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的一生不在长短,关键要活好

 快乐者生存 2022-07-30 发布于北京

怎样的人生才算是“活好”了呢?

我想,处于人生不同阶段的人,对此会有不同的回答。

孩子可能认为想吃啥吃啥、想玩啥玩啥,就是活好;

刚出社会的年轻人可能认为功成名就、能实现财务自由,就是活好;

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可能认为老人身体康健、孩子懂事、自己和伴侣幸福,就是活好;

但对于卧病在床已久的人来说,只要身体健康就是活好。

但是,如果有一个人,走完了人生的一个百年,他对于“活好”又是怎样的想法呢?

在日本有一位活了105岁零8个月的老人——日野原重明,他是日本国宝级医师、日本提倡预防医学的奠基人,当他站在百岁的关卡,回过头来看自己的一生,他说,发自内心地生活下去,就是活好。

今天分享的《活好:再次爱上这个世界》这本书,就是对105岁的日野原重明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每日采访素材整理制作出来的。

文章图片1

这本书能带我们走出低谷,感受到人生的真谛,并告诉我们——

人生,是成为更好版本自我的旅程。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活好。

坦然面对死亡,珍惜活着的每一天

“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3个终极哲学问题,难倒了不少人。

但对于“要到哪里去”,很多人给出的答案是“死亡”。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都害怕面对死亡,连活了105岁的重明先生也不例外。

在他活到105岁时,有人问他“怕死吗?”

他回答,当然怕死了!想到不远的将来自己即将死去,就感到非常害怕。

但重明先生觉得,这没什么好羞愧的。正因为我们终将有一死,所以我们完全没必要一心盯着死亡,或是假装视而不见。

重明先生认为,死亡不是生命的终止,而是生命另一种新的开始。

就好像重明先生的妻子静子在她93岁时离世,一度让重明先生倍感孤寂。但与此同时,重明先生常常回忆起妻子的音容笑貌,觉得她仿佛比在世时的形象更为鲜活。

这让他明白了,原来人死后并从生者生命中彻底消失;相反,通过时时追忆,他们会以更为深刻的方式镌刻在我们的生命里。

所以,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结束,它反而是一种新生。

为了更好地面对这种“新生”,我们要努力让人生变得丰盈起来,不让剩下的时间白白荒废,珍惜活着的每一天。

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如果有人可以告诉你,你的人生会在哪一天终止,你会想知道这个答案吗?

如果是我,我是想知道的。

因为更加确切的知道这一天的到来,如果“deadline”在耳边的催促,会更加推动我好好度过每一天,用最大的力气让自己开心、让家人放心。

就像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过的:“向死而生的意义是: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如果我能向死而生,承认并且直面死亡,我就能摆脱对死亡的焦虑和生活的琐碎。只有这样,我才能自由地做自己。”

文章图片2

保持柔软的心,

便能获得和谐的人际关系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有过这样一句名言: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仔细想来确实如此,生活在这个每天与人打交道的社会之中,与人产生摩擦,心生不快,确实是很常见的事。

但在重明先生看来,人际关系并没有那么复杂,只要我们拥有一颗温暖柔软的心,就能解决很多的人际烦恼。

内心柔软,意味着我们不容易口不择言,意味着我们会待人接物和善,意味着我们会心怀感恩。

这么看来,似乎内心柔软的人更容易吃亏,但重明先生并不这么认为。

正如我们见到一位很难原谅的人的时候,倘若我们揪着问题不放,就会让自己深陷负面情绪,会感到身心疲惫甚至心力交瘁。

相反,如果我们能内心柔软,我们会更好地换位思考,尝试着去宽恕,因为宽恕别人也是在宽恕自己,这会让自己生活得更轻松、愉悦。

还有,我们这一生会遇到这么多人,难免会遇到不喜欢自己的人,这是很正常的。

当我们能做到内心柔软的时候,我们会去想,连我们自己都还没完全搞清楚自己,别人不理解,那也很自然。

这么一想,就会变得轻松愉快起来,而不会陷入我为何会令人生厌的烦恼之中。

所以,我们每天可以尝试着去让内心更加温暖柔软,这利人,也利己。

我想起之前看到的:凡是你对别人所做的,就是对自己所做的;凡事你希望得到的,必须先让别人得到。

所以,想要别人对你和善,我们先要对别人和善;想要别人主动关心我们,我们先要主动关心他人。

生命是一种回声。

心怀柔软,与人为善,从长远来看,都是对自己好。

文章图片3

伤心和喜悦,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尤其是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平淡的日常以及一地鸡毛的生活。

这是生活常态。

就像重明先生在书里说的,人这一生,让人悲痛欲绝、不能如愿以偿的情况很多,总体来看,远多于让自己开心快乐的时刻。

但是,这不意味着经历了痛苦就要失意消沉,因为伤心和喜悦,就像钱币的正反面一样,紧密连在一起。

在书中,重明先生说了两个故事:

一个故事是他曾坐上一架飞往福冈的飞机,但飞机被劫持了。

飞机上有9名绑匪,他们手持日本刀、炸弹。飞机上的每个人都可能就此失去生命。

后来,这架飞机几经波折飞到了朝鲜。4天之后,人质才被全部释放。

对重明先生来说,这4天,是他人生中最漫长的4天。

但他这一辈子也忘不了,他走下飞机,和妻子相拥而泣的感受。

因为经历了极大的痛,再从痛中走出来的时候,他会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

还有一个故事是重明先生年轻时得到了自己没考上医学部的消息,他难过得哭了一整夜。后来得知,是放榜时出了错,事实上他成绩合格并被录取。

当重明先生得知这个结果时,他开心得不得了。

你瞧,人生就是波状的。

有时我们在顶峰,有时我们在谷底;有时我们走的是上坡路,有时我们走的是下坡路;这都是常态。

了解了这一点,在困难来临时,我们便会不那么恐慌。

毕竟,度过了这个困难,可能就有好事来临,哪怕没有,自己也将得到成长。

正如夜晚的天色越晦暗,早晨的光线就越耀眼;冬天的天气越凄冷,春日的暖阳就越明媚。

文章图片4

人生不设限,就能永远年轻

有这么一首诗:“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

那些活着又像死了的人,往往是被自己困死的。

就像中途辍学在社会上闯荡几年的小年轻,别人劝他再回来读书,考个文凭,他想到没想就觉得自己做不到;

抑或是做了十几年家庭主妇的女性,在孩子长大离家后感到孤单,别人劝她,报个瑜伽或插花班,提升提升自己,她没去尝试就说自己不行。

在重明先生看来,不管到几岁,都要想方设法与过去的那个自己说再见,努力活出一个崭新的自我,这,也是保持心态年轻的秘诀。

不要轻易说“我就是这样做事的”,而要不设限地去尝试,不论是日常小事还是大事。

这让我想到了苗晓红奶奶,为了开飞机的梦想,在80几岁时还在坚持锻炼,每天走三千步、活动手臂,在82岁的时候,在机上教练员的陪同下,完成了长达40分钟的飞行。

还有名噪一时的摩西奶奶,在58岁时开始绘画创作,画了多达1600余幅画,还登上了《时代》杂志封面,80岁在纽约举办画展引起轰动,90岁时作品畅销欧美。

由此可见,想要什么样的人生,选择权都在你自己手上。

永远不要太在乎年龄的桎梏。

勇于尝试,才会发现更新的自己。

正如电影《阿甘正传》里的那句经典台词:“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千万别让自己成为那个,阻止自己尝到下一颗巧克力味道的人。

文章图片5

著名作家莫泊桑说,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

确实如此。

在有限的人生里,活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不要因为对生活的某个瞬间感到不满意,就灰心丧气;

也不要因为正处于人生低谷,就放纵自我。

昨天已是昨天,活好今天才是正途。

如同漫画家朱德庸所说的,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好畏惧的,反正我们只来一次。

也恰恰因为就活一次,所以懂得自己为什么而活,努力生活,这才算是对得起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