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赛牡丹(通城长篇叙事民歌)

 夜黑心明 2022-07-30 发布于安徽

  赛 牡 丹

一、引 子

演唱一本《赛牡丹》

语句不多情节玄

哇⑴的通城人和事

事情就在道光年

慢慢听我哇根源

二、思 春

通城有个大柱山

山清水秀路弯弯

自古山中出美女

如花似朵赛牡丹

好比天仙来下凡

美女生在大柱山

人人叫她赛牡丹

牡丹就是四秀姐

守在深闺把郎盼

交个知心难上难

姣莲十八春意浓

眉毛弯弯两腮红

春风吹红桃花树

桃花也知恋蜜蜂

哪个不想美相公

后生德辉本姓吴

家住通城古铜屋

成年学会做生意

年纪二十刚出头

正是一代好风流

德辉年轻又聪明

眉清目秀好人品

马行无力皆因瘦

人不风流只为贫

如今要做探花人

三、初 逢

二月里来桃花天

四肢无力软绵绵

德辉家中无别事

信步漫游出村前

踏青观景访姣莲

一路游来一路玩

不觉来到大柱山

大柱山上好景致

依山傍水一庄院

家家户户起炊烟

日头当顶昼饭边⑵

村里出来一姣莲

上身穿的粉红褂

绣花罗裙扫脚边

下罩一对小金莲

面似荷花初出水

眉毛弯弯像卧蚕

走路如同风摆柳

好比嫦娥下凡间

手提菜篮到塘边

德辉一见女天仙

魂魄飘上九重天

心中顿时生一计

石子扔在姐身边

试看姣莲贤不贤

四秀低头洗菜尖

不防塘水溅上脸

抬头忙往岸上看

只见岸上一少年

好似潘安站面前

四秀一见美少年

脸上顿时起红颜

你是何方来的客

为何来到我村前

为何打水戏姣莲

一见姣莲把话言

德辉欠身迎上前

小生只顾观春景

不慎踢石在水边

还请大姐莫怪怨

一见相公多礼性

四秀不由笑盈盈

相公无心踢石子

奴家怎能乱怪人

好姐不骂讲礼人

二人说得正亲爱

娘在门前喊炒菜

四秀忙把菜篮提

莲步轻轻回家来

塘边奇遇记心怀

一见姣莲回家门

德辉好似掉了魂

织女随了王母去

留下牛郎一个人

无精打采转回程

四、攀 亲

自从得见少年君

四秀心中乱纷纷

日里盼郎难得见

夜里想郎伴孤灯

闷闷不乐哭出声

自从撞遇女天仙

德辉心中起思念

湖南湖北都走遍

只爱塘边美姣莲

一心思想结姻缘

姐想郎来是真心

郎想姐来是真情

三朝两日姐乡转

房前屋后等情人

就是难进姐房门

转眼到了五月份

提心吊胆去相逢

德辉情急想一计

拜做干崽⑶上姐门

大大方方会情人

五、定 情

端阳佳节拢了身

龙船下水闹纷纷

手提花篮去送礼

一行行到姐家中

亲哥送礼姐相迎

二人见面笑盈盈

吴郎开口问娘亲

干娘福体可安健

端阳佳节可顺心

如何不见她人影

姣莲金口把话开

多谢亲哥来挂怀

端阳佳节好玩耍

母亲出外打纸牌⑷

日头落水⑸才归来

一听此言喜在心

吴郎趁机大胆行

双手轻把妹子带

妹子随手关房门

红罗帐内耍私情

云消雨过姐起身

手挽情哥下床门

斟碗细茶我郎喝

胡椒冲蛋保郎身

姣莲是个有情人

喝了细茶嘱咐郎

情哥要怀好心肠

茶前酒后莫乱哇

若把此事来传扬

恐怕二人不久长

情姐嘱咐记心间

情哥自然有主见

茶前酒后不乱哇

决不把姐不值钱

也不败⑹姐半句言

转眼已是日西沉

姐送情哥转回程

今日分别情难舍

哥再几时上姐门

莫做忘恩负义人

难为情姐送郎行

知心话语哇姐听

三朝两日来看姐

郎情姐意各在心

结个天长地久人

姐送郎来泪淋淋

拱手送条绣花巾

我郎谨慎收藏好

其中有姐一片心

从此奴是你的人

情姐送郎绣花巾

如同情姐伴郎行

三朋四友若问我

口口声声守如瓶

情哥不做无义人

六、受 训

情哥别姐出竹林

一路春风回家门

轻脚轻手上床睏

梦中与姐说私情

紧抱枕头到天明

父亲清早唤儿醒

想问生意行不行

只见辉儿睏倒笑⑺

手中捏条绣花巾

不由心中起疑云

一掌拍得辉儿醒

哪里来的绣花巾

手巾本是定情物

胆敢私自定婚姻

那个女子是何人

德辉听了心一惊

忙编谎话骗父亲

那日城里回家转

路上拾到绣花巾

并冇在外有私情

你哇这话鬼相信

花言巧语骗上人⑻

三朝两日往外走

逢年过节他乡行

定是在外不正经

不敢巧言骗父亲

儿子句句是真情

三朝两日谈生意

逢年过节走亲朋

并无半点不正经

畜牲哇事气煞人

捂住鼻子哄眼睛

左邻右舍都议论

大柱山中一妖精

迷住古铜吴痴人

父亲听事冇听真

左邻右舍乱哇人⑼

人世哪有妖精事

父亲要把皂白分

莫把玩笑当了真

儿不认账气老翁

一块竹板拿手中

家法从严当头打

今日打煞贼畜牲

看你招供不招供

父亲打儿狠了心

打一下来问一声

五经四书皆知晓

三纲五常也精通

如何败坏我门风

父亲打儿狠了心

德辉打得血淋淋

心想纸难包住火

私情迟早要哇清⑽

百般无奈吐实情

今年花开二月春

儿子出外散精神

信步走到大柱山

遇见四秀美佳人

好比嫦娥下凡尘

姣娥貌美又聪明

儿子一见就钟情

这才时常她家跑

先做干崽结门亲

只等来日娶新人

儿子句句是实情

万望慈父发善心

允许我俩鸳鸯配

恪守诺言不变心

恩恩爱爱度光阴

畜牲无知出狂言

父母之命抛一边

族规门风全不顾

媒妁之言也不念

岂能由你发疯癫

父亲息怒听儿言

自古


父亲息怒听儿言

自古婚配多奇冤

父母之命造冤孽

媒妁之言是祸根

几多男女赴黄泉

畜牲说话气煞人

好言好语听不进

老子今日打煞你

要你性命活不成

看你丢情不丢情

一板打得喊天地

二板打得惨凄凄

三板下去吐鲜血

打得德辉闭了气

险乎一命归了西

死去几遭又还魂

醒来自叹苦命人

婚姻之事难自主

有情男女不成婚

枉在凡间走一程

一见儿子还了魂

父亲狠话又出唇

从今往后要检点

万万不可她家行

再去打断脚板筋

七、辞 别

德辉等到复元身

又是一年正月春

思前想后主意定

打定主意姐家行

要与情姐哇私情

到得姐家日当顶

姐在堂前削菜心

轻言细语把郎问

如何许久不来行

莫是反悔变了心

姣莲不忘恩爱情

德辉不由泪淋淋

人无千日事如意

各家有本难念经

听郎一一道分明

自从上回姐家行

爷娘说我不正经

骂我是个浪荡子

妖精缠得蒙了心

东游西荡败门庭

爷娘骂你莫复言

做好生意耕好田

忙时忙月把家顾

空闲时日来姐边

免得爷娘道闲言

家法惩戒苦难当

打得情哥倒了床

如今思想主意定

无奈辞姐走外乡

特来与姐作商量

爷娘打你莫埋怨

出门藏身不方便

姐帮本钱做生意

小小生意赚大钱

到时再来说姻缘

郎要出门姐莫忧

留在家中结冤仇

壶中有酒留得客

壶中无酒客难留

平地无桩不系牛

叫声情哥放宽怀

情姐不是乱劈柴

平地栽花蔸蔸稳

东茅出土一杆枪

不怕地老与天荒

眼泪汪汪问情郎

我郎出外往何方

姐今不能留住你

男子有志在四方

多多发财早回乡

叫声四秀我娇妻

我今出门往新堤

新堤有个李家店

店里雇我当伙计

要等回乡到年底

情哥今日要出门

心如刀绞泪纷纷

手上戒指取一个

戒指时时伴郎身

一见戒指如见人

情哥今日要出门

冇么⑾礼物送情人

手巾包蛋三五十

油炸黄豆三五升

情哥路上作点心

情哥今日要出门

冇么礼物送情人

胡椒红糖包几包

花椒细茶包一斤

免得小事求别人

情哥今日要出门

冇么礼物送情人

口当金盏唾当酒

手当玉带紧郎身

一身白雪款情人

叫声姣莲听我言

莫把时光太拖延

宴席再好终要散

眼看日头落西边

还有伙计在门前

请客进来喝碗茶

姐有话语嘱咐他

行程路上早歇店

急水滩前莫过河

务必待好我情哥

叫声情姐放宽心

情哥不是初出行

十七八岁湖广走

二十来岁下南京

并无差错到如今

情哥打扮出远门

无可奈何赶路程

今日分别何日见

姐扶门框哭无声

流泪人送流泪人

八、相 思

慢慢走来慢慢挨

慢慢来到新堤街

新堤街上李家店

一对石狮两边排

老板接到门前来

日里做工冇心思

夜晚睏觉蹬被子

手摸戒指把姐叫

魂不守舍姐心知

难忘当初共枕时

月上枝头照绮窗

四秀夜夜想情郎

眼望孤灯把郎想

手摸绣枕哭断肠

一汪眼泪湿衣裳

郎想姐来姐想郎

两眼勾勾到天光

天上玉皇瞎了眼

人间枷锁锁鸳鸯

害得情人各一方

日复一日店中忙

不觉又要过端阳

去年五月初五日

我与情姐共眠床

如今分离各一方

眼看又要过端阳

手扯荷包掏钱忙

将钱买把耍喜扇

请个朋友带回乡

叫姐莫要牵挂郎

荡罢街头转回程

见一朋友在街心

朋友挑的么事货

么时打道回通城

请你带扇给佳人

要我把扇带回家

要把姓名向我哇

对你哇来对你哇

去年带你卖过花

大柱山村是她家

大柱山村八字门

八字门口左边行

左边进去两三家

芳名叫做四秀姐

胜过观音就是她

朋友听了笑盈盈

连声道贺有情人

吴兄快拿耍喜扇

明早我好带在身

请你在外放宽心

朋友担货回通城

一径来到姐门庭

去年买花像是你

请到堂内把话提

吴兄托我带扇回

四秀刚到大门前

听得客人此句言

卖花客人堂前坐

到得堂前请抽烟

哪里遇见我良缘

你不哇来我不提

遇见你郎在新堤

你郎在外真正好

十分恋姐冇改移

特地请我带扇归

难为情哥带扇归

手捧扇子流眼泪

郎为奴家他乡去

一片真心情不移

把姐放在心窝里

九、重 逢

冬月梅花斗雪开

看看又是腊月来

辞别老板把账算

回乡路上走得快

一心挂念女裙钗

快快走来快快行

急急忙忙赶路程

夜里当作日里走

不辞辛苦见情人

不上两日到姐门

闻听亲人回家中

四秀脸上现笑容

梳妆台前仔细照

柳眉弯弯两腮红

桃花依旧笑春风

双手扯郎到堂前

我郎出外快一年

看郎人健气色好

仍是青春妙少年

烧柱高香谢皇天

亲哥路上吃了亏

忙到厨房办酒席

一盘香菇两盘粉

三盘腊肉四盘鸡

亲哥坐上姐相陪

吃得酒来二更天

二人上床共枕眠

一年到头冇见面

今朝合欢兴犹添

如胶似漆意缠绵

交得情来三更天

问郎在外哪里眠

哪个倒水郎洗脚

哪个帮郎把床牵⑿

哪个与郎共枕眠

情哥出外有一年

饭铺歇来店家眠

伙计倒水郎洗脚

伙计与郎把床牵

戒指在身伴郎眠

十、殉 情

二人哇得正投机

黄狗咬得出眼泪

黄狗为么这样咬

想必事情有点奇

二人急忙穿好衣

四姐开窗看风声

灯笼火把一片红

火光照得人影乱

少说来了几十丁

好像都是古铜人

门口

好像都是古铜人

门口人群闹纷纷

高叫四姐快开门

今夜叫门无别事

单把德辉来绑捆

有人见他进你门

四秀一听心里明

定是有人透了音

双手暗把情哥扯

快快随姐出后门

作个计划郎快行

二人快步到后门

姐把出路嘱郎君

高墙之下一地洞

地洞过后有路径

远走高飞郎快行

德辉一听哭凄凄

叫声四秀我的妻

堂前答话要灵活

大事来了要见机

暂时躲过此是非

嘱罢姣莲郎就行

急急忙忙把洞进

四秀忙往堂前转

不慌不忙开大门

不怕眼前这伙人

德辉父亲冲进来

骂声贱人太不该

勾引男人家中歇

久久喊门不出来

看你今日么交代

叔公哇事欠思量

自古捉奸要捉双

今夜奴家一人睏

哪来男人共一床

莫是有人害姣娘

吴父气得直咬牙

吩咐众人快搜查

搜出我儿有好看

伤风败俗有家法

不怕娼妇会磨牙

众人忙忙进绣房

哪见男人在牙床

房前屋后都寻遍

只见偏屋一老娘

纷纷垂头回前堂

人冇搜得姐放心

冷笑一声问叔公

你老莫是醉了酒

发疯起癫神不清

吵得全村睏不宁

吴父气得脸铁青

骂声四秀假正经

不怕贱人嘴巴硬

今夜之事有证明

先拿你来解恨心

一声令下众人凶

按倒四秀在堂中

不由分说一顿打

打得四秀成血人

瘫倒在地哭无声

打了四秀解恨心

吴父还嫌气不平

今夜暂且饶泼妇

明日再把理来评

要你冇脸再见人

吴父一伙出了门

留下四秀在堂中

皮开肉绽真正苦

好比万箭穿在心

为何这般不容情

怨声苍天冇眼睛

如何要我受苦刑

男情女意有何罪

深更半夜打煞人

如今世道太不平

骂声老狗害人精

并无半点菩萨心

美满姻缘两拆散

红颜薄命遭欺凌

叫我在世难见人

前世欠了阎王债

今世只有自剪裁

保得我家好声誉

保得我郎免遭灾

只有一命上天台

扯根红绫颈上系

板凳一踢命归西

满肚恩怨散了去

水流东海不转回

任人哇古⒀论是非

十一、结 尾

一早村前挤满人

四秀家里乱纷纷

老娘哭得死边转

棺材一副停堂中

阎王捉走有情人

德辉夜里不放心

躲在不远苦竹林

听得人们传死讯

大喊三声我的人

当时昏倒在竹林

姐死郎悲冷了心

哭哭啼啼出竹林

从此世间无挂欠

一心打定出远门

从此不再回通城

四秀德辉情本深

无情棒下两离分

命里只有八合米

走遍天下难满升

只留唱本传后人

注释:

⑴ 方言,说、讲,下文中“哇”均为此意。

⑵ 快吃午饭之时。

⑶ 干儿子。

⑷ 一种叫“上大人”的纸牌,牌形窄长,四人玩,其中一人轮流坐

省[xǐng,休息],至今还在通城等地流行。

⑸ 太阳落山。

⑹ 贬损。

⑺ 睡梦中微笑。

⑻ 长辈。

⑼ 指责人

⑽ 讲清楚。

⑾ 没有什么。

⑿ 铺床,整理床铺。

⒀ 讲故事。

演唱者:金美桃,女,通城县沙堆镇大柱村农民,1985年演唱时年约60岁,现已去世。

手抄本提供者:吴林台,男,生于1952年,小学文化程度,通城县沙堆镇大柱村农民。

搜集整理者:

李士豪,男,生于1932年,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原咸宁地区“三民集成”编委,通城县文化馆干部,1992年退休。

张规宏,男,生于1949年,通城县沙堆镇大柱学校教师,2009年退休。

搜集地点:通城县沙堆镇大柱村。

搜集时间:1984年5月。

流传范围:通城县及周边一带。

文稿整理完成时间:1984年8月初稿于大柱山张家村,同年12月二稿于县文化馆,2012年2月再次整理定稿。

搜集整理说明:

《赛牡丹》取材于清道光末年大柱山下发生的一个真实事件,由当地同时期一位教书先生所撰,并流传这样一段故事:貌美如花的四秀爱上了年轻英俊的吴德辉,两人相爱幽会长达两年之久,然而天不作美,由于家族的反对,两人未成眷属不说,反因此招来横祸,以至四秀命丧黄泉,德辉离家出走。这一切,村里的教书先生看得格外真切,并深感悲痛和震惊,因为他一直暗恋着四秀,面对这意想不到的结局,他坐卧不宁,常独自一人跑到后山竹园里摇竹解闷,吟诗唱曲,感叹人生。就这样,他把四秀和德辉的悲情故事编成山歌流传下来。从此,也就有了《摇竹记》。又传说,教书先生写的是真人真事,担心这对青年男女的房头宗族找麻烦,冇敢署名,也不敢传唱,就把歌本装在一个红漆盒内,放在古铜排前面的河流里,任水漂到了崇阳县桂口一带,当地人捞起后,见盒内有一本歌词,作得蛮好,就传扬开来。因唱的是大柱山的事,就取名《大柱山》。再后来,歌本又从崇阳传回了通城,不晓得么时候又传回了大柱山,一直唱到今天。所以,《赛牡丹》歌本只有一个,歌名有好几个。

1984年5月,李士豪先生在本县大柱村开展“三民集成”搜集工作时,无意间在张规宏先生那里发现了吴林台保存的长篇叙事山歌手抄本《大柱山》,民间又称《摇竹记》或《赛牡丹》。之后,原咸宁地区“三民集成”编委刘民先生应邀赴通城作了实地走访调查,取得大量原始资料,并一致认为,该作品具有一定的历史可信性。同年6月,李士豪、张规宏对该手抄本作了初步整理;8月份,李士豪先生发现手抄本与民间歌手实际传唱的唱词并不完全一致,于是又依据手抄

本并结合采录到的大量民歌传唱资料等,重新对作品进行了综合性整理,并将歌名定为《赛牡丹》。1985年,《赛牡丹》在通城县《书窗》杂志第一、二期上连载发表。本集收录的是2012年2月由咸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专家组、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长歌专业委员会共同指导整理的定稿文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