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水姣的一封信

 净静默墨 2022-07-30 发布于湖南
水姣:
       见字如面!很抱歉,上个月21号收到你的信,这个时候才给你回信。本来也想手写回你的,临时起意就在这里回了。

       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收到手写的信了,所以看到你给我“传的小纸条”,还是很开心的。谢谢你,给了我幸福的感觉。另外,我觉得你比姐姐好得多,能够把自己的小心思跟姐姐分享。比起诉说,我更擅长倾听,所以还是挺羡慕你的。不过这样说的话,咱俩还挺搭的,以后有什么事情都可以跟姐姐说,不一定能帮上忙,但是你可以把我当一个可以倾吐一切的树洞。当然,也谢谢你对姐姐的信任。能被人信任,也是一种幸福。

       姐姐这段时间事情有点多,当然也不是说忙到昏天暗地的那种,每天也都有好好吃饭和睡觉,你如果看过我的朋友圈,可能也知道期间我也有去跑步锻炼。事实上,在我的生命中,跑步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像吃饭、睡觉一样如常。其实期间我也看过电影,从时间花费上来说,有点任性,却也是对生活的滋养,更够让我积攒能量更好地前行。对了,我还去听了现场音乐,超燃的,听完骑单车回去的路上,感觉自己像一个如风的青春飞扬的少年,这种感觉,很难得,值得珍惜、珍藏和回味。    

       以我现在的人生经历来说,人生大部分时候都是在做一些必须做或者应该做的事情,像你,就是读书,不停地理解、背诵和做题,像我,就是工作,不停地解决各种问题。这种忙里偷闲的感觉,有一种偷来的幸福的感觉,能够感受到美好,觉得人世间值得来这一趟。


       现在的我,还是很羡慕学生时代的,很多事情都被安排得妥妥帖帖,大家只需要管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就好,心思不会有太多分散,当时的年纪也是最适合学习的年龄段。现在再回过头来看,能够静下心来学习,是一件多么难得的事情,也只有学生时代才能享受到这种奢侈了。“学习要趁早”,是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年纪越大,会越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也更能感受到机会来了自己却没有准备的遗憾。

       比起你初中就开始寄宿生活,我是高中才开始的,所以你应该比我更有过集体生活的经验。其实从我们入学开始,就会发现自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同学,在对方没有影响到你学习、生活的情况下,去尊重和理解就好了。如果还有一点点好奇心,那么就在不让对方感到不舒适的前提下去了解ta的原生家庭和成长过程。这种了解没有任何偏见,也没有任何情绪,只是对现象的一种认识而已。如果能因此而得到一个惺惺相惜的朋友,那就是意外之喜了。

       记得初中时,我在我班主任办公室随意地翻大家的作业本,突然翻到一个同学在作业本里夹了一张纸条,那张纸条上写的是关于我的不好的话语。我偷偷看了,然后合上,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没有去跟老师解释,也没有去跟这个同学撕脸对峙,也没有去跟其他任何同学说,但我从此以后就默默地离她很远很远,尽可能地减少接触和交流。事实上,在初中时,老师是很偏爱我的,同学们大多也待我很好。我没有去“报复”,也没有去争取所有人对我全部的理解。

      至于高中时代,我一直记得一件事情。有一次考试过后,我们大家回到宿舍,都在说一个当时唯一没有在场的室友。谈不上说是坏话,算是对她言行的一些不理解。当大家正说得起劲时,这个室友突然匆匆推门而入,我被惊到了......从此以后,我极难得在背后评价别人,尤其是带着恶意说别人坏话。

      记得上初中时,看寓言故事,得出的寓意是“You can't please everyone’”,我就明白,我不能让每一个人都满意。能做的,是好好做好自己,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尽好自己的本分。不求理解和赞赏,只求扪心自问时能经得起自己对自己的拷问,能睡得安心和踏实。当然会有很多时候做得并不好,在自省改正的同时也需要放过自己,一直背负下去的话,人生太沉重了。

      我原本其实是一个爱热闹的人儿,但现在的我,能动也能静,爱热闹也爱独处。高中一个男同学的话对我影响很大,他说,你们女孩子,不就是做什么事情都喜欢大家一起去么,走路一起走,吃饭一起吃,哪怕是去洗手间,也要一起去。他这句话不是直接对我说的,但是被我听到了,从那以后,我一个人可以做很多事情了,而且从来不会觉得尴尬和落寞。一个人的时候,我可以跟自己对话,可以跟大自然对话,可以像一个旁观者一样,观察着身边的世界和世间的万物,也可以听听歌,让自己沉浸到其中的情绪中。

       我高中的时候也经常写日志,写下过很多反思自己的话语,也立下了豪言壮志。哪怕是现在,我也有坚持每天写日志,已经连续写了1414篇了哦。当然也免不了“一日三省吾身”,但跟你一样,我也没有完全按照自己说的去做。人是有惰性的,这是天性,需要我们用一辈子去克服。言和行也是有差距的,这种差距一是源于自己对自己的了解和认识不够,言不符实;二是任何事情,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要难得多得多,需要你克服很多外界的困难以及内心的挣扎,学会抵制外界的诱惑,对周围的环境说不,也需要你战胜自己;三是事情是动态变化的,如果环境变了,那么我们做的事情不得不跟着变。这样看来,所有的计划只是起一个指导自己的内心和行为的作用。了解自己是一辈子的事情,克服环境战胜自己也是一辈子的事情,事情也是一直在变化的,虽然生命有限,但把计划的事情在有限的生命中拉长,也就会变得游刃有余些。慢慢来,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做,反而能做一件得一件。事实上,哪怕到姐姐这个年纪了,也会希望能够铆着一股劲把该做的事情一口气做完,然后可以任性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后来想想,其实不是这样的,首先是哪怕用尽全力,一个人的精力只有那么多,也不是能凭一口气做完的,这里戳一下,那里点一下,最后反而一无所获;再就是即使做完了,后面还是会有事情蜂拥而来。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制造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有点让人泄气是不是,其实如果能够圆满地解决掉问题,内心也能得到满足,觉得自己还不错,给生命赋予了价值,让时间的流逝有了意义。

       尽管有点让人沮丧,但还是要尽可能地照着计划去做。目标看起来好像很遥远,任务看起来似乎很艰巨,但一点一点分解掉,再一个一个去完成,在不知不觉中,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走了很远的路,进步了许多。“最大的恐惧来自恐惧本身”,“万事开头难”,只要开始了,就不需要勇气,只需要坚持了。

      在我的求学生涯中,最努力的应该是初三那年。只记得当时的历史、政治之类的我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有一次全镇抽考,是别的学校老师来给我们监考,我洋洋洒洒挥笔疾书的样子让监考老师以为我在作弊抄袭,他走到了我的座位边,掰开了我的手掌来看.....我清楚自己应该是有一定的实力的,我们当时中考,成绩到了一定的分数线,是可以拿到奖学金的。我眼馋极了,想让爸爸妈妈高兴一回,以致在中考考场上,都在想象自己拿到奖学金后爸妈开心的样子。然而,成绩出来后,并没有达到预期。我失落了一段时间,但很快就释然了。经过今年的疫情,我想,我们也更懂得珍惜眼前所拥有的。高中时看到一句话,“拼命去争取成功,不希望一定会成功,结果往往会成功。”我就更懂得目标和过程的重要性,但至于结果,其实没那么重要了。成功了,是意料之中,是自己应得的;如果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也没事,一是在这个过程中对得起自己,二是经过过程中的努力,也打下了基础,积累了实力,就不怕下次机会来时自己抓不住。你们学生时代,考试多着呢。

      很多农村长大的孩子从小就有长大以后要走出农村的强烈欲望,我其实是没有的。好在我也不是特别顽皮和厌学,也就侥幸脱离了原来的成长环境。哪怕现在,我也不刻意去强求自己一定要做什么,一定不能做什么,我希望自己在了解和认同的基础上去生长出内生的动力,这样的话,选择不做也会安心,要做的话,也不会变得很难,需要咬牙去坚持。

      说起目标大学,其实我高中时也是没有明确目标的,只知道自己不想留湖南,要去到更远的地方,看不一样的世界。但人生就是这么无常,哪怕我最开始填的全是外省的志愿,最后还是在湖南上的大学。哪怕大学毕业后,我也还是不想留湖南,但最终还是回到了湖南。所以啊,不要想那么远的事情,把眼前的手头的事情做好就好,譬如读一篇英语文章,弄懂一个数学概念,解好一道物理试题,这样既踏实又能缓解焦虑还能积累信心。很多时候,路走着走着就通了,悲观点说是“船到桥头自然直”,乐观点说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实力了,就站得高了,能看到更远更广的世界,想的问题自然也深刻了;如果一直待在井里,想再多,也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世界。

      你能说出“用假装努力来欺骗自己”的话,说明你是对自己有了解的。就像今天的背景音乐,洞悉人性的李宗盛,也写过唱过《忙与盲》,说明这是人性的一部分,当然他也有过这样的心路历程。但是,哪怕他一直忙碌又迷茫,也不影响他一身的才华啊,不是?

      对了,一直忘记问你,觉得《求学》杂志怎样?我那会儿是很喜欢的,觉得自己发现晚了......

      好晚了,昨(前)天才决定要早睡的我,又晚睡了。你看,我又对自己食言了不是,不过我决定原谅自己。本来想抽半晚的时间好好写的,可惜计划又赶不上变化,讨论业务到晚上11点多。匆匆忙忙写完,默默祝你晚安,希望我们能一起进步,成为更好地自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至少,不要让自己嫌弃自己,成为让自己看不起甚至讨厌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