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人理想居住环境

 岭南书馆1 2022-07-30 发布于浙江

中国民居的“最贵地”:“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

古代风水关于城市、农村、民居选址有着明显的共性,即后有靠山,前有流水(或水池),左右打砂山护卫,构成“一种相对封闭的环境单元”,只是由于它们本身单位大小的等级差别而导致环境模式上的相对差异。比如说,城市的单位等级比较大,所以它就必须从大环境上着眼来选择城址。从《地方志》上可知,绝大多数城市在叙其形势时,都是从其大环境着眼的,诸如来脉、护砂、朝案、去水等均有讲究,条理分明,因为这可能关系到一国、一省、一县的风水运势的问题。村落的单位等级较城市的小,大环境上的龙脉、形势已由上一单位等级决定,故多数村落选址主要着眼于小的单位等级(村)的风水环境。同理,宅址的选择则着眼于宅本身的风水环境为主。宅址、村址和城址之间是一种全息互显的关系,形成一种共同的环境模式和空间结构模式。

中国古代民居的选址总是离不开“背山面水”的环境模式。这种民居模式是:房屋后倚丘陵,前有池塘,左有流水,右有长道,是一种“四神砂”结构。通常来讲,典型的风水模式要求后有靠山,前有流水,左右有砂山护卫,而民居的模式与此稍有出入,究其原因,村落和城市占有的空间范围较大,往往很容易获得靠山、流水等,而民居本身单位等级较小,在同一村落中,不可能使每个民居都获得流水、砂山等,所以,许多民居只好在宅前开挖池塘,以代替流水聚财的心理功能。

其实,住宅环境模式,并非是单一化、简单化的,在现实中,它会表现为各种复杂的变通的具体形态。参照《阳宅十书》,吉宅模式主要有以下七种:

吉宅模式之一:有水自西流来向东流去,东面又可看到长流及九曲的河渠,后面地势高又走势绵远。

吉宅模式之二:后面有丘陵,前面邻近池塘,又有长坡在西北方越延展越高。

吉宅模式之三:住宅东边的流水势大无穷,西边的大道又是主事通。

吉宅模式之四:前有丘陵,后有山冈,西边又有朝阳之水环绕拍护,向东行则地势逐渐低下超过一里。

吉宅模式之五:住宅前有半圆形池塘或漫水,四方朝前,基地主正。

吉宅模式之六:前后高山两相合宜,左右两边又有沙水地。

吉宅模式之七:屋宅门前有水似玉带形,穹穹环卫,甚为有情。

总结一下风水定地的生态环境:

①良好日照。

②接受夏日南风。

③屏挡冬日寒流。

④良好排水。

⑤与水土有联系。

⑥水土平衡,能够调节小气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