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芒种时节随想录

 洛水拾贝 2022-07-30 发布于河南

芒种时节随想录

原创2022-06-07 09:36·洛浦晓风

【原创】文/摄影:孙成岗

  转眼之间,又到了芒种的时节。按照中国古代的历法,这已是入夏后的第三个节气了。芒种原本的含义是水稻等有芒的农作物已经到了播种的季节,过了这个时机,便错过了播种的最佳时间,此时不种,来年就要承受饥荒,因此古代有“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的说法。这一时期,北方正值麦收,因此,芒种自古以来,就有两层含义,一是有芒的麦子快收,二是有芒的稻子可种。

  在农村,这一时节是最为忙碌的。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的中小学在芒种后都有放“忙假”的惯例。假期大约7到10天,让孩子们回家帮着大人干点农活。至于能否帮上忙,那是另外一回事,至少能让孩子们知道季节的转换和农忙的辛劳。

  芒种并非一点浪漫没有,除了世俗的“忙”之外,民间还有送花神的习俗。在现代社会,随着园艺技术的进步,即便到了芒种,还有一些零星的花朵。中午,笔者饭后在院中散步时,就看到了好几种花卉,水中有睡莲,花坛中有月季,家前屋后还有蜀葵、天竺葵、长春花和凌霄花。但是在古代,到了五月之后,百花便凋零殆尽,举目皆是蓊蓊郁郁的绿了。所以民间在这一天会举行祭祀花神的仪式,在供桌上摆上几样酒菜,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一方面恭送花神归位,另一方面祈求花神来年再显神通,让百花开满人间。《红楼梦》中就有大观园祭祀花神的描写。第27回中说“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挂在树上。可见在古代大户人家为花神饯行的场面是多么地热闹。

  历史记住的总是大事,但也不尽然,有时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因为某种机缘也会在历史上留下清晰的印记。明末“甲申之变”第二年的芒种,在西湖之上,一对老夫少妻泛舟祭祀花神,与以往不同,这一次他们的脸上充满了凝重。这些日子,他们目睹了清兵破城、扫荡江南的种种惨象,下决心以死全节以示忠贞。随着恭送花神的杯酒洒进湖水之中,女子对老者说:能与夫君共赴黄泉,一起殉国,这一辈子,值了。老者也受到了感染,老泪纵横地说道:不求同生,但求同死,卿真乃老夫红颜知己也!于是女子拉起老者说,我们走吧。此时老者猛然一激灵,用手摸了摸湖水,说道:水太凉。女子说“水凉又何妨?”,答曰:“老夫体弱,不堪寒凉。”听到这话,女子自己一头扎进水中,不过未能如愿,被老者慌忙救起。获救后女子说:既然夫君不肯赴死,但也不能为大清所用。我们归隐山林,共度余生,如此也对得起前朝了。但老者是个官迷,在清人破城之后,依然应诏赴京为官。女子不愿前往,留在南方操持家务,不时写信劝诫老者归隐。老者在京并未受到重用,整日郁郁寡欢,加之娇妻在家召唤,于是辞官返乡。没想到第二年又遭遇官司被关进死牢,女子又八方打点,疏通关节,终于将老者救出。又过了数年,老者以83岁的高龄在杭州驾鹤西去。然而,因为家产问题,女子受到了老者族人的纠缠。于是女子散尽家财,用三尺白绫,结束了自己风风雨雨、波澜壮阔的一生,一代才女就这样香消玉殒了。这一年,她49岁。

  老者便是明末东林领袖钱牧斋,女子则是秦淮名妓柳如是。柳如是少年家贫,10岁那年被卖入娼寮,但她天资聪慧,诗文歌赋、书法丹青,无一不精,在当时颇具声名,为秦淮八艳之首。她的诗稿《戊寅草》《柳如是诗》《红豆村庄杂录》《梅花集句》《东山酬唱集》在文坛有一席之地。书画《月烟柳图卷》也深受好评。说到“妓”,现代一些登徒子常常想入非非,但当年的秦准名妓还真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她们不仅容貌俏丽,而且个个才华横溢。如果放到现代,人人都是享有盛名的大明星,是著名诗人和表演艺术家。笔者在读那个时期的文学作品时,总感到“秦淮名妓”实属用词不当,按照她们的才华与气节,说成是“秦淮名姬”方才妥当。

  柳如是生于1618年,原姓杨,后改名为柳隐,因喜欢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之句,所以自号“如是”,又称河东君。她择婿标准相当高,喜欢的都是大才子,曾与南明复社领袖张溥、陈子龙交好,但陈在抗清起义中不幸战败身亡。24岁时嫁与东林领袖钱牧斋为妾,那时钱牧斋已经年近花甲。

  尽管柳如是颇有才华,但历史通常不会给一位文艺界人士留下一个位置。然而她的家国情怀和那种“身为大明人,死为大明鬼”的气节,让历史记住了她,让后人不时发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感叹。难怪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在晚年专门为她作了《柳如是别传》。反观“钱老”,身为一代大儒,却把“天下”仅仅挂在嘴上,贪生怕死,气节甚至不如一位羸弱的女子,在关键时刻说出“水太凉”的搪塞之辞,给天下读书人抹了黑,在历史上留下令人不齿的笑柄。

【原创】孙成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