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 | 赭石碧水醉云台

 非亲似亲fhf 2022-07-30 发布于上海

久闻云台山多美景。在一个夏日,我和朋友们向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的云台山进发。

云台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列入的世界地质公园,其名始于东晋。在此之前,三国时期“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经常在这里弹琴、吟诗论文。云台山有三大主要景点:一是泉瀑峡,那里有华夏第一大高瀑——云台天瀑;二是红石峡温盘峪,崖壁通体是赤红色,有着难得一见的地质地貌——丹霞,被誉为“中原第一景”;三是潭瀑峡,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传说中,云台山上能看见五色烟气上下升腾的奇景。我一直期待走进云台山,看自然奇观,与历史对话,感受自然的沧桑。

云台山奇泉奇瀑

第一天,我们步入红石峡,入目山石皆是红色的丹霞地貌,如进入红色长廊,水边石、路边石、绝壁石都是赤红。此时,那清澈奔涌的涧水就成了点睛之笔,以淡绿缓释了红色的热烈,以温柔中和石头的刚硬,以活泼的姿态为峡谷增添了灵动。偶见崖壁上一棵倒挂的松树,又有各色野花不时地迎风摇曳,令游人惊呼欣喜起来。而我除了看石头、看峭壁、看流水,更多的是看路边的石刻。看石刻是看知识,也是看地理,更是看历史。这红石峡属于我国北方地区少有的丹霞地貌峡谷景观,主要由红色砂砾岩层组成。而“丹霞”一词源自曹丕《芙蓉池作诗》中的“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指天上的彩霞。魏文帝曹丕晚游芙蓉池,天边红霞掩映中一轮明月冉冉升起,又有星花点点闪现在云间,遂有此句。当初发现丹霞地貌的矿床学家冯景兰取“丹霞”二字来命名,可见他对这一地貌的喜欢和赞叹。

红石峡一路盘旋向下,峡中水如导游一般引导着游客向前。水的清凉让峡谷中不失凉意,虽是盛夏,也不觉暑热难耐。红石峡的另一个名字是“温盘峪”,是由于红石峡远低于地表,峡谷又窄又深,峪内的空气不能与外界大气候正常交流,便形成峡谷内特有的小气候。夏日生秋凉,而隆冬见春意。在红石峡中游玩了一天,夜晚和友人互相分享所拍摄的照片。我一一看去,见奇石、奇桥、奇水,大呼:“你们去的和我去的是一个地方吗?”友人说:“你只顾着研究一些石刻,忽略了身边的美景呀!”我跟着笑了。看来他们养了眼,我养了心,这样也很好。

第二天,我们去了泉瀑峡。这里以泉和瀑闻名,泉若流动的绿绸,让人想伸手轻触,于是寻一处石阶,与泉水嬉戏,水清凉而柔腻,舒爽透过毛孔传进心底。等我告别它重觅美景,它又若欢快的精灵,在转角处撞进我的眼里。瀑若调皮的孩子,有的藏在奇石之后,在猝不及防中喷了我一头一脸。等我小心地转过拐角,它又变成端庄的女子,顺着崖缝展示着自己的身姿。

除了泉和瀑,一路相伴最让游客喜欢的还有各形各色的花草。它们或在崖脚路边轻拉游客的裤脚,或在陡壁半山与人遥遥相望,红橙黄紫皆有,高矮肥瘦尽现,像一个又一个乡村女子,或羞涩,或大胆,或朴质,或绚烂,愉悦人的双目,馨香进入鼻端。

我们来看云台天瀑的时节正好,瀑布的水势水量都不小。仰视,水若从云端倾泻,激在岩石之上四散又重聚,在中间又依山势分为几股,形成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奇观。据闻,若是在雨盛时来此,可见到十多米宽的瀑面,水势从天直落,拍石打浪,整条瀑布宛如飞腾的巨龙,钻入瀑布下的潭水之中。此刻,看着那瀑水聚拢成一潭,深幽清寒,不由遐想,那水底可还有龙?相传,豫北民间干旱,一位天河龙王栖身在泉瀑峡中。也许,雨盛之时,就是龙王幻化之日。

在潭瀑峡,小潭清浅,大潭幽深,潭瀑相映成趣,也堪称美景。在潭瀑峡中,我们的脚步会不由自主放慢,心情不由自主放松,焦躁完全被过滤,心灵得以沉静。

第三天黎明前,我们开始爬山向茱萸峰出发。茱萸峰海拔1308米,栈道从下到上盘旋而上,中间有“药王洞”“厨灶洞”“阎王洞”“黄泥洞”等十余个洞穴。果然不愧是云台山的最高峰,这山路又陡又长,攀登的过程很艰苦。当我们最终自豪地爬到了山顶,远处的山峰在雾气中隐约闪现,清风吹过,雾气流动,恍若仙境。忽而松涛声起,仿若天马奔腾,震人心魄。当天边的太阳将要升起时,一缕红霞仿若绸缎飘浮在天边,山色渐渐变亮,先赤后紫,然后紫色慢慢消淡,仿佛动态的水墨画在眼前铺开。当年唐代诗人王维登上此山,写下名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也让茱萸峰带上了一些文化气息。

具有14亿年前地质遗迹的云台山,巧妙地将大自然的阳刚之气和阴柔之美合为一体,成为“缩小了的山水世界,扩大了的艺术盆景”。北宋王安石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故非有志者不可至也。”在云台山极目眺望,我顿时领略和感悟到诗词表达的意境。而云台山一行,让我爱上山水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思考:魏晋时期竹林七贤在历史上有其独特的魅力,这是云台山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资源。云台山作为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极高美学观赏价值和科普旅游教育价值的世界地质公园,是百年煤城焦作受益无穷的一笔无形资产。期待云台山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更加和谐相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