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入围小说作品—《岩崖上的红旗》

 萧逸帆520 2022-07-30

岩崖上的红旗

/龚耕

崖下村对面,是一壁悬崖。刀砍斧切般的绝壁,全都是由一片石灰岩组成。上万年的风雨剥蚀,光滑的石壁沁出云一样的一片白,打远望去就像一面旗帜,因此得名旗子崖。

旗子崖高耸入云,终年云雾缭绕,唯有朗朗的晴好天气才得见其峥嵘面目。

陈德有在崖下村当村长一干就是二十年,六十岁那年退休后一眨眼又是十年。到了秋天,他就满七十啦。

中等个头的陈德有,时常穿一件青布对襟。蓄着板寸的头上,挽一圈土布汗帕。布满皱纹的脸,透出古铜一样的暗红。两只眼睛时时放出光亮,加上几根长寿眉,看上去精神头蛮十足。

老伴对陈德有说,七十是人生的一道坎,过了后离天远,离地就越来越近了……满七十,她劝他认认真真地办一回寿酒。

陈老汉从未认真过一个生日。特别是退休那年恰逢六十大寿,念他当二十年干部干得辛苦,村民们“逗份子”买了一头三百斤的大肥猪,准备给老村长六十寿辰好好热闹一番。听到风风后他提前几天,就到二十多里地的大女儿家去“躲”了……寿日那天大伙儿四到八处找遍都未见到他。

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今年的寿辰确实不比往常,过了之后就意味着这人就迈入古稀之年,就意味着人生这一辈子就基本上画了句号。

“满七十,无论如何要办一次寿酒!”老伴肯定地对陈老汉说。想了一会,他说要得。陈老汉的回答也是肯定的,还问老伴折子上有多少存款。

老伴要他放心,说办寿的钱早已准备好了,说着伸出五根指头。

陈老汉望着老伴,问:“五百?”

老伴笑了笑,回道:“五千!”

他惊问老伴:“哪来这么多钱?”

一听这话,老伴立马噘了嘴,愤愤地回道:“哪来的?偷来的,抢来的……”争论了半天,老伴才说存款一分一文都是她从鸡屁股眼里抠出来的,都是干净的。让他放心好了。

是啊,老伴每年都要喂几十只鸡,鸡和蛋都要拿到乡场上去卖……知道了钱的来由,陈老汉放心了。但他坚持要老伴将五千块拿给自己,说“办寿”不用她操心。

钱到手,陈老汉却没有准备办寿的任何迹象。

一天,陈老汉对老伴说,春夏之交是山火易发时节,他要到山上去看场子,以免山林发生火灾。说着背了铺盖卷就上了旗子崖,走时还把干儿子高二也带了去。

高二今年二十五岁,是一名打岩匠,经常为村民打石头砌屋基表现非常积极,也深受陈老汉喜爱。

两人上了山就很少下来,偶尔下来一次除了在家里拿米拿油和蔬菜外,就是到乡场买油漆,而且是大桶的红油漆。

开春过后陈德有同高二就上的旗子崖,算来已在山顶上呆了半年多了。眼看着陈老汉七十大寿的期辰,一天天逼近了……

十月一日国庆节,也是陈老汉的七十寿辰。这天一早,他同干儿子终于从山上下来了。

走到村口,就听到高音喇叭里正在播放:“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清早起来我放飞了一群白鸽……”《今天是你的生日》这支歌曲调优美,激越、昂扬,越听越亲切,越听越爱听。

一曲唱完,就传来了村主任程中华的声音:

“各位父老乡亲,今天是国庆节,是我们伟大祖国七十周年华诞,北京要举行隆重集会,我们村里也要举行热烈的庆祝活动……”

听说村里要搞庆祝活动,陈老汉和高二急忙赶回家,匆匆漱洗一番,又各自换了一身新衣服,一起急急忙忙朝村委会赶来。

一走进会场,村主任小程一把拉住了陈老汉,他激动地对村民们说:“今天我们村的庆祝活动,最有资格讲话的是老村长!是他带领大伙打通了盘山公路,建好了饮水渠,还搞起了乡办企业……把一个靠讨口要饭过日子的崖下村,变成了全县闻名的富裕村……辛勤工作几十年不图任何回报,老村长,德高望重啊!”

说完带头鼓掌,并热烈欢迎老村长讲话。

陈老汉摆了摆手,说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群众的力量才是无穷的才是最了不起的。首先要感谢的,是崖下村的广大群众!

接着他说:“今天,是我们伟大祖国七十华诞,也恰逢老朽七十岁生日。能和祖国同一天过生日,我太幸运了,太幸福了……”

说到这里,陈老汉早已是热泪盈眶。

顿了顿,他无比动情地说,自己属于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这一代。亲身经历了共和国的各个发展历程……为生活在当今这样一个伟大时代,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说到这里陈老汉猛地抬头望向旗子崖,他把手一指说:“大伙儿快看吧,我们已经把一面大大的红旗高高地挂在了岩崖之上啦!”

这时,旗子崖突然云开雾散,只见一面鲜艳的红旗在崖上高高飘扬。也就在这时,东山上缓缓升起一轮朝阳。在金色阳光辉映下,岩崖上的红旗是那么的灿烂,是那么的辉煌!

这时,高二接过话筒大声地说,崖上的红旗,是老村长带领他在崖壁上搭悬梯挂吊绳,用凿刀在岩崖上一点点雕刻,用红油漆一笔一笔粉刷,花了半年多时间才绘制出来。老村长说,把原来崖上云白旗帜变成大红的红色,是他一生的追求。在他七十岁生日的今天,这一愿望终于得以实现!同时,也表达了大伙儿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

年轻的村主任接过话筒大声说:“把红旗镌刻在高山之上,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同在,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岩崖上鲜艳的红旗,其实就是我们村民心中的图腾。让我们把这面红旗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吧!”

话音刚落,会场上立即响起了雷呜般的掌声!

作者简介: 

龚耕原名龚远政,土家族,中共党员。系重庆作家协会会员,重庆散文家协会会员。曾在全国各级报刊上,发表过散文、小说、报告文学。小说《相亲》入选《酉水浪花》文集,中篇小说《叔娘》入选重庆文学院编辑的《我们从这里出发》文集,中短篇小说集《金匾》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血色岁月》在武陵都市报上连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