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国出土千年前文物,申遗不成功,韩国网友:中国抢了我们的文化

 格林书屋 2022-07-30 发布于广西

2021年7月,韩国考古队在扶余罗城考察时,发掘了一处新的遗址,据考证,这里大概率是罗城的北城门遗址。

扶余罗城是朝鲜百济时代的产物,在几年前就被考古队发掘并成功申遗。韩国考古队在探索新发现的北城门遗迹时,发现了其中埋藏着不少有着中国痕迹的古物。

他们借此申遗却遭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拒绝。恼羞成怒的韩国人却是将矛头对准中国人,叫嚷着:“中国抢了我们的文化!”

韩国出土的文物为什么会有中国痕迹?扶余罗城和我国又有着怎样的联系?

百济罗城遗址出土

“百济”最早见于《三国志》,在高句丽统治初期,马岛游牧民族的一支扶余人南下,在朝鲜半岛上建立了一个国家,取名百济。

大约1500年前,百济将都城从熊津迁至泗沘,为了守护都城安全,百济王朝在泗沘之外,依据东西走向的天然地形,设计建造了扶余罗城,以外郭围绕着百济都城,守护着都城人民的安全。

扶余罗城全长超过80千米,城墙从扶苏山东侧一直延伸至锦江边,当时的工匠以大量泥土石块杂糅堆砌而成,城内最高的笔书峰山顶,修建了专门传递军情的烽火台,为战事动员准备提供了一份保障。

扶余罗城西侧和南侧有锦江流过,百济人依托天然水源,开凿水路作为护城河,与绵延的外郭城墙互为补充,成为守护百济王宫的双重保障。

公元641年,百济太子扶余义慈即位后,与高句丽和倭国来往甚密,共同出兵征战新罗国,百济与唐朝的关系反而渐渐疏远。

新罗国一纸诉状将百济的行为告知唐王朝,请求唐朝出面制止百济的入侵行动,并且可以在必要时候协助新罗灭掉百济。

唐高宗多次派出使者,百济却置之不理,于是让大江苏定方率兵13万,协助新罗攻下了百济泗沘都城,义慈见势不妙,急忙弃城而逃,率领残部退回熊津旧城。

面对势如破竹的唐朝军队,百济士兵只能负隅顽抗,他们依托当地地势建筑了防御工事,但是都被唐军轻松化解。

不久后,义慈王沦为阶下囚,被俘虏押解至京城,百济时代就此灭亡。

百济时代结束之后,建立在泗沘的扶余罗城渐渐荒无人烟,在风沙的侵袭下渐渐被埋藏于地下不见天日,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进入二十一世纪,韩国迎来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与腾飞的经济相反,建国几十年的南韩政权却有着精神和文化的空虚,他们急于寻“根”,来证明自己古老的民族文化,因此,他们开始在周围探索古迹遗址。

时隔1500年,扶余罗城就这样承载着韩国人的使命重见天日了。

2021年7月,韩国考古队在扶余罗城遗址处发现了北城门遗址,这让他们更加喜出望外。

如今,巍峨的外郭城墙已经不复往日,只剩下青山城以东不足20米,还有笔书峰旁的残垣断壁,城内还有哨所、王宫以及寺院的痕迹,虽然沾满了泥土灰尘,仍然可以让人联想当年的繁华盛景。

扶余罗城遗址已经在2015年成功申遗,再次发现北城门遗址本是一件开心事,但韩国人并不满足于此,总喜欢闹些幺蛾子,他们一如既往地选择碰瓷中华文化。

随着北城门遗址考古工作的顺利进展,考古队惊喜地发现,这里存在大量朝鲜三国时期的文物,其中甚至还有1000多个金属活字汉字以及600多个谚文金属活字。

考古队的发现公之于众后,韩国民众欢呼雀跃,他们以此作为证据,上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只为了证明:汉字原本是由韩国创造的!

扶余罗城遗址内之所以会有汉字的存在,是因为唐军灭掉百济之后,留有专门的军队驻扎于此,他们在这里生活许多年,留下这些痕迹也在所难免,这并不能说明汉字诞生于此。

韩国人的申遗理所当然地没有成功,但是头脑发热的韩国民众却不这样认为。

他们似乎自己把自己催眠,坚信汉字是自己的文化产物,在网络上发布了大量抨击中国的言论,宣称:“中国抢了韩国的文化”。

中国网友对此已经见怪不怪,事实上,韩国人的“碰瓷”现象显然不止于此。

端午申遗到泡菜风波,韩国教授在线碰瓷

端午申遗之前,韩国人曾经大搞噱头,宣称屈原身上有韩国人的血统,这个凭空捏造的言论很快就不攻自破。

韩国人的端午申遗并没有就此打住,他们将申遗项目换了一个称呼“江陵夏日祭”,最终也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韩国自然是有端午节的,但是他们的“端午祭”远不如我国古老、知名。

我国的端午节早在先秦时候就已经盛行,当爱国诗人屈原自投汨罗江后,为了纪念他的崇高品德,端午节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流行,一直传承至今。

韩国的端午节主要是纪念朝鲜三国时期的优秀将领,朝鲜半岛上高句丽、新罗和百济三国鼎立时期正值我国唐代。

新罗国在唐军的支持下先后灭掉百济和高句丽,实现了朝鲜半岛的大一统,韩国人的端午祭主要是纪念大一统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将领。

端午祭的对象并不固定,大多数地区祭奠的是大关岭山神,也就是三国时期新罗的将军金臾信,其中还有地区纪念的是唐朝大将苏定方,他曾率领十三万大军攻破百济都城,是朝鲜统一最关键的人物之一。

由此看来,韩国的端午祭和我国的端午节有着深厚的渊源。

文化申遗本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但是韩国人本末倒置,将我国的传统文化据为己有,最后引起了海内外同胞的联名声讨。

最终,自知理亏的韩国也只能换种手段,以取巧的方式成功申遗。

无独有偶。

2022年1月28日,年关将近,来自韩国诚信女子大学的教授徐某某在社交平台呼吁,义正言辞地指责中国官方,要求我国将“中国春节”改为“农历春节”。

原因是不只中国在这天过春节,包括韩国在内的很多东南亚国家在这天同样过节,春节不应该成为中国的专属。

徐某某表示,很多年前他发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开始制止,但是见效甚微。

为了维护自己民族的权益,他建议全世界过春节的人们都应该联合起来,如果发现有“表述错误”或“书写错误”的组织和活动,应该勇敢地指出并纠正。

不过,徐某某的呼吁只是雷声大,雨点小,他的发言也没有下文,只有韩国的一些网民坚定地选择支持,大多数人也只是将他的言论当作笑话来看待罢了。

徐某某热衷于碰瓷中国文化,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做出如此荒诞行径了。

2020年,徐某某向中国百度公司写了一封投诉信件,内容涉及公司旗下百度百科中的词条“错误”,徐某某要求有关负责人修改词条中“泡菜源于中国”的说法。

韩国泡菜是当地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徐某某翻阅了大量所谓的正史资料来支持自己的言论,他的行为也获得了韩国网民的大力支持,一时间“泡菜事件”闹得沸沸扬扬。

泡菜是指经过长时间存放而经过发酵的蔬菜,在我国古典著作中多次出现,《诗经》中“中田有庐,疆邑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

就出现了“菹”,这也是泡菜的古称,可想而知,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泡菜已经走上了中国人的餐桌。

朝鲜三国时期,中国唐朝实现了大一统,和周围的蛮夷势力加强交流,实现共赢,泡菜也是在这个时期传入朝鲜半岛。

由于韩国位于高纬度地区,冬季漫长寒冷,没有足够的蔬菜供人过冬,泡菜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因此,泡菜在韩国很快就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他们日常必备的食物。

随后,韩国人在泡菜中加入了各种各样的海产品,渐渐有了自己的特色,当辣椒传入之后,韩国泡菜迎来了彻底的变革。

大量鲜红的辣椒不仅可以添色加彩,挑逗人们的味蕾,而且,辣椒还可以祛除海鲜原有的腥味,在冬天为人体驱寒,泡菜在韩国人生活中占据愈发重要的作用,催生了韩国的泡菜文化。

很早之前,韩国就在为泡菜申遗做准备,他们为了让韩国泡菜和中国泡菜区分开,甚至为自己的泡菜取了一个“洋气”的名字:辛奇。

但是,“泡菜”的称呼早已经深入人心,韩国只能做了一件无用功。

如今,韩国泡菜和中国泡菜已经发展成两种不同的美食,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女士也就此事回应,她表示两国应避免在溯源问题上横生枝节,影响中韩两国友谊,这件事最终以百度百科词条删除“泡菜源于中国”结束。

泡菜风波终于偃旗息鼓,但是追本溯源,泡菜起源于何处?公道自在人心。

反对文明剽窃,坚定文化自信

历史上,韩国大多数时期属于中国的藩属国,韩国的传统文化中不可避免地有着中国文化的影子。

若是韩国加强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就实现两国文化价值发展的美美共赢,但是韩国却接二连三地碰瓷中国文化,其背后原因引人深思。

韩国长久以来就是弹丸小国,领土的限制让这个国家注定发展受限。

当二战结束之后,韩国在美利坚的支持下建立政府,经济慢慢由复苏到腾飞,韩国人开始重视文化软实力,重视自己的精神内需,因此,韩国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战略方针。

然而,韩国诞生时间短,他们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并不深厚,而且很多文化传承与朝鲜、中国挂钩。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上下五千年,古老的传承在世界舞台上享誉盛名,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韩国为了加强自己的文化宣传,就选择了碰瓷中国文化。

当韩国人绞尽脑汁想要把我们的文化传承据为己有的时候,中国正在大力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建设,对文化的保护并不到位,这也让韩国在文化申遗方面钻了空子。

“端午节”申遗之后,韩国人尝到了甜头,他们在国内大肆搜寻相关的文物文化。

从节日习俗到汉字文化,从泡菜到中国结,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有超过500项文物、文化受到韩国的碰瓷。

此前,韩国九家新儒家学院申遗成功,再次让国人大为震撼。

儒家学派诞生于我国春秋时期,由圣人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时至今日,全世界遍布的孔子学院也说明了儒学的重要影响。

而且,学院文化在中国唐宋时期就已经存在,如今的湖南大学就建立在岳麓书院的旧址上,本该专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传承就这样被韩国人悄无声息地掠夺,国人为之十分愤慨。

在愤怒的同时,我们也要反思自己,浏览有关韩国申遗书院的具体信息,那里仍旧保留着过去书院的学习模式。

他们的行为虽是剽窃,但是韩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也值得我们学习。

如今的中国经济发展已经“慢”下来,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也要更加重视古老文化的保护、传播和继承,泱泱大国五千年的古老文化不能蒙尘。

韩国为了实现自己的发展,挑起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文化战争”,当韩国屡屡利用舆论让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妄图鸠占鹊巢,剽窃我国的优秀文化,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让中华文明的声音在世界舞台上振聋发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