裂。

李登辉

为什么台湾增加“邦交国”会给中国带来如此巨大的隐患呢?

因为当时的中国还不能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众多大国抗衡,只有得到国际认同才能防止台湾独立。

而要使国际认可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就需要更多的国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与台湾方面断交。

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后,为打破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分裂中国的图谋,重新获得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一直在采取积极的外交政策,尽全力与更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然而,美国总是想方设法从中阻挠,提出只有2/3的成员国投赞成票才能恢复中国的代表权。

尽管波折不断,中国的外交人员仍然不曾气馁,在他们的努力下,我国与亚、非、拉的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1971年,中国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性胜利重返联合国,而获胜的关键正是中国外交官的不懈努力。

吴钟华在联合国任职时,亲身感受到中国外交事业的艰辛。

他深切地体会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不仅需要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作后盾,也需要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同,需要体面的外交。

此次他受命前往基里巴斯,就是要在当地正式建立一座属于中国的大使馆。

开馆

吴钟华是河北人,来到这个地跨赤道,年平均气温27℃的热带岛国,身体难免出现不适反应。

他尽管已经在斐济度过了一年,但只身一人在大使馆工作还是头一回,何况基里巴斯还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这座岛屿资源匮乏,条件落后,他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寻找建馆所需的物品,甚至亲自去制作

为了能够尽早开馆,吴钟华限定自己三天后准时举办招待会。

时间紧迫,他首先租了当地一座得体的房屋作为大使馆办事处,接着要购买办公用品、保险柜、汽车和食品。

此外装电话和传真机,挂馆牌,布置场地,打印一百多张请帖,还要装入信封寄送出去。

由于没有很好的降温设备,基里巴斯潮湿炎热的气候让这个北方人大汗淋漓,再加上顶着烈日去采购物品、装钉馆牌,吴钟华直接晒蜕了一层皮。

要知道其他大使馆的工作人员最少也有十几号人,而他则是身兼多职。

既是外交官,又是行政技术员、服务人员,还是清洁工、采购员、装修工、厨师和司机。

繁杂的工作消耗了吴钟华大量的体力,好在他做事井井有条,举办招待会的前一晚,馆内的基础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可以放松一下舒缓身心,但吴钟华又一大早醒来忙乎上了。

他东瞅瞅,西看看,感觉总是少了点什么,细细想来,才发现大使馆缺少些中国味儿。

他赶紧翻了翻自己带来的“家当”,一幅喜庆的中式挂历映入眼帘,不错,非常适合当装饰品,另外,再摆放些宣传中国的图册就更完美了。

最后就是准备可口的饭菜了,吴钟华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虽说食材和国内有很大区别,蔬菜有限,葱、姜、蒜等调味品也不齐全,可是这里的海鲜十分丰富。

吴钟华就使劲浑身解数烹饪出海鲜版满汉全席,供邀请来的一百多人食用,工程之大,可想而知。

一切准备就绪,1990年2月28日下午7点15分,吴钟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基里巴斯大使馆正式开馆。

前来恭祝开馆的客人们络绎不绝,中国大使馆虽然装潢朴素,却丝毫没有削减中国人的那份庄重与热情。

餐厅内飘来饭菜浓郁的香味,客人们禁不住深深地嗅着那叫人垂涎三尺的气味。

吴钟华心情甚好,与客人们畅谈着国家的发展情况,抒发着对未来双方合作的美好期盼。

有趣的是,所有客人们的开场白竟出奇的一致,他们瞪大了双眼,环顾四周后转向吴钟华,由衷的问道:“这些都是你一个人准备的吗?”。

吴钟华笑了笑,回答道:“对,是我准备的。”

招待会举办得很成功,原本计划8点结束,但客人们希望和吴钟华多聊一聊,硬生生拖到半夜11点多,还迟迟不肯离去。

吴钟华虽然说得口干舌燥,却未曾感到疲乏,中国驻基里巴斯大使馆的建立太令人兴奋了。

招待会顺利结束,但中国大使馆还缺少一个重要的标志——国旗。

吴钟华拨通了国内的电话,申请邮寄一面五星红旗,可光有国旗还不够,升旗台和国旗杆也都没有,这些只能就地取材,自己搭建。

吴钟华一刻也没有耽误,开车在全岛转了几圈,来来回回把制作用品买齐了,有滑轮、绳索、一根粗铁杆、几根细木杆、组装工具,还有水泥和零件。

接着就是请木匠、铁匠和泥瓦工来帮助自己设计、焊接和搭建。之后,他请来全岛唯一的一辆吊车,把旗杆立起来。

这些工作说起来容易,但对于从来没有设计制造过国旗台的吴钟华来说,着实不易。

前前后后一共历时三个月,才最终能够唱着铿锵有力的国歌,亲手将五星红旗升上岛国蔚蓝的天空。

看着鲜红的旗帜在海风吹拂下挺直了腰杆,吴钟华笑了,眼中却隐隐闪烁着星光。

与此同时,伴随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台湾的阴谋开始瓦解,其“邦交国”日渐稀少,经济逐渐被边缘化,国际影响力也被大大削减。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容置疑,也不可质疑。

苦中作乐

基里巴斯土地贫瘠,土壤主要为珊瑚沙,无法种植蔬菜和粮食作物,只有椰子树、香蕉树、面包树能够在此生长。

当地人的饮食结构以海鱼海虾为主,辅以一些海藻、青苔。

海鲜固然美味,可天天吃也会腻,况且海岛上连蔬菜都没有,吴钟华只能等澳大利亚商船运输来新鲜的蔬菜。

但他的冰箱容量也有限,蔬菜又不易保存,这些食物根本坚持不到商船再一次靠岸。

人是铁饭是钢,吴钟华大大小小的工作都不怕,唯独这食物让他吃不消,蔬菜吃完后,如何才能挨过剩下的一个多月呢?

吴钟华向当地人打听到,岛上有一种树的叶子可以食用。

于是他的空闲时间就被充分利用起来,摘树叶,顺带采集些青苔,再加上可以买到海带和海藻,勉勉强强能够维持日常的蔬菜摄入。

气候炎热、工作繁杂、蔬菜短缺、思乡心切还不能概括海岛艰苦生活的全貌。

交通不便又近乎与世隔绝,基里巴斯的发展严重落后,缺少医疗设施电视、广播、报纸等传播信息的渠道,海岛居民的生活驱近于原始状态。

虽说没有太多娱乐活动来调剂生活,吴钟华依旧保持着乐观的心态,闲暇时绕着海岛兜兜风,看潮起潮落,海浪翻滚;太阳带着耀眼的光芒从海平面升起,又裹挟着余晖消失。

有时,他驻足于一家懂英文的居民门口,与他们闲聊,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听听他们对未来的憧憬,讲讲在祖国发生的美好往事。

举办庆祝活动对吴钟华来说也是一件美差。

中基建交十周年即将来临,这位年逾半百的外交官热血沸腾,绣十米横幅、借电影放映机、布置会场……连续筹备了二十多天。

活动结束后,宾客们赞不绝口,此时的吴钟华却累倒了,静静地在床上躺了四天,方才缓过劲儿来。

危险

中国大使馆开馆没多久,警察就来告知吴钟华在使馆附近发现了一个未爆炸的五百磅炸弹,他只得外出躲避一天。

然而,危险还在继续。距离发现炸弹没多久,吴钟华再遭一劫。

他瘫倒在路旁,意识全无,等到他再次睁开双眼时,看到的是一圈圈关心地望着他的岛民。

他们告诉吴钟华,是一辆摩托车撞了他,车主是个年轻的酒鬼。

经历生死两劫的吴钟华心有余悸,他担心的不是自己,而是使馆内的文件和建馆费,如果日后他又出现什么意外,那他的工作和所有资料都将受到影响。

因此,他将所有重要信息都用中文记录到一个笔记本上,包括保险柜密码,因为当地人不懂中文,所以也不用担心笔记本上的信息会暴露。

除了突发性事件,还有一个潜在危险——疾病。

吴钟华可谓九死一生,上岛后一直过着独居生活,生病时无人照顾,而且岛上医疗条件差。

如果他发烧或得了重感冒,就只能将干粮、水和药放在床头,意识清醒时方便拿取。

这样的条件意味着吴钟华必须身强体壮,尽可能不生病。

合作共赢

吴钟华在基里巴斯工作期间,深刻地体会到基里巴斯面临的困境,交通是打开岛国经济发展的钥匙,也是促进中基贸易往来的桥梁。

吴钟华把对基里巴斯的情况汇集整理起来,传递给国家。1990年,我国向基里巴斯提供贷款以建设机场,由吴钟华全权负责。

在基里巴斯生活了三年,吴钟华以一人之力构筑起中基人民的友谊,加强了双方的交流合作。

1992年,中央下达命令,吴钟华终于可以回国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外交生活的结束。

1994年,这位向花甲过渡的外交官又起身前往美国洛杉矶总领事馆,为中美之间的友好往来倾注心血……

如今,中国驻基里巴斯大使馆前的五星红旗依旧像吴钟华刚上岛时一般鲜红,他以一人之力撑起中国大使馆的三年传奇故事也为更多人熟悉。

他不怕吃苦、兢兢业业为国奉献的精神成为中国新一代外交家的榜样。正是像吴钟华这样的人才为新中国打通了外交之路,在此,向他们致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