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本伤寒精研(上)

 慧然 2022-07-30 发布于广东

村长按:

大家学伤寒喜欢看论述脉症的条文,喜欢论述有方子的条文,其实在平脉法的章节中那些既无方又无脉症而是论病成因的条文尤其重要。村长喜欢从无声处发现惊雷,抛砖引玉,帮助大家来理解里面的精华部分。讲的虽然是专业内容,小白可能听的会有些吃力,村长尽量用大家比较容易理解的话来论述,中医知识本来就很难讲,能讲透更难。

学中医根本就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也不是方症对应的事情,也不是你学几个方子就去治病的事情。经方中医不是某种意义上的传统中医,经方是中医的大乘正宗,是天地的大道在人世间的体用,所有的理法都是古圣人观察天地自然,观察六气五运变化中所得来的。 古圣人上以观天之道,而后执天之行再惠及黎民。

中医乃慈悲之道,急功近利者不可学也,心不怀天下者不可学也。

文章分上下两次载完

图片

阴阳大论云:

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冰冽,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周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则名伤寒耳。

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以伤寒为病者,以其最盛杀厉之气也。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者,皆由冬时触寒所致,非时行之气也。

村长浅注:

伤寒是属于即时性的,就是说你这边着凉了,一两天内就会开始发烧感冒,发生是很快的,不是伏气要隐藏很长时间才会发,伤寒是既触既发。温病不是这样的发病流程,我们拿春温来说,春温这个病是因为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或者是冬不藏精,春必温病,伤于寒或不藏精发病原理不一样。

既然是冬伤于寒,为什么伤寒之后没有即刻发病呢?此时说的伤寒和我们说的太阳病伤寒概念是不一样的,此时说的伤寒是指你冬天没有避寒就暖,身体被寒气慢慢的侵蚀了。冬天阳气是不生发的,所以说这一层寒一直在身体里,要等到春天来的时候,阳气生发的时候,身体才会把寒气给你往外驱赶。

我举个再简单的例子给大家理解!

比如你冬天手上被冻到生了冻疮,身上起了冻疮,冬天很难好的,一直收不了口。等到一开春阳气生发的时候,冻疮的地方很快就会愈合,身体会慢慢修复。这里也暗藏了一个理,你看身体阳气弱的人如果受伤了伤口很难愈合。我们小的时候都受过伤,你看小孩子受伤了,很快就愈合了,而老年人受伤之后你发现很难修复,尤其是那种糖尿病的人,他受伤之后伤口就无法修复,因为他的脚都是寒凉的,整个脚都烂掉了,就是因为阳气不通。

那你要想为什么在冬天的时候身体不给你去修复冻上的伤口呢?身体为什么不去调点阳气去修复你的伤口呢?对于身体来说,身体在冬天是要收藏的,是要把人体所有的精气都收藏起来,能不升发他绝对不升发。他认为这个时候升达阳气去修复你的伤口所耗的代价太大了,阳气一动五脏六腑都会跟着动。除非冬天受寒比较严重,身体被迫要去发烧驱寒,如果是局部受寒或者是四肢被冻到身体一般都不动做的。所以我们见到在冬天非常冷的时候,身体的本能是要保内脏,它宁可去损失你的四肢冻伤,都不会去生发阳气去修复,这是身体的策略。

所以你看冬天不让阳气生发,这个是身体的策略,也是天道,身体是遵循天道的,而我们现在的人都是在违背天道,整个冬天阳气都没有潜伏起来,因为暖气温度太高了。虽然外面是冬天,但是你的身体在室内过的还是春天,这会导致一个问题,就是说你身体没有后备粮,一直都是往外掏的状态,当你身体真有大病的时候,身体是拿不出足够的气血来修复你的身体的。因此说冬天受到寒气如果潜藏在身体里面,身体要到春天等到阳气升发的时候才会去修复你的身体,去驱逐你的身体的寒气。

我们就想,一个身上有寒气的人跟一个身上没有寒气的人,等到春天阳气要升发除寒的时候,哪一个使的力更大一些?当然是身体有寒气的对不对?人身体会使的力度更大,才能要把寒气往外逼出。你要是身上没有寒气,等到春天的时候它是自然升发,身体不需要使很多很大的力去发其冬日之寒。仅仅借助天地的少阳之气,就可以把身体的寒气给推出去了,如果你身上的寒气比较重,身体就会加一把劲。

这好比,寒气相当于压在你身上的一块石板,你想要搬开肯定要用更大的力,但当这个劲儿发的比较猛的时候,也就是说自身阳气在春天生发的比较猛的时候,就会造成一种病,就是春温病。这种温病的本质是冬伤于寒,等到春天阳气升达的时候,身体阳气逼寒外出用力过猛所导致的。就像竹笋春天要出土的时候,地上有一块石头,那么其他的竹根都会给这个竹笋提供能量,这个竹笋才能顶开这块石头。

这种春温病是因为冬伤于寒,春天阳气发其冬寒用力过猛所导致的一种温病。本质还是阴阳不平衡,少阳阳气过胜。

图片

第二种春温病叫做冬不藏精,春必温病,这也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词。这种瘟病导致的原因是因为冬天该冷它不冷,现在都有暖气,你的阳气没有办法潜伏。你的阳气没办法潜伏阴气也没办法潜伏,反正就是说冬天你的整个气血是没有收藏住的,它还是一种外放状态。这就好比以前耕种的时候,秋收冬藏,你的种子冬天没有储藏,等到春天该播种的时候你没有种子。

那等到春天阳气正常生发的时候,会造成一种阴不足的状态,好比火苗在燃烧着,但你的灯油不够。那反过来又说,你的灯油不够了火苗可能旺么?当然不可能旺盛啊,那就会引发一种春困病。 

你可不要小看春困,病春困是不正常的,因为春天是阳气生发的时候,人应该是特别有精神的,如果你春天犯困的话,其实恰恰就说明你冬天气血没有藏好,才会引发的春困。村长以前在北京工作,暖气温度非常的高,有时热的要开着窗户才能睡,也是每年春天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会困的要死,每天昏睡,要连睡两三天,什么都干不了。我来山里顺应四季的寒暑变化,春天采茶精神的很,忙起来有的一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也从来没有困过。现在明白春困原来就是因为身体的阴不足,冬不藏精么,要通过睡觉来养自己的阴,因为睡觉是养阴的一种方式。

我们春天治疗春温病轻易不用杀伐的方法,因为春天的少阳之气是逐日生发的,我们这个时候如果用杀伐的方法会损害身体的阳气。冬伤于寒导致的春温病是少阳阳气生发过猛,我们用春温汤。如果说这个人只是出现春困这一类的,春天的时候没精神,整天就想睡觉,然后眼睛干口渴,更严重的可能会发低热这类的病,我们用另外一种策略来给他来滋阴。这不是春温汤的症状,春温汤是少阳气生发过旺,病在三焦经。这种春困不是阳生旺,而是因为阴不足到的阳亢。发动机正常工作但是油箱供油不足,我们这个时候给他把阴补上,他的这个阳就不那么亢盛了。春困是阴不足,整天就想睡觉一点没有精神,睡觉是自身补阴的一种方式。这个病中在桂林古本里面论述过,这个病叫阳旦症,症如桂枝汤,实际上不是,按照桂枝汤治疗症状会加剧。

阳旦者胆阳也。

阳旦病是属于少阳胆气独发而阴气不足的这么一个症状,病由冬不藏精而导致,病病少阳胆而非三焦。冬天人体要藏精于下焦,人体的下焦就是肝和肾,相当于树根部位,以待春天之时有足够的储备用来发芽。肝肾阴虚的人就会造成一种阳旦病,说是阴虚阳亢这也对,其实现在来说此类病非常之多。但后世的滋阴派理法不严谨甚至错误,一味的滋阴只会把脾胃给吃坏。

阳旦汤是桂林古本伤寒论里面唯一一个纯滋阴方,这里留一些悬念,以后有机缘我们着重的解析阳旦汤的理法和应用,这里面大有文章。

凡时行者,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

春天该暖反而大寒,人们遭了这种寒气之后得伤寒病,夏天应热而反大凉,也是会得伤寒。春天的伤寒和夏天的伤寒造成的症状是不一样的,后面分析。秋天应凉而反大热,这个时候的热会和燥结合造成秋温,冬天应该是藏了,结果呢,因为热这个气藏不了,冬天该冷的时候不冷,得冬温的人就会多了。

当出现这些反季节时气的时候,人就会得同种病,春夏伤寒而秋冬病温。有的时候我们就会见到像传染病一样,老少都会得同一种病,但这种时气病不是狐惑病,狐惑病是由病毒传染通过呼吸导致的,一开始就嗓子疼,声音哑。时气这种不是病毒传染导致的,它是非其时而行其气导致。那有没有可能既有狐惑病又兼时气病,当然可能有,这种病那就比较厉害了,既有时气不正又加上病毒侵袭。在治法上村长觉得应该要先解伤寒再狐惑病,狐惑病主方是甘草泻心汤,里面有黄连黄芩,如果先治狐惑病的话,会导致伤寒入里。顺序应该是先解表,再治狐惑病。伤寒方子和狐惑病方子不能合方,没有合方的理法。有合方理法的时候可以同时治,在没有的理法合方的时候,你看仲景师他老人家也是要分先后治。

夫欲候知四时正气为病,及时行疫气之法,皆当按斗历占之。九月霜降节后,宜渐寒,向冬大寒,至正月雨水节后宜解也。所以谓之雨水者,以冰雪解而为雨水故也。至惊蛰二月节后,气渐和暖,向夏大热,至秋便凉。从霜降以后,至春分以前,凡有触冒霜露,体中寒即病者,谓之伤寒也。九月十月寒气尚微,为病则轻;十一月十二月寒冽已严,为病则重;正月二月寒渐将解,为病亦轻。此以冬时不调,适有伤寒之人即为病也。

伤寒的定义就是发热恶寒,恶寒是必然的,然后你再凭脉的浮和沉,再定是太阳伤寒还是少阴病。

九月十月天气转凉还到不了寒冷的程度,这个时候得了伤寒,病轻,病轻是因为寒气不重,人体也发烧,但烧不高。伤寒后人体发烧的温度一是根据受外界的寒气的轻重,二是你自身阳气足衰的来决定的。十一月十二月的数九寒冬,这个时候你得了伤寒,病就会很重,不一定是发烧重,寒气重侵蚀就重。因为冬天天地本来就没有什么阳气,你自身的阳气也是潜伏的,寒气更容易长驱直入。所以春夏秋冬四季,人的脉浮沉程度都不一样,也就是人体气血的状态不一样,你着了同样程度的寒气,在身体表现出来的病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一个身体正常的人,他在春夏就有可能得太阳伤寒,如果到冬天的时候就容易表现出脉沉的少阴病,不是因为你身体好你就不会得少阴病,那是寒气还不够重,如果寒气足够的重,就会把你的阳气直接打压下去。夏天三伏天,如果得了伤寒发热就更重,因为三伏天人体本来就很热,很容易发生外寒内热的一种状态,所以在解寒的同时还要清热,这就有了大青龙汤的理法。造就大青龙汤症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得了太阳伤寒,很多天不汗出,热在里面蓄积过多,开始可以用麻黄汤,过几天烧的很严重的时候就要用大青龙了。而事实上我们见过很多人得的其实是大青龙汤的症,结果他用麻黄汤发汗,汗发出来了,但是还是会持续低烧。该用大青龙汤的时候你用麻黄汤是不行的病治不好。而冬天得了伤寒之后,脉本来就是沉的,这个时候身体被寒气所侵,就很容易形成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症。因为自身的阳气不足,发汗你就需要借力,附子细辛就是你借的力。 麻黄在发其阳的时候要及时的把损失阳气给你补进去,否则会把你的阳气发空。就比如你的银行卡本来就钱不多了,你在花钱的时候要及时的再充值,否则再花钱的时候卡里面就没钱了。

阴病的发汗的原理,借力!

其冬有非节之暖者,名曰冬温。冬温之毒,与伤寒大异,冬温复有先后,更相重沓,亦有轻重,为治不同,证如后章。

仲景师在此论述了冬温病,但是你要学宋本伤寒论的话,里面是没冬温病的。最后一句证如后章,实在给你说后面有论述冬温的症状,但在宋本伤寒没有见到过任何温病的方子,原因就是宋本伤寒论是残缺不全的,没有六气病的论述和温热病的论述。至于你如何评判桂林古本说是假的,我们不做任何争执,你想怎么说那是你的事儿。古本传到日本的时候,日本经方家大冢敬节非常想拜读,但是已经是卧床起不来了,他这一辈子研究伤寒都没有福报看一眼。而现在古本就摆在你的面前,你却弃之粪土。叶公好龙啊,这个寓言现在尤其是适用!

春温气在上,秋温气其中,冬温气在下。这是人体在三个不同的季节的气血的状态,夏天病暑不病温,不在温病范畴。

春天为什么气血在上呢?你看春天的时候所有的草木都在发芽,升发的力量都在往上跑,对吧?秋天其气在中怎么理解?因为秋天是收敛的季节,如果把人体的三焦比作成一棵树,上焦就是枝叶,中焦是躯干,下焦就是树根。春天的时候,这个气都在枝叶,在发芽,等到秋天的时候气要收敛,能量都跑到了树干上了,秋天还没有到根部,所以上面的叶子缺少养分就变黄了,并没有落。到秋天这时候人的胃口也开了,我们要贴秋膘要储点东西为过冬准备。这里说的其气在中是指的人体的中焦,这个时候如果秋天过热加上燥气收敛过重,人体中焦就承受不了过多的燥热之气,就会感觉中焦热痛,得一种腹中热痛便血的病,这个病是人体通过消化道排出去过多的热量,属于自下利,这个就是秋温热利的病因,燥气收敛太过再加上热而导致的,秋温的方子古本温病篇去学习。  

冬温其气在下,这个时候冬天的气在哪里?冬天树木的能量都藏在根部了,树叶也挂不住了,都落了。对应人体,就是藏在肝肾里,肾藏精,肝藏血,肾藏精于骨髓,冬天封藏不动了,等到春天再用。其气在下就是说冬天人体的气在下焦。如果冬天的温度太高,气一直是在外面生发着回不去,我们需要一种策略来制造一层寒气,外面气不冷,那我就让你冷,要制造这层寒气的药物是什么呢?那就是生石膏。你发现冬温的方子里面居然有生石膏,这就是仲景师父的高明之处,生石膏是制造寒气压制阳气不让它生发的。  所以村长也说治春温病的时候为什么不能用杀伐之法?我们在治春温的时候是要慎用生石膏来去杀伐阳气的,除非这个热是已经热的不行了。阳旦病的春温是因为阳气要生发的时候阴不足,首要任务是要补阴降热,而冬温是因为该冷的时候不冷,空气温度高,我们这个时候要把空气变冷,帮助气血去潜藏。这就是为什么春温病不用生石膏来杀伐阳气,而冬温反而要用生石膏的寒气来潜藏阳气的原因。 仲景师出方子,完全是合乎天地大道,每一个方子开的都是拍案叫绝。

现在一些学经方的就非常喜欢用生石膏来清热,只要是人体大热就要用生石膏,这就是非常机械的想法,你要是真正明白生石膏的药性是干什么的,你就再也不敢再用生石膏了。但是我们需要用到生石膏的时候,没有一样不行。

从立春节后,其中无暴大寒,又不冰雪;而有人壮热为病者,此属春时阳气,发其冬时伏寒,变为温病。

注:以上讲春温病的病因。就是开春以后,天气渐渐转暖了,也没有雪也没有冰,天气暖和了,这个人突然发热,这种发热没有恶寒的症状,反倒是头痛,这是温病不是伤寒是春温,发病原理村长上节有详细论述了。

从春分以后,至秋分节前,天有暴寒者,皆为时行寒疫也。三月四月或有暴寒,其时阳气尚弱,为寒所折,病热犹轻;五月六月阳气已盛,为寒所折,病热则重;七月八月,阳气已衰,为寒所折,病热亦微。其病与温相似,但治有殊耳。

注:为寒所折就是伤寒。

春天里得伤寒和夏天得伤寒是不一样的。春天寒气还没有那么强,春天得了伤寒之后人也要发烧,身体要调阳气去驱除寒气,发烧温度也不会那么高。如果要是夏天得了伤寒,那就不一样了。比如在三伏天这个时候,天气最热的时候你突然在外面被雨给淋着了,或者是突然进到一个空调温度很低的地方。可以想象一下三伏天你身体是非常热的,但是这个时候又被寒所伤,身体本来就是热的,身体再调阳气去攻寒,就会出现一种火上浇油的状态。这就会出现一种强烈的寒热对比,体表着了寒气,这边身体感觉冷得打哆嗦,但是又发着高烧里面又非常的热,烦躁。同样是伤寒,但这种情况你用麻黄汤这个病就治不了,这是标准的大青龙汤的适应症。如果你用麻黄汤去发汗表,邪是可以解的,就是那一层寒是可以出去的,恶寒虽解但是里热不除,还会一样发烧,会出现以下几种状态。

第1种,上焦热气过重,出现一种汗出而喘的状态,麻黄汤发汗,汗确实出来了,但是里热未除,肺热会出现一种喘的状态,你看夏天狗都是伸着舌头喘气,也是为了散热,造成汗出而喘的麻杏甘石汤的症。因此说麻杏甘石汤不是温病的方子,这是本大青龙汤证勿用麻黄汤发汗,造成表寒虽解里热未除的一种状态,此热在上焦及肺。

第2种,发汗后里热过盛造成的一种汗大出口渴恶热的白虎汤症,此热在中焦及阳明府腑,也在肺。阳明病汗出过多就会造成津液内竭,内结就会造成阳明腑实,也就是胃和大肠过燥没有水分,大便不下,这是承气汤类所治范畴。现在人多用承气汤来治习惯性便秘,其实这是极度错误的一种方式,我们现在人见到的一种习惯性便秘,多数是属于太阴病,是因为里寒导致的,或者气不足推不动便下,而不是热和燥的阳明病。这个一定要分清楚,分不清楚就会用承气汤把人给治死。 太阴便秘也不能用麻子仁丸去治,麻子仁丸治脾约,这个病是发汗或利小便,脾的津液运化不能及时生成,脾约就是脾的运化津液的能力受到了约束,使用麻子仁丸临时解决一下,本身并不能治疗太阴病的便秘。真正的太阴便秘是里寒或者是里面的气不足,这个要从桂林古本太阴病篇章里面去求解。

第3种发汗之后转成了温病。就是伤寒论第6条所描述的太阳病发汗后身灼热者名为风温。发汗以后把身体的津液给发没了,身体滚烫,也出汗,但是汗比较少。阴阳脉都很浮,也是不恶寒反恶热,此时要用风温汤去热存阴。古本的风温汤有两个,一种是发汗后造成的风温,一种是自发性的风温。但要注意的是,大青龙汤证发汗后不容易往风温上转,虽然大青龙汤的条文也是太阳中风开始…,但风温病多是从太阳中风发汗过多转过来的,也就是说是从桂枝汤症发汗过多导致的。

第4种,发汗后汗出亡阳会转成阴病,阴病要以扶阳为主,生津为辅,这个就不过多介绍了。

十五日得一气,于四时之中,一时有六气,四六名为二十四气。然气候亦有应至仍不至,或有未应至而至者,或有至而太过者,皆成病气也。

这就是说当每个时节的气该到的时候不到也会导致病,该到的时候来的太过一样也会致病。好比女人来例假正常的话每个月是准时的,推迟或者晚来这都是月经不调。女人的这种月经不调,就是跟身体的五脏气乱有关系。现在人身体的气血都是乱的,不按时作息,也不按时吃饭,整天整年都是一种妄自作为的状态。

扩展来说天地的气也是这样,每到一个节气,气该来的时候不来就会造病。比如春天这个少阳气该来了,空气里边要有和煦的温度来提供草木发芽的阳气,这个时候如果春天还很寒的话,阳气被寒冷所折,那就容易得伤寒。就像是我们山里每年茶树发芽的时候有时还会下大雪,这个雪一下刚发出来的那些嫩芽都被通通冻死掉了。春天本来不该那么热,阳气是逐日升发的,不会一下就非常的热。如果这个热气一下来的太过,热气来的太过,就会得春温。

还拿茶树来做比喻,刚开始采茶的时候,太阳晒的背是暖和的,但是空气温度是很低的,这个时候茶树可以正常发芽,如果哪一天非常的热加上阳光的炙烤,这个刚发出的嫩芽就会被晒伤晒死。春天的时候晒太阳的温度有时也是非常高的,为什么你的阳气没有一下生发起来呢?就是因为空气的温度是凉的,春天如果也空气很热,就会导致阳气生发太过,形成一种春温病。就像冬天你穿着棉袄晒太阳身体很暖和,但是你呼吸的空气很凉的,虽然身体晒的很暖你也感觉不到气往头上冲。

好比冬天进商场,商场暖气很高,你到商场里面一会就会感觉到头蒙,这就因为商场的气温太高了,气血压不住往头上冲。所以我冬天的时候一进温度很高的商场,我就头懵,整个人的状态就是晕晕的,感觉很不舒服,这种状态其实就是冬温的模型。这也很简单解决,出商场,出去呼吸点寒气,一会儿头就不懵了,人就清醒了,你呼吸的这个寒气对应药物来说,就是生石膏在冬温汤里面起的作用。说到这里,你是不是也理解了某种高血压的发病原理了呢?

让草木生发或者收藏的温度并不是太阳的温度,而是空气里的气的温度,是气温不是光照。所以在指导中国农耕的历法上面,我们更讲究节气。肺为气脏,人体生发或者收藏的这一类动作都要靠肺来调节。在每个时节肺呼吸到不同温度和湿度的气,身体也随之进入到不同的季节,身体和庄稼一样,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都是靠气来调节。

诸如此类,以冬温为例,其他时节的时气致病的原理都是一样的,过或不及。

未完待续………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