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军马场追梦人

 东营微文化_ 2022-07-31 发布于山东

东营微文化·东营市首届“十佳正能量自媒体” 

军马场追梦人

每个人都有梦想,有梦想就有动力。军马场两代人在黄河入海口的荒洼孤岛追寻梦想,实现梦想。

——题记

走进军马场集团的大院,我的心便被生动的雕塑抓住了。六个形态各异的马场老兵有的挥舞大镐、铁锨在劳作,有的用力推着满载的小推车,有的扛着沉重的大包,有的在认真学习,还有一位身披斗篷的指挥员眺望远方,目光坚定。群雕开拓进取的形态给予人一种无形的力量,催人奋进。他们昭示了老马场人披荆斩棘,勇于奉献的风采。
军垦文化展馆图文并茂地展示着,当年老马场人艰苦创业的场景。
这里曾经流传着:“大孤岛、大孤岛,遍地是荒草,牛虻蚊子加小咬,人过不停步,鸟过不搭巢。”就是在如此荒凉的地方,老马场人战天斗地促生产。军马场老兵从一锨一镐大战“蛤蟆湾”开始,垦荒造田发展农业生产,使一片荒滩变成了万亩良田。
这里为保国防养军马。春天与风沙抗争,他们植树固沙。夏秋草原放马,与牛虻蚊子小咬为舞,不辞辛劳。冬天与严寒作战,黄河里凿冰拉水饮马。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养出了一批批优质战马。六七十年代,孤岛军马场成为驰名全国的军马场。从六十年代初建场至1989年,军马场共出场马骡22984匹,圆满完成了为济南、武汉、南京、福州、昆明五大军区补充军马的任务。
当年的马场女子放马队那是全国学习的榜样。十八连十姐妹放马队远近闻名。她们豪迈的誓言是:“天冷冻懒人,风雪锻炼人,摔死为革命,不死永上马。”当年的老马场人住地窝子,称之为革命洞,他们的口号是:天寒地冻志不移,革命洞前抓学习。地窝子洞口贴的对联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上面横幅是:革命洞。正是一代代的马场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凭着一颗红心,两只手,在荒无人烟的孤岛上建成了一个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大型军马场,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先后被《解放军报》《大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成为军马战线上的一面红旗。
陪同我们采访的齐主任,宣传科张茜、小尚几个人,都是马场人的第二代。他们现在都是中层、业务骨干,他们继承了父辈艰苦创业的精神,为军马场集团建设奉献着青春年华。对于老马场人来说这不正是:“献了自身,献子孙吗!”
我们采访了几位八十多岁的老马场人,他们都是从六十年代就扎根孤岛的马场老兵。他们在这里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他们对这片土地有深厚的感情。至今他们不肯进城住楼房,还住在六七十年代建的小砖瓦房内,说起军马场的发展,他们骄傲满满。
如今的军马场集团通过改制转型,充满了生机活力。军马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春光介绍说:军马场集团有土地资源优势、部队品牌优势、生态资源优势。我们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从长远规划,从盘活土地资源入手。由军马场集团下属的农业开发公司牵头推进土地整理、连片开发,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目前,正在与山东省土地发展集团合作,推进实施3.1万亩“中低产田改良与产能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建设数字化农业示范园区。与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通威集团合作,投资建设2.23万亩绿色生态高效养殖项目,招大引强推动企业发展。
听完朱董的描述,我眼前展现出了,军马场集团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
说到部队品牌优势,朱春光董事长更是兴致勃勃,原济军基地孕育了“军绿”“黄河王”等一批知名老字号。军马场集团酒厂加工车间,十几名工人光着膀子铲酒糟,整个车间里充满了浓浓的酒香味。朱春光董事长介绍说:借助老军工企业“军”字招牌和“老字号”品牌优势,目前,黄河王酒业有限公司正在投资新建自动化灌装生产线和高档白酒酿造车间,军绿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正在上马农副食新品加工项目,二次创业,使企业发展焕发勃勃生机。
我们当地喝酒有一种说法:“要喝就喝马场酒”。军马场集团生产的“黄河王”“军航”“芝麻香”“槐花香”系列白酒那可是享誉省内外。
我们乘坐电动观光车参观了军马场辖区内的万亩槐林、神仙沟和大型水库等旅游景点。万亩槐林绿荫遮蔽,凉风习习,清新雅静。神仙沟内碧水缓缓涌动,两岸芦苇青葱茂盛,野花娇艳无比。
朱董告诉我们:结合神仙沟流域生态系统治理,实施1万亩退化林地修复提升工程,打造神仙沟湿地公园。依托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山东省原生态旅游景区、山东省森林公园的、亚洲最大的“万亩刺槐林”,与中铁十四局合作,实施文旅康养项目,打造融合黄河文化、军垦文化、石油文化等元素的黄河三角洲天然氧吧、文化旅游胜地和康养乐园。
老一代军马场人艰苦创业为保国防,在荒岛上建起了养马基地,培育驰骋疆场的战马,支援了国防建设。新一代军马场集团人赓续老马场精神,培育打造驰名中外的“军绿”牌产品。把孤岛打造成了环境优美的旅游胜地。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图片由作者拍摄)

作者简介:王文元,东营市垦利区广播电视台退休干部,山东省作协会员。爱好写作、摄影,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三十多年,有多篇作品发表、获奖。

点击欣赏作者近期作品:

快乐健步走

师 生 情

我用相机保留下了房台四十七个村

和孩子们一起参加劳动课

用奉献书写“最美”

文化使者下乡来

攀登官护山

怀揣梦想走出家门

情恋东海边

陪着孙子过“六一”

传承好家风,爱心在心中

小河流过家门前

在队旗下成长

野菜救过俺的命

母亲的美德传给我

为幸福老人照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